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环游黑海历险记 - 第一卷 第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环游黑海历险记--第十章
  第十章
  阿赫梅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个果断的决定。
  “您好,塞利姆朋友!您好!愿安拉保佑您和您的全家!”
  凯拉邦大人说着有力地握住了他这位敖德萨的贸易伙伴的手。
  “你好,阿赫梅侄儿!”
  凯拉邦大人把他的阿赫梅侄子紧紧地搂在胸前拥抱着。
  “你好,小阿马西娅!”
  凯拉邦大人亲了亲就要成为他的侄媳妇的姑娘的双颊。
  这一切进行得如此迅速,谁都没有来得及回答。
  “现在再见了,上路!”凯拉邦大人接着转身向范-密泰恩说道。
  这位冷静的荷兰人没有被介绍给大家,他的面孔也毫无表情,就像一出戏的主要场景里出现的某个奇怪的人物。
  看到凯拉邦大人如此热情地亲吻和握手,大家都不再怀疑他是为了提前举行婚礼才来的。所以当他们听到他喊“上路”的时候,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阿赫梅第一个打破了沉默,说道:
  “怎么,上路!”
  “对!上路,侄儿!”
  “您要走,叔叔?”
  “马上就走!”
  大家又是一片惊愕,范-密泰恩则附在布吕诺的耳边说道:
  “说实话,这种行动方式就是我的朋友凯拉邦的性格!”
  “太好了!”布吕诺答道。
  这时阿马西娅看着阿赫梅,阿赫梅看着塞利姆,而纳吉布则只盯着这个难以置信的叔叔——一个甚至能在来到之前就出发的人!
  “走吧,范-密泰恩,”凯拉邦大人向门口走去时又说。
  “先生,您能否告诉我?……”阿赫梅问范-密泰恩。
  “我能告诉您什么?”荷兰人反问时已经跟上了他的朋友的脚步。
  但是凯拉邦大人要出去时又停了下来,向银行家说道:
  “对了,塞利姆朋友,”他问道,“您能不能替我把几千皮阿斯特换成卢布?”
  “几千皮阿斯特?……”塞利姆回答说,他甚至不再想弄明白了。
  “是的……塞利姆……换成俄罗斯的钱,我在经过莫斯科的边境时要用的。”
  “可是,叔叔,你总会告诉我们吧?……”阿赫梅喊道,姑娘也附和着。
  “今天汇率是多少?”凯拉邦大人问道。
  “3.5%,”塞利姆答道,他在片刻之间又成了银行家。
  “什么!三点五?”
  “卢布在上涨!”塞利姆回答说。“市场上都看好……”
  “好了,塞利姆朋友,对我就只要三点四好了!您听见了!……三点四!”
  “对您,好的!……对您……凯拉邦朋友,甚至不收一点手续费!”
  银行家塞利姆显然不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了。
  不用说,在走廊那头坐着的亚乌德正极为关注地观察着这一幕,会发生什么对他的计划有利或不利的事情呢?
  这时候阿赫梅过来抓住叔叔的手臂,在他就要跨过门槛的时候好不容易拉住了这个性格固执的人,使他走了回来。
  “叔叔,”他说,“您在来到的时候拥抱了我们每个人……”
  “不对!不对!侄儿,”凯拉邦答道,“是在我要重新上路的时候!”
  “那好,叔叔!……我不想反驳您……但是至少要告诉我们您为什么到敖德萨来呢?”
  “我到敖德萨来,”凯拉邦回答说,“只是因为我路过敖德萨。如果我根本不路过敖德萨,我就不会到敖德萨来!——确实是这样吧,范-密泰恩?”
  荷兰人表示同意后慢慢地低下了头。
  “哦!其实您还没有被介绍呢,让我来替您介绍一下!”凯拉邦大人说道。
  他说着转向塞利姆:
  “我的朋友范-密泰恩,”他说,“我在鹿特丹的贸易伙伴,现在我带他到斯居塔里去吃晚饭!”

  “到斯居塔里!”银行家喊了起来。
  “看来是这么回事!……”范-密泰恩说。
  “还有他的仆人布吕诺,”凯拉邦接着说,“一个正直的仆人,他不愿离开他的主人!”
  “看来是这么回事!……”布吕诺的回答像一句准确的回声。
  “现在就上路吧!”
  阿赫梅再一次进行干预:
  “那好,叔叔,请您相信这里没有人想反对您,不过您若是只因为路过敖德萨才到敖德萨来的话,您从君士坦丁堡到斯居塔里是想走哪条路呀?”
  “是绕着黑海走的路!”
  “绕着黑海走!”阿赫梅喊道。
  一阵沉默。
  “哦,是为了这个!”凯拉邦又说,“我从君士坦丁堡绕道黑海到斯居塔里去,你倒说说有什么可吃惊的,有什么特别的呢?”
  银行家塞利姆和阿赫梅互相看了一眼。加拉塔的有钱的批发商是不是发疯了?
  “凯拉邦朋友,”于是塞利姆说道,“我们决不是想阻挠您……”
  这是开始与固执的人进行任何对话时最常用的一句话。
  “……我们决不是想阻挠您,不过我们觉得要从君士坦丁堡直达斯居塔里只要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就行了!”
  “现在不再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了!”
  “不再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了?……”阿赫梅重复了一遍。
  “至少对我来说是没有了!现在过海峡要缴一笔不公道的税,每个人10个巴拉。迄今为止这些水都不用缴任何赋税,这是新土耳其人的政府强加的,海峡只有对愿意顺从地缴纳这笔税的人才存在!”
  “什么!……一笔新税!”阿赫梅喊道,他一下子明白了一种不可救药的固执使他的叔叔投入了什么样的冒险之中。
  “不错,”凯拉邦大人更加激动地说,“我正要登上我的小船……到斯居塔里去吃晚饭……和我的朋友范-密泰恩,这笔10巴拉的税刚好就颁布了!……当然,我拒绝缴纳!……他们就不让我过去!……我说我知道不用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也可以到达斯居塔里!……他们说这办不到!……我说办得到!……这是能办到的!以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宁可手被砍掉也不会从我的口袋里拿出这10个巴拉来!不会!以穆罕默德的名义起誓!以穆罕默德的名义起誓!他们不了解凯拉邦!”
  他们显然是不了解凯拉邦!可是他的朋友塞利姆、他的侄子阿赫梅、范-密泰恩、阿马西哑都了解他,经历了这番波折之后,他们看得很清楚,要使他改变主意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必争论了,这样只会使事情变得复杂,还不如接受既成的事实。
  只有这样做最为适当,所以大家甚至不用事先协商就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归根结底,我的叔叔,您是正确的!”阿赫梅说。
  “绝对正确!”塞利姆补充说。
  “永远正确!”凯拉邦答道。
  “必须拒绝一切不公道的要求,”阿赫梅又说,“拒绝,哪怕会使您家破……”
  “……人亡!”凯拉邦接着说。
  “所以您拒绝付这笔税,并且证明您知道不用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就能从君士坦丁堡到达斯居塔里,您做得对!……”
  “而且就是不付10巴拉,哪怕因此要花掉我50万巴拉!”
  “不过您不是非常着急出发吧,我想?……”阿赫梅问道。
  “非常着急,侄儿,”凯拉邦答道。“你知道是为什么我必须在六个星期之前回来!”
  “好!叔叔,您是否能和我们一起在敖德萨呆上八天?……”
  “五天也不行,四天也不行,一天也不行,”凯拉邦回答说,“连一小时也不行!”
  阿赫梅看到他的本性又占了上风,就示意阿马西娅说话。

  “那我们的婚礼呢,凯拉邦先生?”姑娘拉着他的手问道。
  “你的婚礼,阿马西娅?”凯拉邦回答说,“它无论如何不会推迟的,它必须在下个月底之前举行!……那么,它会在这之前举行的!……我的旅行不会使它推迟一天……只要我马上出发,一刻也不耽误!”
  大家对这于凯拉邦大人的意外到来所抱的一切希望就这样落空了。他说了婚礼不会提前,不过也不会推迟!唉!谁能说得准呢?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因此如此漫长而艰难的旅行,其中的一切意外情况又怎么能预料得到呢?
  阿赫梅不禁做了个恼火的动作,他的叔叔幸亏没有看到,也没有瞥见阿马西娅额头的阴云,更没有听到纳吉布的喃喃自语:
  “啊!卑鄙的叔叔!”
  “此外,”这位叔叔以不容置辩的口吻提出了一个建议,“此外,我打算让阿赫梅陪我一起走!”
  “见鬼!这一下可打个正着,很难躲开!”范-密泰恩小声地说。
  “躲不开的!”布吕诺答道。
  阿赫梅的确受到了迎头痛击。阿马西娅听说未婚夫要走,也惊得呆在纳吉布身边无法动弹。纳吉布真想把凯拉邦大人的眼珠挖出来。
  在走廊深处,“吉达尔号”的船长一字不漏地听着他们的谈话。这一变化显然对他的计划有利。
  塞利姆虽然对改变他朋友的决定不抱什么希望,却不得不进行干预,说道:
  “那么,凯拉邦,您的侄子是否必须和您一起去绕着黑海走一圈呢?”
  “要说必须倒也不是,”凯拉邦答道,“不过我不认为阿赫梅会对陪伴我去感到犹豫!”
  “可是……”塞利姆又说。
  “可是?……”这位叔叔咬紧牙关说道,他在开始进行任何争论时都是如此。
  凯拉邦大人说出最后这个词之后,接着是一分钟的沉默,然而却显得漫长无比。但是阿赫梅已经断然地打定了主意。他对姑娘低声说着,让她明白无论他的出发会使他们感到多么痛苦,最好还是不要拒绝;因为如果没有他,这次旅行可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时间;有了他则相反,旅行可以尽快地结束;他精通俄语,不会浪费一天或一个小时;他会迫使他的叔叔日夜兼程,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他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值得的,最后,在下个月底之前,也就是阿马西娅为了保住巨额财产而必须结婚的日期之前,他就会把凯拉邦带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左岸来了。
  阿马西娅没有勇气表示赞同,但她明白这是最好的办法。
  “那好,说定了,叔叔!”阿赫梅说。“我陪您去,我也准备好了,不过……”
  “哦!这是无条件的,侄儿!”
  “算了,没有条件!”阿赫梅答道。
  然而他在心里说着:
  “我会让您跑的,让您跑得筋疲力尽,嘿!最固执的叔叔啊!”
  “那就上路吧,”凯拉邦说。
  他又转向塞利姆:
  “我用皮阿斯特换的卢布呢?……”
  “我会在敖德萨给您的,我要陪您一起去,”塞利姆回答说。
  “您准备好了,范-密泰恩?”凯拉邦问道。
  “永远是准备好的。”
  “那好,阿赫梅,”凯拉邦又说,“拥抱你的未婚妻,好好拥抱她,然后出发!”
  阿赫梅已经把姑娘抱在怀里,阿马西娅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阿赫梅,我亲爱的阿赫梅!……”她不住地说。
  “别哭,亲爱的阿马西娅!”阿赫梅说着。“我们的婚礼虽然没有提前可是也不会推迟,我向你保证!……只是分开几个星期!”
  “哦!亲爱的女主人,”纳吉布说,“要是凯拉邦大人在离开这里之前能断掉一条或两条腿就好了!你们要不要让我来干这件事情?”

  但是阿赫梅吩咐吉普赛少女保持安静,他确实做对了。毫无疑问,纳吉布是为了留住这个难对付的叔叔而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女人。
  说完了再见,互相亲了最后几个吻。所有的人都动了感情,荷兰人心里也感到一阵痛苦。只有凯拉邦大人对大家的温情视而不见,或者不想看见。
  “马车准备好了吗?”他问这时走进走廊的尼西布。
  “马车准备好了,”尼西布答道。
  “上路!”凯拉邦说。“啊!穿着欧式服装的现代奥斯曼人先生们!啊!甚至不再懂得长胖的新土耳其人先生们!……”
  这在凯拉邦大人看来显然是一种不可容忍的堕落。
  “……啊!服从马赫穆德的规定的背教的先生们,我要让你们看看还有你们永远无法战胜的老信徒!”
  没有人反驳他,凯拉邦大人却越说越来劲了。
  “啊!你们打算为了自己的利益垄断博斯普鲁斯海峡!那好,我用不着你们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我才不在乎你们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您说呢,范-密泰恩?……”
  “我没什么说的,”范-密泰恩答道,实际上他非常谨慎,连嘴都没有张开!
  “你们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他们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凯拉邦大人又用拳头指着南方说道。“幸亏黑海在那边!黑海有一条海滨地带,不是专门让开旅游车的人用的,我要沿着它走,我要绕过去!嗯!我的朋友们,你们从这里能不能看见那些政府的雇员们,当他们看到我连半个巴拉也没有扔到这些政府的乞丐们的碗里,却又出现在斯居塔里的高地上的时候,他们的脸上会做出什么表情!”
  应该承认,凯拉邦大人在最后的诅咒中充满了威胁,表现得非常出色。
  “走吧,阿赫梅!走吧,范-密泰恩!”他喊道。“上路!上路!上路!”
  他已经站在门口,塞利姆却用一句话叫住了他:
  “凯拉邦朋友,我有一个简单的问题。”
  “不要提什么问题!”
  “那好,我只是想提醒您注意一下,”银行家又说。
  “哎!我们来得及吗?……”
  “听我说,凯拉邦朋友。您绕完了黑海这个圈子之后,一旦到了斯居塔里您要干什么呢?”
  “我?……那么我……我……”
  “我想您不会在斯居塔里定居,永远不回到君士坦丁堡了,您的商行在什么地方?”
  “不会……”凯拉邦有点犹豫地答道。
  “其实,我的叔叔,”阿赫梅也提醒说,“您只要稍微坚持一下,不再从博斯普鲁斯海峡过来,我们的婚礼就……”
  “塞利姆朋友,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凯拉邦回答说,避开了使他尴尬的第一个问题。“谁不让您和阿马西娅到斯居塔里来呢?一点不错,要越过他们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他们每人要付10个巴拉,不过在这件事情里你们的名誉不像我的名誉那样会受到牵连!”
  “对!对!一个月以后到斯居塔里来!”阿赫梅喊道。“你在那儿等我,我亲爱的阿马西娅,我们也尽量不让你们等得太久!”
  “那好!在斯居塔里见面!”塞利姆回答说。“我们到那里去举行婚礼,不过归根结底,凯拉邦朋友,婚礼举行以后,您不回到君士坦丁堡来吗?”
  “我要回来的,”凯拉邦大声地说,“当然,我要回来的!”
  “那怎么回来呢?”
  “那么,要么这种叫人恼火的税收被取消了,我不用缴税就可以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要是没有取消呢?”
  “要是没有取消?……”凯拉邦大人说着做了个优美的手势,“以安拉的名义起誓!我要走同一条路,再绕黑海走上一圈!”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千只鹤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因为他觉得给她发请帖,只不过是一种顾及亡父情面的礼节而已,实在不屑一顾。然而,这回的请帖上却附加了一句:切盼莅临,见见我的一个女弟子。读了请帖,菊治想起了近子的那块痣。菊治记得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吧。 [点击阅读]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呼吸秋千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我所有的东西都带在身边。换句话说: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行。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上了。说是我的,其实它们原先并不属于我。它们要么是改装过的,要么是别人的。猪皮行李箱是以前装留声机用的。薄大衣是父亲的。领口镶着丝绒滚边的洋气大衣是祖父的。灯笼裤是埃德温叔叔的。皮绑腿是邻居卡尔普先生的。绿羊毛手套是费妮姑姑的。只有酒红色的真丝围巾和小收纳包皮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点击阅读]
四签名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整洁的山羊皮皮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来。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了他左臂的衬衫袖口。他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他这样的动作每天三次,几个月来我已经看惯了,但是心中总是不以为然。 [点击阅读]
在路上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与妻子分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生了一场大病,对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过它的确与那次令人烦恼、充满灾难性的离婚有关,当时我似乎觉得一切情感都已经死了。自从狄恩·莫里亚蒂闯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称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梦想着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虚无缥缈地计划着,从没有付诸行动。狄恩这家伙是个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