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4.遇到一个“坏小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爱孩子,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不要给他制造麻烦。
  圆圆跳级升入四年级后,学习上没什么困难,很快和新班级的同学们就处熟了,有了自己最要好的几个朋友。总的来说,情况都很好。只有一件事让她觉得烦恼,就是时常受到班里一个小男孩的欺负。
  这个男孩子是所谓的“差生”,在这里我把他叫做孙小力。他坐在圆圆后面。听说他以前也欺负班里别的女同学,自从圆圆来了后,主要精力就放在欺负圆圆上。他上课总是从后面揪圆圆的小辫。下课后,把她的课本抢了扔到远处另一个同学桌子上,看她着急地绕一大圈去找书,快要接近书时,他又跑前面抢了,放到另一个远处的桌子上。经常是快要上课了,圆圆还满教室忙着追书。有时圆圆下课了正和别的同学在一起玩,冷不丁被他推一把,差点摔倒。
  圆圆经常回家向我抱怨,看起来这个小男孩让她有些发愁了。圆圆班里的同学见了我的面还告状说,阿姨,我们班孙小力总欺负圆圆,你去告老师吧。我一直没去找老师,一是觉得小男孩难免淘气,不是多大的事,只是告诉圆圆甭在意他。二是觉得圆圆已为这事和老师说过了,我再去说,老师再把他批评一顿也解决不了问题。我希望圆圆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凭我的感觉,这个小男孩给圆圆带来的只是烦恼,她回家说说也就没事了,构不成对她心理的伤害,所以我也不着急出面。
  四年级时的欺负手段还不太严重,上了五年级却有些过分了。除了以前的那些恶作剧,还出现了“骚扰”行为。有一次他把电话打到家里,正好圆圆接的,他在电话里大喊一句“我爱你”。圆圆吓得把听筒扔了,气愤地过来对我说,孙小力怎么知道咱们家电话号码的?咱们赶紧换电话吧!
  我开始认真琢磨这个孙小力了,觉得这个仅仅10岁的孩子也许真的有些问题,一时没想好该怎么办0但很快发生的另一件事让我不能不赶快行动了。①
  那天圆圆放学回家看起来情绪很不好,一进门就要换衣服,洗头发。我问为什么,她哼叽了半天,才有些不情愿地告诉我,今天下午在教室外和同学玩,孙小力从后面一把抱住她,还亲了一下她的头发。老师正好看见了,把他批评一顿,并罚他站了。看来这事确实让圆圆非常不开心了,她强忍着才没哭,问我能不能去和校长说一下,把孙小力开除了。
  圆圆爸爸早对这小男孩不满了,这时气坏了,说要去找这个坏小子的家长,让家长揍他一顿。凭我的直觉,这样的孩子,找他的家长也没用,家长揍他一顿,他以后不定使什么坏呢。我也不期望老师能有办法解决,我想找到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我对圆圆说,妈妈明天在你放学时到校门口等你,和孙小力谈谈。我第二天买了一本郑渊洁的童话《皮皮鲁》,这是我和圆圆都喜欢的童话。这一方面算作是件“行贿”品,另一方面我想让他读一点书。读书对道德养成有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到圆圆学校门口等她。她早早出来,又和我一起等孙小力出来。一会儿,圆圆指给我一个穿得松松垮垮,显得有些邋遢的孩子,并把他喊过来。
  我对他说我是圆圆的妈妈,想找他谈谈。他可能以为我是来找他算账的,眼睛里流露出害怕,转而又流露出挑衅和不在乎的样子。
  “别紧张,阿姨只是来和你随便谈谈,我们说说话好吗?”我蹲下。他表情有些诧异,但情绪有所缓和。这时旁边有几个同学围过来,我不想让他们围在旁边,拉孙小力往远处走走,但那几个小男孩还是跟过来了。只好不管他们。
  我和颜悦色地问孙小力:“你说圆圆是个好同学还是个坏同学?”
  他回答:“好同学”。有些羞涩。
  我问:“她什么好呢,你说说。”
  他脱口而出:“学习好。”想了一下又说:“不捣乱。”就沉默了。
  我问:“还有吗?”
  他又想想,说:“不骂人,不欺负别人。”
  我再问:“那她的缺点是什么呢?”
  他略有不好意思,低低地说:“没缺点。”
  我说:“圆圆是个好同学,要是有人欺负她,那你说对不对啊?”
  他摇摇头。
  “那你会欺负她吗?”
  他又迟疑一下,摇摇头。
  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胳膊说:“真是个好孩子。”
  这时旁边几个小男孩不满了,纷纷说,阿姨你别相信他,他经常欺负圆圆,他给老师保证过好多次了,保证完了就又犯错误。说得孙小力一脸的不满和微微的羞愧。
  我对那几个男孩子说:“孙小力以前是那样子,但以后不那样了。”我充满信任地问孙小力:“你说是不是?”孙小力眼睛里一下充满光泽,他点点头。
  我在这一瞬间也看到了这个孩子的善良,隐约地觉得孩子这样,肯定和他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就想找他父母谈谈,希望能彻底解决一下这个孩子的问题。于是我问:“你爸爸妈妈在哪个单位上班,我可以找他们谈谈吗?你放心,保证不是告状。”这个孩子一下显得非常为难,情绪一落千丈。

  这时围观的一个孩子在旁边小声对我说,阿姨你别问了。我立即意识到这个孙小力的家庭可能是有问题,话头赶快打住,向他表示道歉说,噢,对不起,不说这个了。我拿出《皮皮鲁》对他说,这本书很好看,圆圆就很爱看这个书,你想不想看看啊?
  他点点头。看了一下书,眼皮又聋拉下去了。
  我把书放到他手中说,这本书送给你,回家看去吧。另外,圆圆在家里有很多好看的书,你要是想看的话,可以让她带来,借给你看,你看完一本还回去,然后再借一本。好不好?
  他双手拿住《皮皮鲁》,眼睛里闪现出光泽,又点点头。跟前围的孩子越多了,我怕孙小力有心理压力,就说,那我们今天就这样,好不好?他还是点点头,样子显得很乖,他肯定是没想到我会这样和他解决问题。我领着圆圆往家走,刚才不让我问孙小力父母单位的那个小男孩凑过来,神秘地对我说,孙小力的爸爸在监狱里呢。我有些惊讶,然后对那个男孩子说,他爸爸在监狱,他心里肯定很难过,不愿让别人知道。这事我们知道就行了,以后不再对别人说了,好不好?男孩子立即很懂事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孙小力果然再没欺负过圆圆。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让圆圆带给他一本郑渊洁的童话书。我问圆圆,孙小力看没看这两本书,她说不知道,也不愿意去问他。可能她还是尽量躲着孙小力,不想招惹他。但听她说孙小力现在不欺负女生了,可还是动不动就因为其它原因挨老师的批评。有一次圆圆去老师办公室送作业本,老师把孙小力的妈妈叫来了,他妈妈看样子很生气,突然站起来踢了孙小力几脚。
  圆圆说这件事时,口气里流露出惊恐,那样的场面对她来说太不可思议了。我对圆圆说,他妈妈这样确实不对,太伤孩子的自尊心了。这样的家庭,孩子有什么办法呢。他的错其实不是他的错,是他父母的错。所以你不要歧视他,遇到有别的同学对孙小力说歧视污辱的话,你也要去制止。不要把他当成坏孩子看,他就是个普通的同学,大家现在对他一视同仁,他长大才能做个正常人。
  我后来从一个关于动物的电视节目听到一句话,说心灵受到创伤的小象性成熟早,且攻击性强。这也能解释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那些情况。

  我有些心疼这个孙小力,很想帮帮他,想找他妈妈谈谈,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孩子的可塑性是多么大啊。可他妈妈那个样子,我有些害怕她,没有把握能和她沟通。而且我当时工作特别忙,经常加班。后来不再听圆圆说到孙小力,我也没再去想这个问题。现在想来有些后悔,也许我当时找他妈妈谈谈更好。但愿这个孩子现在已变得很好。圆圆上完五年级我们就离开了烟台,此后也再没这个孩子的消息了。但愿他能正常地成长。
  2006年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事件,北京某所小学一位女孩子的父母,因为他们的女儿在学校和一个男孩子发生了一点小冲突,回家向父母哭诉,夫妇俩第二天就到校去找这个小男孩算账。夫妻俩直接找到小男孩,把男孩暴打一顿,导致男孩死亡。这起悲惨的事件使两个家庭破灭。这对父母,他们不但葬送了他们自己的未来,也让他们深爱的女儿只能在孤独中成长,没有父母相伴。退一步,即使男孩没出事,家长这样一种做法仍然可恶。从远处说,他们这样的行为,如何能教会孩子做人处事?从近处说,这样去学校丢人现眼,以后让他们的女儿如何在学校中抬起头来。他们既是在夺走女儿当下学校生活的快乐,也是教给她做个报复心强的人,夺走她未来的幸福。
  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家长如果需要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一个底线,就是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不能伤害那个“小敌手”,而是像尊重自己的孩子一样,尊重那个孩子。同时要考虑所采用方式对自己孩子人格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他今后人际关系的影响。爱孩子,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不要给他制造麻烦。
  特别提示
  ●“他的错其实是他父母的错。所以不要歧视他,不要把他当成坏孩子看,他就是个普通的同学。大家对他现在一视同仁,他长大才能做个正常人。”
  ●读书对道德养成有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足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家长如果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水煮三国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3
摘要:第一章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第一课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通俗地说来,无论富家儿郎或寒门子弟,无论市井小民或工商巨贾,每个人都在用他自己的理念决定、进入他的生存状态,并且把他的生存状态解释为成功、失败或者命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点击阅读]
九重紫
作者:佚名
章节:34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争执窦昭觉得自己可能活不长了。老一辈的人常说,梦死得生,梦生得死。她这些日子总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坐在开满了紫藤花的花架子下摆动着两条肥肥的小腿,白白胖胖像馒头似的乳娘正喂她吃饭。有风吹过,垂落的紫藤花蔓挤在一起,累累迭迭的紫藤花籁籁作响,像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小姑娘。她觉得有趣,笑嘻嘻地跑了过去,抓住一根藤蔓,顺手就揪下了一朵盛放的紫藤花来。 [点击阅读]
小狗钱钱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只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的这一愿望更为强烈;而有些人却假装自己只想在生活的某些领域里变得富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最终愿望都是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成功,也想拥有更多的钱。这种愿望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富裕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假如我们有充足的钱,我们就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也能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点击阅读]
买夫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楔子那年的冬天很冷,长得像是没有尽头。岁末将至,家家户户忙置办年货,围炉守岁过个好年。那是她失去家人的第四个年头,却依然无法习惯没了亲人在身旁围炉守岁的新年。她讨厌安安静静的屋子,说了话无人应答,空冷的木桌、木椅,怎么也坐不满。每一个独自面对的新年,都好寂寞,好难挨。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她收拾妥当,隔壁摊上还剩两块干烙大饼,她索性全买了,却一点想吃的欲…望也无。 [点击阅读]
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感谢我妻子艾琳·考威尔,感谢她的爱和支持,感谢她在编辑方面给我许多出色的建议,感谢她在这25年中与我深入、有益的沟通。感谢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的编辑米歇尔·霍瑞和亚历山德拉·奥西,感谢他们热情而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以及他们对这本书的信任。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
婚姻潜规则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婚姻是人们最终的归宿。爱情与婚姻共同构成了人生两大主题。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没有婚姻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与婚姻注定将捆绑在一起。都说爱情是生命的一场意外,这场意外却每天都在上演。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两个人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爱情就在煎熬和考验中演绎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忽然某一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合适的人,婚姻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1
作者:佚名
章节:121 人气:2
摘要:2006年夏,正当美国房地产泡沫如日中天之时,我对即将来临的金融海啸已深感忧虑,《货币战争》一书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安和焦虑之中诞生的。在我看来,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1971年以来的美元体系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全世界的货币大厦事实上建立在美国的债务沙滩之上,而美元的债务本位既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续,随着世界经济总吨位的增长,美元地基已在沉陷,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厦将倾的危机。 [点击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在自由冈车站走下大井町线的电车,妈妈拉着小豆豆的手朝检票口走去。小豆豆以前很少乘电车,所以她珍惜的把车票攥在手里,舍不得交出去。她问检票员叔叔:“这张票能留给我吗?”“不行呀!”检票员叔叔说着就从小豆豆手里把车票拿走了。小豆豆指着检票箱里积满了的车票问:“这些全是叔叔的吗?”检票员叔叔一边匆忙地收票一边回答说:“不是我的,是车站的。 [点击阅读]
秋水映尘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第一章午后,冷风阵阵吹拂,远方飘来一朵乌云,掩去微弱的一抹斜阳。幽僻的竹林,断断续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约可辨明是风声拍打竹叶的声音,然而,除此之外,若凝神细听,其中犹交杂着细碎虚浮的跫音。该死的!谷映尘的额上冒着冷汗,暗声低咒。事发至今,已近半个时辰,药性已发挥到极致,他若再不设法解决,恐怕……颠踬的步伐踩上一地的竹叶,为这幽寂的林子添上一缕清冷萧条之气。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