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黑暗塔之三:荒原 - 前情概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
  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但是追踪这个半人半魔的施咒巫师并非罗兰的最终目标,这不过是他探寻矗立在时间结点、神秘强大的黑暗塔的旅途上的一个路标。
  那么罗兰到底是谁?他的世界在转换之前又是什么样?黑暗塔是什么,他又为什么追寻黑暗塔?对此我们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毋庸置疑,罗兰是武士一类的人物,责任就是保护(甚至可能救赎)那个在罗兰记忆中“充满了爱与光明”的世界。但是罗兰的记忆到底有多符合真实情况还是个问题。
  我们知道的是他在发现自己的母亲与马藤——一个比沃特更强大的魔法师——有染之后而被迫提前经受了成人考试;我们知道实际上是马藤在暗中策划了这一切,希望罗兰无法通过成人考试而被“发配到西方”的荒原;我们知道罗兰最后通过了考试,让马藤的阴谋功亏一篑。
  我们还知道枪侠的世界与我们自己的世界有着某种奇怪而基本的关联,人有时甚至有可能在两个世界中穿行。
  在沙漠大道上一个废弃已久的公路小站,罗兰遇上一个名叫杰克的男孩。杰克在我们的世界里已经死了。事实上他是在曼哈顿中心的一个街角被人推到马路中央被车撞死的,而黑衣人——沃特——目睹了整起车祸。之后杰克·钱伯斯在罗兰的世界醒了过来。
  但是在他们追上黑衣人之前,杰克又死了……这回是因为枪侠在面对生命中第二次痛苦的抉择时,最终选择了牺牲这个几乎已经变成自己儿子的少年。面对黑暗塔与男孩儿,罗兰选择了前者。在落入悬崖前,杰克对枪侠最后说道:“去吧,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其他的世界。”
  罗兰与沃特的最后对决发生在满地朽骨的墓地。黑衣人用一副塔罗牌预言了罗兰的未来,三张非常奇怪的牌——囚徒,影子女士,死神(“但不是找你的,枪侠”)——吸引了罗兰的注意力。

  第二部小说《三张牌》的开篇设置在西海边缘,时间离罗兰与沃特的最终对决并不久。筋疲力尽的枪侠在午夜时分醒来,却发现高涨的潮水带来了一大群爬行食肉动物——“大螯虾”。罗兰没能来得及逃脱大螯虾的巨螯攻击,受了重伤并失去了右手拇指与食指,同时还因大螯虾喷出的毒液而中了毒。当枪侠沿着西海边缘继续他的行程时,他的病情加重……性命堪忧。
  接着他遭遇到海滩上三扇独立的门,每扇门——为罗兰开启,也只为罗兰开启——都通向我们的世界;通向杰克居住的纽约。在我们的时间轴上三个连续的时间点罗兰分别进入了纽约,既为了救自己的命,也为了找到必须陪伴他寻找黑暗塔的三个同伴。
  埃蒂·迪恩就是囚徒,一个来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纽约的瘾君子。罗兰穿过他自己世界海滩上的门,来到了埃蒂·迪恩的脑子里。那时埃蒂在为一名叫做恩里柯·巴拉扎的毒贩子卖命,当时正乘飞机降落在肯尼迪机场。在他们俩共同的探险过程中,罗兰得到了少量的青霉素,而且成功地把埃蒂·迪恩带入了自己的世界。当瘾君子埃蒂发现自己被绑架到一个既没有毒品也没有炸鸡的世界时,他可是失望透顶。
  第二扇门指引罗兰找到了影子女士——实际上是一具身体里的两个女人。这回罗兰来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的纽约,面前是一名叫做奥黛塔·霍姆斯的年轻女人。她是个民权运动家,而且行动不便,坐在轮椅上。而藏在奥黛塔身体里的女人则是诡计多端、充满仇恨的黛塔·沃克。当这个一体双魂的女人被带入罗兰的世界时,埃蒂和日益虚弱的罗兰都面对不可测的结局。奥黛塔固执地相信所有一切不过是一场梦,甚至是自己的幻觉;而更残忍、狡猾的黛塔则把罗兰与埃蒂看做给她带来痛苦的白种魔鬼,发誓要除之而后快。
  杰克·莫特,藏在第三扇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纽约)后面的连环杀手,代表的就是死神。莫特两次给奥黛塔·霍姆斯/黛塔·沃克的生活带来巨大变故,尽管两人均毫不知情。莫特害人的惯用伎俩不啻于把受害者推到街上或从上往下砸东西。在他疯狂(噢,但也非常谨慎)的行动中,这两个伎俩都用在了奥黛塔身上。当奥黛塔还是个孩子时,他把砖块砸在了她的头上。小女孩陷入昏迷,同时也促生了奥黛塔隐藏的双生姐妹黛塔·沃克。许多年以后,一九五九年,在格林尼治村,莫特再次遇见了奥黛塔。这次他把她迎面推进地铁轨道,此时一辆地铁列车正奔驰而来。奥黛塔再次死里逃生,但代价是列车轧断了她双腿膝盖以下的部分。在场的一位勇敢的年轻医生(或者也许是黛塔·沃克丑陋但不可征服的精神)让她活了下来……起码表面是这样。但在罗兰看来,种种事件的内在联系显示出一切不仅仅是巧合;他相信围绕在黑暗塔周围的巨大魔力已经开始再次聚敛。

  罗兰发现莫特也许还是另一个秘密、另一个更具有摧毁力量的矛盾中的关键人物,因为当枪侠遇见莫特时,莫特跟踪的下一个受害者正是杰克,那个罗兰在公路小站遇见、后来死在山脚下的男孩。杰克说过他是如何在我们的世界因车祸丧命,罗兰对此从未产生任何怀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谋杀杰克的凶手——就是莫特,毋庸置疑。杰克看见他打扮成牧师穿过事发现场围观的人群,而罗兰也从未怀疑过杰克的描述。
  现在他仍旧毫不怀疑;沃特当时就在现场,当然,毫无疑问。但是试想一下,会不会是杰克·莫特把杰克推向了冲过来的卡迪拉克,而并非沃特?这个可能性成立吗?罗兰不能确定,但假如的确如此,杰克现在在哪里?死了?还活着?困在时间的陷阱里?而如果杰克·钱伯斯还活着,在七十年代中期的曼哈顿活得好好的,那么罗兰又怎么会还记得他?
  尽管事态的发展令人困惑,甚至潜藏着危险,但三扇门的测试——三张牌——最后以罗兰的胜利告终。埃蒂·迪恩终于接受了自己在罗兰世界的位置,因为他深深爱上了影子女士。进入这个世界的三人中的两人,黛塔·沃克与奥黛塔·霍姆斯,在罗兰的努力下终于互相接受了对方的存在,并且合二为一,变成一个兼具黛塔与奥黛塔两人性格的女人。她接受了埃蒂的爱,并用同等的爱回报。最终奥黛塔·苏珊娜·霍姆斯与黛塔·苏珊娜·沃克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女人,第三个女人:苏珊娜·迪恩。

  杰克·莫特也死在了地铁的车轮下——传说中的A线车——十五六年前正是同一辆地铁轧断了奥黛塔的双腿。别无其他。
  在未知的年代里,蓟犁的罗兰第一次不再孤身一人追寻他的黑暗塔。埃蒂与苏珊娜取代了他早已死去的同伴库斯伯特与阿兰……但是枪侠也许会给他的朋友们带来危险。致命的危险。
  《荒原》从三个朝圣者离开海滩上最后一扇门几个月以后的旅程开始讲起。他们已经进入了中世界,朝内陆行进。中场休息已经结束,学习时间重新开始。苏珊娜开始学习射击……埃蒂开始学习雕刻……而枪侠开始体会一步步丧失理智是什么感觉。
  (另注:居住在纽约的读者会发现作品中有些关于这座城市地理位置的描述不甚精确,我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谅解。)
  一堆破烂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
  枯死的树没有遮荫。蟋蟀的声音也不使人放心,
  礁石间没有流水的声音。只有
  这块红石下有影子,
  (请走进这块红石下的影子)
  我要指点你一件事,它既不像
  你早起的影子,在你后面迈步;
  也不像傍晚的,站起身来迎着你;
  我要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里。
  ——T. S. 艾略特《荒原》①
  『注:该段诗译摘自赵萝蕤的译本。』
  如果任何粗糙的蓟梗伸出
  高过它的同伴,蓟头就被割下;梗草
  也会嫉妒。是什么让那些坑洞裂缝
  从船坞中严苛的黝黑上消失,累累伤痕仿佛阻止
  所有青翠的希望?这是残忍的猛兽必须走过
  走过他们的生命,带着残忍的意志。
  ——罗伯特·布朗宁《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
  “河流是什么?”米莉森特闲闲地询问。
  “只是一条小溪。不过,也许还不只这样。
  它又被称做废墟。”
  “真的吗?”
  “是的,”威妮弗蕾德回答,“是真的。”
  ——罗伯特·艾克曼①
  『注:译者注:罗伯特·艾克曼(Robert Aickman, 1914—1981),美国恐怖小说家。小说《手套里的手》(Hand in Glove)出版于一九七九年。』《手套里的手》
或许您还会喜欢: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
白牙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黑鸦鸦的丛林,肃立在冰河的两岸。不久前的一阵大风,已经将树体上的冰雪一掠而去。现在,它们依偎在沉沉暮霭之中,抑郁寡欢。无垠的原野死一般沉寂,除了寒冷和荒凉,没有任何生命和运动的含义。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意味着悲哀,而是蕴含着比悲哀更可怕的、远超过冰雪之冷冽的残酷。那是永恒用他的专横和难以言传的智慧,嘲笑着生命和生命的奋斗。那是“荒原”,是充满了野蛮,寒冷彻骨的“北国的荒原”。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