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幻夜 - 第十一章(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离开公寓的第一个月,雅也得知网络上有寻人网站,那是他在便利店站着翻阅杂志的时候知道的。他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当天就上网了。
  寻人网站有好几个。他在所有网络上都上传了如下内容:
  我在寻找亡妻的朋友。如果您在1989年或1990年毕业于私立西南女子大学文学系,请与我联系。
  他一度犹豫是否标明新海美冬的名字,最后还是决定不写,以免被美冬通过某种途径得知此事。当然,是指那个假冒的美冬。只写这么几句话,就算她再敏感,应该也不会想到与自己有关。
  说实话,雅也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他觉得虽说网络已逐渐普及,但经常使用的人并不太多。另外,即便符合条件的西南女子大学的毕业生看到了,与他联系的可能性也不大。在不清楚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发邮件,总感觉心里不太舒服。
  但他完全估计错了。上传资料后还不到一周,他就收到了三封提供信息的邮件。他一一回信,内容如下:
  谢谢您为我提供信息。我要找的是一名叫新海美冬的女子,应该是1989年毕业的。除了知道她是文学系的学生外,其他一无所知。如果您知道她的工作单位或丈夫的情况,烦请告诉我。
  在此,不可避免地要说出新海美冬的名字,雅也还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他希望尽可能地直接通话。
  很快,三人都给他回了信。有两个人不记得有叫新海美冬的人,另一个人知道,说自己和美冬都是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
  很遗憾,我和新海不太熟悉,不清楚她毕业后的情况。但如果问问当时的朋友,也许有人知道,到时我再和您联系。
  刚收到这封邮件时,雅也想马上写回信,请求对方从当时的相册或集体照中扫描下美冬脸部的照片发给自己,但最终没这样写。他担心对方会起疑心,而且,就算看到那样的照片,也没有太大意义了。现在的美冬是假冒的,这一点确定无疑。
  又过了大约两周,收到了素不相识的人的邮件,内容如下:
  我是前几天为您提供新海美冬信息的人的朋友。从他那里得知了情况,我觉得还是直接给您发邮件更好,就问了您的邮箱地址。
  我和新海也不太熟悉,但曾同属一个课题组,说过几次话。我还记得她的工作单位,好像是经销进口家具的公司,公司名好像是BBK或DDK。对不起,记得不很清楚。听说您夫人已经去世,她也是西南女子大学文学系毕业的吗?如果可以,能告诉我她的姓名吗?
  读邮件的时候,雅也感觉到体温在上升。他切身感受到,自己确实正一步步地触摸到真美冬的过去。他马上回了信。
  谢谢您为我提供了珍贵的信息。您能再详细告诉我一些新海美冬的情况吗?如果可以,我想和您直接通话。我不好意思请教您的电话号码,能否麻烦您拨打我的手机?当然,费用由我来出。(很遗憾,我妻子并不是西南女子大学的毕业生。)
  三天后,雅也的手机响了。
  没有显示是谁来的电话,但雅也确信肯定是信息提供者。他现在使用的手机号码从未告诉过其他人,以前用的那部手机现在一直关机。
  打来电话的是一位姓小篠的女子,果然是信息提供者。
  她首先更正了新海美冬的就职单位。“邮件中写错了,实际上是WDC,听说是World Design Corporation的简称,总公司设在赤坂。”
  “新海现在仍在那家公司吗?”雅也问。
  “这个不清楚,毕业后再没见过面。我想最起码要告诉您确切的公司名,才给您打了电话。在您百忙之中打扰了。”
  对方似乎想挂电话,雅也赶紧说:“您请稍等,能和您见一面吗?我想知道更多关于新海的事情。”
  对方似乎很困惑地沉默片刻。“对不起,正如我在邮件上所写,我也不太了解她,就算见面,也无法告诉您太多情况。”
  “可……”说到这里,雅也意识到再强硬地请求下去,会适得其反。对方能给素不相识的人打来电话已经算是奇迹了。“知道了。那,能在电话里再聊一会儿吗?是这样,我妻子去年去世了,她曾给新海写了一封信,我无论如何想把信交给她本人。这是我妻子的愿望。”雅也说出了准备好的谎言。他想扮演一位尽力实现亡妻愿望的可怜丈夫,让对方无法轻易拒绝。以前他很不擅长这些小把戏,现在却能轻易做到。讽刺的是,这些都是假美冬培养的成果。

  演技似乎有了效果。沉默片刻后,那女子说:“稍微聊一会儿没问题,可我说过多次,我也不太了解她。”
  “只要告诉我您记得的事情就行了。新海是怎样的人?”
  “怎样的……这个很难回答,是个很普通的女孩子。我记得她曾经说,选择英美文学专业,并非因为喜欢文学,而是对欧美的生活感兴趣。”
  “她引人注目的吗?”
  “我感觉很普通,属于不太起眼的那种类型。”
  “您知道她和谁关系较密切吗?”
  “好像有几个,可我不知道联系方式,她们和我们不是同一组的。”
  “她有没有男朋友?”
  “这个嘛,”对方笑道,“也许有,但我不知道。”
  看来此人和新海美冬确实没有太多来往。
  “知道了。占用您这么长时间,真对不起。我想再提一个无理的要求,您如果想起了什么,能否麻烦您再告诉我?”
  对方停顿片刻后说:“我刚想起来,她的论文相当独特,很有意思。”
  “论文?是毕业论文?”
  “嗯。她选择了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为研究课题。”
  “哦……”雅也听说过这部作品,但不是通过书,而是电影——他连电影也没看过。
  “女主人公叫郝思嘉·奥哈拉,新海衷心钦佩这位主人公,论文中对她的生活方式大加赞赏。老师也说,那样写太过了。”
  “是吗……”
  雅也不知道故事情节,也不了解那位主人公,不知该作出何种反应。对方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点。
  “对不起,这应该没有关系。如果想起更有价值的事,我再和您联系。”说完,她没等雅也表达完感谢,就挂断了电话。
  这是那位那小篠的女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打来电话。雅也早已料到,没有太失望。并非一无所获,终于获得了真美冬的相关信息。尽管尚未抓住轮廓,只是朦朦胧胧的,但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有个地方必须去——WDC公司。那里肯定留下了新海美冬的足迹。他事先观察了几次,编好周密的计划,在一个工作日的早晨去了位于赤坂的那家公司。他身穿西服。这是以前赖江送给他的礼物,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会在这种时候派上用场。
  刚进入展示厅,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店员马上走了过来,面带微笑地说着套话:“您今天需要点什么?”
  “我想找意大利制的梳妆台,是叫Dresser吧?”雅也笑着回答,“想要某种款式,听说只能在这里买到。”
  男顾客来找梳妆台,女店员心里肯定觉得不可思议,但她依然面带微笑。“哦。您第一次来本店吗?”
  “对。可以前在此工作的店员曾让我看过商品目录,我想亲眼看一看实物。”
  不出所料,听了这句话,女店员马上作出反应。“那,您说的店员叫什么名字呢?”
  “一名姓新海的女子。那……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新海……”女店员显得有些茫然,看来她不记得这个姓氏。
  “新海女士拿给我们看的商品目录上有一款梳妆台,我妻子特别喜欢,一直想要,但总也没机会过来买。最近终于空出时间了,就下定决心买回去,可和她联系不上,才直接过来。”
  “哦……那,请您在这边稍等一下。”
  雅也在为顾客准备的大厅等候,腋下已经冒汗了。
  不一会儿,又出来了一名女子,看上去也是三十岁上下,身材小巧,脸孔浑圆。她先向雅也道歉,说让他久等了,然后递过一张名片,上面印的名字是“野濑真奈美”。
  “您说的新海七年前已经离职了。我来帮您找可以吗?”
  “什么?她辞职了?哦……”雅也装出困惑的表情。
  “新海美冬让您看的目录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目录早已更新了,但我们依然保存了一部分老目录。

  “这个记不清楚了。是我妻子看的目录,我也不清楚是哪一款。我妻子好像和新海联系过,我想她应该知道。”
  “那能不能请您夫人来一趟呢?”
  这个问题雅也早已预料到,他按计划开始表演:“如果可能,我也希望这样,但我妻子去年去世了。”
  野濑真奈美的嘴唇张成了O形。雅也望着她的脸继续说:“前几天刚过了一周年忌辰,那时我想起她曾经想要梳妆台。或许您觉得现在再买很奇怪,但我无论如何想把那样梳妆台买到手,我妻子直到临死前,都说想坐在那款梳妆台前。”
  他尽量自然地放低了声音,但说话时嘴角依然留着一丝微笑。
  “原来是这样。”野濑真奈美似乎被他的表演打动了,垂下眉头,满脸都是同情的神色。不过,这也许同样是在演戏。
  “这回麻烦了。如果不问新海,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具。”雅也说。
  “您和新海完全联系不上吗?”
  “拨过她告诉我的电放号码,可根本打不通。本来我和她的父母关系比较好,但两人在五年前都去世了,因为那场阪神淡路大地震。”
  “哦,”野濑真奈美用力点点头,“她确实说过老家在神户一带。”
  “您和新海熟悉吗?”
  “我们是一起进公司的,但所属部门不同。她先在展厅待了一段时间,然后调到其他部门,又过了一段时间就辞职了。”
  “是吗……这可怎么办呢?”雅也故意抱着脑袋说,“我只记得是意大利生产的,看来只好算了……”
  “您要不要先看看目录?虽然当时的商品不全了,但也许看着看着您就会想起什么……”野濑真奈美说。
  “是啊,尽管没有把握,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就回去好。这样可以吗?会不会给你们添麻烦?”
  “以防万一,我先跟上司说一声,估计没有问题。”说完,她去了办公室。
  她的上司好像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于是,雅也坐在大厅角落的桌前浏览所有登载意大利产家具的目录。一切都按计划顺利进行。
  展厅的营业时间到晚七点。快关门的时候,野濑真奈美来到他身旁。“怎么样?”
  “不行。”雅也无力地摇摇头,“越看越不明白了,我再次认识到,其实我根本不了解妻子。”
  “不好意思,请问您的夫人是因生病还是……”
  “白血病。她还很年轻。”
  “哦。”她点点头。
  雅也合上目录,揉了揉眼睛,然后看着她说:“给您添麻烦了。如果能联系小新海,我再过来。”
  “新海的联系方式,我们也查了,得知她从这里辞职后,又在南青山的时装店找了份工作。”
  “南青山的时装店?在这附近?”
  “听说那家店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之后的情况就完全不清楚了。对不起,没能帮上您的忙。”
  “您知道她当时的地址吗?”
  “应该有记录,您稍等。”她走进办公室,很快拿着一张纸条回来了,“但应该已经不在这里住了。”
  雅也接过纸条,上面写着“幡谷二丁目”。
  “您知道那家时装店的名字吗?”
  “不知是否准确,听说是叫‘WHITE NIGHT’。”
  “WHITE NIGHT……”
  “意思是无法入睡的夜晚,听说也被翻译成白夜。”
  “白夜……”
  雅也在纸条上写下店名。
  第二周,雅也去青山。见到时装店,他就进去问是否知道一家叫“WHITE NIGHT”的店。可以想见,每家店都没有给他好脸色,幸好他只找了三家就听到了有用的信息。
  “不就是那家在南青山的店吗?现在改成意大利餐馆了。”一个约三十岁的女店员征求一旁同事的意见。
  “有过这么一家店吗?”同事歪着头说。
  “有呀,里面全是高档品,窗户上还有彩色玻璃似的装饰……”
  同事似乎也想起了什么。“啊,是那里呀。那家店是叫这个名字吗?”
  “听说换名字了。好像曾在市内开了三家店,听说还在大阪开了分店。可泡沫经济崩溃后,经营状况远比预想的差,就改了店名想重整旗鼓,但还是不行,最后倒闭了。那家店的老板当时才三十四五岁,这个你知道吧?是个大美女。”

  关于WHITE NIGHT,这两个女店员也只知道这些。她们从没进去过,自然不可能知道里面有什么样的人。雅也问了地址,礼貌地道谢后离开了,按照她们告诉他的地址向前找。
  那里确实有一家意大利餐馆,但没有一点时装店的影子。
  雅也随后去了幡谷。WDC的野濑真奈美告诉过他,真新海美冬曾居住在那里的公寓。那是一栋看上去建了十几年的灰色建筑。听说新海美冬住在三0六号房间。现在住的人好像姓铃木,但铃木不可能知道以前住过的人的情况。雅也毫不犹豫地摁响了旁边中野家的门铃,屋里马上有人答应。
  雅也谎称自己是私家侦探所的调查员,想问问以前住在旁边的新海美冬的情况。
  门很快打开了。露面的女子像是主妇,长发梳在脑后。
  雅也鞠了一躬,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明显感觉出对方对私人侦探所很感兴趣。
  “新海呀,她早就搬走了。”
  “这个我也知道,能否告诉我她住在这里时的情况?”
  “呃……我们来往不多。”
  “那,您知道她和谁关系较为密切吗?比如,经常有朋友来玩吗?”
  “不怎么记得。她从没给四邻添过麻烦,彬彬有礼,看上去也很认真。”
  “异性关系怎么样?”雅也微微压低了嗓门,“比如看上去有没有恋人?”
  “不清楚。也许会有,但我从没见过。”
  看来从这位家庭主妇嘴里问不出太多,雅也准备放弃,刚要道谢离开,她突然说:“以前也有人来打听新海,和这个有什么关系吗?”
  “以前……”雅也考虑片刻,究竟是谁呢,“是什么样的人?”
  “感觉像普通的公司职员。啊,我想起来了,那个人说新海的父母遭遇了阪神淡路大地震,新海也一起受灾,然后一直下落不明,问我知不知道她的新住址。”
  雅也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姓氏:“那人……是不是姓曾我?”
  主妇张开嘴,用力点点头。“对,没错,就是姓曾我。”
  “那,您知道新海的新住址吗?”
  主妇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把贺年卡给他了,新海寄给我的贺年卡。”
  “贺年卡?”
  “她说过,从这里搬出去后要去国外待一段时间,出国前会借住在朋友家里。她就是从那里给我寄的贺卡。”
  国外——从没听说过这件事。且慢,主妇的话语中包皮含了更重要的信息。
  “她那个朋友是谁?”
  “说是要一起出国的人,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女子,好像说是她的老板。对不起,我记不清了。”
  “新海当时在一家叫WHITE NIGHT的时装店上班,就是那家店的老板吗?”
  中野困惑地摆了摆手。“我不是说了吗,记不清了,只是感觉好像说过这种话。可能是我记错了,请不要太在意。”
  雅也想起了在青山的时装店里听到的话——“那家店的老板当时才三十四五岁,这个你知道吧?是个大美女。”
  “您说把那张贺年卡给了曾我,那您手头还有没有新海寄来的其他信件?”
  “那时最后一次收到她的信。”
  “那,当时您有没有把贺年卡上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记下来?”
  “对不起,没有。”
  “那,对于那名女子,您还记得其他事情吗?”
  “谁?”
  “就是新海信赖的那名女子,什么事情都可以。”
  “我们只是在新海搬家前来我这里寒暄时谈起过。”主妇似乎有些困惑,把手放到脸颊上,“新海说是两个女子去国外,我嘱咐她一定要小心,她却兴高兴烈地说没关系,一起去的人完全可以依赖,自己根本不用担心。”
  “还有什么?”
  “也许听她说过,但隔得太久了,”主妇摇了摇头,补充道,“好像说过那人像郝思嘉。”
  “郝思嘉?”
  “嗯,郝思嘉·奥哈拉。当时我觉得那比喻好奇怪,所以印象较深。”
  郝思嘉·奥哈拉——《飘》的主人公。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