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1.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线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
  1.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
  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圆圆一岁零三个月时,她爸爸在原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到厦门工作去了。我当时还在原单位上班,一个人带孩子生活,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而家里的老人当时又都无法过来帮忙。
  圆圆的姥姥在另外一个县城里,距离我们当时居住的内蒙古集宁市得七、八个小时的车程,并且她姥爷当时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她奶奶住在更远的一个旗,坐班车得十几个小时,家里也一大摊子活儿,走不开。但她奶奶在回圆还未出生时就对我们说过,要是上班忙,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由她来照顾。现在知道圆圆的爸爸要到外地工作,就更急切地要求我把孩子送回去,说她肯定能把孩子照顾好。
  我知道婆婆是个又干净又麻利的人,也很慈爱,在饮食起居方面肯定比我会照顾孩子。但我谢绝了,我要自己带孩子。我们当时已在附近找了一个老太太,白天上班时把孩子送去,中午和晚上下班了接孩子回家,一天接送四趟。先生到厦门后我和老太太商量,又给她加了些钱,中午就不接孩子了。但我并不因此稍有轻松。自从有了孩子,家务活就仿佛乘以了3,一下变得多起来。以前她爸爸在家,我俩一人干活一人看孩子,尚且忙得团团转,现在我一个人既要干活又要看护着她,感觉家务活在乘以3的基础上又乘以了2。
  圆圆当时刚学会走路,正是最累人的时候,跌跌撞撞地到处走,一会儿都不安分0又对一切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动一动。我的眼睛一刻都不能离开她,在哪里干活时,必须把她带到哪儿。①
  做饭时,把小尿盆拿进厨房,想办法哄着她让她坐上去不要动;擦地时,要逗她在学步车里多呆一会儿,以便空出两只手来拿拖布;洗衣服时先把她放进洗衣桶里,趁她对那“新环境”还有点新鲜,我赶快把衣服较脏的部分在脸盆里用手先揉搓一下。
  但她并不愿受我的摆布,经常是我急着要做饭,她抱住我腿缠磨着要抱抱;我想洗碗,她拒绝了递到她手中的玩具,要我讲故事;我急着赶快吃完饭上班,她却把饭洒了一身,需要重新换衣服……我忙得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真是觉得需要长出三头六臂来才能应付。
  我以前一直不太会干家务活。家中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从小被惯得游手好闲;结婚后又遇个勤快先生,家里的活儿差不多都让他干了。这一下子独自一人又忙孩子又忙家务,还要上班,实在是太累了。
  我的血压降到令大夫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认为我应该卧床休息了,但我却一样不少地干着。
  婆婆不放心,再次捎话来,要我把孩子送回去。在另一个城市的大姐也想帮我带孩子,她儿子当时已上小学,她工作不太忙又做事麻利。我知道她们都很会照顾孩子,但我还是决定自己带,对她们的好意都谢绝了。
  我能这样坚持,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婆婆没上过学,她这方面肯定不如我。二是考虑孩子的感情。我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奶奶和大姨再疼她,她也需要天天看到妈妈,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妈妈。我周围不少人都把孩子送给住在外地的老人看,一个月或几个月去看一次孩子。他们都说孩子小不懂事,哭上几天就不想妈了,习惯了就好了。我不认为事情这么简单,这一点从圆圆当时突然看不到爸爸的惶惑上就能感觉到。
  她虽然不会说,但从她的一些表现和偶然的一些词语表达,我能感觉出她小小的心一定是因为长时间看不到爸爸而难过。如果她再突然看不到妈妈,而她和奶奶、大姨又不太熟悉,真难以想象那样的话,孩子小小的心会有多么痛苦。同时我也考虑,如果现在狠心把她送给奶奶或大姨,两三年后我把她接回来,她不知又要有多长一段时间的情感失落。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他们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一儿童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出生后头两年中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即使这些顾虑都不存在,单为了亲眼见证孩子一天天的成长,我也要自己带孩子。这个问题上我几乎没犹豫过。
  她爸爸到南方一年后,我也从单位办了留职停薪,开始了一起走南闯北的日子。我们好几年稳定不下来,工作一直很忙很累;但我们始终把圆圆带在身边,没让她离开一天。并非整个过程让我们觉得多么不容易,多么苦多么累,恰恰相反,“艰苦”的时间很短,很快过去。孩子实际上是越来越好带。在父母的亲自养育下,圆圆的智力和情感两方面都发育得很健康,她身上没有任何让我们头痛的、难以解决的毛病。包括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我们都一直感觉既简单又顺手。
  这方面的轻松,孩子越大越显现出来。我们甚至发自内心地有一种遗憾——孩子怎么长得那么快,还没玩够,就突然间长大了。
  周围的一些人看见我们似乎从来不为孩子操心,孩子却成绩好,又懂事,觉得我们做家长很轻松,就羡慕我们命好。
  这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些家长,当孩子小时候,他们对孩子何等怠慢。有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人忙着喝酒应酬;有的人整天沉醉在麻将桌上。我甚至见过一位母亲,她仅仅是出于对婆婆给妯娌看孩子的嫉妒,就硬要把自己已经三岁的孩子也送给住在另一个县城的婆婆。这样的父母,孩子小时候,他们不关注他的情感需求和教育需求,到孩子大了,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才对自己的孩子抱怨连连,感叹自己命苦,感叹做家长不容易。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金的功效。这个“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如果把这件事做反了,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不把教育孩子当回事,到孩子长大了,不知会有多少麻烦。有谁能把一张乱涂乱画的纸擦干净呢?
  从《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件事。一个叫陈宇的上海男孩子,从大学退学,离家出走,五年杳无音讯。父母多次外出寻找未果,至今仍不知其所在。陈宇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陈宇1987年出生后,父母都忙于干事业,把他放到外地的姑姑家,直到五岁才接到身边。可以想象,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离开父母就已经是非正常操作。当他的真正抚养人变成姑姑时,却又在五岁这个已形成较稳定感情的年龄,使他和姑姑分开,把他又投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
  父母只是按自己的需要调遣孩子,他们可曾考虑到这不是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而是个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他们哪里能想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落下怎样的心理创伤。
  从报道的字里行间看出,父母在后来和陈宇的相处中,缺少亲情交流,缺少沟通上的和谐,孩子和父母间有严重隔阂——很多由他人长期抚养的孩子,在回到父母身边后,都会表现出和父母相处的不和谐。从陈宇决绝地离开家庭,宁可让自己变成“孤儿”,可以推测他多年来内心的痛苦。他父母现在都退休了,才意识到他们可能永远失去了儿子。
  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
  多年来,“陈宇式”的抚养方式并未引起广泛的质疑。把孩子委托给一个可靠的人,自己专心投入工作,这种“生”与“养”的分离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成为一些人,特别是工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得到赞美的事迹与证明。
  近年来,随着“70后”、“80后”为人父母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大批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生而不养更成为一种主流现象。
  每当成人利益与儿童利益发生冲突时,成人总是选择的主动者,是强势一方;孩子总是选择的被动方,是弱势方,所以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总是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最早一批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显露出来,而城市“寄养儿童”问题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寄养儿童”不一定都是送到外地,大多数是和父母一起生活;只是他们的真正看护人是爷爷奶奶或保姆。从空间意义上说他们和父母在一起,天天能见到或一周见一次。实质上,由于父母对他们不用心,他们有着和农村留守儿童相同的成长境遇。这种情况更应引起关注。
  三年前我接触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10岁的小女孩,性情很古怪,学习成绩不佳。一方面表现出对父母很依恋,非常在意父母对她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天天和父母吵架,冲突不断,从不肯听父母一句话。她的父母都非常能干,都是单位里的重要负责人,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从孩子一出生就专门请个保姆来家里照顾孩子。母亲在生完她三个月后就上班,把带孩子的事完全交给了保姆。
  从表面看孩子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母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且经常出差,孩子从早到晚全是和保姆在一起,连晚上也是和保姆一起睡觉,孩子住在自己家,却如同一个“寄养儿童”一样缺少和父母相处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孩子对保姆产生了依赖,保姆也很疼爱小女孩,俩人感情很好。每次保姆回老家探亲,孩子都不想让走,比妈妈出差还难过。
  但小孩4岁时,家长和保姆在报酬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就坚决地把保姆辞退了,另找了一个保姆。孩子和新保姆处不来,整天闹,父母就再换保姆,还是处不来,只好再换。在数次更换保姆间,孩子也长了几岁,她不再闹了,但不论什么保姆进门,都拒绝和保姆说话。这样,孩子实际上就是每天孤零零一个人在家。父母还是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偶尔在一起,就是问一下孩子的考试成绩或带她到外面吃一顿饭。直到学校老师通知家长,孩子旷课到外面见网友,女孩父母才着急了。
  母亲带孩子来找我,但她的言谈间没有一点自我反思的意思,只是认为孩子自己有问题,指望我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所以对于我提出的孩子的现状和父母教养态度有关的观点,她表现出很不愿意接受。
  当我提醒她不该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而又无视孩子和第一个保姆间早已形成的依恋关系时,她有些不高兴,说好多人家的孩子都是保姆帮着带,谁家不换保姆呢,人家的孩子也没出现问题。当我提出她每天应该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说话、玩耍和阅读的要求时,她有些生气了,说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她,并说我小时候父母也不管我,这不也成长得很好吗。而当我最后给出建议说,如果你的工作使你比一般人忙得多,实在没时间关照孩子,那么想办法换个岗位吧,你以前对孩子太冷落,现在必须要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和修复,孩子已经10岁了,我担心再往后推几年可能就真的再没有改善的机会了。
  “换岗位”这句话让这位母亲彻底生气了,她当时就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并且以后再不理我了。我最近听说这个女孩被父母送到一个“行走学校”里。该“学校”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即每天要走很长的路,练习站军姿、紧急集合等,有谁不听话就挨打。“学校”收费很高,但招的学生还很多。许多孩子都像这个女孩一样,父母很忙,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孩子很不成器,就被送到这里改造。我还听说该“学校”校长就有个不成器的孩子,他就是从训练他的儿子开始做这个“行走学校”的。他儿子没训练好,还那样,倒是成全当爹的做了“校长”,且没少赚到钱。
  我忍不住心中叹息,花钱买“教育”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啊,只是不知道他们最后买到的是什么!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那些把干事业和养育孩子对立起来的人,那些根本就不在乎和孩子相处时间及相处质量的人,那些不去细腻体悟孩子感受的人,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骨子里不认为和孩子相处是件重要的事。在他们那里,孩子不过是一件宝物或一个小动物,可以暂时寄存于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那里,然后可以随时完好无损地取回来。他们没有看到婴幼儿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喜怒哀乐、成长中的每一种境遇,都会在孩子那里留下深刻的痕迹——小狗被寄养到别人家,它都会因为看护人突然变化而显示出不适应,孩子则更不是一只完全不会思想的瓷瓶。

  一个小小的孩子喊你爸爸妈妈,那不是轻飘飘答应一句的事,那需要你在时间、精力和心思上付出很多。既然决定要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用心,把和孩子相处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不要把孩子轻易送回老家,让老人或亲戚帮着带。要尽量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最好能天天见到孩子。有实际困难,应该由家长去克服,不要让孩子来扛。
  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里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的边角料来分配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这回事,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如果出于客观原因,必须要和孩子经常分离,也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孩子在感情上的失落,比如提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其他临时抚养人建立感情,分别的日子里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和孩子沟通,定期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刻在关心着他,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
  上帝造人,让人天然地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为了使父母能够用心地养育自己的孩子。“工作忙”等任何原因,都不应该成为你对孩子不用心的理由。我们努力工作原本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最后却在“祖国的未来”——儿童的教育上出了麻烦,于家于国,这样干“事业”的意义又是什么?
  家长这个角色何等重要,说小了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命运,说大了关系到全民族的未来,所以必须要虔诚地去做,不可以怠慢,否则就是犯了读职罪。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说,“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①她的话说得比较尖锐,也一针见血。
  不能只批评父母们,我也想对老一辈人——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们说,也许您有丰富的带孩子经验,也许你刚刚退休,身体还非常好,也许您的儿女们现在非常需要您的帮助,但无论如何,您都没必要在照看孙辈这件事上“包打天下”;您不能让您的儿女觉得家里多个孩子只是多了个“小宠物”,却不经历屎一把尿一把精心细致带孩子的过程;不能让他们当了父母,还在心理上吸吮奶嘴,而不考虑自己对这个小小的人除了有提供经济保障的责任,还有提供感情与教育的责任。所以您不妨在这件事上少做一些,把更多的事情推给儿女自己去做,让他们在学习做父母的过程中,自己也进一步成熟起来;这对他们两代人都是件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事!
  特别提示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不要把孩子轻易送回老家,让老人或亲戚帮着带。要尽量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最好能天天见到孩子。有实际困难,应该由家长去克服,不要让孩子来扛。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里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的边角料来分配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要认真对持和孩子相处这回事,不要让你的孩子里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如果出于客观原因,必须要和孩子经常分离,也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孩子在感情上的失落,比如提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其他临时抚养人建立感情,分别的日子里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和孩子沟通,定期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刻在关心着他,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
  ●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注释:
  ①(德)耶尔格·布勒希,《疾病发明者》,张志成译,南海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88~91页。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7月13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05年之后,中国申奥终获成功;2001年底,中国将加入WTO……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198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64.4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2.8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超越自卑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励他。 [点击阅读]
趣味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07 人气:0
摘要:经济学是让你赚钱的知识经济学让一些人赚到了钱——那些经济学家们,他们就是靠着把简单的社会现象解释成你听不懂的玄妙术语吃饭。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济学并非是一门玄奥的学科,它只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律性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赚钱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赚到钱,那多半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经济学。许多不懂经济学而赚到钱的人,他们的行为与选择必然地与经济规律相互印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点击阅读]
跑步圣经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前言: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要把你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跑步运动的世界,其次是要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跑步,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使自己变得健康愉快起来,而达到你从来没有想象过你能达到的程度。不管你的身体如何虚弱、肥胖、衰老、难看,也不管你曾经多少次地尝试过其它运动项目而无济于事,本书都能使你变得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愉快。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自序活出你想要的人生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点击阅读]
遇险自救全攻略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0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在世,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谁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平平安安、幸福快乐。相信这也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是,人生之路多坎坷,在现实生活当中,随时都会有意外事情的发生,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随时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与险境。关于人生,尼采曾这样说道: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点击阅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终场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罗琦琦看了下表,已经七点。初中部都是走读生,不用上晚自习,学生已经全部走空。她站了起来,穿过林荫道,走到乒乓球台旁。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应该被妥善维护过,看不出陈旧的痕迹,至少在罗琦琦的记忆中,和她罚站时,一模一样。她笑了笑,沿着乒乓球台一侧,进了教学楼,是个拐弯口,左侧应该是教室,右侧应该是老师的办公室。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