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环游黑海历险记 - 第一卷 第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环游黑海历险记--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凯拉邦大人、阿赫梅、范-密泰恩和他们的仆人扮演了蝾螈的角色。
  塔曼只是一个外表相当凄凉的镇子,由于年久失修而房子陈旧,茅屋退色,木质教堂的钟楼四周不断地有隼在盘旋。
  马车在塔曼一穿而过。所以范-密泰恩既没有看到重要的军营,也没有看到法纳戈利亚要塞和特姆塔拉干的遗址。
  如果说刻赤的居民和风俗属于希腊的话,塔曼就属于哥萨克。荷兰人只能在路过时顺便看看两者的对比。
  马车始终走最短的路,沿着塔曼海湾的南岸走了一个小时。但这点时间已足以是旅行者们认识到,这里是个非常难得的狩猎场所,在地球上的其他任何地方也许都碰不到了。
  确实,鹈鹕、鸬鹚,不用说还有一群群的大鸨都躲在这些沼泽地里,数量多得令人难以置信。
  “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水鸟!”范-密泰恩公正地指出。“可以随便向这些沼泽打一枪!没有一粒铅弹会落空的!”
  荷兰人的意见没有引起任何争论。凯拉邦大人根本不是个打猎的人,阿赫梅实际上完全在考虑别的事情。
  马匹从左面的海岸拐向东南的时候惊起了一大群野鸭,一场辩论就由此开始。
  “它们有一个连!”范-密泰恩喊道。“简上有整整一个团!”
  “一个团?您是想说有一个军!”凯拉邦耸了耸肩膀反驳说。
  “毫无疑问,您说得对!”范-密泰恩接着说道、“足足有10万只鸭子呢!”
  “10万只鸭子!”凯拉邦喊道。“您是不是要说20万?”
  “哦!20万!”
  “我甚至要说30万,范-密泰恩,但还是说得不够!”
  “您说得对,凯拉邦朋友,”荷兰人谨慎地答道,他不想把同伴刺激得向他头上扔过来100万只鸭子。
  不过归根结底是他说得对。10万只鸭子!它们的移飞已经是够动人的了,何况这块阳光下的鸭云在海湾上投下了一个移动的巨大阴影。
  天气晴朗,路面平坦。马车疾驶,各个驿站的马匹随时可以更换,在半岛的路上走在他们前面的萨法尔大人已经不见了。
  不用说,他们是连夜赶往已经模糊地出现在天边的、高加索的头几道山梁。既然在刻赤的旅馆里过了一整夜,就谁也不会想到在36个小时之前离开马车了。
  但是在傍晚要吃晚饭的时候,旅行者们停在一个兼营旅馆的驿站里。他们不大清楚高加索沿海地带物产如何,吃饭是否方便,所以最好还是节约在刻赤储备的食品。
  旅馆很普通,但食品并不缺少。老板或许是出于不信任,或许是本地的习惯使然,要他们边吃边付钱。
  因此他拿面包来的时候就说:
  “这是10戈比!”
  阿赫梅就付了10戈比。
  鸡蛋端上来的时候,他就:
  “这是80戈比!”
  阿赫梅就付了他要的80戈比。
  名叫“克瓦斯”的饮料,多少钱!鸭子,多少钱!盐也要钱?对!盐,多少钱!
  阿赫梅都一一照付。
  直到桌布,直到餐巾,直到登子,都要分别在事先结帐,就连刀子、杯子、勺子、叉子、盘子也不例外。
  不难理解,凯拉邦大人不用多久就要发火,他最终为了这顿晚饭买下了整套必需的餐具,虽然大加指责,老板却不动声色,像范-密泰恩那样处之泰然。
  吃完晚饭,凯拉邦在退还这些东西时损失了一半的钱。
  “还多亏他没有要你付消化的钱!”他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资格当奥斯曼帝国的财政部长!这是一个对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小船每划一下桨都收税的人!”

  不过晚饭还是吃得不错的,布吕诺认为这一点最重要。接着他们连夜出发——那是一个阴暗而没有月亮的夜。
  这是一种奇特而又不无魅力的印象:在一片黑暗当中,感到自已被小跑的马拉着穿过一个陌生的地区,这里的村子彼此相隔很远,一些罕见的农庄也星散在大草原上。道路平坦时马儿的铃铛声,马蹄在地上踏出的不规则的节奏,车轮在沙质地面上的摩擦声,与常被雨水冲刷的车辙的撞击声,车夫的响鞭,灯笼的消失在黑暗中的微光,加上车子有时猛然与树木、大石块、竖立在路堤上的指路杆相撞,这个由各种声音和变幻不定的影象构成的整体,使旅游者不能无动于衷。因为在有点幻想般的半睡半醒的状态中,他听得见这些声音,看得见这些影象。
  凯拉邦大人和他的同伴们不可能摆脱这种感觉,而且它不时地会变得非常强烈。透过主车厢前面的玻璃窗,他们半闭着眼睛,注视着马匹的巨大的影子,映在灯宠微光下的道路前方任意变化,硕大而活动的影子。
  大约夜里11点钟的时候,一种奇怪的声音使他们从睡梦中醒了过来。这是一种呼啸声,像汽水开瓶一样,不过要响10倍,可以说是某个锅炉的排气管在放出压缩的蒸气。
  拉车的马停了下来,车夫觉得控制不了他的马了。阿赫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马上放下玻璃窗,把身子探出车外。
  “怎么回事?我们为什么不走了?”他问道。“这种声音是什么地方来的?”
  “这是泥火山,”车夫答道。
  “泥火山?”凯拉邦喊道。“谁听说过泥火山?说实话,你让我们走的是一条有趣的路,阿赫梅侄儿!”
  “凯拉邦大人,您和您的同伴们都请下车,”这时车夫说道。
  “下车!下车!”
  “是的!……我劝你们跟在马车后面步行穿过这个地区,因为我控制不了我的马,它们可能会惊得狂奔的。”
  “好吧,”阿赫梅说,“这个人讲得有道理。应该下车!”
  “要走五六俄里,”车夫补充说,“也许八俄里,不过不会再多了!”
  “您决定了吗,叔叔?”阿赫梅问道。
  “我们下车吧,凯拉邦朋友,”范-密泰恩说。“泥火山?……应该看看这会是什么样子。”
  凯拉邦大人虽然表示反对,也终于下了决心。大家都下了车,跟在一步步前进的马车后面,在灯笼的微光下走着。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荷兰人本来想哪怕是稍微看。看车夫所说的自然景象,看来是弄错了。但是这些时时充满空中的震耳欲聋的呼啸声,却除非是聋子才不会听见。
  总而言之,如果是白天的话,人们就会看到这种景象:一片辽阔的大草原上鼓起了一些喷发的小丘,就像在赤道非洲的某些地方能碰到的巨大的蚁袕。从这些小丘里喷出沥青般的气体,名称确实就叫“泥火山”,尽管火山活动与产生这种现象毫无关系。这只是淤泥、石膏、石灰石、黄铁矿、甚至石油的混合体,它在氢气、含碳气体有时是含磷气体的推动下比较猛烈地爆发出来。这些小丘逐渐鼓起,终于破裂以释放喷发的气体,当这些第三纪的土壤在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变空以后就陷了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氢气是石油缓慢但持久地分解的结果,它混有上述各种杂质。由于雨水或泉水的不断渗透,把氢气封闭在内的岩壁在水的作用下碎裂,氢气就喷发出来,正如有人确切地说过的那样,就像一只装满汽酒的瓶子由于气体的喷出而变得空无一物了。

  这类喷发的小丘在塔曼半岛的地面上比比皆是,在地形相似的刻赤半岛上也并不罕见,但它们不靠近驿站马车所走的道路——这就是旅行者们在此之前对它们一无所知的原因。
  这时它们穿行在这些烟雾腾腾的巨大的瘤子之间,四周喷发着车夫向他们解释过的液态的泥浆。他们有时候离它们那么近,这些气味独特的气流就扑面而来,他们就像在逃离工厂的大煤气罐一样。
  “哎!”范-密泰思辨别出有煤气的气味后说:“这条路可不是没有危险,但愿不要发生什么爆炸。”
  “您说得对,”阿赫梅答道。“为了谨慎起见,应该熄掉……”
  车夫在这个地区常来常往,他和阿赫梅的看法一样,因为马车上的灯笼忽然熄灭了。
  “其他人注意不要吸烟!”阿赫梅向布吕诺和尼西布说道。
  “放心吧,阿赫梅大人!”布吕诺答道。“我们可不想被炸飞!”
  “怎么,”凯拉邦喊道,“现在这儿就不让吸烟了?”
  “不能吸,叔叔,”阿赫梅立刻回答说,“不能……至少在几俄里之内不能吸!”
  “连一支香烟也不行?”固执的人又说道,他已经以一个老烟鬼的敏捷用手指卷着一大撮东贝基烟草。
  “晚一点,凯拉邦朋友,晚一点……为了我们大家的利益!”范-密泰恩说道。“在这个草原上吸烟和在火药库里一样危险。”
  “真是个好地方!”凯拉邦喃喃自语。“烟草商在这里会发财才见鬼呢!走吧,阿赫梅侄儿,就算要晚几天,还是去统亚速海的好!”
  阿赫梅一言不发。他根本不想为此进行一场辩论。他的叔叔埋怨着把烟草放进口袋,他们继续跟着马车向前走,在这个漆黑的夜里还勉强可以分辨出马车笨重的形状。
  为了不至于摔倒,要紧的是走得极为小心,道路上不时有被雨水冲刷成的沟沟坎坎,脚踏上去没有把握。路在转向东面的时候稍微高了一些,幸运的是虽然烟雾腾腾,却连一丝风也没有,所以蒸气直接升到空中而没有落到旅行者的身上,否则真要难受死了。
  他们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辕马在前面不住地嘶叫和立起来,车夫几乎控制不住。当车轮滑进车辙里的时候,车轴就格格作响,不过我们知道马车很坚固,它在多瑙河下游的沼泽里已经受过考验了。
  又过了一刻钟,这个充满喷气小丘的地区肯定会平安地越过去了。
  突然,在路的左边出现了强烈的亮光,一个小丘刚刚着了火,喷出了一股烈焰使半径一俄里范围内的草原都被照亮了。
  “是有人吸烟了!”阿赫梅喊道,他比同伴们走得稍前一点,现在赶紧后退。
  谁都没有吸烟。
  前面忽然传来了车夫的叫声,和鞭子的劈啪声混在一起。他已经无法驾御他的马了。辕马惊恐地狂奔起来,车子被拖着飞驶而去。
  他们都站住了。在这个黑暗的夜里,大草原呈现出一种可怖的景象。
  果然,这个小丘上冒出的火焰刚刚点着了邻近的小丘。它们一批接一批地爆炸,发出强烈的光芒,就像一束束火花交叉的焰火一样。
  现在草原上是一片无边的火光。光芒下面映出了几百个喷火的巨大瘤子。它们的气体在喷出的液态物质中燃烧,有些闪着石油的暗光,有些则因为含有白色的硫黄、黄铁矿或铁的碳酸盐而显得五彩缤纷。

  同时从地下的泥灰岩里传来了沉闷的吼声。在装得太满的喷发物质的推动下,大地会不会裂开成为一个火山口?
  这里有着一种潜在的危险。凯拉邦大人和同伴们本能地彼此拉开了距离以减少共同遭到灭顶之灾的可能性。但是不能停下,必须赶快走,重要的是尽快穿过这个危险的地区。道路被照亮了,似乎还是好走的。它在小丘之间绕来绕去,穿过这片着火的草原。
  “向前走!向前走!”阿赫梅吼道。
  大家一声不吭,但是都服从他。现在看不见马车了,只能朝它消失的方向冲去,天边好像仍然笼罩在夜的黑暗之中……那里就是这个要越过去的小丘地区的边缘。
  突然就在路上响起了一声更强烈的爆炸。一股火舌从一个巨大的、刚刚在地面上鼓了一阵的小丘里喷了出来。
  凯拉邦被火舌喷倒在地上,大家看到他在火焰中挣扎,他如果站不起来的话就要完了。
  阿赫梅一下子扑过去救自己的叔叔,在燃烧的气体烧伤他之前把他拉了出来,他已经被放出的氢气窒息得晕过去了。
  “叔叔!叔叔!”阿赫梅喊着。
  范-密泰恩、布吕诺、尼西布在把他抬到路边之后,都想试着向他的肺里送一些空气。
  终于听到了有力的和令人放心的哼哼声,凯拉邦结实的胸膛开始加速起伏排出肺里有毒的气体。接着他长长地吸了口气,恢复了知觉和生命力,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你现在还敢对我说,阿赫梅,去绕亚速海也并不更好吗?”
  “您是对的,叔叔!”
  “永远如此,侄儿,永远如此!”
  凯拉邦大人刚刚说完这句话,被强光照亮的大草原又变得一片漆黑,所有的小丘都突然同时熄灭了,简直像一个置景工的手刚刚关上了舞台的电闸。一切都变黑了,尤其是因为他们眼睛的视网膜上还保留着刚刚熄灭的强光的印象,所以就觉得更黑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小匠为什么会着火,既然没有任何火星靠近它们的喷气口?
  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在一种接触空气就会自燃的气体的影响下,产生了与1840年的塔曼郊区大火相同的现象。这种气体就是含磷的氢气,来自这些泥灰岩层里的水生动物的尸体。它着火后就引燃了含碳的氢气,其实就是煤气。因此,也许是受了某些气候条件的影响,这种自发的燃烧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而且没有任何预测的方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刻赤半岛和塔曼半岛的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危险而且很难躲避,因为他们已经身受其害。
  所以凯拉邦大人说随便哪一条路都比急躁的阿赫梅让他们走的路要好,他的说法是不错的。
  不过归概结底,大家都幸免于难——叔叔和侄儿当然烧焦了一些头发,而他们的同伴则丝毫无损。
  离这里三俄里的地方,车夫和他的马都停在那里。火焰刚刚熄灭,他就点亮了马车的灯笼,在这点微光的指引下,旅行者们虽然疲乏,但却平安地和他会合了。
  每个人重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之后又出发了,后半夜过得很平静。但是范-密泰恩对这种景象却保留着生动的回忆,如果在他的一生中,机遇会把他带到新西兰的那些盆状的丘陵地区,看到喷发的气体在层层燃烧的话,也不会使他更赞叹不已了。
  第二天,9月6日,在离塔曼18公里的地方,马车在绕过基西尔塔什海湾之后穿越阿纳帕镇,傍晚将近八点钟时停在拉耶夫斯卡亚镇上,这是高加索地区的边界。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妮日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192 人气:2
摘要:Frank and Mirjam Pressler Translated by Susan MassottyBOOK FLAPAnne Frank's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is among the most enduring docu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点击阅读]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庄园迷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范-赖多克夫人站在镜子前,又往后退了一小步,叹了一口气。“唉,只好这样了,”她低声说,“你觉得还可以吗,简?”马普尔小姐仔细打量着服装设计大师莱范理的这件作品,“我觉得这件外衣十分漂亮。”她说。“这件衣服还可以。”范-赖多克夫人说完又叹了一口飞,“帮我把它脱下来,斯蒂芬尼。”她说。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仆顺着范-赖多克夫人往上伸起的双臂小心地把衣服脱下来,女仆的头发灰色,有些干瘪的嘴显得挺小。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时间机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正在给我们讲解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他灰色的眼睛闪动着,显得神采奕奕,平日里他的面孔总是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但是此刻却由于激动和兴奋泛出红光。壁炉里火光熊熊,白炽灯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辉,捕捉着我们玻璃杯中滚动的气泡。我们坐的椅子,是他设计的专利产品,与其说是我们坐在椅子上面,还不如说是椅子在拥抱和爱抚我们。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