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 常怀感恩之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生活是一面镜子,学会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学会感恩的生活,宁静而祥和。
  在这里,我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90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个游泳教练来回游了十几次,在连续救起了20多个人后,因过度劳累双脚严重抽筋,而导致残废必须终身坐轮椅,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
  多年后,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地说:那次海难被我救起的20余人中,没有一个人来向我道谢。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对善待我们的生活所应有的回报。感恩,并不是宣扬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方式。生活是一面镜子,学会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学会感恩的生活,宁静而祥和。
  一天,我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男孩把座位让给了一位孕妇,没想到这位孕妇不但没正面看一眼小男孩,而且连句感谢话也没说,就心安理得地坐下了。男孩下车后问妈妈:
  为什么我让座了,那个阿姨不说声谢谢呢?
  我宁愿把那位孕妇的麻木行为看作是一时的疏忽,而非内心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他绝不是为了换取一声感谢的话语才让座的,他的让座行为完全是心甘情愿的。从功利角度来看,一声谢谢,其实并无多少实际价值,然而,这声道谢又是无价的,因为它象征着对社会美德的认同。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有人肯在此时施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
  中国有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扶不起,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地难以施行呢?为什么不断出现被救者冷漠绝情的声音?为什么知恩、报恩的声音越来越少?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感恩之心不是瞬间而就,不是偶然之为,而是来自从小的家庭教育。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一、要让孩子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对父母的关心、疼爱不会感恩的话,那么孩子对别人就更加不会懂得感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因此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十分必要。
  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视之为掌上明珠,百般关怀,千般呵护,这是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但是,如何才能使孩子不被这种溺爱宠坏,感恩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感恩教育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
  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就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二、让自私鬼远离孩子
  言传身教像春雨润物,浸润着孩子的心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夫妻之间的行为对孩子也有较大影响,所以即便是夫妻之间,也不要吝啬说一句谢谢。
  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自私、蛮横,缺乏爱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
  有一位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母亲是残疾人,常常生病,常年吃药,父亲只能靠干苦力勉强维持生计。由于中年得子,他们对孩子比较宠爱,可孩子并不能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穿着讲究,还不让自己的母亲在学校门口做生意,如果要做,就不能向别人介绍自己,更不能在校门口和他说话。有一次,这位学生的妈妈为他买了一双两百多元的运动鞋,可他居然嫌便宜,把鞋送给了同学,然后每天跟父母闹,吵着要重买。
  做家长的竭尽所有,用爱和物质为孩子铺设锦绣前程,但是由于我们在引导上的失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自私、怯懦、狭隘与麻木也随之滋生,面对任何事情,他们都不再有心灵的感动。
  现在的不少孩子在生活小事中,往往会流露出自私的苗头,而他们的父母对这些小自私鬼,多半报以宽容的一笑。那一笑就是说,谁让他是自己的孩子呢?面对这种情况,孩子们怎能走出自私的怪圈,学会从小主动地付出自己的爱呢?
  事实上,很多家长无私地付出了爱,可得到的却是亲骨肉的冷漠或者背叛,怎么不让人焦急和伤心?有的父母自己劝慰自己,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他长大了,学会独立思考了。可事实上,孩子的一些不听话行为,只是反映了他们更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而已。
  为此,父母要做的就是让你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也从父母的角度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学会关心人、体贴人,并让朋友、家人感受到这种关心。
  三、给予孩子感恩的机会
  第一,家长要结合家庭生活中的点滴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自己被关心、被爱护、被帮助,形成孩子积极的情感。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不是保姆、书童、随从,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为你做的很多事情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你应该要懂得感谢。
  第二,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并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可以说很开放,他们可以大方地与班上同学开玩笑说喜欢你之类的话,却不会与自己的父母或长辈说,觉得说不出口,我觉得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家庭中没有这样的习惯和氛围,家长自己从不在孩子或自己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是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应该要感谢。所以,家长适时的引导和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第三,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恩,从家中的亲人到朋友(包括自己的老师、同学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对你有帮助的任何人),从对一个人的感恩到对一件事或一个现象,甚至是大自然的某种美丽的景色,这些都是我们感恩的对象;从单纯的感谢开始到懂得感受到别人的关心牵挂并能给予回应,也是感恩和责任心的表现。家长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必然会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学会感谢父母、感谢自然、感谢朋友、感谢社会,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一个孩子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人为他付出过很多。而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几乎成了家里的中心,时间一长,许多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认为别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而这样下去的结果会使他们缺少爱心,缺少责任感。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我认为做人才是第一重要的事。
  在此,东子想提醒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你们在为培养孩子的智商努力时,也要注重他们情商的培养,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学会爱与同情。
  行文至此,本该可以打住,可我突然想起去年那个感恩节(2008年11月27日):
  那天,女儿依依依然是快快乐乐地放学回家,而后吃饭、看电视、看书,在要上床休息
  时,她收到了一条短信,看过短信,她迅速地拿起床头的日历牌:啊,老爸,抱歉,我都忙忘了,感恩节快乐!现制作礼物(此前,她送我的礼物大都是她自己制作的)来不及了,她拿了一个香蕉扒开恭恭敬敬地递到我面前,我无限幸福地把孩子揽在了怀里。
  东子愿天下的所有家长,都能拥有这样的幸福。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类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前言汉斯及威廉: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引导我爱上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做一次永难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上到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去。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着一把足以与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的大钥匙,给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的神秘大门。“等你们下楼出来时”他说,“拉拉铃就行啦。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2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女人的资本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就是成功者你可以成功:女人的心理资本心中有希望,在女人的一生中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会对事业的成败产生重大的影响。�ブE�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
小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 [点击阅读]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第一部分投资前的准备工作在你打算购买股票之前,你应该对以下各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股票市场的整体情况,你对美国公司的信任程度,你是否需要进行股票投资?你所期望得到的回报是多少?你打算作短线交易还是搞长期投资?你对某些突发事件、不可预测事件以及股价暴跌的反应情况如何?最好在进行投资前明确你的投资目标以及分析清楚自己对投资的态度(我真的认为股票比债券更具有风险性吗?),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序: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点击阅读]
我不是教你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打听人机的人,易招人怨。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遣。好个知心朋友"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谢谢……再……"小英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刺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双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没什么事。"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