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海伯利安的陨落 - 第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五章
  “不,”索尔告诉萨莱,“我们不去海伯利安。这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
  “不去的话,你会让我们一事无成了。”萨莱的嘴唇因生气而发白,但她的声音却平静,努力控制住了自己。
  “不。我是在让我们不做错事情。”
  萨莱终于呼出一口气,发出嘶嘶的声音。她朝窗户挥挥手,从那里能看见她们四岁的孩子正在后院玩着玩具小马。“你难道觉得我们女儿有时间……让我们做错事情……做任何事吗?”
  “坐下,老伴。”
  萨莱依然站着。她发黄的棉布裙子上弄洒的砂糖正微微地发光。索尔记起了那个在茂伊约移动小岛那闪着磷光的尾波中起身的赤裸的年轻女人。
  “我们总得做点什么,”她说。
  “我们已经见过了一百个医疗或科学方面的专家。她被测试过,被刺针刺过,被探针探过,被二十多个研究中心折磨过。我已经去过环网所有星球的伯劳教会;它们都不见我。美利欧和帝国大学的其他海伯利安专家说伯劳教会的教义中没有梅林症之类的东西,而海伯利安上的土着也没有关于这个并的疗法或线索之类的传说。小组在海伯利安三年的研究没有得出任何结论。现在那里的研究也被宣布非法。通往光阴冢的入口只允许对所谓的朝圣者开放。就算是要获得一张去海伯利安的旅行签证都几乎变得不可能。如果我们带上瑞秋,旅程会杀了她的。”
  索尔停下来呼吸,又握住了萨莱的手臂。“我真不想再说一遍,老伴。但是我们已经尽力了。”
  “我们的努力还不够,”萨莱说,“要是我们以朝圣者的身份前往呢?”
  索尔心灰意冷地抱着双肩。“伯劳教会只从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中间选择献祭的牺牲品。环网到处都是愚蠢绝望的人。几乎没人回得来。”
  “那不正证明了一点吗?”萨莱小声急切地说道,“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在捕猎这些人。”
  “匪帮。”索尔说。
  萨莱摇摇头。“哥连①。”
  “你是说伯劳鸟。”
  “是哥连,”萨莱坚持道,“和我们在梦中见到的东西一模一样。”
  索尔开始烦躁起来。“我在梦中没有见到什么哥连。什么哥连?”
  “就是那双注视着我们的红眼睛,”萨莱说,“也是瑞秋那晚在狮身人面像里听到的那同一个哥连。”

  “你怎么知道她听到了什么声音?”
  “是在梦里,”萨莱说,“在我们走进哥连等待着的地点之前。”
  “我们俩做的梦不一样,”索尔说,“老伴,老伴……你以前为什么都没有跟我说过这个?”
  “我以为自己疯了,”萨莱轻声说。
  索尔想起了他与上帝秘密的谈话,双臂环抱住自己的妻子。
  “噢,索尔,”她靠在他身上,轻声说着,“看着这一切,真是令人痛苦。住在这里也好孤独。”
  索尔拥着她。他们曾经试图回家——家自然永远是在巴纳之域——去拜访过五六次亲朋好友,但每一次的串门总是会被纷至沓来的新闻记者和观光客毁掉。这不是任何人的错。消息总会霎时不胫而走,通过一百六十个环网星球的万方数据网传播。要挠好奇心的痒,一个人只消将寰宇卡插入终端触显,再步入远距传输器。他们也试过悄无声息地到达,匿名旅行,可他们毕竟不是间谍,这些努力总是可怜地成为白费。只要重归环网,二十四标准小时之内他们就会被重重包围。虽然研究机构和大型医疗中心很容易为这样的访问提供安全屏障,但是朋友和家人都得忍受痛苦。瑞秋就是新闻。
  “也许我们可以再次邀请特莎和理查德……”萨莱开口道。
  “我有个更好的主意,”索尔说,“你一个人去,老伴。你想去见自己的姐妹,你也想去看看、听听,甚至是想闻闻咱们家里的味道……在一个没有美洲大蜥蜴的地方观赏日落……在田野中漫步。去吧。”
  “去?就我一个人?我可不能丢下瑞秋……”
  “胡说八道,”索尔说,“在二十年里丢下两次——要是算上从前的好日子那可是将近四十年……不管怎么说,二十年中离开孩子两次可称不上照管不尽心。在咱们这个家庭里,大伙儿能够互相忍受可真是个奇迹,我们都已经互相囚禁了这么久。”
  萨莱看着桌面,陷入了沉思。“但是那些新闻记者不会发现我吗?”
  “我敢打赌不会,”索尔说,“他们所关注的不过是瑞秋而已。要是他们对你也穷追不舍,那就回家吧。但是我保证在那些记者找到你之前,你起码有一周时间,可以拜访完所有人。”
  “一周,”萨莱吸了口气,“我没办法……”
  “你肯定会有办法。实际上你也不得不这么做。这样我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瑞秋一起生活,当你神清气爽地回到家里,我又可以花几天时间自私地关注我的书。”

  “克尔恺郭尔的大作?”
  “不。是我自己在写的东西,叫做《亚伯拉罕的难题》。”
  “好拙劣的标题,”萨莱说。
  “这本身就是一个愚蠢的问题,”索尔说,“现在去整理下行李吧。我们明天载你到新耶路撒冷,这样你就能够赶在安息日开始之前通过传送离开。”
  “我会考虑这件事的,”她说着,听起来不像被说服了的样子。
  “赶快去收拾行李,”索尔说着,又拥抱着她。他松开手后,扳过她的身子让她背对着窗户,于是现在她面对着大厅和卧室门。“去吧。等你从家里回来,我一定已经想出了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
  萨莱定了定。“你敢保证么?”
  索尔看着她。“我向你承诺,我能赶在时间摧毁一切之前想出来。我以瑞秋父亲之名起誓,我必定能找到办法。”
  萨莱点点头,数月以来,他第一次看见她如此轻松。“我去收拾东西,”她说。
  第二天索尔和孩子从新耶路撒冷回来后,他出门去为贫瘠的草坪浇水,瑞秋静静地在房里玩耍。他进门的时候,落日粉红的霞光为四墙注入海水一般温暖与恬静的感觉,瑞秋却不在卧室,也不在她常去的其他地方。“瑞秋?”
  没有人回答,他再次检查了后院,街道也空荡荡的。
  “瑞秋!”索尔跑进屋准备给邻居打电话,但是从萨莱用作储藏东西的深柜里突然传出了轻微的响声。索尔轻轻地打开屏板。
  瑞秋正坐在一堆挂着的衣服下边,萨莱的古式松木盒子打开着,放在她的双腿之间。地板上到处扔着照片和全息画片,都是高中时代的瑞秋,出发去念大学时的瑞秋,站在海伯利安雕岩刻壁的山坡面前的瑞秋。瑞秋的研究用通信志躺在这个四岁瑞秋的腿上,正低声絮语。索尔的心又被那个自信的年轻女人的声音攫紧了。
  “爸爸,”坐在地上的孩子说道,她自己的声音就像是通信志中那个声音的微弱回声,只是其中带着一丝害怕。“你从来没有跟我说过我还有个姐姐。”
  “你本来就没有,小家伙。”
  瑞秋皱了皱眉。“难道这是妈妈……还不够大的时候?不对不对,不可能。她的名字也叫瑞秋,她自己说的。怎么可能……”

  “这没什么,”他说,“我来给你解释……”索尔反应过来,起居室里的电话铃响了,已经响了好一阵子。“稍等一下,亲爱的。我马上就回来。”
  显像井上出现的全息像是一个索尔从没有见过的人。索尔没有激活自己的成像器,他想赶快把这个人的电话挂掉。“你好?”他匆忙地说。
  “温特伯先生吗?请问是不是曾居巴纳之域,现居希伯伦丹村的温特伯先生?”
  索尔想要断开连接,又停了手。他们的接入码并没有公诸于世。偶尔会有新耶路撒冷的商人打进电话来,但平时环网的呼叫都极为少见。并且,索尔突然间意识到,今天是安息日,而且已经过了日落时分,他的胃部感到一阵寒冷的痉挛。这个时候只有紧急全息呼叫能够接入。
  “什么事?”索尔问。
  “温特伯先生,”来人说,眼神空洞地越过索尔,“发生了一起恶性事故。”
  瑞秋醒来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坐在她的床边。他看起来困倦极了。双眼通红,蓄留的胡须上面胡茬已经冒了出来,满脸的络腮胡让脸颊灰白一片。
  “早上好,爸爸。”
  “早上好,亲爱的。”
  瑞秋朝四周看了看,眨了眨眼,她的一些洋娃娃、玩具还有其他东西都在,但这里却不是她的屋子。灯光也不同。气氛有什么不对劲。她的父亲看起来也不一样。“我们在哪儿,爸爸?”
  “我们在旅行呢,小家伙。”
  “去哪儿?”
  “现在别管去哪儿。该起床了,亲爱的。你的洗澡水已经准备好了,然后咱们要换衣服。”
  一件她从没见过的黑色连衣裙躺在她的床脚。瑞秋看了看那件衣裙然后又看着自己的父亲。“爸爸,发生什么事了?妈妈在哪里?”
  索尔揉着自己的面颊。这是自事故以来的第三个早晨了。今天是举行葬礼的日子。在过去的几天里他都把实情告诉了她,因为他无法想象自己怎样对她说谎;这似乎是无可饶恕的背叛——不论对萨莱还是对瑞秋。但是他觉得自己无法再继续这样下去。“发生了一起事故,瑞秋,”他说,声音因为痛苦而变得刺耳。“妈妈死了。我们今天正是要对她说再见。”索尔顿了顿。他现在知道要过一阵子瑞秋才会真正接受母亲的死亡。第一天他还不知道一个四岁的孩子能否完全理解死亡的含义。现在他知道瑞秋能。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0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0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