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海底捞你学不会 - 第一章 把他们当人对待! 把他们当人对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010年4月,我带79岁的妈妈去海底捞吃饭。妈妈看服务员的时间,比吃饭的时间多。妈妈说:“没见过这么朝气蓬勃的服务员!你舅舅来北京时,也带他见识见识。”人是高级动物,不仅需要吃和爱,还需要希望。有希望,再苦再累,活着都有劲儿;没希望,天天养尊处优,顿顿山珍海味,活着也没意思。海底捞人的希望是改变命运。什么人需要改变命运,当然是命不好的人。中国农村人的命普遍比城里人差,因此,农民最需要改变命运;也因此,才有几亿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张勇说:“一个生在城里的青年,命运可能有多种变数;一个生在农村的青年,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改变命运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要成为城里人。怎样才能成为城里人?农民工不是城里人,农民工过年还要回家。只有把家安在城里,向城人一样有自己的住房,自己的后代能在城里上学,才是城里人。海底捞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没有专长的农民工,只要能肯干、能吃苦、忠于企业和不断进步,就能成为海底捞的干部和骨干,他们就能在城里买得起房子,他们就能改变命运。海底捞员工入职培训第一天的第一句话就是:双手改变命运。双手改变命运在海底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事实,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用双手从服务员干起,只有能把顾客伺候好了,你才可能往上晋升。海底捞员工的晋升途径是独特的,一共有三条:一是管理晋升途径:新员工——合格员工——一级员工——优秀员工——领班——大堂经理——店经理——区域经理——大区总经理——海农捞副总经理。二是技术晋升途径:新员工——合格员工——一级员工——先进员工——标兵员工——劳模员工——功勋员工。三是后勤晋升途径:新员工——合格员工——一级员工——先进员工——文员、出纳、会计、采购、物流、技术部、开发部——业务经理。学历在晋升阶梯上不是必要条件,工龄也不是必要条件。这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晋升政策,给这些上不了大学、只能干最底层工作的农民工,打开了一扇窗户:“只要努力,我的人生就还有希望。”今天我的领导就是昨天同我共睡一室的工友;今天管理20多家店的北京大区总经理袁华强就是我们村子老袁家的大儿子,他也没上过大学!袁华强是杨小丽的徒弟,是四川宜宾人。从小务农,家境贫寒,19岁中专毕业后,2000年加入海底捞,从门童做到北京大区总经理只用了6年时间。现在的袁华强,坐的是专职司机开的最新款的宝马;出国考察喜欢住丽嘉酒店;他把父母从四川山里接到北京,跟他住在望京地区200多平方米的公寓里;他的两个孩子跟北京的孩子们一起,而不是在专门给农民工子弟开的学校里读书。他现在读的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30万的学费也是海底捞出的。袁华强说:“海底捞的任何员工只要正直、勤奋、诚实、好学,都能够复制我的经历。”在海底捞改变命运的不仅是杨小丽、袁华强,23岁管理5家海底捞北京店的小区经理林忆,也来自陕西农村。16岁还没有身份证的她,拿着表姐的身份证到海底捞打工。她创了海底捞两个纪录——海底捞最年轻的店长和最年轻的小区经理。现在她手下管理的员工多达900多人。2006年4月21日,张勇写了一封表扬林忆的信:杨小丽向我介绍林忆时,告诉我林忆事业心强,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今天我打电话向袁华强了解情况,顺便问了一下林忆的年龄,这才发现林忆经理只有19岁。我很难相信一个年仅1 9岁的年轻人能同时具备待人热情、做事果断的特征。听说她刚到北京时,因思家还哭过鼻子。但是在她担任经理后,她对待员工的一些不良现象强硬得像一把钢刀。我不敢预言林忆能为海底捞作出多大贡献,但我知道她像其他店经理一样在默默辛苦地工作,我确信我们的林忆经理前途无量。然而,这个“强硬得像一把钢刀”的小林忆,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北京一店的好几位员工是这样描述林忆的:“我是刚到海底捞的新员工。上班第三天领班让我端水果盘,由于地刚刚擦过,很滑,我重重地摔倒了。恰巧被路过的林忆经理看到,她急忙把我扶起来,问我摔坏没有?我试着走几步,左膝疼得要命,但嘴上却说没事。林经理三下五除二,收拾了地上的碎盘子和摔烂的水果,对这些只字未提。然后她让我走走,发现我走路有点不对劲,便对我说,你到酒水吧后面的小屋等我。一会儿她拿来半瓶酒进来,见我站在那里,就赶紧搬个凳子让我坐下来,然后把我的裤腿挽起来。一看膝盖都摔青了,她就蹲在地上用酒给我揉,一边揉一边说,没事的,以后要小心。还疼吗?我心里的恐惧一下子变成温暖,眼泪流了出来。”——许博“去年一天我扭了脚,疼得不能动了。但那一天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个家,那天晚上,我遇见了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人。林忆姐左手拿着药走进我的宿舍,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然后把药放到手上,让我把脚伸出来。她边轻揉我的脚,边问还疼吗,直到药干,这一幕我永远忘不了。”——于芹这哪里是什么科学管理,这不就是用情感动人吗?这样的做法能变成制度和流程吗?如果不能变成制度和流程,靠林忆这样的管理者给人揉脚的个人魅力,海底捞能扩大吗?其实,世界上哪有什么科学管理?管理永远是具体的,什么叫具体?就是管理日本人的方法,不适合管理美国人;管理工程师的方法,不适合管服务员;管理农民工的方法,不适合管城市工。前年,一个管理创新论坛请张勇去讲话,张勇说:“我们的管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员工都是很简单、受教育不多、年纪轻、家里穷的农民工。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人对待就行了。”把人当人待,也算管理创新?对,这就是创新!因为大多数企业就是没有把农民工当人!至少是没有把他们当成正常人!否则,凭什么都是员工,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儿,他们就不属于正式工?凭什么正式员工要买保险,就不给他们买?什么是创新?与众不同就是创新。当人对待!当什么人对待?这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背井离乡,受人白眼,在城里没有家、没有亲人的年轻人。这样的人,最需要的不就是情感的支持吗?林忆,这个用双手给员工揉脚的经理,不恰恰给了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吗?结果,水能载舟。这些农民工们让这个23岁的小姑娘,当上了管理5个火锅店的小区经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货币战争2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2
摘要:2009年6月11日凌晨2时41分,《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终于完稿了。从2006年夏完成《货币战争》以来,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酝酿《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近三年以来,仔细梳理了德、英、法、美两百多年来的所有重要银行家族之间的人脉关系,以及他们与各国的战争、革命、政变、危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从1723年开始到2024年结束,中间涉及欧洲、美国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金融运作,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