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 扑克游戏玩法多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通过玩牌,孩子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记忆力,包括抗挫折能力等无不得到锻炼。
  打扑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游戏活动,大人是之,孩子亦如此。
  扑克牌起源于东方,它是由中国纸牌的启发影响而发展的,由商人、士兵传入欧洲。早期的扑克牌是手工制作的,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玩。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扑克牌的制作日渐广泛,以至玩扑克在广大群众中流传开来。
  打扑克不仅是一种消遣活动和娱乐方式,而且它和各种游戏活动一样,能起到增进人际交往,活跃大脑功能,陶冶人们性情,培养健康情趣等作用。扑克牌价廉物美,携带方便,牌面易认,不限人数,不挑场地,玩法多样,老少皆宜。因此,它是最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的一种娱乐工具。
  之所以说玩扑克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因为要根据时局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招式,如何利用好有用的牌,又如何变劣势为优势,每出一张牌都要进行复杂的思考和推算。
  我一向认为,玩牌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下象棋一样,要取胜需要运筹帷幄、慎思谨虑。通过玩牌,孩子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记忆力,包括抗挫折能力等无不得到锻炼。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赋予扑克牌数学教具的功能。通过游戏,孩子从认识数字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轻松快乐中就完成了数学的启蒙教育。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孩子玩扑克牌
  说起打扑克,我们脑子里首先会想到怎样的场面?夏日闷热的夜里,昏黄的路灯下,一群老爷们光着膀子、摇着蒲扇、叼着烟卷,围坐成一圈,吆三喝四地甩着纸牌,边上是一群
  观牌纷语的围观者。
  如果换做一群孩子如此围坐在一起,会立刻引来一片喝止声。在父母的眼里,打扑克要么和赌博联系在一起,要么和无所事事、消磨时间联系在一起,而孩子第一不能和赌博沾边,第二不应该无所事事,所以打牌就和孩子没有一点关系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玩扑克等于不学好。所以,让孩子远离扑克。

  可是我想说,第一玩扑克和赌博是不是有联系,要看扑克是不是用来做赌具,玩的过程中是不是带赌注。若说赌博,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来做赌具。拿两支铅笔,猜哪只手里的铅笔长,猜对赢钱,猜错掏钱,那铅笔就是赌具,是不是从此就不让孩子用铅笔了?所以不能单对扑克抱有偏见。第二,孩子怎么就不可以无所事事呢?成人工作累了还要消遣,打麻将下象棋,或者跳舞听歌郊游,孩子学习累了就不可以无所事事一会,孩子就不需要有消遣?
  扑克也是双刃剑,如果一味地沉迷扑克游戏,或者参与赌博,那它就有害;如果利用它消遣娱乐,适当地玩玩,它就是有益的。就如菜刀,在厨房它是为我们所用的厨房用具,如果用它砍人,那它就是凶器了。
  而且扑克牌里还含有丰富的数学、天文、历法等知识,如:扑克牌每组有13个,减去A,就是一年的月份,加上A,就是闰月。有四组,分别代表四个季节。52张牌(不包括大王小王)代表一年有52个星期,多出2天,正好是大王小王。
  所以,作为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玩扑克牌。
  二、要教会孩子玩扑克牌
  认识到玩扑克牌的很多益处后,就要教会孩子玩。从幼年、少年、青年到中年、老年,扑克牌可以陪伴我们一生。
  依依学习计算,就是从玩扑克牌开始的。最初我们数扑克牌上的图案,女儿懂得了数字的概念;接着比谁出的扑克牌大,女儿明晰了数字的大小;再玩追20点,女儿学会了加法;再玩凑24,女儿精通了加减乘除。

  关于扑克牌的游戏,现在依依会升级、三打一、拱猪、斗地主、小猫钓鱼、憋王八等几十种玩法。即便没有人陪她玩,自己也能创造出不需要对手的扑克牌游戏,自得其乐地玩上半天。
  我还和依依一起创设了扑克牌的新玩法。黄宏在小品中,用名片当扑克牌玩。而我和依依用扑克牌编故事,一个人先拿出一张牌,然后编一个故事情节,另一个人随即也拿出一张牌,也要说出一个情节,但是要求必须是前一个人说的故事情节的延续。如此往复接龙,一个长长的故事就诞生了。依依玩得不亦乐乎,编出来的故事情节越来越精彩和充满悬念。多年来,我俩用这种方式编出来的故事,足可以编成一本书了。
  孩子幼儿期,可以玩识颜色或记位置之类的扑克游戏。两种牌的玩法分别是:
  识颜色:你可把手中的牌分成平均的两份后,把其中的一份拿给孩子,并告诉他说:孩子,你看这牌上的数字共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黑色,现在咱们把黑色、红色分别挑出来放在一边,谁最先分好,谁就赢了。
  而后各自动手。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设计五局三胜的比赛规则,谁赢了,就可以得到奖品(事先准备好)。家长可故意让孩子赢几次,以提高他的信心和对游戏的持久力。
  记位置:找三张牌,其中一张是大王,把大王放在两张扑克牌的中间,然后告诉孩子,他现在是孙悟空,然后这只大王就是个大妖怪,它会有许多变化,让孩子认真看准了,可不要把它认错,让它出来做坏事。先让孩子记住大王的位置,然后开始把牌的位置不断地变化,最后让孩子说出大王所在的位置。这样的扑克牌游戏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一位当教师的爸爸曾写道:
  儿子玩扑克牌也是放假后我教给他的。以前儿子只会玩弥竹竿,这种游戏比较简单,即出现相同数的牌就算赢,出牌人可以拾相同数之间的所有牌。最近,我教会儿子挑红四、挖坑等玩法。前两天妻子没有回来,我和儿子两个人玩,我教给儿子最基本的挑红四、挖坑的常识。如3最大,其次是2和A,下来由大到小依次是K、Q、J、10到4,3、2、A不能成串子,4~K可以成串子,谁拿红桃4谁先出牌。出牌可以单个出,也可以成串子,出对子,出炸弹,出亲三对、四对、五对等。儿子掌握得很快,基本玩法很快就熟悉了。我告诉他要整好牌,会通观全局,懂得出牌的先后顺序,要学会保存实力,后发制人等。

  今晚玩,儿子兴致很高,我们没有一张一张揭牌,而是由我发牌,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晚上玩挖坑,这种玩法是三个人参与,最后留四张牌,谁觉得自己牌势好就可以挖,其余两人联手打挖家。从挖的层次上,又分一挖、二挖等。晚上基本上是儿子和妻挖的时候比较多,我技术相对熟练,很少挖。在玩的过程中,儿子不时显出顽皮,比如他缺一个7不能成串子,硬向我讨要一个。又由于手小,揭的牌手里拿不下,一会儿又收起来,该他出的时候又展开,一张一张找,我和妻劝他可以把对子或串子先放到旁边,手里少拿些。儿子好像不习惯,我们就任他来,玩个热闹。
  游戏可以开发儿童智力。玩是儿童的天性。中心就是要让孩子在玩中成长,在玩中增长智慧。对当前中国教育来讲,让孩子玩和教会孩子玩同等重要。
  人毕竟都要走上社会,不会玩的人可能在人际交往上会大打折扣,不会玩的人也是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在玩中活跃气氛,在玩中放松自己,在玩中积蓄力量。
  愿丰富多彩的扑克牌游戏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
或许您还会喜欢: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2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2
摘要:2009年6月11日凌晨2时41分,《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终于完稿了。从2006年夏完成《货币战争》以来,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酝酿《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近三年以来,仔细梳理了德、英、法、美两百多年来的所有重要银行家族之间的人脉关系,以及他们与各国的战争、革命、政变、危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从1723年开始到2024年结束,中间涉及欧洲、美国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金融运作,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2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