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红楼梦杀人事件 - 第七章 密室杀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黯青色天空中,镶嵌着一抹湿漉漉的新月,如同那微微眯起的,忧伤的眼睛。芙蓉花枝好似不堪那月色和夜露的重荷,沉甸甸地垂了下来。迎春的房门已上了锁,院子里黑压压的,站了一地人。一名小厮飞奔来报:“来了!刑部卫大人来了!”众人不由都朝着院门外望去,月光如烟雨般冉冉飘落,自院门外不紧不慢地,走来了两位十八九岁的少年,一个身穿青衣,另一个身穿紫衣,手中各自提了一盏明瓦灯。这两位少年,穿戴得体,眉目清朗,一看便是通读诗书,颇有教养的年轻公子。可是,才刚进了院门,这两个人却都停下了脚步,半垂了头,微微侧过身子,将明瓦灯高高举起,像是正谦恭地等待某位大人物出场。夜风徐徐吹来,满院子的花木,发出“沙沙”的声响,院门两侧那几棵高大的芙蓉花树,枝叶摇曳,娇艳的花朵,纷纷扬扬地飘落。漫天花雨中,一个颀长、俊雅的身影,踏着月光,自院门外款款而入——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少年,穿一身浅蓝色长袍,玉色的腰带上,斜插了一支竹箫,箫眼上别了几枝淡雅的兰花。月光照在他脸上,发出螺钿般温润的光泽。少年神色从容,步履雍雅,赛似闲庭信步,还不时地东看一看庭院中的假山奇石,西瞧一瞧那满院子的花木,似乎并非为探查凶案而来,倒像是趁着这清风朗月,游园赏花来了。快到众人跟前时,那少年似乎又被一株鲜红的芙蓉花所吸引,绕到那花枝前,抬眼出神地凝视着,面上露出了赞赏之色。身后传来一位少女的娇喝:“喂,你到底是来赏花的?还是来查案的!”少年这才转过身来:“我只是不曾想到,这传说中的大观园,竟比我想象中还要美!这位姑娘是?”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高高瘦瘦的少女:“我是贾府史老太太的侄孙女史湘云!你又是哪一个?”少年微微一笑:“我叫卫若兰,是刑部派来查案子的!”湘云扬了扬脸,冷笑道:“我还以为,你是内务府派了来,采办花草的呢!”卫若兰也不分辩,只问众人道:“凶案现场又在何处?”探春伸手指了指正中那间大屋:“在里头,已锁了门,吩咐人看守了,不许任何人进出!”卫若兰微微点一点头:“很好!不过——能否将大门的钥匙交给我?”“吱呀”一声,门再次被推开了。卫若兰负手走进了屋子,众人也都紧跟着涌入。就着明瓦灯的光芒,依稀可见屋内一桌一椅,一瓶一盏,并无任何变动。但那架浅金色的花鸟织锦屏风上,嫁衣犹在,双袖伸展,用银针钉入屏风,金彩辉煌,如一只光艳的蝴蝶,一柄长剑,穿胸而过,没入屏风,衣襟上洇开一片胭脂般的血渍。那顶凤冠也用银针钉在了屏风上,只是,那穿嫁衣,戴凤冠的人,却已不见了踪影,唯有那千百只闪烁着绿色光芒的蝴蝶,依然栖息在嫁衣上!众人大惊。“这不可能!”湘云瞪大了眼睛,“尸体呢?尸体上哪儿去了?”卫若兰:“凶案发生之后,你们就立刻将案发现场保护起来了么?”宝钗:“不错,我们立刻将大门反锁,门窗外也一直派了人看守,没有人能够进来,更没有人能带着尸体出去!”卫若兰:“刚才是谁看守的门窗?”几名小厮立刻应道:“是我们几个!”卫若兰:“每扇门窗外,都有几个人在看守?可曾有片刻疏忽?”为首那名小厮道:“回爷的话,每扇门窗外都派了两个人看守!我们每一个,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生怕有片刻疏忽!”卫若兰又吩咐道:“仔细检查窗子!”两个随从认真检查了窗子:“回大人,每一扇窗,都从里头关死了!”司棋垂泪道:“在姑娘歇息之前,我亲自把每一扇窗子都从里头牢牢地反扣上了,我离开后,姑娘又亲自闩上了门!我都想不出凶手是怎么进来的!”卫若兰沉吟道:“门窗都从里面关死了?也就是说,刚才这屋子,是间不折不扣的密室!”湘云:“该不会……在二姐姐歇息之前,凶手早已偷偷地藏在了屋子里?”探春也点头表示认可:“不但如此,我甚至怀疑凶手现在还躲在屋子里呢!”司棋诧异道:“什么?”湘云瞥了她一眼:“难道你真就相信,凶手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带了一具尸首,从密室里逃走?”还未待司棋开口,卫若兰却已抢着道:“我当然不信!”湘云一怔:“你?”卫若兰环视众人,一字字道:“所以,请各位先都出去了,我要在这间屋子里头,好好地查一查!”卫若兰亲自提了一盏明瓦灯,在屋内四处查看。那架浅金色的花鸟织锦屏风,将屋子隔成了两个空间。卫若兰绕到了屏风后,一位待嫁少女的深闺,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他眼前。床上只挂了一顶霞影纱制成的帐子,被褥半新不旧,洁净而朴素。多宝格上,也不过是摆了些寻常的青瓷花瓶和盆景。一只粉青冰裂纹的花瓶落在地上,跌成了碎片。梳妆椅翻倒在地,妆台上的对象有些凌乱,好几个盒子,匣子都被打开,其中有一盒打开了的脂粉,一盒鲜红的玫瑰膏子。书架也似乎受到过冲撞,几本书掉落在地上,卫若兰俯身拣起——一本是《太上感应篇》,另外几本都是棋谱。显然,屋子里残存着争执厮打过的痕迹,还有人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并使用了妆台上的脂粉。按照方才众人对案发时情形的阐述来看,应当是凶手在杀害迎春之后,又在她脸上敷施了脂粉。靠墙处,有一把剑鞘落在地上,卫若兰上前看时,剑鞘上尚有挂钩,里面却空无一物,想必那把剑原本是挂在墙上的,被凶手取下当了凶器。地上点点滴滴,残留着殷红的血渍,自剑鞘落地处,延伸到妆台附近,又延伸到屏风前头。与凶手杀害迎春后,给她化了浓妆,又将尸体拖到了屏风前的路径不谋而合。卫若兰沉吟着,又亲自打开了每一口箱子,柜子,细细地查看,甚至连床底也未放过,却未能找到凶手,或者尸体的痕迹。他又转身走到窗前,窗子依然从里头反扣住,关得死死的,窗前木案上,摆开了一盘尚未下完的棋局,白子,黑子,摆开了阵脚,静静地对峙,那黑子显然已落了下风,正等待着那个下棋的人,带它从困境中解围。可那人却已香消玉殒。屋内的每一处蛛丝马迹,似乎都在默默地诉说她身处危难时的惊慌,恐惧,以及无力的反抗,然而,没有人能够将她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卫若兰出神地凝视着这盘棋局,他的眼睛湿润了。月亮渐渐地融化成一片薄冰,又如水入江河般渗入到天空,了无痕迹。霞光绚烂,如火焰般熊熊燃烧。卫若兰终于自屋内走了出来,抬眼望一望天空。霞光如热血般朝四处喷溅,将他那白皙的面庞,映照成淡淡的绯红。他不动声色地吩咐随从锁上门,贴上了封条,又平静地告诉众人,未经他许可,谁也不许再走进这屋子。湘云迫不及待地上前问道:“怎么样?找到凶手了没有?二姐姐的尸首呢?”卫若兰默然良久,忽然叹了口气:“现在,我不得不信了!”湘云:“信什么?”卫若兰目光闪动:“凶手不但在密室中杀了人,还真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带了一具尸首,从密室里逃走了!”湘云:“啊?!那么……可曾留下了线索?”卫若兰想了想,回手向怀中掏出核桃大小的一个金表来,瞧了一瞧:“现在是卯正一刻,离戌正一刻,足足有七个时辰!”说话间,又抬头瞥了湘云一眼,“我想,在这七个时辰内,即便尚未完全找到真相,也应当能查明白许多事情!”卫若兰站在紫菱洲湖畔,望着手中那两只风筝出神。这两只风筝,都用上好的纱罗精制而成,一只是红色的芙蓉花,另一只,是五彩斑斓的蝴蝶。良久,他缓缓抬起了头,将那两只风筝都交到了随从手中:“去查一下是从哪个铺子出来的货!午正三刻,仍在此处见面!”随从答应着,领命而去。他又转过身,对那两个垂首站在身后,准备接受查问的小丫鬟道:“昨儿晚上,是你俩个在院子里守夜?”小丫鬟异口同声道:“正是!”卫若兰:“说一说,这风筝到底是怎么个来历?”一个小丫鬟道:“昨儿晚上,我们正在庭院里四处巡视着,却不知怎的,飞来了一大群闪着绿光的蝴蝶!然后,又飞来了那只蝴蝶状的风筝,断了线,可巧落在了院子里,我正上前去捡起了它,就听见从姑娘的屋子里,传来了呼救声!”卫若兰:“你可瞧仔细了,那些蝴蝶,还有风筝,都是从哪儿飞过来的?”小丫鬟努力地回想着:“好像……是从东北面的方向——”另一个小丫鬟也插嘴道:“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从东北面!”卫若兰:“东北面又有哪些地方?”小丫鬟:“从这往东北面过去,大多是在水池上,再过去,便是藕香榭!”卫若兰:“听这名字,像是建在水池中的!”小丫鬟点头道:“可不是!”她用手指向水域东北处,只见那儿竹桥长廊,一座建筑赫然端立于水面之上,“就在那儿!离四姑娘住的暖香坞最近,四姑娘平时就常在那儿画画来着!”卫若兰又问道:“我刚才还听人提起,中秋那夜,也是在这儿放烟花的那阵子,从湖对岸飞来了风筝,然后,晴雯就遇难了!那夜,你们在不在场?”小丫鬟点头道:“我们两个都在呢!那夜发生的事情,我们也都亲眼瞧见了!”卫若兰:“哦?那么,就请你们将那夜发生的情形,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跟我讲述一遍!”卫若兰望着湖面,静静地聆听着小丫鬟的阐述。清风掠过,花枝摇曳,芙蓉花悠然坠落,秋深了。湖面上的落花间,掠过了水鸟的影子。“这么说起来,中秋那夜放烟花之际,惜春姑娘,也是来得最迟的?”沉默了很久,卫若兰忽然开口道。一个小丫鬟道:“四姑娘说,她画画入了迷,忘了时辰!”另一个小丫鬟道:“也难怪,四姑娘作画的时候,天塌下来她也不管的!”卫若兰沉吟片刻:“你们方才说,晴雯遇难前几日,被赶出了大观园,住在她哥哥嫂子家?”小丫鬟点头道:“是!”卫若兰:“那么,请带我去她嫂子家瞧瞧。”
或许您还会喜欢:
舒婷的诗
作者:佚名
章节:106 人气:2
摘要:那一夜我仿佛只有八岁我不知道我的任性要求着什么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引我走向沙滩在那里温柔的风抚摸着毛边的月晕潮有节奏地沉没在黑暗里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火星突然你背转身掩饰地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海怎么啦什么也看不见你瞧我们走到了边缘那么恢复起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回到冰冷的底座上献给时代和历史以你全部石头般沉重的信念把属于你自己的忧伤交给我带回远远的南方让海鸥和归帆你的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身边的江湖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 [点击阅读]
采桑子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主要人物简介金载源:有清廷授予的镇国将军头衔,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生有七子七女,20世纪50年代初期逝世于北京。大福晋:瓜尔佳氏,清廷责任内阁大巨裕成之女。生有长子舜铻、五子舜锫,长女舜锦、三女舜钰。二夫人:张氏,安徽桐城人,康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后裔。生有二子舜镈、三子舜錤、四子舜镗、六子舜针、七子舜铨,二女舜镅、四女舜镡。三夫人:陈氏,北京市人,贫民出身。 [点击阅读]
韩寒《零下一度》
作者:韩寒
章节:43 人气:2
摘要:我1982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无拘无束。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小学的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那时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麻辣女兵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汤小米,你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祝福你,而是要质问你,你准备如何开启你的成人礼?是继续街舞跑酷混日子?准备这么混到什么时候呢?对啊,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日子总是很好混,可是你终于十八岁了,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总要有些什么不一样吧?再过十年,不,哪怕只是再过一年,一年后的你,如果和现在的我毫无差别,你对得起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吗?汤小米, [点击阅读]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