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 爸爸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家具损了,可以重新修理好;东西坏了,可以花钱再置办,唯独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是难以补救的。
  美国人李文斯登·劳奈德,写过一篇题为《不体贴的爸爸》的短文,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全美国几乎各大杂志和报纸都转载过这篇文章。人们纷纷在学校、在教堂、在演讲台上朗读这篇文章。它还在无数的广播、电视节目中被引用和传诵。
  这篇文章写道:
  听着,我儿,在你睡着的时候我要说一些话。你躺在床上,小手掌枕在你面颊之下,金黄色的鬈发湿湿地贴在你微汗的前额上。我刚刚悄悄地一个人走进你的房间。几分钟之前我在书房里看报纸的时候,一阵懊悔的浪潮淹没了我,使我喘不过气来。带着愧疚的心,我来到你的床边。我想到了太多的事情了,我儿,我对你太凶了。在你穿衣服上学的时候我责骂你,因为你只用毛巾在脸上抹了一下。你没有擦干净你的鞋子,我又对你大发脾气。你把你的东西丢在地板上,我又对你大声怒吼。在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错处:你把东西泼在桌上,你吃东西狼吞虎咽,你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你在面包上涂的牛油太厚。晚上,一切又重新开始。我在路上就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弹珠。你的长袜子上破了好几个洞,我在你朋友面前押着你回家,使你受到羞辱。
  我儿,此刻一阵强烈的恐惧涌上了我的心头,习惯真是害我不浅。吹毛求疵成了我的坏习,这不是我不爱你,而是对你期望太高了,我以我自己年龄的尺度来衡量你。而你的本性中却有着那么多真善美。你的小小的心犹如包含并照亮群山的晨曦。你跑进来亲吻我并向我道晚安的自发性冲动,显示了这一切。今天晚上其他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我儿,我在黑暗中来到你的床边,跪在这儿,心里充满着愧疚。
  这只是个没有太大效用的赎罪。我知道如果在你醒着的时候告诉你这一切,你也不会明白,但是从明天起,我要做一名好爸爸。我要把自己当成孩子,做你的好朋友,你受苦难的时候我也受苦难,你欢笑的时候我也欢笑。我会把不耐烦的话忍住。我会像在一个典礼中一样不停地庄严地说:
  他只是一个男孩,一个小男孩!
  我想我以前是把你当做一名大人来看,但是我儿,我现在看你,蜷缩着疲倦地睡在小床上,我看到你仍然是一名婴孩。你在你母亲怀里,头靠在双肩上,还只是昨天的事。
  我是流着泪读完了这篇文章的。望着曾幼小的女儿,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那么,看了这篇文章,同样作为爸爸的您感想又如何呢?您不觉得站在大人的角度想问题太多,而从孩子的角度想得太少了吗?实际上,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您是孩子,面对那么多成人的要求、成人的标准,同时做那么多的事情,您会做得到吗?

  家具损了,可以重新修理好;东西坏了,可以花钱再置办,唯独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是难以补救的。一个人在儿时心灵上所受的影响,关乎其一辈子性格的形成与成长,乃至命运的走向。因为孩子一点小小的不是,就没完没了地责问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实在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过多的挫折感有可能把孩子蓬蓬勃勃正在生长着的想象力、创造力扼杀在萌芽里、摇篮中。
  爸爸与子女怎样心灵相通、情感交融?怎样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而有利于子女成长?它有赖于爸爸教育思想的端正,教育方法的得当,教育条件的适合。这中间,有一点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爸爸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一、要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有一位画家说:我为孩子们画画,画故事连环画,画童话插图,就得像孩子那么想,那么看,于是嘛,也就有一颗童心啦!如果我们的爸爸们,也能像孩子那么想,那么看,那么做,把自己当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我们不是也会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吗?
  在沉阳居住时,一次我陪女儿依依去大东广场溜旱冰,孩子玩得高兴时,想到了爸爸:爸爸,你为什么不来试试?
  我在孩子的鼓励下,丢掉了羞怯,租了双旱冰鞋笑着奔跑过来。站在一旁的依依,兴奋地为我拍手叫好。这件事情,触动了我久已忘怀却深藏心底的童趣。
  我小时候玩爬树、踢毽子、骑牛(一种小朋友当牛的游戏)、打水仗、打弹弓等游戏时,那种专注、那种投入、那种热情、那种献身精神回想起来依然令人眼热。天哪,一玩就是一天。没早没晚,昏天黑地,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是常有的事;每天泥脸一张、泥猴一个,光着个脚丫子走东家串西家跑遍大半个村子,满脚的猪屎牛粪,什么时候在乎过?有一次居然和村里几个小伙伴结群打伙偷生产队的青苞米烧着吃,什么荒唐事、恶作剧没做过?哪一天让大人省心过?而自己却只顾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孩子,大人的心思一点也不明白。望着快乐玩耍的女儿,回味着久违了的童趣,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作,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为了先行理解孩子,爸爸就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把自己也当做孩子,同他们一起游戏,同他们一起编织生活的花环,同他们一起描绘斑斓的未来。用童心这把钥匙,打开孩子心灵的那扇门。
  二、没有理解就没有有效的教育
  不理解孩子,爸爸的教育就会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强人所难,甚至把孩子当成执行自己意志的工具。相反,站到孩子的立场上以孩子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要求,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与孩子同喜、同忧、同乐,心灵相通,情感交融,这样才能爱得准,爱得深,爱得正当。当然,理解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起点。理解代替不了教育。但没有理解往往也很难教育。有些孩子和爸爸情绪对立,往往是爸爸不理解孩子,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造成的。理解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变简单粗暴为耐心诱导,变单纯禁堵为积极疏导。
  不理解孩子,就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比如,下雪天孩子想和小朋友去打雪仗,可是爸爸怕孩子着凉,把他关在屋子里。孩子苦苦哀求:
  爸爸,让我玩一会儿吧,玩一会儿就回来。爸爸却说:外面天气冷,当心着凉。他们比你大,会欺负你的。你有这么多玩具,在家自己玩!孩子哭了,这小天地怎么能与和小伙伴打雪仗相比呢?有的孩子非要用自己的电动玩具去换小朋友手中的泥人,有的孩子养个小蝌蚪会倾注全部心血。这些在大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对孩子来说却很重要。
  虽然孩子还小,但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大人不能为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要求孩子,让他干自己不愿干的事,我们应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可人们一旦做了父母,往往就把自己的童年给忘了,一味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如果家长能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将心比心,遇到问题替孩子设身处地想想,就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会改变。
  比如孩子正跳皮筋跳得来劲,爸爸非得让孩子马上回家,孩子的嘴就会撅得老高老高。为什么?因为她刚跳完,应该给别人抻皮筋了,这时候走开,小朋友就会对她不满。假如好不容易等到该她跳了,而家长把她叫回家,她心里也会不满。如果做爸爸的理解孩子的这种心情,说再玩几分钟就回家,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告一段落后自觉不玩,心里的不平衡也就得到了解决。做家长的不要忘了自己的童年。童年的一切游戏也曾使我们激动过,如果这些我们能回忆一下,对于理解孩子,正确引导孩子都是大有好处的。

  有些爸爸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常常感到效果不理想,甚至与孩子的关系闹得很紧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缺乏对孩子的了解、没有做孩子的朋友及自身缺乏童心。爸爸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用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总想让孩子
  规规矩矩,把孩子变成小大人,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很容易造成两代人的隔阂,难免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爸爸要有一颗童心,把自己也当成孩子。
  三、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成为孩子的朋友,爸爸们应当明白,每一个孩子在感情、感受、快乐、忧愁等方面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如果爸爸不了解他们的这个独立的世界,就很难理解他们,也就会实施错位的教育,结果是事与愿违。比如:孩子想和小朋友去玩一会儿,可是爸爸却把他关在屋子里学习,孩子难免会对爸爸有意见,造成感情上的隔阂,产生抵触情绪,为今后的教育设置了障碍。所以,爸爸要从儿童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需要,怀着一颗童心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对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要主动参与讨论;对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也要热心地参与和支持,这样孩子才能和你真正交流,成为知心朋友。事实证明,谁了解孩子的心理,谁就会赢得孩子的心,取得教育的主动权;反之,则会产生顶牛现象,甚至遭到孩子的怨恨,费力而不讨好。
  我们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失败,往往就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家长脑海中常常有一个想象中的模范孩子,并以此督促自己的孩子也要那样去做。但孩子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可能什么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就是主观上想让家长满意,客观上有时也会力不从心。有的家长会因此焦虑不安,甚至大动肝火。这样一来,反而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爸爸们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多考虑他们的难处,以朋友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一点一滴地引导他们朝着理想的目标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变得越来越优秀,父子的感情也会越来越融洽。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对爱情的淡定。“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后和你慢慢聊。”这是对婚姻的淡定。“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但同样也是如今中国人的职场环境。第二部延续讲故事的风格,主角仍然是王小峰,他将继续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人,那些问题和人熟悉得就像发生在我们周围。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激励孩子一生的88个励志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1章走下去,你还有双完美的脚2010年10月10日晚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圆满落幕,断臂青年刘伟凭借一曲钢琴合唱《you’rebeautiful》夺得总决赛冠军。1987年出生的他,从小便热爱足球,希望长大能成为一位职业球员。可是,10岁那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于他身上——因和伙伴们玩捉迷藏而被电击,失去双臂,成为一残疾人,从此足球之梦与他失之交臂。 [点击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很久了,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她开始感到厌倦,她一次又—次地瞧瞧姐姐正在读的那本书,可是书里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想:“要是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天热得她非常困,甚至迷糊了,但是爱丽丝还是认真地盘算着,做一只雏菊花环的乐趣,能不能抵得上摘雏菊的麻烦呢?就在这时,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子为什么高速路边取款机的小键盘上有点字盲文呢?光顾这些机器的人大多都是司机,其中并无盲人。根据我的学生比尔·托亚的说法,取款机制造商必须给普通的街头取款机装配带点字盲文的小键盘,因此,所有机器都造成一个样子,成本更低廉。要不然的话,就要把两类机器分开,保证合适的机器安装到合适的地方。倘若点字盲文给看得见的用户造成了麻烦,那费这么大功夫也算物有所值,但它们并不碍事。话要从头说起。 [点击阅读]
王尔德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点击阅读]
生命如一泓清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生命如一泓清水○俞敏洪生命如一泓清水,源头处没有一点污染,童年的我们无忧无虑,笑容灿烂,生活就像水晶般透明,没有任何苦涩的内容。生命如一泓清水,青年时的我们如乘势的水流,不希望有堤岸的存在。我们渴望像水一样流动,流出父母的怀抱,流离家庭的羁绊,流入一片陌生的天地,去寻找生活,寻找值得终生追求的事业,寻找真正的爱情,和我们所爱的人合二为一、终身相守,就像两股清水,融合得了无痕迹。 [点击阅读]
生命的重建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我写好了这本书,希望同你一起分享。这本书与我的另一本蓝皮小书《治愈你的身体》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的,那本书已经作为心理模式导致身体疾病的权威著作被广泛接受。在这本书里我安排了一个“会谈”(见第一章),就好像你作为一个客户来我的咨询室一样。如果你每天做书中列出的练习,在你读完这本书之前,你的生活就会改变。我建议你先将本书通读一遍,然后开始第二遍的精读,深入地做每个练习。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