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幻夜 - 第九章(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早晨,雅也正在卫生间剃须,电话响了。接起来一听,是赖江的声音:“早上好,是我。”
  “去吃早饭吗?”
  “嗯……我有些不舒服。”声音有气无力。
  “怎么了?”
  “好像感冒了,估计是这里的空气太干燥了。”
  “发烧吗?”
  “可能有点。不好意思,你能一个人去吃早饭吗?”
  “那倒没关系……没事吧?”
  “没什么,休息一下就好。”
  “哦。那,今天怎么办?”
  “你先去吃早饭吧,然后过来敲我的门。如果没人答应,你就打电话。”
  “知道了。”
  房间预订了两个晚上,不用考虑退房的事。估计今天的调查要泡汤了。
  在酒店的茶园里吃完自助早餐,雅也向咨询台询问附近有没有药店,随后在位于酒店地下的药店买了感冒药、营养液和体温表。他敲了敲赖江的门,里面马上传来低低的答应声,门很快打开了。她在T恤外面罩了一件酒店的睡衣,脸色不好,但好像化了淡妆。
  “感觉怎样?”
  “有点乏力。”赖江把手放到额头上。
  “我买了药,还有体温表。”
  “啊……谢谢,一会儿给你钱。”
  “不用了。别管这些了,你还是先躺下吧,最好把药吃了。”雅也从冰箱里拿出矿泉水。
  赖江坐在床上。那也是张单人床。她用雅也递过的水服下感冒药,又喝了营养液,躺在床上,把毛毯一直盖到肩部。
  “最好量一量体温。”雅也把体温表从盒子里拿出,递给赖江。
  “对不起,不光让你陪着我干这种不正常的事,现在还这样,真是糟糕。”
  “不用在意,昨天走了不少路。”
  “就那点路……”赖江叹了口气,“还是因为岁数大了。”
  雅也装作没有听见,把手伸进口袋里拿烟,但马上又抽回来。
  “没关系,抽吧。”
  “不,不是特别想抽。今天你最好卧床休息,如果硬撑着加重了感冒,明天回去的时候就麻烦了。”
  “可今天无论如何想去见一个人。不能去见,至少要跟人家说一声。”
  体温表发出了声音。赖江在毛毯下动了几下,把它拿了出来。“三十七度三……只是低烧。”
  “你应该也知道,人在早晨体温低,接下来也许还会升高。”
  “可是,好不容易来到这里了。”赖江摇了摇头。
  “昨晚你不是说今天就结束调查吗?这样只是比预定早了一天。”
  “可……”看样子她依然不死心。
  “那,那我一个人去调查,你好好休息,这样行吗?”
  赖江面带犹豫地抬头看了看雅也,随后把目光转向窗台。“帮我把包皮拿过来行吗?”
  她打开包皮,从里面取出一张纸条。“我想和这人取得联系。”
  “姓……中越?”
  纸条上写着“MITUYA工艺中越真太郎”,还有电话号码、地址和网址。
  “我在网上搜索了新三条小学,结果找到了这个人做的主页。一看他的简历,也是毕来于新三条小学,是昭和五十年(一九七五年)毕业的。”
  “哦……”雅也点点头,原来还有这样的办法。“你的意思是,如果见到这个人,或许能掌握什么线索?”
  “也没抱太大希望。”赖江无力地眯起眼睛。
  “那我试着同这个人联系一下。”
  “你帮我联系?”
  “嗯。我找这个人问问就回来,总不能长时间让病人一个人待着。”
  赖江眨眨眼睛,从毛毯下伸出了手。“谢谢,你真体贴。”
  “快点好起来吧。”雅也轻轻握了握她的手。
  MITUYA工艺位于四条河原町,主要经营陶瓷制品,柜台上还摆放着染布、纪念饰品等商品。经济不景气,看样子只能靠来这里旅行的学生维持生意。店主正在为一名女学生包皮钥匙坠,那钥匙坠也看不出像什么东西。中越个头矮小,体形偏胖,再加上长着一张圆脸,特别适合微笑。就算是对只买了几百元东西的少女,也是一个劲儿地点头哈腰,礼貌周全地为她找钱。

  “让您久等了。真是的,平时总是闲着没事,偏偏这个时候来顾客,真奇怪。”关上收款机后,中越对雅也说,“你是水原先生吧,来找人的?”
  “在电话中对您说过,找的人曾就读于新三条小学,是昭和五十四年毕业的,比您低四届。”
  “嗯,如果是住在附近的人,我基本上都知道。”
  “是一个姓新海的女子,叫新海美冬……您有印象吗?”
  “新海?好像听说过。”中越抱起胳膊,嘴里念叨着,“不知您是否了解,我们学校的学生并不多,但低了四届……这个,您问学校了吗?”
  “不知道该找谁,而且,当时的老师估计已经不在了,听说学校的毕业生名册不会轻易让外人看。”
  “这年头对个人信息的管理严格了。”中越搓了一下脸颊,然后嘀咕道,“没准那个老师能知道点什么。”他拿起身边的电话。
  没等雅也说什么,中越就开始与什么人通话。看样子他想对看到自己的主页后大老远从东京赶来的陌生男人鼎力相助。
  “喂,是荒木老师吗?我是中越,MITUYA工艺的那个。好久没和您联系了。”打电话的时候,他的声调一下高了许多,”先问您个奇怪的问题,昭和五十四年的时候,您在哪所学校……什么,噢,是吗?果然还在新三条。哈哈,原来如此。“他朝雅也看了看,微笑着点点头,“是这样,有人来我这里找一个昭和五十四年从新三条毕业的人……是看了那个之后来找我的,我的主页……您这是什么话,有不少人看呢。我想,您或许有那个时候的毕业生名册之类的东西,就给您打电话了……啊?这个嘛,好像是遭遇了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就下落不明。”
  荒木似乎在问为什么要找这个人,中越把雅也的话原封不动地复述了一遍。
  “除了知道昭和五十四年毕业于新三条外,没有任何其他线索,才专门来找我,从东京来的。您能想想办法吗?”中越很有耐心。
  雅也在他耳边低声说:“请您问问他,记不记得有个叫新海美冬的学生?”
  中越点点头,问了一下,荒木似乎也想不起来。
  “您以前不是总自豪地说,学生的名字过多少年都不会忘吗……噢,原来只是说自己教过的班级呀……虽说年级不同,但那个学校没几个学生。老师,您有什么办法吗?大老远来了,让人家空着手回去多不好呀。您能从别处弄到五十四年的毕业生名册吗……嗯,什么?”
  不停滔滔不绝说话的中越,开始倾听对方的谈话。不一会儿,他用手捂住话筒,扭身对雅也说:“他说帮着问问以前的同事,您在这里待到什么时候?”
  “打算明天回东京。”
  中越在电话里告诉了荒木,嘱咐他尽快查一查,这才挂断电话。
  “那位荒木老师是谁?”
  “原来是我的班主任。现在都是老头儿了,退休已有十多年,是个很好玩的人。同学聚会的时候,还是我们的开心果。”中越似乎想起了什么,“对了,我挨个打电话问问同学,也许会有一两个人知道新海这个姓氏。”
  “不用了,您这么忙……”
  “您一看就明白了,根本不忙,而且,听您说和地震有关,我就不能不管。”中越表情严肃地说,“我表妹在尼崎,刚结婚,小两口甜甜美美的,按说幸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可刚买的公寓塌了,可怜的表妹结婚刚两个月就成了寡妇。”
  雅也垂下眼睑。当时死了几千人,肯定会有这样的事情。不愿想起的场景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不禁颤抖了一下。
  “我先问一问,有消息就和您联系。”
  “拜托了。”雅也把手机号告诉了中越。
  离开MITUYA工艺,雅也信步走在四条河原町。他犹豫着是否该把整个过程告诉赖江,最后还是决定不说了。尽管中越很合作,但未必有好结果,而且,如果查出了关于美冬的事情,自己想先确认一下。

  他刚想进咖啡馆,手机响了,没有显去是谁打来的。中越应该不会这么快就打来,他边想边摁下通话键。
  “喂,是我。”
  雅也吓了一跳,竟是美冬。“嗯。”他含糊应道。
  “我想问你点事,现在说话方便吗?”
  “嗯……什么事?”
  “是关天赖江,她好像从昨天开始就没在家。你听说她要去哪里吗?”
  “没,没听说。”雅也心跳加速了。
  “哦,那你给她打个电话吧,问问她。”
  “估计出门了,或许和朋友去旅行了。”
  “肯定是去旅行了。她就是这样对儿子说的,但没说具体去哪里。”
  “这怎么了?”
  “觉得有些怪。那人应该满脑子想的都是你,却没跟你打招呼就去旅行了,有点无法想像。”
  雅也低声笑道:“你未免太绝对了,赖江肯定也有自己的安排。”
  “即便如此,对你也什么都没说,绝对不正常。她应该每天都盼着和你见面才对。”
  美冬的话过于肯定,但她认定的事情往往准确无误,这正是这个女人令人恐惧的地方。
  “美冬,你这么在意,自己打个电话不就行了?”
  “我没有打电话的理由,才求你呀。如果你打,她肯定不会撒谎。”
  “美冬,你到底在害怕什么?赖江几天不在家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别问这么多了,反正你打个电话吧。如果知道了什么,就和我联系,明白了吗?”
  “嗯,明白了。”
  “那就拜托了。”美冬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雅也把手机放回口袋,挠了挠头。这下麻烦了。就算隐瞒自己同行的事实,如果告诉美冬,赖江在京都,感觉也不太妙。他没心情进咖啡馆了,直接乘出租车去了酒店。
  到了酒店,他先回到自己的房间,吸了两根烟后,拨通了赖江房间的电话。电话铃响了两下后接通了。
  “对不起,是不是休息?”
  “没关系,只是有点迷糊。从哪儿打的电话?”
  雅也回答就在房间里,赖江让他来她的房间,声音似乎有些娇嗔。
  门一敲就开了,赖江和早晨的打扮一样。
  “吃东西了吗?”
  笑着摇摇头:“没有食欲。”
  “至少要补充水分。还发烧吗?”
  “刚才量了,三十七度六。”
  “果然升高了。”
  “本以为休息一下就会好,可这房间太干。”赖江皱着眉头抬看了看天花板,随后看着雅也问,“知道什么了吗?”
  雅也摇摇头。“见到了中越先生,但没什么特别的收获,还是因为年级不同……”
  “哦……”或许早已有心理准备,赖江并没有表现得很失望,“不好意思,还让你专门跑了一趟。”
  “没什么,可有件事让我不太放心。”
  “什么事?”
  “你说这次来京都没告诉任何人,但你没在家,回去后肯定会有人问起。”
  “平时就我一个人生活,我不在对谁都没有影响,而且,我告诉儿子去旅行了,只是没说去哪里。”
  “但如果有人问……比如你弟弟。”
  “他不会问……如果问起,嗯,我就说去关西转了一圈。”
  “关西?”
  “我没撒谎吧。如果问是关西的什么地方,我就不客气地说这和他没有关系。”赖江笑道。或许是发烧的缘故,她的脸颊有些发红。
  雅也一边附和着笑了笑,一边在脑子里盘算着,那就这样告诉美冬吧:她好像在关西,但没告诉我具体地方。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雅也凭直觉觉得是中越打来的,不能在这里接听。
  “东京的朋友打来的,那一会儿见。”他慌忙拿着手机离开房间。
  “老师帮我联系了,就是荒木老师,说找到了教过昭和五十四年毕业生的老师,听说住在上京区。”
  “上京区……”
  “在同志社大学一带,姓深泽,深浅的深,经常用的那个泽。听说现在不当老师了,继承了家里的书店。我替你问了联系方式和地址。”

  “太好了,真是太感谢了。”雅也记下了中越说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雅也没跟赖江打招呼就离开了酒店,上了出租车,想先看看获得的信息,之后再告知她。
  正如中越所说,深泽书店在距同志社大学正门约二百米处。书店并不太大,但有大学教材专柜,前面聚集着不少年轻人。杂志专柜也内容丰富,盈利额度较大的漫画只在角落里有一点,或许是出于当过老师的某种信念。
  里面的收银台后有位女店员。雅也走过去,问她深泽在不在。女店员指了指人行道,一个胖墩墩的男人正在那里卸杂志。
  “是深泽老师吗?”雅也在男人身后问道。
  男人蹲着扭过头,表情柔和了不少,估计是因为很久没有人称他老师了。“现在是开书店的了……我是深泽。”
  “我姓水原,就是找新三条小学毕业生的人。”
  “啊,刚才荒木老师给我打电话了,是你呀。”深泽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
  “对不起,突然造访,因为我明天就要回东京。”
  “哦,那就来这边吧。”
  深泽打开收银台旁边的门,里面是一间小办公室,放着桌子和橱柜,到处都堆着书。“你想问昭和五十四年毕业的孩子?”
  “是的。太久了,也许您已经忘了。”
  “你想问哪个孩子?”
  “新海,新海美冬。”
  “啊,新海……”深泽原本柔和的表情好像猛地阴沉下来,“那个人怎么了?”
  “曾经住在西宫,因为那场地震下落不明了。”
  “这个荒木老师已对我说过,现在我也不知道她在哪儿。”
  “您还记得新海?”
  深泽显得有点犹豫,随后轻轻点了点头。“大致还记得。”
  “是个什么样的学生?”
  “什么样的……我感觉就是个普通女孩,不怎么突出,也没有什么问题。我记得成绩还说得过去。”说到这里,深泽翻着眼睛看着雅也,“你……水原先生,是吧?”
  “是。”
  “你是警察?”
  雅也睁大了眼睛,身子微微后仰:“不是。为什么这样问?”
  “没什么……”深泽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犹豫,“大约三个月前,有一个人来打听新海的事。那人是东京的警察。”
  “警察?叫什么?”
  “好像是……姓加藤。”
  雅也猜应该是警视厅搜查一科的加藤。他为什么来这里?
  “和那个警察调查的不是一件事吗?”
  “不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警察会来。”
  “是吗?”深泽似乎仍有些难以释怀。
  “请问,那个警察问了些什么?”
  深泽揉了揉下巴,抬头看着雅也,目光中充满疑问。“就是上小学时的事,我也没说太多。另外,那人还问我有没有新海脸部照得比较清楚的照片。”
  “然后呢?”
  “我告诉他当时的照片没有了,但有后来拍的一张。学生们听说我要辞职,就组织了同学聚会。那时那群孩子已经是高中生了。”
  “您把那照片给警察了?”
  “没有,对我来说,那是很珍贵的照片。我只让他看了看。”
  “警察看后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深泽明显有些烦躁,或许他感到自己被卷进了一桩风波。
  “那照片还在吗?”雅也问。
  深泽叹了口气,拉开旁边的桌子抽屉。应该是在加藤来的时候,他将照片从家里拿来,之后就一直放在里面。“就是这张。”深泽递过照片。
  雅也接过照片。比现在年轻许多的深泽坐在正中央,周围是一群年轻人。
  “这个就是新海。”深泽指着右边的一个女孩。
  雅也点了点头。他觉得该说点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因为他只顾得拼命保持镇定。
  那不是美冬,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税金。此话其实是谎言,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倘若世上果真存在这么一句箴言,那么“不谈论健康方法”或许也将成为真的绅士的条件之一。真的绅士大约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健康方法,我以为。一如众人所知,我并非真的绅士,本就无须一一介意这类琐事,如今却居然动笔来写这么一本书,总觉得有些难为情。 [点击阅读]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悬崖山庄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我觉得,英国南部没有哪个滨海小镇有圣卢那么令人流连忘返,因此,人们称它为“水城皇后”真是再恰当也没有了。到了这里,游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维埃拉(译注:法国东南部及意大利西北部的海滨地区,濒临地中海,以风光旖旎著称)。在我的印象里,康沃尔郡的海岸正像法国南方的海滨一样迷人。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他听了以后说:“昨天餐车里的那份菜单上就是这么说的,我的朋友,所以这并非你的创见。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杀人不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英格兰!这么多年之后,终于又回到英格兰了!他会喜欢这儿吗?路克-菲仕威廉由踏板跨上码头的那一刻,这么自问着。在海关等候入境的时候,“这个问题躲在他脑子后面,可是当他终于坐上列车时,又忽然跑了出来。他现在已经光荣地领了退休金退休,又有一点自己的积蓄,可以说是个既有钱又有闲的绅士,风风光光地回到英格兰老家。他以后打算做什么呢?路克-菲仕威廉把眼光从列车窗外的风景转回手上刚买的几份报纸上。 [点击阅读]
权力意志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与动物不同,人在自己体内培植了繁多的彼此对立的欲望和冲动。借助这个综合体,人成了地球的主人。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马可·波罗描述他旅途上经过的城市的时候,忽必烈汗不一定完全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鞑靼皇帝听取这个威尼斯青年的报告,的确比听别些使者或考察员的报告更专心而且更有兴趣。在帝王的生活中,征服别人的土地而使版图不断扩大,除了带来骄傲之外,跟着又会感觉寂寞而又松弛,因为觉悟到不久便会放弃认识和了解新领土的念头。 [点击阅读]
纸牌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欢笑不长久,欲望不长久,生命本身,也总会走到尽头。这真是至理名言。所以,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把手中的东西紧紧抓住。为什么要虚度一生去换取入土之后碑头的空文呢?“永存我心”,什么样的蠢蛋才会希望自己的坟头铭刻这样一句空话?这不过是无病呻吟的多愁和伤感,毫无意义。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输赢高下都在政坛见分晓。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