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黄金罗盘 - 二、北方的概念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阿斯里尔勋爵,”院长吃力地说着,走上前来,握住他的手。莱拉从自己藏身的地方注视着院长的眼睛。的确,他的眼睛朝刚才放托考依酒的桌子那儿微微瞥了一下。
  “院长,”阿斯里尔勋爵说,“我来得太晚了,不好打扰你的晚宴,于是我便自己进了休息室。你好,副院长,很高兴看到你气色这样好。请原谅我今天粗鲁的穿着,因为我刚刚到。是的,院长,托考依酒全都洒了,我想你闻得到它的味道。搬运工把它从桌子上撞了下去,但这事应该怪我。你好,神父。你最近的那篇文章我拜读了,很感兴趣。”
  他从神父身边走过去,莱拉便清楚地看到了院长的脸。那张脸上毫无表情,但他肩头上的精灵却在拨弄着羽毛,两只脚不安地换来换去。阿斯里尔勋爵已经成了休息室里的中心;尽管他在院长的一亩三分地上小心地对他礼貌有加,但是这里的威望到底在哪里却是一清二楚。
  院士们都向客人问好。进了休息室,有的围坐在桌子周围,有的坐在太师椅上。不久,空气中便充满了嗡嗡的说话声。莱拉看到,那个木头箱子、银幕和投影灯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她非常熟悉这些院士:有图书馆长、副院长、调查员等等。她就是在他们的呵护下长大的,他们给她教育,给她惩罚,给她安慰,也给她小礼物,还把她从花园的果树旁撵走;他们就是她的家。如果她知道什么是家的感觉,那他们可能就是一个家庭。不过,即使她知道什么是家,她也更可能觉得与学院的仆人们更像一家人。院士们有着比疼爱一个一半野性、一半文明的小丫头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更不用说这个小女孩儿只是凑巧被人遗弃给他们的了。
  院长点燃了银质小火锅下面的酒精灯,热了几块黄油,然后把六个罂粟蒴果切成两半,扔到火锅里。每次宴会后总是要上罂粟的:它让人头脑清醒,口齿伶俐,还能丰富谈话的内容。由院长亲自烧制罂粟蒴果,这是他们的传统。
  借着煎黄油的咝咝声和人们交谈的嗡嗡声的掩护,莱拉晃来晃去地想给自己找一个更舒适的姿势。她极其小心地把一件又长又大的毛皮长袍从衣架上拿下来,铺在衣柜的底板上。
  “你该找件旧的、表面不均匀的,”潘特莱蒙小声说,“要是太舒服了,你会睡着的。”
  “我要是睡着了,你就该把我叫醒,”她回敬道。
  她坐在那儿,听他们交谈。他们谈的依然极其枯燥无味;几乎全是关于政治,而且都是关于伦敦的政治话题,只字不提令人兴奋的鞑靼人。令人惬意的煎罂粟和烟叶的味道透过柜门飘了进来,莱拉不止一次地发觉自己打起了瞌睡。但是终于,她听到有人敲了敲桌子,人们都安静下来,院长开口说话了。
  “先生们,”他说,“我想我完全可以代表我们所有的人,向阿斯里尔勋爵表示欢迎。他到访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每次光临总是非常重要。据我了解,今天晚上,他要向我们大家展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政局非常紧张;阿斯里尔勋爵必须在明天一早赶到白厅,一列火车已经蓄足了蒸汽,我们这里的交流一结束,就要载着他前往伦敦;因此,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利用我们的时间。等他给我们演讲结束之后,我想一定会有人要提些问题,请大家把问题问得简明扼要。阿斯里尔勋爵,请开始吧?”
  “谢谢你,院长,”阿斯里尔勋爵说,“首先,我要给大家放几张幻灯片。副院长,我想你从这里看得最清楚;院长,也许你可以坐在衣柜旁边的那把椅子上?”
  叔叔的巧妙安排让莱拉万分惊讶。上了年纪的副院长两眼昏花,因此让他离银幕近一些是合乎礼节的,而他往前坐就意味着院长得坐在图书馆长旁边,这样,院长和衣柜里莱拉蜷伏的地方只不过有大约一码一码等于0.9144米。的距离了。院长在太师椅上坐下来的时候,莱拉听见他小声嘀咕道:
  “这个魔鬼!他知道葡萄酒里的名堂了,我敢肯定他知道了。”
  图书馆长低声应道:“他是要钱来了,如果他强行要求进行表决——”
  “如果他这样,那我们一定要反对,凭我们的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
  阿斯里尔勋爵使劲给灯打了打气,汽灯便开始嘶嘶地响了起来。莱拉微微挪动了一下身子,以便看见银幕。银幕上开始出现了一个明亮的白色圆圈。阿斯里尔勋爵大声说:“请哪位把屋子里的灯光调低些?”
  一个院士站起身,去调灯光,屋子里随之暗淡下来。
  阿斯里尔勋爵开口说道:
  “正如你们有人知道的那样,十二个月前,我随一个外交使团出发北上,去见拉普兰国王——这至少是我表面上的任务。实际上,我的真正目的是继续北上,直抵北部冰原,去感受、弄清格鲁曼探险队出了什么事。在格鲁曼留给柏林学术界的最后的信息中,其中一条谈到了某种只能在北部地区看到的自然现象。我当时决定要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也想看看对格鲁曼有什么新的发现。但是我要给大家放的第一张图片同这两件事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他把第一张幻灯片放进图片架,在镜头后面推动了一下,屏幕上便出现了一个圆形的黑影,黑白对比非常明显。照片是在夜里满月下拍摄的,中景画面前景和背景之间的部分。部分是一座简陋的小木屋,墙壁是黑色的,衬出其四周的白雪,屋顶上的积雪很厚。木屋旁边,放着一排自然科学器材,有天线、电线和绝缘瓷,全都在月光下闪着光,上面结着厚厚的霜。在莱拉看来,它们就像通往亚尔顿路上电器公园里的东西似的。一个身穿毛皮的男子站在前景部分,外套上长长的风帽几乎完全遮住了他的脸;他举着右手,似乎是在打招呼;旁边是一个比他矮小的身影。月光下,一切都在闪烁着同样苍白的光。
  “这张照片是用标准的硝酸银感光乳胶拍摄的,”阿斯里尔勋爵说,“我想请大家再看另一张,是仅仅一分钟后在同样的地点拍摄的,这次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专用感光乳胶。”
  他取出第一张幻灯片,把另一张放进图片架。这一张光线更加暗淡,刚才的月光似乎被过滤掉了。地平线依然看得见,木屋黑色的轮廓和轻便的被雪覆盖着的屋顶显得非常突出,但是那些复杂的器材则藏在了黑暗之中。然而,那个男子却完全变了:他全身沐浴在亮光之中,举起来的手上正飞出一个个小小的颗粒,熠熠闪光。
  “那个亮光是往上还是往下?”神父问道。
  “往下,”阿斯里尔勋爵说,“但并不是什么亮光,而是尘埃。”
  他说这个词时的口气让莱拉觉得这个单词的首字母是大写的,似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尘埃。院士们的反应证实了她的感觉,因为阿斯里尔勋爵的话让他们一下子安静下来,然后便是阵阵怀疑的喘息声。

  “但是怎么——”
  “当然——”
  “不可能——”
  “先生们!”神父的声音说道,“听听阿斯里尔勋爵的解释。”
  “那是尘埃,”阿斯里尔勋爵重复道,“它们之所以在底片上看起来像灯光,是因为这些尘埃的微粒对这种新型的专用感光剂产生了影响,这跟光子对硝酸银感光剂产生影响是一样的。我之所以这样做,其中一个原因是要证明,首先我这次探险是去了北方的。正如各位所看到的那样,这个人的轮廓清晰可辨。下面我想请大家看看他左侧的那个轮廓。”
  他指了指小一点的那个模糊的轮廓。
  “我想这是那个人的精灵,”调查员说道。
  “不是。当时,他的精灵是一条蛇,盘曲在他的脖子上。大家模模糊糊看见的那个轮廓是一个孩子。”
  “是被切割在本书中,切割一词指的是把人和精灵分开。了的孩子——”有人开口说道,但立即又闭上了嘴,这说明他知道这样的话是不该说出口的。
  屋子里安静极了。
  这时,阿斯里尔勋爵平静地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孩子意即他的精灵和他本人还是一体的,没有被切割。正是由于尘埃的特性,才出现了这种情况,是不是?”
  有几秒钟的光景,大家谁都没有说话。后来,神父的声音响了起来。
  “啊,”他开口说道——像是一个饥渴的人,痛饮之后放下杯子,长出了一口因刚才喝水而被屏住的呼吸,“那些尘埃……”
  “——来自于天空,他被笼罩在看似亮光的这些尘埃之中。我离开这里的时候,会把这张照片留在这里,你们尽可以仔细地研究。我现在给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想演示一下这种新型感光剂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看另外一张照片。”
  他换上另一张幻灯片,这一张也是在夜间拍摄的,但这一次却没有月光。前景部分是一小组帐篷,在低矮的地平线上,它们的轮廓显得模糊不清。帐篷旁边,杂乱地堆着一些木头箱子和一个雪橇。但是这张照片最引人注意的是在空中:一道道帷幔一样的亮光像窗帘一般地挂在天空,在数百英里高的无形的挂钩上缠绕着,打着彩结,又像是被难以想像的风吹动着,两侧在向外伸展。
  “这是什么?”副院长的声音问道。
  “这张照片上的是极光。”
  “请原谅我的无知,”唱诗班的指挥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即使以前我知道什么是极光,我也给忘了。是不是那种俗称为北极光的东西?”
  “是的,它有好几个名字。它是由带电粒子风暴和剧烈、极强的太阳射线组成的——它们单独存在的时候,人们是看不见的,但当它们同大气相互作用的时候,就形成了这样明亮的光线。本来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让人给这张幻灯着上色的,让各位看看它的色彩;大部分呈淡绿色和玫瑰色,像窗帘的那部分的下边则是深红色。这张是用普通感光剂拍摄的。下面请大家看一张使用特殊感光剂拍摄的照片。”
  他取出那张幻灯片。莱拉听见院长悄声说:“如果他强行进行表决,我们可以援引居住时间条款。在过去的五十二个星期里,有三十个星期他都没住在学院里。”
  “他已经把神父拉到他那一边去了……”图书馆长低声答道。
  阿斯里尔勋爵把一张新的幻灯片放进图片架,图片上的景色和刚才的那张相同。跟前一对照片一样,很多在普通光线下原本明显的景致在这一张上显得暗淡多了,空中闪烁着的窗帘一样的那个东西也是如此。
  然而,在极光的中间部分,在距离昏暗的地平线很高的地方,莱拉却发现了某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她把脸贴在门缝上,以便看得更清楚些。她看见那些靠近银幕的院士也把身子向前倾了过去。她边看,心中边感到惊奇,因为空中分明看得见一个城市的轮廓:塔楼、圆顶、墙壁……建筑、街道,全都悬在空中!莱拉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
  一位担任卡辛顿院士的人开口道:“这看起来……像是一座城市。”
  “千真万确,”阿斯里尔勋爵说。
  “不用说,那是另一个世界的城市咯?”教务长说,语气中带着一股轻蔑。
  阿斯里尔勋爵没有理他。有的院士激动地骚动起来,好像他们虽然从来没见过独角兽,但却写专著论述它们的存在,现在有人把刚刚活捉的一只独角兽放在了他们面前一样。
  “这是不是巴纳德-斯托克斯按上下文猜测,应指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巴纳德(1857—1923)和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乔治?斯托克斯(1819—1903)两个人。前者首先使用天体照相术拍摄了银河照片,发现了木星的第五颗卫星和一些彗星;后者则以其对流体力学的研究而著名。研究的那些东西?”担任帕尔默教授职位的一位院士问,“是不是?”
  “这就是我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阿斯里尔勋爵说。
  他站到明亮的银幕的一侧。莱拉看见,他那双漆黑的眼睛在那些凝视着极光的幻灯片的院士们身上扫来扫去,他的精灵的眼睛在他旁边闪着绿幽幽的光。所有尊贵的脑袋都向前伸着,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只有院长和图书馆长身子向后靠在椅子上,两个人的脑袋靠得很近。
  神父说:“阿斯里尔勋爵,刚才您说您在寻找有关格鲁曼探险的消息,那么,格鲁曼博士当初是不是也在研究这种现象呢?”
  “我相信他是在研究,我还认为他已经掌握了有关这一现象的大量材料。但是,他再也无法告诉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因为他已经死了。”
  “不!”神父叫道。
  “恐怕的确如此,而且我这里也有证据。”
  在阿斯里尔勋爵的指挥下,两三个年轻的院士把那个木头箱子抬到房间的前面,一阵惊悸滚过整个休息室。阿斯里尔勋爵把最后那张幻灯片拿了出来,但投影灯依然开着。在圆形强光的照射下,他弯下腰,去撬箱子。莱拉听见了钉子从湿木头中被拔出来时发出来的刺耳的声音。院长站起身来看,挡住了莱拉的视线。这时,她叔叔又开口说话了:
  “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格鲁曼的探险队在十八个星期前就突然失踪了。德国科学院派他北上,一直要到达地球的磁极,进行天体观测。正是在那次考察中,他观察到了我们刚刚看到的那种奇怪的现象。但是在这之后不久,他就突然失踪了。人们猜测,他遇到了一次意外事故,他的遗体一直留在冰川的裂缝里。但实际上,什么事故也没有发生。”

  “那是什么东西?”教务长问,“是真空容器吗?”
  阿斯里尔勋爵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莱拉听见“啪”地一下金属撞击声,接着是空气急速进入容器时发出的嘶嘶声,然后便是一阵沉静。但是这种沉静并没有持续多久,片刻之后,莱拉便听见人们开始语无伦次起来:惊叫声,高声抗议声,因为愤怒和恐惧,他们的声音都高了起来。
  “但是,什么——”
  “——不像人——”
  “——那是——”
  “——这东西怎么了?”
  这时,院长压过了所有人的声音。
  “阿斯里尔勋爵,看在上帝的分上,你弄的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是斯坦尼斯劳斯?格鲁曼的头颅,”阿斯里尔勋爵的声音答道。
  莱拉听到混乱声中,有人跌跌撞撞地起身冲了出去,痛苦地语无伦次起来。她真想看看他们究竟看见了什么。
  阿斯里尔勋爵说:“我在斯瓦尔巴特群岛属挪威,矿产资源丰富。在本书中,这个地区居住着披甲熊。附近的冰雪中发现了他的遗体。凶手把他的头弄成了这个样子。你们可以看到剥光头皮的方式很有特点。副院长,我想你对此可能是熟悉的。”
  老先生声音沉稳地说:“我见过鞑靼人这样干过,西伯利亚和通古斯克在西伯利亚。的土著人会这种手法。当然,后来这种技术又从那儿传到了斯克雷林丑人居住本书的多数研究者认为指的是北美的土著人,当时被称为“丑人”。下一句中的“新丹麦”实际上也是暗指当时的北美大陆。的地方,但我知道现在新丹麦已经禁止这样做了。阿斯里尔勋爵,我可不可以再凑近些仔细看看?”
  静默了一会儿之后,副院长开口道:
  “我的眼睛看得不是很清楚,而且上面的冰很脏,但我觉得似乎头盖骨上有一个洞,我说得对吗?”
  “对。”
  “钻出来的?”
  “千真万确。”
  人们激动地一阵窃窃私语。院长从莱拉的眼前走开,这样莱拉又能看见屋子里的情景了。上了年纪的副院长在投影灯发出的圆形的灯光里,正拿着一个大冰块,凑在眼前,这样莱拉便看见了冰块里面的那个东西:血红色的一团,几乎认不出是人的脑袋。潘特莱蒙围着莱拉急躁不安地飞着,他的紧张也影响到了莱拉。
  “安静点儿,”她低声说,“听着。”
  “格鲁曼博士曾经担任过这所学院的院士,”教务长激烈地说。
  “落入鞑靼人的手里——”
  “但是往北那么远?”
  “他们肯定走得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远!”
  “我刚才听到你说是在斯瓦尔巴特群岛附近找到的,是吗?”教务长问。
  “是的。”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件事跟披甲熊有关?”
  莱拉没听懂这个词的意思,但很清楚,院士们都听懂了。
  “不可能,”担任卡辛顿院士的那个人说,“他们从来不这么干。”
  “那你是不了解埃欧弗尔?拉克尼松,”担任帕尔默教授的那个人说——他自己曾经几次到北极地区探险,“要是有人告诉我说,他已经按照鞑靼人的方式剥人皮了,那我一点儿也不会感到惊奇。”
  莱拉又看了看她叔叔。他正讥讽地望着那些院士,感到很好笑,但是什么也没有说。
  “埃欧弗尔?拉克尼松是什么人?”有人问。
  “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国王,”担任帕尔默教授的院士说,“对,没错,也是一个披甲熊。他篡夺了王位——基本上是这样的;他通过阴谋诡计逐渐当上了国王,或者说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他权力很大,而且一点儿也不愚蠢——尽管有一些可笑的爱好,比如让人用进口的大理石建造了一座宫殿,建立了一座他所谓的大学——”
  “给谁建的?给熊建的?”另一个人说道。人们全都笑了起来。
  帕尔默教授继续道:“尽管如此,我要告诉各位,埃欧弗尔?拉克尼松有能力这样对待格鲁曼。同时,如果有必要的话,别人也可以通过奉承他,让他采取完全不同的做法。”
  “那么你是知道该怎么奉承他了,是不是,特里劳尼?”教务长带着嘲笑的口吻道。
  “我确实知道。你知道他最想得到什么吗?甚至比荣誉学位还重要?他想要一个精灵!你要是能设法给他弄一个精灵,那他什么事情都可以替你做。”
  院士们纵声大笑起来。
  莱拉听着这些,感到疑惑不解。帕尔默教授所说的毫无意义。另外,她有点儿等不及了,想再听听剥人皮、北极光和神秘的尘埃的事情。但是她失望了,因为阿斯里尔勋爵已经结束了展示遗骸和放映照片;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学院内部的争论上,也就是该不该给他更多的资金再进行一次探险,大家吵得不亦乐乎。而莱拉却发觉自己的眼睛困得睁不开了,很快她就睡着了。潘特莱蒙变成一只小白鼬,绕在她的脖子上——他最喜欢这样睡觉。
  后来,有人摇晃着她的肩膀,她被惊醒了。
  “别说话,”她叔叔说。衣柜的门开着,他背对着灯光,在那里蹲着身子。“他们全都走了,但附近还有几个仆人。现在去你自己的卧室,小心点儿,这里的事情一点儿都不要说出去。”
  “他们投票给你钱了吗?”她睡意蒙地问。
  “给了。”
  “尘埃是什么呀?”她问。被拘束了这么长时间之后,她费力地站了起来。
  “跟你没关系。”
  “有关系,”她说,“你要是想让我在衣柜里给你当间谍,就应该告诉我让我偷听的是什么。我能看看那个人的脑袋吗?”
  潘特莱蒙身上的小白鼬毛都竖了起来,莱拉觉得自己的脖子被弄得直痒痒。阿斯里尔勋爵大笑起来,但马上就止住了笑。
  “别捣乱,”他说着,便开始收拾幻灯片和标本箱。“你注意观察院长了吗?”
  “注意了,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那瓶葡萄酒。”
  “好。但是这次我让他计划落空了。听我的话,上床睡觉去。”
  “那你去哪儿?”
  “回北方去。我十分钟后出发。”
  “我能去吗?”
  他停下手里的活儿看着她,像是第一次见到她似的。他的精灵也把那双大大的淡褐色的眼睛转向了她。在他们俩的注视下,莱拉脸红了,但还是紧紧地盯着他们。
  “你的位置在这儿,”她叔叔终于说。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非要待在这里?为什么我就不能跟你一起去北方?我要去看北极光、披甲熊、冰山,我什么都想看。我想知道尘埃是怎么回事,还有空中的那座城市,那是不是另一个世界?”
  “你不能去,孩子。别再想这件事了,这个时候去非常危险。听我的话,去上床睡觉。如果你是好孩子的话,我就给你带个海象牙海象,生活在北冰洋的一种大型海洋哺乳类动物。回来,上面还有爱斯基摩人的雕刻。别再说了,不然我就生气了。”

  他的精灵在喉咙里低沉而又凶猛地吼了一声,让莱拉猛地醒悟到要是她的牙齿触到自己的喉咙上,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她紧抿着嘴唇,冲叔叔使劲地皱着眉头。他正在把真空瓶里的空气往外抽,没有注意到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她的存在。小姑娘一句话也没说,紧咬着嘴唇,眯缝着眼睛,和自己的精灵一起走开,去睡觉了。
  院长和图书馆长是老朋友了,而且还是同盟。每当经历一段困难之后,他们总是习惯于喝一杯白兰地,互相安慰一下。因此,看见阿斯里尔勋爵走后,他们便溜溜达达地去了院长的住处,在他的书房里坐下来,拉上窗帘,重新点燃壁炉里的火,他们的精灵也在各自熟悉的位置上——膝盖和肩膀——待了下来。他们要把刚刚发生的事情仔细地想一想。
  “你真的认为他知道酒里的名堂?”图书馆长问道。
  “他当然知道。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但他是知道的,于是他便自己打翻了盛酒的瓶子。他当然知道。”
  “请原谅我这么说,院长,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松了口气。我从来不喜欢……”
  “给他下毒?”
  “是的,不喜欢谋杀。”
  “查尔斯,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喜欢这种想法。问题是,那样做是不是比不做所带来的后果更糟。嗯,也是他走运,我们没有成功。对不起,我让你知道了这件事,让你感到有了负担。”
  “没有,没有,”图书馆长辩解道,“但我希望当初你让我知道得更多一些。”
  院长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说:“是的,也许我早该让你知道得更多一些。真理仪作者自创的词汇之一,是一种能够告诉人们事实真相、预测未来的神秘仪器。在警告我们,如果阿斯里尔勋爵进行他的研究,那会带来非常可怕的后果。至少,那个孩子会被牵连进去,我要尽力保证她的安全。”
  “阿斯里尔勋爵的勾当是不是同建立主教训诫法庭的倡议有关?也就是他们所谓的那个祭祀委员会?”
  “阿斯里尔勋爵——不,不,正好相反,一点儿关系也没有;那个祭祀委员会也并不完全就相当于主教训诫法庭,而是一个半私人性质的倡议;提出这个建议的人一点儿也不喜欢阿斯里尔勋爵。查尔斯,在这两者之间,我感到不寒而栗。”
  这回轮到图书馆长默默无言了。自从教皇约翰?卡尔文把教廷搬到日内瓦并建立主教训诫法庭之后,教会便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了绝对权利。卡尔文死后,教皇的职位被取消了,一系列的法庭、团体、委员会则成长起来并取而代之,这些被人们统称为教会当局。这些机构并不总是团结一致,它们中间有时候会进行残酷的对抗。上个世纪大部分的时间里,最强大的是主教团;但是在最近几年,主教训诫法庭已经取而代之,成为教会当局中最为活跃、最令人畏惧的机构。
  但是,一些独立的机构在主教当局等其他机构的保护下,总是有可能成长起来的。图书馆长提到的祭祀委员会就是这样的机构之一。他对它并不了解,但是他听到的情况却让他感到厌恶和恐惧,因此他完全理解院长的焦虑。
  “帕尔默教授提到了一个名字,”沉默了大约一分钟之后,他说,“巴纳德和斯托克斯?他们是怎么回事?”
  “哦,那不是我们研究的领域,查尔斯。据我所知,教会告诉人们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由我们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一切的东西所组成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天堂和地狱组成的精神世界。巴纳德和斯托克斯是两个——该怎么说呢——是两个叛逆的神学家,他们断言,还存在着其他无数的、跟我们现在看见的世界一样的世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物质的、罪恶的世界;这些世界实实在在存在着,离我们很近,但是我们看不见,也去不了。很自然,教会反对这种可恶的异端邪说,巴纳德和斯托克斯被迫缄默不言了。
  “但是,对教会当局来说,不幸的是,这个‘另一个世界理论’似乎有着合理的数学论据。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跟踪过,卡辛顿院士对我说这些论据是经得起推敲的。”
  “现在,阿斯里尔勋爵拍下了这些另类世界中的一个的照片,”图书馆长说,“而且我们还给他资金,让他去寻找另一个世界。我明白了。”
  “小声点儿。在祭祀委员会及其强大的保护者们看来,乔丹学院就成了支持异端邪说的温床。而且,查尔斯,在主教训诫法庭和祭祀委员会之间,我还要保持一种平衡。同时,那个孩子也在长大,他们是不会忘记她的。她本来早晚都会卷入到这件事情当中,但是,她现在就要被拖累进去了——不管我想不想保护她。”
  “可是,看在上帝的分儿上,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那个真理仪?”
  “是的。在整个过程中,莱拉都会参与的,而且是主要角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必须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做这一切,但我们还是可以帮助她的。要是我的托考依计划得以成功,那么她平安无事的时间就会更长一点儿。我本来很希望能不让她去北方跑一趟,最重要的是,我也后悔没有给她解释……”
  “她是不会听的,”图书馆长说,“对她那一套我是再了解不过了。你跟她讲严肃的事情,她会心不在焉地听上五分钟,然后便开始坐不住了。下一次你问她的时候,她会忘个一干二净。”
  “要是我跟她说说尘埃的事情呢?你觉得这个她也听不进去?”
  图书馆长哼了一声,说明他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为什么非得要她听得进去?”他说,“为什么一个健康、天真的孩子要对一个遥远的神学上的谜感兴趣?”
  “因为她必须经历这一切,其中一次经历还意味着一个很大的背叛……”
  “谁要背叛她?”
  “不,不是这样的,最悲哀的是:她自己就是那个背叛的人,而且那段经历非常可怕。当然,这一点一定不能让她知道,但是,不让她了解尘埃这个问题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而且查尔斯,你也许错了:如果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解释的话,她可能对尘埃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在今后会对她有所帮助。当然,这也能让我减少对她的担忧。”
  “替年轻人担忧,这是老人们的义务,”图书馆长说,“而年轻人的义务则是对老人们的这种担忧嗤之以鼻。”
  他们又坐了一会儿,然后便分手了,因为已经很晚了。他们俩既属于老人,心情又很担忧。
或许您还会喜欢: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银湖宝藏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六月天,中午时分,“小鲨鱼”号——最大的客货两用轮船中的一艘,正以它那强有力的桨轮拍打着江上的潮水。它清早就离开了小石城,现在即将抵达路易士堡。从外表看,这艘轮船同在德国河流中常见到的轮船很不相同。下部结构,仿佛是一艘大而低矮的艇。由于北美江河上有许多浅滩,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一些事故。小艇上面,仿佛是一幢三层的楼房。甲板底下,安装着锅炉和汽轮机,堆放着煤和货物。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阴谋与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一场乐师家里的一房间。米勒正从圈椅里站起来,把大提琴靠在一旁。米勒太太坐在桌旁喝咖啡,还穿着睡衣。米勒(很快地踱来踱去)事情就这么定了。情况正变得严重起来。我的女儿和男爵少爷已成为众人的话柄。我的家已遭人笑骂。宰相会得到风声的——一句话,我不准那位贵公子再进咱家的门。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