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红楼梦杀人事件 - 第一章 涉江采芙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宝玉悄然进入了大厅,抬眼望去,四面都立满了一排排乌沉沉的大柜。他打开其中一个柜子,顺手取出一本书卷,随意地翻开了一页,那一页上赫然写着一个熟悉的名字——“晴雯”,可不正是他最喜爱的那位贴身丫鬟的名字?宝玉心中一动,忙低头看时,只见那书页上画着一个美人,双目微阖,躺在芙蓉丛中,旁边诗句上写着:“涉江采芙蓉”。宝玉困惑地自语:“涉江采芙蓉?晴雯?这……又该是什么意思呢?”阳光如烟般飘入大厅,又袅袅四散,金色的微尘飞扬着,缓缓地凝聚成一张娇憨的笑容——是晴雯!她拿着一把扇子,“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撕成几片。恍惚间,他看到自己还在旁边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说着又递过了一把扇子。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开心地相视而笑。俩个人的身影,仿佛在时光之水中摇摇地颤抖了几下,那娇憨的笑容,瞬息间便已幻化成一种倔强的冷笑,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屋子,在满屋子前来抄检大观园的人面前,“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虽然正生着重病,她那孱弱的身体,依然站得很挺,很直,她傲然地冷笑着,目光如凌厉的刀片,在每个人脸上划过:“查吧!可都得睁大了眼睛,查仔细了!这番若还查不出什么来,又该拿什么去跟主子邀功请赏呢?”倔强的冷笑渐渐隐去,那如花的脸庞,淡了,模糊了,烟化了,再冉冉地浮现时,已是一张憔悴的病容。晴雯躺在炕上,恹恹弱息,她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脸上已瘦得不成人形。两个女人将她从炕上强拉了下来,蓬头垢面地,拉出了屋子。母亲王夫人一脸怒容,端坐在屋内,吩咐道:“只许把她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宝玉垂手站在王夫人身边,含泪眼睁睁看着晴雯被人拉了出去,如同被人生生摘掉了心肝一般。他动了动嘴唇,似乎想为晴雯分辩几句,可目光一触及王夫人那愠怒的神情,又只好怏怏地垂下了头,不敢吭一声儿。“晴雯!晴雯!”当所有的人都离去之后,宝玉扑倒在床上,号啕大哭起来。“宝玉!你怎么了?”耳边传来一位少女的声音。宝玉睁开眼,汗涔涔地坐起了身,一把抓住那少女的手:“晴雯!晴雯!”那少女道:“宝玉!宝玉!我是袭人哪!”定睛看时,眼前那少女容长脸儿,模样虽没有晴雯娇俏,却也生得干净柔媚。那是宝玉的另一位贴身丫鬟袭人。宝玉一惊,又恍然朝四处张望——身边没有烟雾缭绕,没有那座阴敞的大厅,也没有一排排的高柜。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的砖,也是碧绿凿花的——他还在怡红院里,在自己的屋内午睡,刚才那一切,都不过是个梦境罢了,一个重复了很多次的梦境。也不知有多少次,他梦见自己来到一个叫做“太虚幻境”的地方,在那儿,他发现了一册书卷,随意翻开了一页,那一页上赫然写着“晴雯”的名字,画面上是一个美人,躺在芙蓉丛中,旁边诗句上写着:“涉江采芙蓉”——而每次恰恰在那一刻,他便会无端地从梦中惊醒。“涉江采芙蓉?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他终于忍不住,将梦中的一切,困惑地告诉晴雯时,晴雯却不以为然地大笑起来:“可能是因为……我平日最喜欢芙蓉花吧!所以你才会把我的名字,和‘涉江采芙蓉’的诗句联在一起!”也许,这还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宝玉眼前,不禁又出现晴雯那病容满面,被人从炕上强拉下来的情形,一时心痛难忍,不由长叹一声,又倒在床上大哭起来。袭人劝道:“哭也不中用了。你起来我告诉你,晴雯已经好了,他这一家去,倒心净养几天。你果然舍不得他,等太太气消了,你再求老太太,慢慢的叫进来也不难。不过太太偶然信了人的诽言,一时气头上如此罢了。”宝玉哭道:“我不知晴雯究竟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袭人道:“太太只嫌她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他,像我们这粗粗笨笨的倒好。”说着便起身,将桌上的礼盒捧到宝玉跟前:“这是娘娘从宫中送出来的中秋节赏,你瞧瞧!”盒子被打开了,摆在正中间的,是一串光彩照人的红麝香珠。羊脂玉般雪白丰腴的手腕上,也笼了串一模一样的红麝香珠。风微微吹来,那只手轻轻地拂了拂刘海,刘海下,是一张端庄艳丽的鹅蛋脸,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可不正是宝玉的姨表姐薛宝钗?宝钗望着湖畔那一大片芙蓉花,出了片刻神,又转身朝怡红院的方向而去。怡红院内,宝玉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礼盒:“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宝姑娘,指的便是薛宝钗,她母亲跟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亲姐妹,因嫁了薛家,宝玉和姐妹们都称呼她为薛姨妈,贾府上上下下的丫鬟仆人,则都称她为姨太太。薛家是皇商,资产丰厚,有钱,有地产,又在各处都开了铺子。宝钗父亲早逝,她还有一个同胞哥哥薛蟠,因打死了人命,靠着贾府的权势躲过了官司,带着母亲、妹妹客居在贾府,一转眼已是好几年了。宝玉忙问道:“林姑娘呢?”这位林姑娘,说的便是他姑表妹林黛玉。黛玉父母早逝,又没有兄弟姐妹,自幼便孤苦无依地投靠到他家来。宝玉的祖母贾母,对这个亲外孙女百般疼爱,吃穿用度,皆与宝玉一样,竟将自己的两个亲孙女迎春、探春,还有一个堂孙女惜春也比了下去呢。黛玉年幼时,便与宝玉一张桌吃饭,一个床睡觉,无话不谈,感情自是与别个不同。如今虽大了,各自在大观园择地而居,可宝玉仍对她恋恋于怀,每天都要往她居住的潇湘馆探望好几次,方才安心。但凡得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他总要先让人送到黛玉那儿,让她拣喜欢的收下了,才敢自己享用。袭人:“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的一样。”宝玉听了,登时皱起了眉:“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我还听鸳鸯姐姐说——”她瞥了眼宝玉,忽然抿嘴一笑。鸳鸯是宝玉的祖母贾母最信任的丫鬟,贾府里再机密的事情,也瞒不了鸳鸯的一双慧眼。她为人又是极稳妥可信的,但凡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消息,绝不可能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宝玉:“怎么?”袭人:“等二姑娘出嫁后,就要议你的婚事呢!”宝玉一下子被触动了心事:“婚事?”宝钗正走到帘外,听到屋内的谈话,不由停住了脚步。袭人:“听娘娘的意思,像是心中早已选定了人!”宝玉忙又问道:“谁?”袭人:“你忘了?往日不是有个癞头和尚说过,宝姑娘项圈上挂的那只金锁,日后只有佩玉的人方可婚配?宝二爷您可不就那个佩玉的么?这可不正是金玉良缘,天作之合?”宝玉生下来时,嘴里含着一块雀卵大小,五彩晶莹的玉,自幼佩戴在颈上。后来宝钗随着母兄进京,客居在贾府,在她项圈上,却佩戴了一个金锁,据说是她幼年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消灾辟邪之物,日后定要寻一个佩玉的人,才能够婚配。宝钗来了之后不久,这个传闻,便已传遍了贾府上下。站在门帘外的宝钗,脸上一红,不由低头看了看挂在项圈上的金锁。宝玉一听,不是自己心尖上的那个人,不由感到失望,在屋内冷笑道:“什么金玉良缘!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袭人又笑着取出那串香珠,在他眼前晃了晃:“娘娘若没有这个心,这串红麝香珠,为何只有你跟宝姑娘才有呢?”袭人口中的这位娘娘,便是宝玉嫡亲的大姐元春,她早早便被选入到宫中,受到皇上的宠幸,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府虽是世袭的贵族,但近几十年来,后辈都未曾建功立业,故此面临式微没落的局面。元春是贾府的荣耀,也是贾府重振家业的靠山,只要她一句话,足以改变贾府中每个人的命运。宝玉是她深爱的弟弟,在她入宫之前,宝玉年岁尚小,她将宝玉抱于膝上,亲自教他读书习字,说起来,宝玉便是她开的蒙。她离家之后,虽深居宫中,仍挂念宝玉,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片刻未能忘怀。几年前,元春回贾府省亲后,又将美丽的大观园,赐给了宝玉和各位姐妹们居住。宝玉搬进了怡红院,黛玉挑了潇湘馆,宝钗入住了蘅芜苑。二姐姐迎春住进了紫菱洲,三妹妹探春住的是秋爽斋,四妹妹惜春住的是暖香坞。每一个院落,都有一个跟他们的主人一样的,美丽的名字。自从住进了大观园,宝玉的生活中,似乎永远都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比邻而居的,几乎都是他的姐妹们,那些美丽的,才华横溢的,纯净得如一泓清水般的少女。即便那些服侍在身边的丫鬟,也是青春的,美丽的——这世上又有哪个少年,不愿与青春和美为伴呢?然而,秋天,万物凋敝的秋天,还是来临了。往年的秋天,宝玉所感受到的,是桂花开了,菊花开了,秋海棠开了,芙蓉花也开了。美酒酿熟了,螃蟹长肥了,正好跟姐妹们在菊花丛前畅饮美酒,开螃蟹宴,作菊花诗。在桂花树底下看姐妹们临水垂钓,或者荡舟到那芦苇丛中,惊起一群鸥鹭。可今年却不同。先是才入秋时,怡红院里好好的一株芙蓉花,竟无故死了半边。那似乎是个不祥之兆,很快,便又传来了二姐姐迎春就要出嫁的消息。宝玉正在伤感留恋之际,他的母亲王夫人,又气势汹汹地派人抄拣大观园,赶走了不少青春的,美丽的丫鬟。其中最让他放不下的,便是打小儿便服侍自己的,聪明灵巧的俏丫头晴雯,也含冤抱病,被逐出了园子。宝玉痛苦地感到,生命中那些青春的,美好的,使他眷恋的人和物,似乎正在悄悄地离他远去。他伸出了手,试图握住那些美好的岁月,可那双手握不住年华,似水流年,悄悄儿地,自他指缝间溜走了,带走了甜蜜温馨的一切,再展开掌心,空落落的,一切都如水泡幻影般稍纵即逝,或许能留下几滴水珠,那又是什么?——是似水流年的记忆呢,还是他那伤感的,失落的眼泪?如今,更让他感到措手不及的是,他的婚事,竟然也被提上了议程!让人担忧的是,拥有最高决定权的大姐姐元春,似乎更中意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如果他未来的妻子,不是自己挚爱的黛玉,那么,他将如何面对今后那漫长的岁月?若是连黛玉也要失去了,对他而言,那简直是苦痛的极致。想到这儿,他只觉得刺心,脸色一变,夺过香珠,一把便丢掷在地上:“谁稀罕了!”跺脚就朝门外走去。袭人急了,忙拣起香珠:“好好儿的,这可怎么说呢?”宝钗站在门帘外,听到这儿,也不由微微变了脸色,正待转身离去,只见宝玉已愤愤然地掀帘而出。宝钗有几分尴尬,但也只得强笑道:“宝兄弟要出去?可巧,我正想着过来找袭人说话儿呢!”袭人忙掀帘而出,笑着招呼宝钗道:“宝姑娘来了?快,请进来坐罢!”宝玉道:“宝姐姐,您请便,我失陪了!”说着便头也不回地一路走了。宝钗若有所思地,望着宝玉匆匆而去的背影。袭人忙笑道:“这几日为着晴雯的事,二爷他心里烦闷得很,见了谁都是淡淡的,连话也懒怠多说一句,姑娘还请多担待些罢!”宝钗叹道:“只怕他为的,不只是一个晴雯!”
或许您还会喜欢: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