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 好奇心是要呵护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从培养一个孩子的角度看,一身脏衣服、一个被摔坏的玩具,和孩子一生的发展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
  心理学家将好奇心定义为:个体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对新鲜的事物和现象,人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对于初涉人世的孩子来说,身边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和神秘,在他的心灵中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宝贵的好奇心正是他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学习的原动力。研究证明,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好奇心就像是性能优秀的赛车引擎,保证赛车勇往直前,在激烈的竞争中遥遥领先。
  经常和孩子在一起,你一定会发现他们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闯不完的祸,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便会从中看出,那是因为他们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
  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出意外,怕孩子破坏东西,当孩子爬上爬下,不停地触摸,不停地翻动他所能够得到的物体的时候,总喜欢说:别动,脏!别摸,危险!你来做什么,又没你什么事!
  孩子好奇的天性,决定了他对第一次见到的东西总是很感兴趣,孩子调皮也正符合他的发育特点,这时家长就应该因势利导,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充分解放孩子的手脚,否则很可能使一个小发明家的探究精神在萌芽状态给扼杀了。
  从培养一个孩子的角度看,一身脏衣服、一个被摔坏的玩具,和孩子一生的发展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孩子处于鲜活的年龄,他们有太多的精力,对世界也充满了好奇,过分约束他们,只会消减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
  孩子常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些让他们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可不能小看孩子们的这些奇思异想,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东子在研究一些成功人士的学习动力时,发现所有的动力都是对知识的新鲜感,即好奇心,好奇心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呵护孩子的未来幸福。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它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孩子一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不但能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使他们从中懂得人生的哲理和人生价值,而且还能起到增强好奇心、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求知欲望的作用。

  我就经常给依依讲故事,总是我边讲她边问,走出家门也是,这孩子几乎是走哪问哪,见啥问啥,我不仅不斥责她,而且还耐心地保护和引导她这难得的好奇心。这一结果就是,依依独立制作出了很多超乎想象的手工作品,什么印第安人笔筒、三条腿的凳子、五条腿的桌子等奇异作品。其间,她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鼓励孩子积极探索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即使产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能盲目否定,而应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或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索。
  当孩子把奶瓶翻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得出结论。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好奇心在慢慢消退,人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没有了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对于孩子的淘气成人不能理解,一般都会以为他是在作对,或者是不懂事的表现,于是或严厉斥责,或置之不理。殊不知,孩子正是通过他的淘气行为在探索、检验自己的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呢!这些想法和行为就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而大人的粗暴、忽视、干涉和误解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孩子,长此以往,有可能使孩子失去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变得麻木不仁,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的结果是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违背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的。三、为孩子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
  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利用手边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和乐趣。他们对于自己动脑筋想出来、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的兴趣,因而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小时候是一对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一次,兄弟俩在大树底下玩,两人产生了爬上树去摘月亮的想法。结果不仅没有摘到月亮,反而把衣服都刮破了。他们的爸爸见此情景,并没有责骂他们,而是耐心地开导他们。在爸爸的引导下,兄弟俩日夜为制作能骑上天的大鸟而努力。这期间,爸爸不失时机地买了一架酷似直升机的玩具送给他俩,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对制造升空装置的浓烈兴趣。他俩不断地学习升空技术方面的知识,翻阅了大量有关飞行的资料。在爸爸的鼓励下,经过多次试验,兄弟俩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孩子由于好奇自然会提出些问题,可是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问这么多,烦不烦?也许,孩子的好奇心就在父母的不断呵斥声中被毁灭了。其实,我们也可以像莱特爸爸那样,注意倾听孩子的问题,积极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为孩子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这样,孩子就能在不断的动手和思考中增强创新能力。
  四、引导孩子积极思考
  如今的孩子接触面广,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接受新鲜事物快,好奇心强,喜欢独立思索,敢于发问,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孩子们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就应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去积极思考,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如:
  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爸爸的时候,爸爸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你不必直接回答,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的可能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时,你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你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作为爸爸,我们应好好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不要随随便便地搪塞一些答案。这样不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很可能会使他失去再提问题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的回答既生动又活泼,无形之中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对生命、未来的好奇。

  五、不能挫伤孩子好问的积极性
  作为爸爸,在与孩子接触时,不要认为孩子有点傻呵呵的,更不要说你还小,等你长大后就会明白了。其实,孩子们的提问,正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不足,而好奇心促使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不当,孩子们求知欲望的火花就会因此而灭。我们要尊重孩子们在知识、能力、判断方面的自尊心,学会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谦逊,让孩子有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孩子的个性尽管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孩子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是一句空话,当爸爸的要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看到新鲜好奇的东西,做爸爸的表现出漠然的样子,就会冷了孩子的心。孩子的好奇心有时会冲破父母的知识范围,这是很正常的。爸爸对孩子的发问一时答不上来,可以通过翻书或向人请教,有了正确的答案,事后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不耐烦地说:
  就你能!就你话多!或者饭桌上爸爸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时,就用吃饭吧来加以搪塞敷衍。有的家长甚至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经意地说怎么连这也不懂啊,这也是不对的。即使孩子因好奇而惹了麻烦或做错了事,家长也要正确引导。
  儿童时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奠定他们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学龄早期是儿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要求儿童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且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如观察的敏锐性、记忆的持久性、注意力的广度及深度等。儿童思维发展成熟的速度,不是按孩子年龄增长而递增,而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和造就的。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能带领孩子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家长可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孩子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会热爱学习,并主动学习。
或许您还会喜欢: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趣味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07 人气:2
摘要:经济学是让你赚钱的知识经济学让一些人赚到了钱——那些经济学家们,他们就是靠着把简单的社会现象解释成你听不懂的玄妙术语吃饭。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济学并非是一门玄奥的学科,它只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律性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赚钱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赚到钱,那多半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经济学。许多不懂经济学而赚到钱的人,他们的行为与选择必然地与经济规律相互印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遇险自救全攻略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在世,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谁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平平安安、幸福快乐。相信这也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是,人生之路多坎坷,在现实生活当中,随时都会有意外事情的发生,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随时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与险境。关于人生,尼采曾这样说道: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点击阅读]
镜·辟天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六合之间,什么能比伽蓝白塔更高?唯有苍天。六合之间,何处可以俯视白塔顶上的神殿?唯有云浮。云浮城位于最高的仞俐天,飞鸟难上,万籁俱寂。九天之上白云离合,长风浩荡着穿过林立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尖碑,发出风铃一样的美丽声响。从云荒大地上飞来的比翼鸟收敛了双翅,落到了高高的尖碑上,瞬间恢复了浮雕石像的原型。无数的尖碑矗立在云浮城里,一眼望去如寂寞的森林。每一座尖碑底下,都静默地沉睡着一个翼族。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