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海边的卡夫卡 - 第40章 在甲村图书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甲村图书馆”的木牌旁边有块招牌,上面写道休息日为星期一,开馆时间十一时至五时,入馆免费,有意者可于星期二下午二时来馆参观。星野念给中田听。
  “今天是星期一,偏巧关门。”星野看了一眼手表,“不论今天星期几都过了开馆时间,一回事。”
  “星野君,”
  “嗯?”
  “这图书馆和上次跟星野君去的那座看上去有很大不同。”中田说。
  “是啊,那座是公立大图书馆,这座是私立图书馆。规模绝对不一样。”
  “中田我不太明白了,这私立图书馆是怎么一个东西呢?”
  “就是哪里一个喜欢书的资产家建座房子,把自己收集的很多书向世人公开,让大家随便看。了不起啊!门面就很气派。”
  “资产家是怎么回事呢?”
  “有钱人。”
  “有钱人和资产家有什么区别呢?”
  星野歪头想了想。“这区别嘛,我也不大清楚。大概同光是有钱相比,资产家好像有教养什么的。”
  “有教养?”
  “就是说,有钱人只要有钱就行,我也好你也好,只要有钱都可以当上有钱人,但资产家就怎么都当不上,当资产家需要一些时间。”
  “很复杂啊!”
  “啊,是很复杂。反正都跟咱们无关,咱们连光是有钱的有钱人都没希望当上。”
  “星野君,”
  “嗯?”
  “既然星期一休息,那么明天十一点来这里图书馆就能开了?”
  “应该是的。明天星期二。”
  “中田我也能进入图书馆吗?”
  “木板上写着谁都能进,所以你也能进。”
  “不认字也可以进去吧?”
  “啊,不怕的。认字不认字什么的,不可能在门口一一盘问。”星野说。
  “那么,中田我也想到里面去。”
  “可以呀,明天一早就来这里,两人一起进去就是。”星野说,“对了,老伯,有一点想确认一下:这里就是那个场所喽?要找的什么贵重东西就在这图书馆里?”
  中田摘下登山帽,用手心搓了几下短发:“是的,应该在的。”
  “那,不再找下去也没关系了?”
  “是的,没有再要找下去的东西了。”
  “太好了!”小伙子如释重负,“我正在想,真要找到秋天可如何是好。”
  两人返回卡内尔·山德士的公寓美美睡了一觉,第二天十一点出门去甲村图书馆。从公寓走路去只需二十分钟,两人决定走路。星野早上去站前把车还回给租车点。
  两人到图书馆时,门已大敞四开。看来将是闷热的一天。周围洒了水,门内可以见到修剪整齐的庭园。
  “老伯,”星野在门前叫了一声。
  “嗯。什么呢?”
  “进图书馆后我们怎么做好呢?你一下子端出一桩没头没脑的离奇事来我怕也不好办,所以想事先问你一下,作为我也大致要有个心理准备。”
  中田沉思起来。“进去做什么中田我也心中无数,但这里既然是图书馆,那么我想先看看书再说。中田我选几本图片集或画册,你也挑几本什么书看。”
  “明白了。因为是图书馆所以先看书,言之有理。”
  “至于做什么好,下一步再慢慢考虑。”
  “好好。下一步的事下一步考虑不迟,这也是健全的想法。”星野说。
  两人穿过精心修整过的美丽庭园,走进传统样式的门厅。一进去就见有一个借阅台,一个不肥偏瘦的漂亮小伙子坐在那里,白色棉质扣领衬衫,小眼镜,额前垂着长长细细的头发。星野心想,活脱脱是弗朗索瓦·特吕福黑白电影里的形象。漂亮小伙子见两人进来,好看地微微一笑。
  “您好!”星野声音朗朗地说。
  “您好!”对方也寒喧一声,“欢迎!”
  “想看看书。”
  “当然,”大岛点头道,“那当然。请随便看。这座图书馆对一般公众开放。开架式,自由挑选。检索是卡片式,用电脑也能检索。有不清楚的只管问好了,我乐意协助。”

  “谢谢。”
  “有特别感兴趣的领域或要找的书吗?”
  星野摇头道:“不,现在没什么特别的,或者不如说与书相比,对这图书馆本身更有兴趣。正好从门前走过,觉得蛮有意思,就想进来瞧瞧。建筑物真是不一般!”
  大岛优雅地淡然一笑,拿起削得尖尖的长铅笔:“这样的人士很多。”
  “那就好。”星野说。
  “如果有时间的话,两点开始馆内有简单的导游项目。只要有人提出,几乎每星期二下午都安排,由馆长介绍这座图书馆的由来。今天正好星期二。”
  “这玩意儿大概极有趣。怎么样,不看看,中田?”
  星野和大岛隔着借阅台交谈的时间里,中田紧紧抓着摘下的登山帽,怔怔地四下打量,直到星野叫自己名字才回过神来。
  “啊,什么事呢?”
  “跟你说,两点钟有个馆内参观节目,怎么样,不参观参观?”
  “好的,星野君,中田我很想参观。”
  “伟人也真不容易啊!”星野中途放下书,叹了口气,深为敬佩。学校音乐室里放着贝多芬半身铜像,他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愁眉苦脸的神情,而不知晓此人送走的人生竟如此充满苦难,于是心想,无怪乎他显得那么郁郁寡欢。
  星野思忖:这么说也许不合适——自己无论如何也成不了伟人。他往中田那边望了一眼。中田一边目不转睛看家具图集,一边做着凿凿子或推刨子动作,大约一见到家具身体就习惯性地动了起来。
  那个人倒有可能成为伟人,星野想,普通人横竖做不到那个程度。
  十二点过后来了另外两个阅览者(两个中年女士)。于是两人去外面歇息。星野准备了面包皮当午饭,中田一如平日帆布包皮里带着装有热茶的小保温瓶。星野问借阅台里的大岛哪里吃东西不碍事。
  “问得有理,”大岛说,“那边有檐廊,不妨一边欣赏庭园一边慢慢用餐。如果愿意,餐后请来喝咖啡,这里备有咖啡,不必客气。”
  “多谢。”星野说,“好一个家庭式图书馆。”
  大岛微笑着把前发撩去后面:“是啊,同普通图书馆相比,我想是有所不同,或许真可以称为家庭式的。我们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静心看书的温馨的空间。”
  此人感觉极好,星野想,聪明、整洁、富有教养,且十分亲切。没准是同性恋者,他猜想。但星野对同性恋者并不怀有什么偏见。人各有所好,有人能跟石头说话,男人睡男人也无须大惊小怪。
  吃完东西,星野站起长长地伸个懒腰,独自去借阅台讨了一杯热咖啡。不喝咖啡的中田坐在檐廊里边看飞来院子的鸟边喝保温瓶的茶水。
  “如何,可找到什么感兴趣的书了?”大岛问星野。
  “唔,一直看贝多芬的传记来着。”星野说,“非常有趣。跟踪贝多芬的人生,有很多东西让人思考。”
  大岛点头:“是的。极审慎地说来,贝多芬的人生是相当艰难的人生。”
  “嗯,活得十分辛苦。”星野说,“不过我是这么想的,从根本上得怪他本人。贝多芬这个人几乎天生没有协调性,只想他自己,脑袋里只有他自己的事、自己的音乐,为此牺牲什么都在所不惜。这样的人身边真有一个,那怕是很麻烦的,我都想说一句‘喂喂,路德维希①,请原谅’。外甥精神上出问题也没什么奇怪,可是音乐厉害,打动人心。不可思议啊!”
  “完全如此。”大岛同意。
  “可他何苦过那么难受的日子呢?再正常一点儿、像一般人那样活着不也可以的么,我
  ————
  ①贝多芬的名字。
  觉得。”
  大岛来回转着手中的铅笔。“是啊。不过在贝多芬那个时代,大概自我的表露被视为一件很重要的事。这样的行为在那以前的时代也就是绝对王政时代被作为不当和有违社会常规的行为受到严厉压制,这种压制在进入十九世纪之后随着资产阶级掌握社会实权而被全部解除,大部分自我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同自由、个性解放同属一义,艺术、尤其是音乐首当其冲。柏辽兹、瓦格纳、李斯特、舒曼等紧随贝多芬出现的音乐家无不度过了离经叛道波澜万丈的人生,而这种离经叛道在当时恰恰被认为是理想的人生模式之一,想法非常单纯。那一时代被称为浪漫派时代。的确,对于他们本人来说,那样的生活方式有时是相当难以忍受的。”大岛说,“喜欢贝多芬的音乐?”

  “没有详细听,还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星野直言相告,“或者不如说几乎没听过。我只喜欢《大公三重奏》那支曲子。”
  “那个我也喜欢。”
  “百万美元三重奏倒是很合心意。”
  大岛说:“我个人偏爱捷克的苏克①三重奏。达到了优美的平衡,散发着一种清风拂过绿草那样的清香。但百万美元也听过。鲁宾斯坦、海菲茨、弗里曼,那也是足以留在人心底的演奏。”
  “呃——,大岛,”星野看着借阅台上的姓名牌说,“你很熟悉音乐?”
  大岛微微一笑:“算不上熟悉,但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常听。”
  “那么有一点想问问:你认为音乐有改变一个人的力量吗?比如说自己身上的什么会因为某时听到的音乐而一下子发生变化?”
  大岛点头。“当然,”他说,“体悟什么,我们身上的什么因之发生变化,类似一种化学作用。之后我们检查自己本身,得知其中所有刻度都上了一个台阶,自己的境界扩大了一轮。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倒是偶尔才有一次,偶一有之。同恋爱一样。”
  星野不曾闹过刻骨铭心的恋爱,但姑且点头赞同。“那肯定是很重要的事情吧,”他说,“对于我们的人生?”
  “是的,我那样认为。”大岛回答,“假设完全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的人生恐怕将变得枯燥无味。贝多芬说过:‘倘若你没读《哈姆雷特》便终了此生,那么你等于在煤矿
  ————
  ①捷克小提琴演奏家(1929-)。
  深处度过一生。’”
  “煤矿深处……”
  “啊,十九世纪式的极端之论。”
  “谢谢你的咖啡。”星野说,“能和你交谈真好。”
  大岛极得体地微微一笑。
  两点到来之前星野和中田各自看书。中田仍然比比划划地看家具图集看得入神。除了两位女士,下午阅览室又来了三人,但希望参观的只星野和中田。
  “仅两人参加,能行么?只为我们两个麻烦一场,挺不好意思的。”
  “不必介意。即使一个人馆长也乐于当向导。”
  两点,一位相貌端庄的中年女性从楼梯下来,背挺得笔直,走路姿势优雅。身穿棱角分明的藏青色西装裙,脚上是黑色高跟鞋。头发束在脑后,坦露的脖颈上戴一条纤细的银项链。非常洗炼,别无赘物,尽显品位。
  “你们好!我叫佐伯,是这座图书馆的馆长。”说着,她娴静地一笑。“说是馆长,其实这里只有我和大岛两人。”
  “我叫星野。”
  “中田我来自中野区。”中田双手攥着登山帽说。
  “欢迎远道而来。”佐伯说。
  星野心里一惊,但佐伯似乎毫不介意,中田当然也无动于衷。
  “那是,中田我跨过一座很大很大的桥。”
  “好气派的建筑物啊!”星野从旁边插嘴道,因为提起桥来中田又会絮叨个没完。
  “啊,这座建筑物原本是明治初期作为甲村家书库兼客房建造的,众多文人墨客来这里访问留宿。现在是高松市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人墨客?”中田问。
  佐伯微微一笑:“从事文艺活动的人——钻研书法、吟诗作赋、创作小说的那些人。各地资产家往日都向这些艺术家提供资助。和现在不同,那时艺术是不应用来谋生。甲村家在当地也是长年致力于文化保护的资产家之一,这座图书馆就是为了将那段历史留给后世而开设和运营的。”
  “资产家的事中田我了解。”中田开口了,“当资产家需要时间。”

  佐伯仍面带微笑点头道:“是啊,当资产家是需要时间,钱攒得再多也不能买来时间。那么,请先上二楼参观。”
  他们依序转了二楼的房间。佐伯一如往常介绍房间里住过的文人,指点着他们留下的书法和诗文作品。佐伯现在作为办公室使用的书房写字台上依旧放着佐伯的自来水笔。参观过程中,中田兴味盎然地一一细看那里的一切,解说似乎未能传入他的耳朵。对佐伯的解说做出反应是星野的任务,他一边随声附和一边心惊胆战地用眼角瞄着中田,生怕他弄出什么莫名其妙的名堂。好在中田只是细看那里各种各样的东西,佐伯也好像几乎没介意中田干什么,有条不紊地面带微笑地领着参观。星野感叹:好一个指挥若定的人!
  参观二十分钟左右结束了,两人向佐伯道谢。带领参观的时间里,佐伯脸上一次也没失去微笑,但看着她的星野觉得很多事情一点点费解起来。此人笑吟吟地看着我们,同时又什么也没看。就是说,在看我们的同时又看别的东西,一边解说一边在脑袋里想其他事情。她彬彬有礼,和霭热情,无可挑剔,每问必答,答得亲切而简洁,然而她的心似乎不在那里。当然不是说她敷衍了事,在某些部分她是乐于忠实履行这种实际性职责的,只是心未投入而已。
  两人返回阅览室,在沙发上个自闷头翻动书页。星野边翻边半想不想地想佐伯。那位美丽的女性有某种不可思议之处,而那种不可思议又很难准确地置换成语言。于是星野不再想,回到书中。
  时值三点,中田突如其来地立起,这作为中田的动作是带有极少见的力度的。他手里紧紧攥着登山帽。
  “喂,老伯,你去哪里?”星野低声问。
  然而中田并不回答,他双唇紧紧闭成一条直线,步履匆匆地朝门口那边走去,东西扔在脚前的地板上也不管。星野也合上书站起来。情形总好像不对头。
  “老伯,等一下,等等。”得知中田不会等,星野赶紧追去。其他人抬起头看他们。
  中田在门前往左拐,毫不犹豫地登上楼梯。楼梯入口立着一块写有“无关人员谢绝入内”的牌子,但中田不予理睬——或者莫如说他本来就不认字。鞋底磨歪的网球鞋踩得楼板吱吱作响。
  “对不起,”大岛从借阅台里探出身朝中田的后背招呼,“现在不能进那里。”
  但声音似乎未能传入中田耳朵。星野尾随着追上楼梯:“老伯,那边不成,不能上去!”
  大岛也离开借阅台,跟在星野身后登上楼梯。
  中田毫不踌躇地穿过走廊,走进书房。书房门一如往常地开着,佐伯正背对着窗伏案看书,听得脚步声,她抬起脸注视中田。他来到写字台前站定,从正面俯看着佐伯的脸。中田一声不响,佐伯一言不发。星野很快赶来,大岛也随之出现。
  “老伯,”星野从后面把手搭在中田肩上,“这里不能随便进,这是规定。回原来地方吧!”
  “中田我有事要说。”中田对佐伯说道。
  “什么事呢?”佐伯以温和的语声问。
  “关于石头的事,关于入口石。”
  佐伯无言地注视了一会儿中田的脸,眼里浮现出极为中立性的光,之后眨了几下,静静合上正在看的书,双手整齐地置于台面,再次抬头看中田。看上去她难以作出决定,但还是轻轻点了下头。她看星野,又看大岛。
  “把我们两个单独留下好么?”她对大岛说,“我在这里跟这位说话,请把门带上。”
  大岛犹豫片刻,但归究还是点头答应了。他轻轻拉一下星野的臂肘,退到走廊,带上书房的门。
  “不要紧吗?”星野问。
  “佐伯是有判断力的人。”大岛领着星野下楼说,“她说行就行的。对她不必担心。去下面喝咖啡好了,星野。”
  “说起中田来,光担心是没有用的。一塌糊涂!”星野摇头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个人的体验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鸟俯视着野鹿般昂然而优雅地摆在陈列架上的精美的非洲地图,很有克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书店店员们从制服外衣里探出来的脖颈和手腕,星星点点凸起了鸡皮疙瘩。对于鸟的叹息,她们没有给予特别注意。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全然脱落。人们都在幽暗的潜意识里摸摸索索地追寻白天残存在皮肤上的温暖记忆,最终只能无奈地吐出含混暧昧的叹息。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殿下①①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一八○——一八七三),一八三三年巴尔扎克曾在米兰这位亲王家作客。这部作品主要描写巴黎,是近日在您府上构思而成的。请允许我将您的名字列于卷首。这是在您的花园里成长,受怀念之情浇灌的一束文学之花。当我漫步在boschetti②中,那里的榆树林促使我回忆起香榭丽舍大街,这怀念之情牵动我的乡愁时,是您减轻了我的忧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