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红楼梦杀人事件 - 第九章 请君入瓮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真不巧!入画已经走了!”珍大奶奶尤氏遗憾地说。自父亲去世后,贾珍便承了世袭的爵位,成了宁国府的主人。尤氏,便是贾珍的妻子,也是东府的女主人。从血缘上说,惜春跟迎春、探春不过是堂姐妹,她是贾珍的嫡亲妹子,尤氏则是她的亲嫂子。只是,兄妹之间,姑嫂之间,关系异常冷淡,一年也难得能说上几句话。“走了?那么她……现在何处?”卫若兰吃了一惊,旋即又问道。“家去了!怎么劝也留她不住!”尤氏叹息道,“说起来,入画可真是个好孩子,赤胆忠心服侍了四丫头那么久,为了芝麻绿豆大一点小事,硬生生就将她赶走了!一点情面也不留!”卫若兰:“可我听园子里的人说,珍大奶奶您似乎想把入画留在身边使唤的,怎舍得放她走了?”尤氏:“她死活要走,我总不能强留下她吧?说也奇怪,本来我看她的意思,像是心里头还抱着一线希望,想等着哪天四丫头回心转意了,再回园子去。昨儿大半夜的,我可巧有急事要打发人去那边园子里一趟,本该让银蝶去的,她还争着要当差呢,谁知今儿一早,传来了二丫头遇害的消息,她一听说,神色就变了,当场就跪下了,死乞白赖地求我放她回家去!也许,因为她素日跟二丫头处得不错,一时间伤心难忍,不愿再回到园子里,睹物伤情了吧?”尤氏说着,眼中垂下泪来,“可怜二丫头,这孩子老实,人又和气,如今眼看着要出嫁了,偏让人害死了!我不知会是什么样的人,竟能对她下得了手?”一名小厮进来禀告:“爷说了,今夜他不回来了,要奶奶再取五百两银票,让小的带了去!”尤氏吃惊地:“昨儿他不是刚取了五百两银票出去么?”小厮道:“回奶奶的话,昨儿爷在梨香院喝了一夜花酒,跟人赌钱,都输光了,今夜还要再接着赌!”尤氏脸色一变,发了一阵子呆,又道:“他可知道昨儿深夜里,二姑娘遇害的事?”小厮道:“听说了!爷让小的传话,爷怕回来心里难受,大小事情,都让奶奶帮着那府里的太太奶奶们料理!”尤氏听了,默然无语,半晌,才叹息一声,擦一擦面颊上的泪痕,起身去里屋取银票。卫若兰也顺势告辞了出来。顺着青石径一路走去,卫若兰的眼前不知为何,总是浮现出尤氏脸上那无奈的神情,那是一种痛苦到绝望,绝望到麻木的神情。在他心里,忽然闪过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倘若迎春没有遇害,倘若她顺利地出嫁了,多年以后,在她美丽的脸上,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神情?自角门出去,绕过了几条街,前头是一条深巷,一眼望去,一大片高高低低,青瓦白墙的院落。巷口处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顽耍物件的。卖糖人儿的摊位前,闹吵吵地围了三二十个小孩子,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用手咬着指甲儿,蹭在墙角上,只远远地看着。卫若兰上前俯身问那孩子道:“喜欢糖人儿吗?”那孩子抬眼看了他半日,方才慢慢点了点头。卫若兰又问道:“想要什么样的?”那孩子掰着手指道:“孙猴子的,猪八戒的,还有哪咤的,小白龙的……好多好多!”卫若兰拉着那孩子,走到糖人摊前,大声道:“来一套唐僧取经的糖人儿!要全套的!”那卖糖人儿的狐疑地看了看他:“一套好几十个呢,您全要?”卫若兰掏出一块银子塞到他手中,那卖糖人儿的眼睛一亮,立刻点头笑道:“好!来全套的!我这就捏!包皮您满意,爷!”卫若兰又俯下身,笑吟吟地对那孩子道:“等捏完了,这一套糖人儿都是你的!”那孩子兴奋地点了点头。卫若兰又道:“你认得入画姐姐吗?听说她就住在这条街上!”那孩子眼中的光芒瞬间消逝了,颓然垂下了头,两眼只盯住了地面不作声。卫若兰:“你不认得?”孩子摇了摇头。卫若兰:“你知道她住在哪一家?”孩子点了点头。卫若兰:“能带我去见她吗?”一语未完,那孩子却忽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入画姐姐她……走了!”卫若兰一怔:“走了?”孩子哭道:“姐姐她一早就回了家,回家后只是呆呆地坐着,像是在出神,跟她说话她也不应。后来,我娘带我出去了一会子,回来时,便发现姐姐不见了,连衣服什么的也都带走了!”卫若兰:“这么说,你是她弟弟?你娘呢?”孩子抹着眼泪:“到处找姐姐去了!”卫若兰轻轻地皱了皱眉,他本能地感觉到,入画的出走,与昨夜的惨案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差不多又过了两个时辰,入画的婶子才失魂落魄地回了家。“她走了!不会再回来了!她不会回来了!”她坐在炕上,失神地望着前方,口中喃喃地只重复着这一句话。好半晌,她才回过了神,垂泪道:“他老子娘一直在南方,入画跟她哥自幼就跟着我们过,我虽只是她婶子,可这些年过下来,一直当她亲生女儿一样!如今竟狠心丢下我们去了!”那孩子也哭道:“娘!外头人人都在说,入画姐姐是被你跟爹两个逼走的!是不是真的?”入画的婶子听了,泪流满面:“都怪我跟我家那死鬼!成天只知道吃酒赌钱!要不入画也不至于犯了错,让四姑娘赶了出来!”卫若兰:“大婶也不必太过自责,说不定入画是到南方找她爹娘去了!”入画的婶子擦了擦泪:“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她不辞而别,想必也是心里头怨恨我跟她叔叔的缘故!她打小儿就跟着四姑娘,俩人要好得跟亲姐妹似的,谁也离不了谁!原以为好歹生死在一处了,谁知四姑娘竟一点情面也不留,死活将她赶出了园子!昨儿她还跟我说,事情已过去大半个月了,四姑娘的气也该消了,想找个时机悄悄儿地去找四姑娘求个情,还让她回园子去罢!”卫若兰眼睛一亮:“那她去了没有?”入画的婶子摇头道:“不知道!她什么都不肯说,一回来,只是呆呆地坐着,问她话她也不理,我心里琢磨着,该是四姑娘没答应她,她断了念想罢!谁知一转身她又一声不吭地带着行李走了!”卫若兰沉吟片刻,又问道:“入画跟着珍大奶奶那阵子,都跟谁要好?”入画的婶子道:“这大半个月,我也去看了她几次,她跟珍大奶奶的丫鬟银蝶住一屋,两个人倒像是处得不错!”卫若兰听了,又抚慰了她婶子几句,告辞了仍往宁国府的方向去了。会芳园里,绣球般缀了一地的菊花。花叶间仿佛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红粉,日色西斜了。银蝶一面俯身侍弄菊花,一面回答卫若兰的问题:“昨夜很晚了,都已过了亥正时分了,我们奶奶忽然想起了一件急事,要打发人去那边的园子里,按理说该派我去的,偏巧我身子有些不舒服,入画就自告奋勇地要替了我去。回来后,她就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问她怎么了?去哪儿了?她只是呆坐在床上发闷,一声儿也不吭。今儿一早,她又求我们奶奶放她家去!我们奶奶本想留她的,无奈她去意已决,只好答应了她!”卫若兰沉吟道:“珍大奶奶打发人去的那地方,路不路过藕香榭?”银蝶不假思索道:“不路过!”可又停手,想了想,“按说是不路过的,可若回来时稍稍兜个圈子,绕点路,那可就路过了!”卫若兰:“听珍大奶奶的意思,今儿一早,入画一听二姑娘遇害的噩耗,才决定走的?当时她可听说了迎春姑娘被害时的情形?”银蝶:“她听到二姑娘遇害时,又是落下了风筝,又是飞来会发光的蝴蝶,当场就变了脸色,两个眼珠子直愣愣的跟丢了魂似的,看得我心里直发毛!好容易她回过神来了,又苦苦哀求我们奶奶放她家去!”卫若兰:“听说入画素日跟晴雯交好,晴雯出事前一天,她还悄悄儿地去看过晴雯?”银蝶:“那时候她自己也才被赶出来没几日,心里也不好受,可她听说晴雯病重,急得什么似的,瞅了个空子就悄悄儿地看晴雯去了!”卫若兰:“看晴雯回来后,她可提起过什么?”银蝶:“她只是一味地叹气,替晴雯叫屈。当夜晴雯就出事了,她伤心极了,饭也吃不下,一连几夜都没睡好!”卫若兰叹道:“眼睁睁瞅着素日要好的朋友,刚受了委屈,又一身病,正自心疼着呢,偏又撒手去了,换作谁都会伤心的!”银蝶:“后来她又悄悄儿地跟我说,我们这些当丫鬟的,真是由不得自己的命!晴雯那样刚烈要强,模样儿再水灵不过的,人也聪明,论针线功夫,谁也比不上她!又是宝二爷心尖上的人,可太太一动怒,照样赶了出去!”她又叹了口气,“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往日跟四姑娘那样要好!四姑娘那脾气,见了谁都是淡淡的,偏跟入画在一处时,有说有笑,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们是嫡亲的姐妹俩个呢!还不照样说翻脸就翻脸,说赶走就赶走了?”卫若兰:“除却入画,四姑娘素日还跟哪个丫鬟合得来?”银蝶:“按理说,彩屏也算她的贴身丫鬟,可到底不像入画!以前四姑娘在藕香榭画画儿,只有入画一人才有资格陪在身边,那屋里的东西都是入画收拾整理的。入画一走,她画画儿时,不经吩咐,小丫鬟们都躲得远远的,没有人敢去打扰她!前日我还亲耳听彩屏说,如今就连屋内的东西,她也亲自打理了,谁都不准动一手指头!”卫若兰微微点一点头,若有所思地喃喃道:“彩屏……?”菊花在暮色中散发出清冽的芳香,两个人的影子渐渐地长了,更长。箫声清婉,月光皎然。月光在紫菱洲的湖面上翩然起舞,湖面上那个蓝衣少年俊朗的身影,散发出一种淡青色的毫光。“卫大人!”宝玉和众姐妹来到少年身后。卫若兰没有回头,也没有应答,箫声却低沉下来,细细的,淡淡的,如蛛丝在月色下摇曳,若有若无,却一直没有断失。“喂,这算什么?让我们戌正一刻来这儿,就是为了听你吹箫么?”湘云没好气地嚷道。那蛛丝迎风一展,化作一柄森寒的钢刀,纤柔的乐声,忽然间转为激越,花枝间扑楞楞地惊起了几只白鸟。白鸟掠过湖面,消逝在夜色中。夜空如盘,黑沉沉的直压下来。忽然间,夜空中好似裂开了无数道蛛网般的碎纹,光灿灿的,五彩眩目,是烟花!一朵朵,自湖对岸冉冉升起。在那烟花升起处,缓缓地,漂来了一只竹筏子,上头锦重重的,铺满了芙蓉花,竹筏四周,还跳动着十来朵烛火。——这是什么?怎么回事?众人都惊诧地交换着目光。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箫声又自激越转为舒缓,好似清泉在山涧流淌。竹筏子随着水流,朝湖心的方向漂来。烛火渐渐地矮了下去,矮了下去,只听得“哄”的一声,火光熊熊燃起,转眼间便吞噬了竹筏。众人都惊呆了,望着湖面,愕然说不出话来。一切宛若昨日重现,似乎将晴雯遇难的那一刻,原原本本地重演了一遍。箫声戛然而止,卫若兰这才转过了身:“虽‘佳人再难得’,可此情此景,是否也算得上是‘涉江采芙蓉’呢?”湘云诧异地:“这是?”卫若兰平静地望着众人:“想不想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切?其实很简单,只要在竹筏上铺上一大块麻布,在那麻布的四边都点上了蜡烛,再往麻布上浇上火油,洒上碎木炭,待烛火快燃尽之际,必定会烧在了麻布上,只要沾到一点火星,浸透了火油的整张麻布上火势迅速蔓延开来,火油和碎木炭熊熊燃烧,整只竹筏子也就火势冲天了!”宝玉恍然道:“原来那是你一手安排的!”卫若兰:“确切地说,是我安排好之后,再吩咐手下做的!”湘云:“这就是你忙活了七个时辰,找到的部分真相?实话告诉你,这个结果,晴雯出事那天,三姐姐就已经猜到了!”卫若兰:“不同的是——按你们当时得出的结论,晴雯是自杀的!我却在想,既然竹筏子能够在湖面上自燃,晴雯也有可能是他杀的!她在竹筏子上的时候,很可能已经被凶手用药物给迷昏了!”湘云:“我也曾问过她嫂子,她嫂子说了,那夜晴雯离家时,用他哥哥的酒囊带走了大半壶火油,还带走了家里的一包皮蜡烛,一大块麻布,一大包皮新买的碎木炭!我只觉得奇怪——天底下又有哪个被害者,会自带凶器以方便凶手下手呢?”卫若兰:“或许是凶手编了什么理由,说服晴雯自带了这些‘凶器’来见自己!凶手那样做,或许是为了混淆视听,制造出晴雯自杀的假相,或许,是不让人在凶器上找到任何不利于自己的把柄!”宝玉也附和道:“卫大人说得对!晴雯一定是被人害死的!害死她和二姐姐的,是同一个凶手,要不然,为何在她们遇害前,都飘来了那预告死亡的风筝?”湘云想了想,又卫若兰道:“那么你认为,凶手又会是谁呢?”卫若兰没有应答,只是俯身自身边的一只木箱子里,取出了一件衣服,展开了,挂在芙蓉花枝上。华美的衣裳,纹彩斑斓,衣袖宽大,呈半圆形垂弧度,几乎垂地,宛若一只巨大的蝴蝶,栖息在芙蓉花丛中,胸襟处赫然还有一片血迹——是迎春的嫁衣!正是迎春的嫁衣!卫若兰又将竹箫举到唇边。箫声响起,一朵朵青幽幽的光点,自不远处飞了过来,眼前一片荧光乱舞——是蝴蝶!那些会发光的蝴蝶!每一只蝴蝶,都如着了魔似的,朝着那嫁衣飞去,不多时,整件嫁衣一片绿光闪烁,仿佛镶嵌着无数的绿宝石。卫若兰放下竹箫,望着众人,缓缓道:“这种蝴蝶的名字,西域学名叫做‘卡利玛依那吉斯’,又称为枯叶蝶,木叶蝶,或者夜光蝶的,白日停栖在花木之上,枯槁黯淡,毫无美色,但一到夜晚,蝶翅上便荧光闪烁,灿若星辰。这些,本就是昨夜出现在凶案现场的夜光蝶!我让手下将它们收集在笼子里,等在不远处,以我的箫声为信号,便将它们放飞!它们之所以愿意栖息在嫁衣上,是因为嫁衣上有一股浓浓的熏香,恰好是它们最喜欢的那种花香。也就是说——”他环顾众人,“凶手在杀人之后,又在嫁衣上喷了特制的熏香油!”湘云恍然点了点头:“我还以为那嫁衣上有什么可怕的魔力呢?原来是喷了熏香油!”探春:“那么,你可查到了凶手的线索?”卫若兰从容道:“到目前为止,一切还只是推测。而这推测的第一步,便是风筝!”说着便拍了拍手,只见前头那花木深处,竟袅袅升起了三只风筝——一只芙蓉花状的,一只蝴蝶状的,另外一只,则是蜻蜓状的,穿花拂叶而来,飘至众人眼前,又好似生了根一般,随风摇曳不定。众人正惊诧不已,只见自花叶之间笑嘻嘻地探出一个人影来,仔细一看,正是那青衣随从。卫若兰指着那三只风筝:“那只——是晴雯出事之前飘落在紫菱洲湖畔的,那只,又是在迎春出事之前,飘落在院子里的,而那只,各位可能会觉得眼生——是去年晴雯过生日时,惜春姑娘亲自做了送她的!这三只风筝,虽然用的料子不一样,可做工却一模一样!也就是说,都出自同一人之手!”惜春冷笑道:“做工一样?谁能证实?只怕是卫大人一家之言吧?不错,那只蜻蜓风筝是我做的,可另外那两只,你又焉知不是从外头风筝坊买回来的?”卫若兰没有分辩,那青衣随从却大声道:“我们已带着那两只风筝,问遍了满城的风筝坊,都说不是从他们那儿出的货!风筝坊的人还说了,用来做风筝的纱罗,质地非常名贵,若不是应客户特别要求,一般风筝坊都舍不得用那种纱罗来制作风筝!”惜春道:“那又怎样?”青衣随从道:“我们又去查那纱罗的出处,好多绸缎铺子的伙计都不认识,也有说是蝉翼纱的,可仔细瞧了又有些不像。后来问到一个开了几十年绸缎铺子的老行尊,那老先生倒也识货,看了半日才断定说,那竟是好多年前上用的贡品,比我们的年纪还大呢。市面上早就没有了。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做‘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那芙蓉花的风筝,便是用‘霞影纱’做的,那只蝴蝶风筝,则是用四种颜色拼接而成的!我们又跟那老先生请教了如何识别‘软烟罗’的办法,回来后,在园子里细细查访了一番,发现林姑娘屋子里的窗便是用那‘霞影纱’糊的!一问林姑娘屋里的丫鬟,说那是大半年前开库房时找到的,老太太怕白收着霉坏了,叫人取出来给了各位姑娘,叫她们或者做了帐子,或者糊了窗屉,或者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每位姑娘都得了几匹!”惜春:“既是人人都有的,又岂能证明这风筝一定就是我做的?便是那小丫鬟们顺手拿了些出去也说不定!”说着又瞥了宝玉一眼,“就说二哥哥屋里,任是什么稀罕的好东西,哪个不是由着丫鬟们使的?上次太太送来了玫瑰露,也说是上用的贡品呢,才到了他手,一转眼就没了,不拘被哪个丫鬟拿了去送人!”宝钗也点头道:“四妹妹说的是!别的不说,就说我屋内得的那几匹,也早赏了下人了!保不准是哪个丫鬟婆子悄悄儿地取了几片‘软烟罗’,到外头请人做了风筝也说不定!若是哪个风筝坊的小伙计接了私活,一则主顾给了钱不让说,二则怕主人家知道了弄不好要丢了饭碗,只推说不知也是有的!”卫若兰:“且丢开这个不提,中秋那夜在紫菱洲放烟花,惜春姑娘来得最晚,听说是画画入了迷,误了时辰?”惜春点头道:“不错!”卫若兰:“只是那天晚上,有人在无意间,发现一直停泊在竹桥边的那只红船竟不见了!当时就唬了一跳,想进藕香榭通报姑娘,你猜结果怎么着?”惜春冷冷道:“卫大人信口编的故事,我又如何能知道结果?”卫若兰:“可惜我这人最不会编故事!”说着便转过身,望着那沿湖的青石小径,微微笑道,“主角很快就要出场了,还是请她亲自来讲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