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黑麦奇案 - 2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4.尼尔督察坐在前往“贝敦石南林”的火车上,玩《泰晤上报》的字谜,老是不成功。他脑子里思索各种可能性,无法专心。他看新闻也同样心不在焉。他看到日本有地震,坦干伊加发现铀矿,一位商船海员的尸体被冲到南安普敦附近,码头工人即将罢工。他读到最近有人被警棍打死,有一种新药能医严重肺病等等。
  这些新闻在他的脑海中造成古怪的图案。不久他又重拾字谜,一连写出三个题解。
  等他到达“紫杉小筑”,他已下定某种决心。他对海依巡佐说:
  “那位老太太呢?她是不是还在这儿?”
  “玛波小姐?噢,是的,她还在这儿,跟楼上的老太太变成好朋友了。”
  “我明白了,”尼尔停顿片刻才说:“此刻她在什么地方?我想见她。”
  几分钟后玛波小姐来了,满面通红,呼吸很急促。
  “尼尔督察,你要见我?但愿我没让你久等。起先海依巡佐找不到我。我在厨房跟克伦普太太说话。我正在夸奖她的点心,说她的手艺好灵活,告诉她昨天晚上的蛋白牛奶酥实在太好吃了。你知道,我常常觉得慢慢接近正题比较好,你不觉得吗?我猜你不容易这样。你总得直接提出你要问的问题。但是像我这种时间多得很的老太婆,说些不必要的闲话是预料中事。俗话说,要得到厨师的好感,得透过她的点心。”
  尼尔督察说:“其实你想跟她谈的是葛莱蒂?马丁?”
  玛波小姐点点头。
  “是的,葛莱蒂。你要明白,克伦普太太真的能告诉我不少她的资料,不是跟谋杀案有关的事情,我不是那个意思;是她最近的精神状态和她谈的怪话。我所谓‘怪’不是特别,只是零星的谈话。”
  “你觉得有用吗?”尼尔督察问道。
  玛波小姐说:“有。我真的觉得很管用。你知道,我认为事情变得明朗多了,你不以为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尼尔督察说。
  他发觉海依巡佐已走出房间,他深感庆幸,因为他现在要做的事有点不合办案的传统。
  他说:“听着,玛波小姐,我要认真跟你谈谈。”
  “是的,尼尔督察。”
  尼尔督察说:“你和我可以说代表不同的观点。玛波小姐,我承认以前在苏格兰场听过你的事迹。”他露出笑容:
  “你在那边好像很有名。”
  玛波小姐很不安:“怎么会呢?不过我好像常常卷入跟我不相干的事。我是指刑案和古怪的事情。”
  “你出名了,”尼尔督察说。
  玛波小姐说:“当然啦,亨利?克里瑟林爵士是我的好朋友。”
  尼尔又说:“我说过,你我代表相反的观点,不妨说是正常和不正常两面。”
  玛波小姐脑袋微斜。
  “督察,不知道你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玛波小姐,事情可以用一种正常的角度来观察。此命案使某些人获利——有一个人获利尤其多。第二桩命案也对此人有好处。第三桩命案则不妨说是为了安全而杀人。”
  “不过,你说的第三桩命案是指那一桩呢?”玛波小姐问道。

  她的眼睛呈鲜丽的瓷蓝色,正精明地望着督察,他点点头。
  “是的,你问得有道理。你知道,前几天副局长跟我谈这几桩命案,我总觉得他有一句话不大对劲。对了,我想的是那首儿歌。国王在帐房里,王后在客厅,女佣正在晾衣服。”
  玛波小姐说:“不错,前后文是按这个顺序排列,可是事实上葛莱蒂一定比佛特斯库太太先遇害,对吧?”
  尼尔说:“我想是的。我确定如此。她的尸体到深夜才被人发现,那时候很难研判她死了多久。不过我个人认为她一定是在五点左右遇害,否则的话……”
  玛波小姐插嘴了。“否则的话她一定会把第二个托盘端进小客室吧?”
  “对。她把茶盘端进去,又去端第二个托盘,走到门厅,事情就发生了。她看见或听见了某一个现象。问题是那个现象究竟是什么。也许是杜博斯由佛特斯库太太的房间走下楼。
  也许是爱兰?佛特斯库的男朋友吉拉德?莱特由侧门进屋。
  无论来者是谁,总之他诱使她放下托盘,走到花园去。我想她过不久就死了。外面很冷,她只穿薄薄的制服。”
  玛波小姐说:“你说得很对。我意思是说,根本就不是‘女佣在花园里晾衣服’这回事。她不会在傍晚晾衣服,也不会不加外套就走到晒衣绳那边去。这件事和晒衣夹都是一种伪装,要使情况和儿歌相符。”
  尼尔督察说:“不错,真疯狂。这就是我和你观点不同的地方。我无法——我硬是无法接受儿歌这回事。”
  “不过督察,命案和儿歌相符。你一定同意两者相符吧。”
  尼尔沉重地说:“的确相符,然而顺序却错了。我意思是说,儿歌明明说女佣是第三位死者。可是我们知道王后才是第三位。阿黛儿?佛特斯库在五点二十五分到六点差五分之间遇害。当时葛莱蒂已经死了。”
  玛波小姐说:“完全错了,不是吗?以儿歌来说完全错了——这一点意味深长,对不对?”
  尼尔督察耸耸肩。
  “也许是我吹毛求疵。命案符合儿歌所写的情况,我猜这就够了。不过我是站在你的观点来说话。现在我要列出我这一面的案情。我要去掉黑画眉啦、黑麦啦……等等枝节,我要从单纯的事实、常识和正常人凶杀的理由着手。首先是雷克斯?佛特斯库的命案,谁因他死亡而获利呢?获利的人很多,不过获利最多的是他儿子柏西瓦尔。那天早晨柏西瓦尔不在紫杉小筑,他不可能在父亲的咖啡或早餐食品中下毒——至少起先我们是这么想的。”
  玛波小姐的眼睛一亮:“啊,有办法的,是不是?你知道,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有了好几个念头。不过当时找不到证据。”
  尼尔督察说:“让你知道也无妨。‘塔西因’是加在一瓶新的橘子酱里。那瓶橘子酱放在早餐桌上,上面一层被佛特斯库先生吃掉了。有人把那瓶橘子酱扔进灌木丛中,新拿一瓶,挖掉同样的分量再放进食品室里。后来灌木丛中那瓶找到了,我刚刚得知化验的结果,肯定含有‘塔西因’没错。”

  玛波小姐喃喃地说:“原来是这样,做起来太简单太容易了。”
  尼尔又说:“统一投资公司的情况不佳。如果公司遵从老佛特斯库的遗嘱付十万镑给阿黛儿?佛特斯库,公司大概就会破产。只要佛特斯库太太在丈夫死后多活一个月,那笔钱非付给她不可。她不关心公司或者公司的困境。可是她丈夫死后不到一个月她就死了,她一死受益者就是雷克斯?佛特斯库的余产继承人。换言之,又是柏西瓦尔?佛特斯库。”
  督察叫苦说:“总是柏西瓦尔?佛特斯库。然而,他虽可在橘子酱内动手脚,却不可能毒死继母或勒毙葛莱蒂。据秘书说,那天下午五点钟他在市区办公室里,直到将近七点才回到这儿。”
  玛波小姐说:“这么一来就难办了,是不是?”
  尼尔督察忧郁地说:“这一来简直不可能。换言之,柏西瓦尔的嫌疑去除了。”他不再压抑和顾虑,说话带点辛酸,几乎没感觉听者的存在。“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转向何方,我总是撞到同一个人:柏西瓦尔?佛特斯库!然而却又不可能是柏西瓦尔?佛特斯库。”他略微恢复常态说:“噢,也有别的可能性,另外有人具有充分的动机。”
  玛波小姐高声说:“当然,譬如杜博斯先生,还有年轻的莱特先生。督察,我同意你的看法。只要扯上受益问题,我们就得多疑一点,必须避免信赖别人。”
  尼尔忍不住露出笑容。
  “总是往最坏的地方想,呃?”他问道。
  这位外表迷人又脆弱的老太太竟信仰这种学说,似乎很奇怪。
  玛波小姐热诚地说:“噢,是的,我向来相信最坏的一面。说来可悲,这样做往往证明是对的。”
  尼尔说:“好吧,我们朝最坏的地方想。可能是杜博斯干的,可能是吉拉德?莱特干的——也就是说他如果和爱兰?佛特斯库同谋,由她在橘子酱里动手脚的话——我想柏西瓦尔少夫人也有可能。她在现场。不过我提到的这些人却都不符合疯狂的观点。他们与黑画眉和口袋里的黑麦扯不上关系。
  那是你的理论,而你可能是对的。若是如此,嫌犯就浓缩成一个人了,对不对?麦克坎齐太太在精神病院,而且已待了许多年。她不会在橘子酱里动手脚,或者在下午茶中放氰化物。她儿子在敦克尔克战死。那就只剩她女儿露比?麦克坎齐了。你的理论如果正确,如果一连串命案都起于黑画眉矿场的旧事,那么露比?麦克坎齐一定在这栋房子里,只有一个人可能是露比?麦克坎齐。”
  玛波小姐说:“我觉得你有点太武断了。”
  尼尔督察不理她。
  他恶狠狠地说:“只有一个人。”
  他站起来走出房间。
  玛丽?窦夫在她自用的起居室里。那是一间布置简朴的小房间,但是很舒服,可以说是窦夫小姐本人给了它舒服的气氛。尼尔督察敲门的时候,玛丽?窦夫正在看一堆零售商的帐册,她抬头以清晰的嗓门说:
  “进来。”

  督察走进屋内。
  “请坐,督察。”窦夫小姐指指一张椅子。“你能不能等一下?鱼贩的总帐好像不大对,我得核对一下。”
  她合计帐目时,尼尔督察默默坐着打量她。他暗想:这个女孩子真安详,真沉着。他跟往常一样,对那自信的外表所隐藏的真性格感到好奇。他注意她的轮廓跟他在松林疗养院见过的女人有没有相像的地方。肤色有点像,面孔倒看不出相似处。不久玛丽?窦夫抬头说:
  “怎么,督察?有什么事要我效劳吗?”
  尼尔督察静静地说:
  “窦夫小姐,你知道此案有几个非常奇怪的特征。”
  “嗯?”
  “首先佛特斯库先生的口袋里有黑麦,相当离奇。”
  玛丽?窦夫表示同感:“确实很不寻常。你知道我无法想出任何解释。”
  “然后又有黑画眉的怪事。夏天佛特斯库先生桌上有四只死黑画眉,而馅饼里的牛肉和火腿也被人换上黑画眉。窦夫小姐,我想两件事发生的时候,你都在这里吧?”
  “是的,不错,现在我想起来了。真令人生气。实在是一件没有目的又恶毒的行为,何况在那个时候。”
  “也许不见得没有目的喔。窦夫小姐,你对黑画眉矿场知道多少?”
  “我好像没听过黑画眉矿场吧?”
  “你说你名叫玛丽?窦夫。这是不是你的真名,窦夫小姐?”
  玛丽?窦夫扬起眉毛。尼尔督察觉得她的蓝眼睛闪过一丝警戒的光芒。
  “好一个非比寻常的问题,督察。你是不是暗示我的名字不叫玛丽?窦夫?”
  尼尔快快活活地说:“我正是这个意思。我暗示你的名字叫做露比?麦克坎齐。”
  她瞪着他。有一段时间她的表情茫茫然,既无抗辩也无吃惊的迹象。尼尔督察暗想:那张脸叫人觉得她正在盘算什么。过了一两分钟她才用平静无特色的嗓音说:
  “你指望我说什么?”
  “请回答我的问题。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做露比?麦克坎齐?”
  “我已经跟你说过我名叫玛丽?窦夫。”
  “可是你有证据吗,窦夫小姐?”
  “你想看什么?我的出生证明?”
  “可能有用,也可能没有用。我意思是说,你也许有一张叫玛丽?窦夫的出生证明。那位玛丽?窦夫说不定是你的朋友或者某一位已经死去的人。”
  玛丽?窦夫的声音又有了好玩的意味。“是的,可能性很多,对不对?督察,你进退两难吧?”
  尼尔说:“松林疗养院的人可能认得你。”
  玛丽扬起眉毛。“松林疗养院!松林疗养院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我想你清楚得很,窦夫小姐。”
  “我告诉你,我完全不知道。”
  “你断然否认你就是露比?麦克坎齐?”
  “我其实不想否认任何事。你知道,督察,我认为该由你来证明我是这位露比?麦克坎齐——不管她是谁。”现在她的蓝眼睛有好玩和挑战的意味。玛丽?窦夫笔直盯着他的眼睛说:“是的,督察,一切全看你了。你若有办法,就证明我是露比?麦克坎齐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