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
  1.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把“性教育”做成“性启蒙”,比不做还要坏得多。
  青少年出现早孕、滥性等问题,根本不是因为他对性知识了解得少,而是因为精神空虚,道德情感发育不良,缺少自爱及爱人的能力。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问,并让每个家长都难回答的问题。很多人都说应该正确告诉孩子,但怎么个正确法,却往往含糊其词。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有位妈妈是这样回答的:“妈妈的身体里面有一种叫卵子的细胞,爸爸身体也有一种叫精子的细胞,有一天,它们两人相见了,卵子就热情地邀请精子去她的家里做客,他们俩就一块去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专门为他俩准备了一所美丽的宫殿叫子宫,在妈妈的子宫里,卵子和精子合成了一个受精卵,经过妈妈身体里营养物质的哺育,它们成长为一个小胎儿,等到胎儿十个月的时候,妈妈住到了医院,医院里的助产士阿姨就把宝宝接出来了,你这个小生命就诞生了。”——这个回答太复杂了!这不是在回答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问题,这是在进行一个科普讲座。
  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子问他妈妈孩子是怎样来的,妈妈告诉他“是女人从肚子里把他屙出来的,屙的时候肚子痛得几乎把命都丢了”。卢梭认为这个回答很经典,因为它告诉孩子的是一个生孩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妈妈在“孩子是怎么来的”后面立即跟上了“痛苦”,这像一层遮挡,阻止了孩子的好奇和想象力。所以它既给予了孩子一个肯定的回答,又不会挑逗他的想象。
  卢梭认为性启蒙应尽量延迟,就是不给他们以机会,不使他们产生好奇心0当然绝不能为了延缓而对孩子瞎说八道。如果不得已要告诉孩子,也应该用简短的话语、没有犹豫的口气告诉他,而绝不可带出不好意思的、色情的表情来。①
  事实上儿童对性的好奇根本不像成人以为的那样大,成人完全可以避开解释的尴尬,把这个问题用另一个说法坦率地讲出来。
  圆圆三、四岁时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告诉她,是观音送子娘娘送来的。没过多久,她有一天突然问我:“我是观音送子娘娘送来的吗?”我说是;她又问:“你也是吗?”我说是;她犹疑了一下又问:“我爸爸也是吗?”我说也是。她一脸惊奇,片刻后突然很委屈地说:“那我怎么在那里没见过你们?”说着眼泪就要下来。
  我非常惊讶,明白她是说我们曾经都在观音送子娘娘那里,应该在出生前早就认识啊。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对父母怀有深刻的情感,不仅仅是依恋,还有强烈的占有欲。在观音送子娘娘那里我们各不相干、互不认识这样一种情况让她非常失落。
  我一下有些不知所措,明白自己那样给孩子瞎说,把她的认识搞乱了。我赶快抱起圆圆,给她擦擦眼泪说:对不起宝宝,妈妈以前那样给你讲是编了个故事,觉得那样讲很有趣,其实不是那样的。
  圆圆瞪大眼睛,好奇地期待着我给她讲出“真相”。

  我想了一下,问她:“是不是经常有人说小圆圆长得像妈妈,也有人说你长得像爸爸?”她说是。我说:“我和爸爸结婚后,想要个孩子,就从爸爸身上拿了一点点东西”,我用手到她的小胳膊上轻轻地做了一个捏走一点点东西的样子——“然后又从妈妈身上拿了一点点东西”,说话间我到自己的脸上做一个揪下一点点东西的动作——“然后把这两点点东西放一块”,我用两个手指做揉搓一起的动作——“放到妈妈肚子里”,我用大拇指做一个往肚脐眼摁的动作——“小圆圆就慢慢在妈妈肚子里长成了”。
  圆圆眼睛里闪现着惊奇的光泽,我马上接着说:“所以小圆圆长得又像爸爸又是像妈妈,你自己说说你像谁啊?”我已把话题转移了,圆圆经我提示,就很有兴趣地考虑自己像谁的问题去了,不再追问别的。
  又过了几天,她还是想起这事,又问我,我是怎么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我就告诉她,“到医院把肚子划开取出来的,做手术时因为用了麻药,所以也不痛”。不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都可以用这个回答,孩子并不会追究你肚子上有没有刀疤。
  又过一段时间,她又好奇地问我从爸爸妈妈身上揪一点什么东西下来,就能做成个小孩子,是不是揪一点点肉,疼不疼。我说:“哦,是揪很小的一点肉,不疼,不过那得长大才有办法揪得不痛,小孩子不能做这种事。哦,吃完饭想去找婷婷玩,还是想找小哲玩?”话题就这样又一次被不露声色地转走了。
  性是人的天性,到了该懂的时候自然会懂,就像会走路是人的天性,只需要时间来成全一样。圆圆终究有一天会知道孩子是从哪里来的,但到了那个时候,她就理解了为什么大人要那样说;同时,我也相信,到这个时候,她就已经有了是非观,完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了。
  正确的两性观绝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一个人整个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孩子只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他一定会同时有健康的两性观。
  性教育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性生理知识都告诉孩子们。认为性教育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在孩子年龄尚小还未产生性欲前,就把一切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使他们不再对此有疑问,然后就不再有好奇。应该这样吗?
  2007年看到网络上说,台湾的小学给孩子们发了性教育教材,上面不仅有两性生理差异及生殖说明,而且有男女性交的插图。这引起许多家长的抗议。据报道,教材的编写是有医学专家参与的。尽管编写者和推广者出来说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但他们并没有说明这样一种教材方案到底是建立在哪一种教育理论上,哪一位教育家的理论可以佐证他们此举的正确性。
  另据2007年9月《广州日报》报道,深圳首部中小学性教育读本遭家长投诉。该读本由深圳市教育局和深圳计划生育中心联合编写。“在适合9~12岁的小学读本中,记者看到,已经开始有用简单的语言讲述避孕、节孕知识。而12~15岁的初中读本中开始涉及到月经、手婬等性发育问题,并详细地谈到了怀孕的诊断方法、三种避孕措施和人工流产等内容。该教材开始提及同性恋、性心理障碍等问题,还直面了网络色情、网恋等问题。”

  这是性教育课还是性启蒙课?后果是让孩子学会了用理性慎重对待性,还是更开启了他们的好奇,使他们心绪萌动?这些“常识”促成的,是他们对诱惑的拒绝,还是对诱惑的倾心?
  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医疗界的人动不动就参与到教育界工作中。
  国家让开设学生心理健康课,学校就把这些课承包给医院的心理科;孩子不听话爱捣乱,家长就带着去医院看多动症;需要进行性教育,就请来生殖医学的专家们编教材——这种合作正常吗,它所实现的功能到底是教育的还是反教育的?
  我们不反对医疗界和教育界合作,可是儿童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简单地把成人逻辑套用到儿童身上,把医疗思维和手段运用到儿童教育中,这是非常荒谬的。读一读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陶行知等伟大教育家的著作,只要领会了他们的思想,就可以知道他们会反对这样的“性教育”。
  把“性教育”做成“性启蒙”,比不做还要坏得多!
  青少年出现早孕、滥性等问题,根本不是因为他对性知识了解得少,而是因为精神空虚,道德情感发育不良,缺少自爱及爱人的能力。
  那些出了问题的孩子,绝不是因为他们比一般孩子性知识少,恰恰相反,他们从各种途径获得了更多的性知识,他们的兴趣被唤起来了。由于他们一贯缺少理性的自我约束力,一贯对自己和他人没有责任感,不计后果地放纵自己。就如同一个经常偷抄别人作业的孩子,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但是他不愿为此付出努力。他不幸从小生活在某种不良的教育环境中,他的自尊在过去的时间里已流失很多,面对自己时越来越厚颜无耻了。
  我认为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世界观和爱情观教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在孩子成年之前,教育任务是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自尊自爱的意识,养成善良、理解、豁达、勤劳的品行,使他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和谐发展的人。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他真正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做准备的。孩子将来成为怎样一个人,他将会以怎样的面貌去和异性相处,基本上都是这一阶段的教育决定的。
  到孩子已长大成人,读高中或读大学了,家长可以和孩子直接谈论两性,谈论爱情。家长们不仅要在意识上给孩子以健康的爱情观引导,也要尽力以自己和配偶的相处,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从父母身上领略到美满的男女关系,才会对两性相处有信心,才能以健康的心态为自己找到爱情,找到美好的性,找到一生的幸福。
  这里还有一些细节,提醒家长们在儿童的早期性教育中要注意。
  如果你看到学龄前儿童有性交模仿,父母一定不要大惊失色,更不要责骂孩子,要口气平静但坚决地告诉他,你反对这种游戏;并尽快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上。
  孩子有这种举动,可能是父母的动作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检点自己的行为,坚决不能让孩子看到父母做爱。也可能是别的小朋友这样做让他学到了,所以如果确信家庭中没出现什么问题,就要关注一下和孩子接触的小朋友的情况,要对其他家长有善意的提醒。

  我一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她邻居家的女孩子4岁,来她家里找她的儿子玩,居然教她儿子爬她身上,做模仿动作,并模仿声音。我的朋友大惊失色,赶快找个机会委婉地问小女孩的妈妈。这位妈妈一听,竟不太在意地说,噢,可能是从录像上学的。原来她和丈夫看色情录像,居然不回避孩子,孩子也站在旁边看。他们认为孩子那么小,什么也不懂,看了也没事。
  这样的父母简直愚蠢至极,孩子在他们眼睛里只是个小动物,他们根本不考虑孩子是个人。童年期的任何经历都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印象。污秽的镜头,哪怕是几个月的婴儿都不该让他看到,况且他们的孩子已四岁,已经很懂事了。他们的这种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
  还有的家庭由于没有洗澡设备,妈妈居然带小男孩到公共浴室洗澡,这也是错误的。不管孩子几岁,都不该带他进异性浴室。如果爸爸不能带他去洗澡,宁可在家里拿大盆给他洗也不要把他带到女澡堂。
  在家里,只要孩子能自己洗澡,家长就最好让孩子单独洗。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就不愿让父母看到自己的裸体,他也不喜欢看到父母的裸体,尤其是异性家长的裸体。
  孩子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不要单独与异性孩子同床睡觉。有资料说,男孩子如果长期与母亲睡一张床,他长大结婚后可能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女孩子长期与父亲睡一张床,也不利于心理健康发育。
  但父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适当表示亲热。如早晨上班前的吻别,久别归来后的拥抱。这样可以让孩子看到父母相亲相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幸福。父母做这些动作时要坦然,心中不可以有丝毫龌龊感。孩子从父母那里看到了爱和美,学会了正常地表达情感。
  当然,这种时候不要忘了,要同时给孩子一个亲吻和拥抱。
  特别提示
  ●性启蒙应尽量延迟,就是不给孩子以机会,不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当然绝不能为了延缓而对孩子瞎说八道。如果不得已要告诉孩子,也应该用简短的话语、没有犹豫的口气告诉他,而绝不可带出不好意思的、色情的表情来。
  ●儿童对性的好奇根本不像成人以为的那样大,成人完全可以避开解释的尴尬,把这个问题用另一个说法坦率地讲出来。
  ●性是人的天性,到了该懂的时候自然会懂,就像会走路是人的天性,只需要时间来成全一样。
  ●那些出了问题的孩子,绝不是因为他们比一般孩子性知识少,恰恰相反,他们从各种途径获得了更多的性知识,他们的兴趣被唤起来了。由于他们一贯缺少理性的自我约束力,一贯对自己和他人没有责任感,不计后果地放纵自己。
  ●正确的两性观绝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一个人整个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孩子只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他一定会同时有健康的两性观。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世界观和爱情观教育。
  ●家长们不仅要在意识上给孩子以健康的爱情观引导,也要尽力以自己和配偶的相处,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从父母身上领略到美满的男女关系,才会对两性相处有信心,才能以健康的心态为自己找到爱情,找到美好的性,找到一生的幸福。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思考致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思考与财富》你的意志力量,是决定你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你思想所要的,都可以实现。■"思想"使一个人走上与爱迪生的合作之路"思想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当思想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几年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想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魔鬼搭讪学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最近在blo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