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海边的卡夫卡 - 第17章 成为甲村图书馆的一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小屋生活的第三个夜晚。随着时间的推移,静寂习惯了,黑暗习惯了,夜晚不再觉得那么害怕了。往炉里添柴,把椅子搬到炉前看书。看书看累了,就清空大脑呆呆地眼望炉里的火苗。火苗怎么都看不厌。形状多种多样,颜色各所不一,像活物一样动来动去,自由自在。降生,相逢,分别,消亡。
  不是阴天就出门仰望天空。星星已不再让我感到那么多无奈,而开始觉得它们可近可亲。每颗星星发光都不一样。我记住几颗星星,观察它们的光闪。星星就好像想起什么大事似的陡然放出强光。月亮又白又亮,凝眸看去,几乎看得见上面的石山。那种时候我就全然不能思考什么,只能屏息敛气,一动不动看得出神。
  MD随身听的充电式电池已经用完,但没有音乐也不觉得什么缺憾。替代音乐的声音无处不有。鸟的鸣啭,虫的叫声,小溪的低吟浅唱,树叶的随风轻语,屋顶什么走动的足音,下雨的动静,以及时而传来耳畔的那无法说明无可形容的声响……地球上充满着这么多新鲜美妙的天籁,而过去我竟浑然不觉,对这么重要的现象竟一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就像在弥补过去的损失,久久坐在檐廊里,闭目合眼,平心静气,一点不漏地倾听那里的声音。
  对森林也不像刚来时那么恐怖了。甚至开始对森林怀有发自内心的敬意和亲切感。当然,我所能涉足的仍只限于小屋周围有小路的范围。不能偏离小路。只要不轻举妄动就不存在危险。森林默默地接收我或置我于不顾,它把那里的安逸与美丽多少分赠给了我。但不管怎么说,一旦踏到界外,悄然埋伏在那里的兽们便可能挥舞利爪将我抓去。
  我沿着已然踩出的路散步了好几回。躺在林中那一小块圆形空地上,让身体浸泡在日光之中。紧紧闭起眼睛,一边沐浴阳光,一边倾听掠过树梢的风声、鸟们的振翅声、羊齿草叶的磨擦声。植物浓郁的馨香把我包皮拢起来。这种时候我便从万有引力中解放出来,得以稍稍离开地面。我轻飘飘浮在空中。当然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很久,睁眼走出森林即刻消失——只是当时的瞬间感觉。虽然明知如此,但那到底是心醉神迷的体验,毕竟我浮在了空中。
  下了几场大雨,都很快晴了。这里山上的气候的确多变。每当下雨我就赤身裸体跑到外面,打香皂冲洗全身。若运动出汗,就脱得一丝不挂,在檐廊里做日光浴。喝很多茶,坐在檐廊的椅子上专心看书。天黑了就在炉前看。看历史,看科学,看民俗学神话学社会学心理学,看莎士比亚。比之一本书从头看到尾,反复细看重点部分直至融会贯通的时候更多。阅读有一种实在感,觉得般般样样的知识一个接一个被我吸入体内。想看的书书架上应有尽有,食品贮备也绰绰有余,但我自己很清楚:对我来说这里不过是一个临时驿站。我将很快离开这里。这地方过于安详、过于自然、过于完美。而这不可能是给予现在的我的。还太早——多半。
  大岛是第四天上午来的。没听到车响,他背一个小背囊,走路上来。我正赤裸裸地坐在檐廊的椅子上,在太阳光中打盹,没觉察出他的脚步声。大概他是半开玩笑地蹑手蹑脚上来的。他悄悄爬上檐廊,伸手轻摸我的头。我慌忙跳起找遮体的毛巾。但毛巾不在够得到的地方。
  “别不好意思。”大岛说,“我在这里时也常光身子晒太阳来着。平时总也晒不到阳光的地方给太阳晒一晒舒服得很。”
  在大岛面前光身躺着,我透不过气来。我的阴毛阴茎睾丸坦露在太阳光下,看上去是那般无防无备易损易伤。我不知如何是好,到了现在又不好慌忙遮挡。
  “你好!”我说,“走路来的?”
  “天气好得很嘛!不开动双腿岂不可惜。在大门那儿下车走来的。”说着,他把搭在栏杆上的毛巾递给我。我把毛巾围在腰间,心里好歹踏实下来。
  他小声唱着歌烧水,从小背囊里拿出准备好的面粉、鸡蛋和纸盒牛奶,把平底锅烧热做薄烙饼。黄油和糖浆抹在饼上,又拿出莴苣、西红柿和元葱。大岛做色拉时,用刀十分小心缓慢。我们吃这个当午餐。
  “三天怎么过的?”大岛边切烙饼边问。
  我讲了这里的生活如何如何快活,但没讲进森林时的情形,总觉得还是不讲为好。
  “那就好。”大岛说,“估计你会满意。”
  “但我们这就返回城里,是吧?”
  “是的。我们返回城里。”
  我们做回去的准备,手脚麻利地拾掇小屋。餐具洗好放进橱内,火炉清扫干净。水桶里的水倒掉,关闭液化气瓶的阀门。耐放的食品收进餐柜,不耐放的处理掉。用扫帚扫地板,用抹布擦桌擦椅。垃圾在外面挖坑埋了,塑料袋之类揉成小团带回。
  大岛把小屋锁上,我最后回头看小屋。刚才那么实实在在,现在竟像是虚拟物。仅仅离开几步,那里有过的事物便倏然失去了现实感,就连理应刚才还在那里的我本身也似乎变得虚无缥渺了。到大岛停车的地方走路要三十分钟左右。我们几乎不开口,沿路下山。这时间里大岛哼着什么旋律,我则陷入漫无边际的思绪中。
  绿色小赛车以俨然融入周围树木的姿势静等大岛折回。他关上门,缠两道铁链上了挂锁,以免陌生人迷路(或故意)闯入。我的背囊同来时一样绑在后面行李架上。车篷收起,车整个敞开。
  “我们这就回城。”他说。
  我点头。
  “在大自然中一个人孤零零生活的确妙不可言,但一直那样下去并不容易。”大岛说。他戴上太阳镜,系好安全带。
  我也坐进助手席,系上安全带。
  “理论上不是不可能,实际上也有人实践。但大自然这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自然的,安逸这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带有威胁性的,而顺利接受这种悖反性则需要相应的准备和经验。所以我们姑且返回城去,返回社会与人们的活动中。”

  大岛踩下油门,车驶下山路。和来时不同,这回他开得很悠然,不慌不忙。欣赏着周围铺展的风景,玩味着风的感触。风拂动他额前的长发,撩向脑后。不久,沙土路面没有了,接下去是狭窄的柏油路,小村落和农田也开始映入眼帘。
  “说起悖反性,”大岛再次想起似的说,“从最初见你时我就感觉到了。你一方面强烈追求什么,一方面又极力回避它。你身上有着叫人这么认为的地方。”
  “追求?追求什么?”
  大岛摇头。对着后视镜蹙起眉头。“呃——,追求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是把印象作为印象说出来罢了。”
  我默然。
  “就经验性来说,人强烈追求什么的时候,那东西基本上是不来的;而当你极力回避它的时候,它却自然找到头上。当然这仅仅是泛论。”
  “如果适用这泛论,我究竟会怎么样呢——假如我像你说的,自己在追求什么的同时又想回避它。”
  “很难回答。”大岛笑笑,略一停顿说道,“不过斗胆说来,恐怕是这样的:那个什么在你追求的时候,是不会以相应形式出现的。”
  “听起来有点儿像不吉利的预言。”
  “卡桑德拉。”
  “卡桑德拉?”我问。
  “希腊悲剧。卡桑德拉是发布预言的女子,特洛伊的公主。她成为神殿女巫,被阿波罗赋予预知命运的能力,作为回礼她被要求同阿波罗发生肉体关系,但她拒绝了。阿波罗气恼地向她施以诅咒。希腊的神们与其说是宗教性的,莫如说富有神话色彩。就是说,他们有着同常人一样的精神缺陷:发脾气、好色、嫉妒、健忘。”
  他从仪表盘下的小箱里取出一个装有柠檬糖的小盒,拿一粒放到嘴里。也劝我吃一粒。我接过投入口中。
  “那是怎么一种诅咒呢?”
  “施加给卡桑德拉的诅咒?”
  我点头。
  “她说出口的预言百发百中,然而谁也不信以为真。这就是阿波罗施加的诅咒。而且她说出的预言不知何故全是不吉利的预言——背叛、过失、人的死、国的陷落。所以,人们不但不相信她,还嘲笑她憎恨她。如果你没读过,应该读欧里庇得斯或埃斯库罗斯的戏剧。我们时代具有的本质性问题在那里描写得十分鲜明。连同choros。”
  “choros?”
  “希腊剧中有叫choros的合唱队出场。他们站在舞台后头,齐声解说状况,或代言出场人物的深层意识,或时而热心地说服他们。便利得很。我时不时心想,若是自己身后也有那么一队人就好了。”
  “你也有预言什么的能力?”
  “没有。”他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没有那样的能力。假如听起来我预言的似乎全是不吉利的事情,那是因为我是富于常识的现实主义者。我以泛论演绎性地述说事物,结果听起来简直像是不吉利的预言。为什么呢?无非因为我们周围的现实无一不是不吉利预言的实现。随便哪天的报纸,只要翻开来把上面的好消息和坏消息放在天秤上称一称,就谁都不难明白了。”
  要拐弯时,大岛小心减速。身体完全感觉不出震动。洗炼的减速。仅引擎旋转声有变化。
  “不过有个好消息。”大岛说,“我们决定欢迎你,你将成为甲村纪念图书馆的一员。你或许有那样的资格。”
  我不由得看大岛的脸:“就是说,我将在甲村图书馆做工?”
  “再说得准确些,往后你将成为图书馆的一部分。你住在那座图书馆,在那里生活。开馆时间到了你打开图书馆,闭馆时间到了你关上图书馆。你生活有规律,体力似乎也有,所以这样的工作对于你应该不会成为负担。但对于没有体力的我和佐伯来说,有你代劳就十分难得。此外恐怕还要做一点点日常性杂务,不是难事,比如为我做一杯好喝的咖啡,或去买一点儿东西……你住的房间准备好了图书馆附属房间,带淋浴。本来就是作客房用的,但我们图书馆一般没有留宿的客人,眼下完全闲着。由你在那里生活。最便利的是你可以随便看你喜欢的书,只要你在图书馆里。”
  “为什么……”我一时欲言无语。
  “为什么这样的事是可能的?”大岛接道。“作为原理很简单。我理解你,佐伯理解我。我接受你,佐伯接受我。就算你是身份不明的十五岁离家出走少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那,归根结底你怎么想呢——关于自己成为图书馆一部分?”
  我思索片刻,说道:“本来我想找个有屋顶的地方睡觉,仅此而已。更多的事情现在考虑不好。不大明白成为图书馆一部分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如果能允许我住在那图书馆里,自是求之不得,又不用坐电车跑来跑去。”
  “那就这么定了!”大岛说,“我这就领你去图书馆。你将成为图书馆的一部分。”
  我们开上国道,穿过几个城镇。消费贷款的巨幅广告板,为引人注意装饰得花花绿绿的加油站,落地玻璃窗餐馆,西方城堡样式的爱巢旅馆,关门大吉后只剩招牌的录像带出租店,有很大停车场的扒金库游戏厅——这些东西展现在我的眼前。麦当劳、家庭式商场、罗森超市、吉野家①……充满噪音的现实感把我们包皮围起来。大型卡车的气闸声,喇叭声,排气声。昨天还在我身旁亲热的炉火苗、星星的闪烁、森林中的静寂渐渐远去消失连完整地想起它们都不可能了。
  “关于佐伯,有几点想让你了解一下。”大岛说,“我的母亲从小是佐伯的同学,非常要好。听母亲说,她是个极为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文章写得好,体育全能,钢琴也不一般,无论让干什么都首屈一指,而且长得漂亮。现在也漂亮,当然。”
  我点头。
  “她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有了固定的恋人。甲村家的长子。两人同龄,美丽的少女和美丽的少年,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人是远亲,家也离得近,无论干什么去哪里都形影不离,自然心心相印,长大就作为一男一女相爱了。简直像一心同体——母亲告诉我。”

  等信号的时间里,他仰望天空。信号变绿,他一踩油门,冲到油罐车前面。
  “还记得一次我在图书馆跟你说的话——每个人都四处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
  ①日本的牛肉盖浇饭连锁店。
  “男男和女女和男女。”
  “对。阿里斯托芬的故事。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拼死拼活寻觅自己剩下那一半的过程中笨拙地送走人生的,但佐伯和他没有如此寻觅的必要,两人一降生就正好找到了对方。”
  “幸运啊!”
  大岛点头:“幸运之至,在到达某一点之前。”大岛用手心抚摸脸颊,像在确认是否刮过胡须。然而他脸颊上连胡须痕迹都没有,如瓷器一般光溜溜的。
  “少年长到十八岁进了东京一所大学,成绩出众,想学专业知识,也想到大城市开开眼界。她考进本地的音乐大学专学钢琴。这地方保守,她又生长在保守之家,况且她是独生女,父母不愿意把女儿送去东京。这么着,两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分离,就好像被上帝一刀切开了。
  “当然,两人天天书来信往。‘或许如此分开一次也是很重要的,’他在信中写道,‘因为两相分离可以确认我们实际在多大程度上珍惜对方和需要对方。’可是她不那么认为。因为她明白两人的关系已经牢固得无须特意确认。他则不明白,或者说即使明白也无法顺理成章地接受,所以才毅然去了东京,大概是想通过磨练来让两人的关系变得更为牢不可破。男人往往有这样的念头。
  “十九岁的时候她写了一首诗,谱上曲,用钢琴弹唱。旋律忧郁、纯真、优美动人。相比之下,歌词则是象征性、思索性的,文字总的来说是晦涩的。这种对比是新鲜的。不用说,无论诗还是旋律都浓缩着她对远方的他的思念之情。她在人前演唱了几次。平时她显得腼腆,但喜欢唱歌,学生时代参加过民谣乐队。一个听她演唱的人很是欣赏,做成简单的录音带寄给唱片公司一个相识的制作人,制作人也大为欣赏,决定把她叫到东京的录音室正式录音。
  “她生来第一次去了东京,见到恋人。录音期间,不断找时间像以前那样亲热。母亲说大概两人十四五岁时就开始有了日常性的性关系。两人早熟,并像早熟男女常见的那样没办法顺利长大,永远停留在十四五岁阶段。两人紧紧抱在一起,每次都要重新确认自己是何等需求对方。哪一方都完全不为其他异性动心,即使天各一方,两人之间也丝毫没有别人插足的余地。喂,这种童话似的爱情故事你不感到无聊?”
  我摇头:“我觉得往下肯定急转直下。”
  “不错。”大岛说,“此乃故事这种东西的发展规律——急转直下,别开生面。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千差万别,正如托尔斯泰所指出的。幸福是寓言,不幸是故事。言归正传。唱片出来了,一路畅销。而且不是一般的畅销,是戏剧性的畅销。销量节节攀升,一百万、二百万,准确数字无从知晓。总之在当时是破记录的。唱片封套上有她的照片,她坐在录音室三角钢琴前,脸朝这边灿然微笑。
  “由于没准备其他曲目,环形录音唱片的B面录了同一首歌的器乐曲。管弦乐团和钢琴。她弹钢琴同样精彩。那是一九七零年前后的事。当时没有一家广播电台不播这首曲——母亲这么说的。我那时还没出生,自然不知道。不过最终她作为歌手推出来的只此一曲。没出密纹唱片,环形录音唱片也没出第二张。”
  “我可听过那支曲?”
  “你常听广播?”
  我摇头。我几乎不听广播。
  “那,你恐怕没听过。因为如今很少有机会听到,除非听广播里的老歌特集。不过歌的确是好。我有收录那首歌的CD,不时听一听,当然是在没有佐伯的地方,因为她非常讨厌别人触及那件事。或者不如说,大凡过去的事她都不乐意被人触及。”
  “歌名叫什么呢?”
  “《海边的卡夫卡》。”大岛说。
  “《海边的卡夫卡》?”
  “是的哟,田村卡夫卡君。和你同名,堪称奇缘吧。”
  “那不是我真正的名字。田村倒是真的。”
  “可那是你自己选的吧?”
  我点头。名字是我选的。很早以前我就决定为新生的自己选用这个名字。
  “不如说这点很重要。”
  二十岁时佐伯的恋人死了。正是《海边的卡夫卡》最走红的时候。他就读的大学因罢课处于封锁状态,他钻过路障给住在里面的一个朋友送东西,是夜间快十点的时候。占据建筑物的学生们把他错看成对立派的头目(长得像),抓起来绑在椅子上,以间谍嫌疑进行“审讯”。他想向对方解释他不是那个人,但每次都遭到一顿铁管、四棱棍的痛打。倒地就被皮靴底踢起。天亮前他死了。头盖骨凹陷,肋骨折断,肺叶破裂,尸体像死狗一样被扔在路旁。两天后学校请求机动队冲进校园,只消几小时便彻底解除封锁,以杀人嫌疑逮捕了几个学生。学生们承认所犯罪行,被送上法庭。由于本来没有杀人意图,两人以伤害致死罪被判短期徒刑。对任何人没有意义的死。
  她再不唱歌,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和任何人说话,电话也不接。他的葬礼她也没露面。她向自己就读的音乐大学提交了退学报告。如此几个月过后,当人们觉察时,她的身影已从街上消失。没有一个人知道佐伯去了哪里和做什么,甚至父母都未必知晓其准确去向,她像烟一样消失在了虚空里。即使最要好的朋友即大岛的母亲也对佐伯的下落一无所知。也有人说她在富士林海里自杀未遂,现在住进精神病院。又有人说熟人的熟人在东京街上同她不期而遇。据那人说,她在东京从事写什么东西的工作。还有人说她结婚有了孩子。但哪一种都是无法证实的传言。如此二十多年过去了。

  有一点是清楚的:那期间无论佐伯在哪里做什么,经济上都应该没有问题。她银行账户里有《海边的卡夫卡》的版税打入,去掉所得税还剩有为数不小的款额。歌曲在电台播放或收入老歌CD,尽管款额不大,但仍有版税进来,足可以用来在远方什么地方悄然独立谋生。况且她父母家境宽裕,她又是独生女。
  不料二十五年后佐伯突然返回了高松。回乡的直接原因是料理她母亲的葬礼(五年前他父亲的葬礼上她没有出现)。她主持了小规模葬礼。丧事告一段落之后,她卖掉了自己赖以生长的大房子,在高松市内的幽静地段买了一套公寓,在那里安顿下来,看情形已不再打算搬去别处。过了一些时日,她同甲村家之间有事谈起(甲村家现在的当家人是比去世的长子小三岁的次子,佐伯同他单独谈的。谈的内容无由得知),其结果,佐伯担任了甲村图书馆的负责人。
  今天她也容貌美丽、身材苗条,样子基本和《海边的卡夫卡》唱片封套上的一模一样,依然文雅秀气,楚楚动人。只是那绝对通透的微笑没有了。现在她也时而微笑,妩媚固然妩媚,但那是局限于一定时间和范围的微笑,外围有肉眼看不见的高墙。那微笑不会将任何人带到任何地方。她每天早上从市内驾驶灰色的“大众·高尔夫”来图书馆,再开它回家。
  虽然返回了故乡,但是她几乎不同往日的朋友和亲戚交往,偶然见面时也只是彬彬有礼地聊几句世间套话。话题也很有限,每当涉及往事(尤其是有她在里边的往事),她就迅速而又自然地将话题岔开。她出口的话语总是那么温文尔雅,但其中缺少应有的好奇心和惊叹的余韵。她鲜活的心灵——假如有的话——总是深深藏匿在哪里。除去需要做出现实性判断的场合,她极少表露个人意见。她自己不多谈,主要让对方开口,自己和蔼可亲地附和。同她交谈的人很多时候都会在某一点上倏然怀有朦胧的不安,怀疑自己无谓地消耗她宁静的时光、将一双泥脚踏入她井然有序的小天地,而这种感觉大多是正确的。
  返回家乡之后,她对于别人依旧是谜一样的存在。她以无比洗炼得体的风度继续穿着神秘的罩衣。那里有一种难以接近的东西。就连名义算是雇主的甲村家人也让她几分,从不多嘴多舌。
  不久,大岛作为她的助手在图书馆工作。那时候大岛一没上学二没工作,一个人闷在家里大量看书听音乐。除了网友,朋友也几乎没有。加上血友病的关系,他或去专门医院,或驾驶马自达赛车兜风,或定期去广岛的大学附属医院。除去待在高知山间小屋的时间,从未离开这座城市。但他对生活没有什么不满。一天因偶然的机会,大岛母亲把他介绍给佐伯,佐伯一眼就看中了他,而大岛也满意佐伯,对图书馆工作亦有兴趣。佐伯日常性接触和说话的对象,似乎唯有大岛一人。
  “听你这么一说,佐伯回来好像是为了管理甲村图书馆。”我说。
  “是啊,我也大体同感。母亲的葬礼不过是她返回的一个契机。毕竟返回浸染着往日记忆的生身之地是需要相应的决心的。”
  “图书馆就那么重要不成?”
  “一个原因,在于他在那里住过。他——佐伯去世的恋人在现今甲村图书馆所在的建筑物、也就是甲村家过去的书库里生活来着。他性喜孤独——这也是甲村家血统的一个特征——所以上初中时他不住在大家住的主房,而希望在离开主房的书库里有自己一个房间。结果愿望实现了。毕竟是喜欢书的家族,这方面能够理解——‘原来想住在书堆里边,也好也好!’于是他在那边生活,不受任何人干扰,只在吃饭时间去主房。佐伯每天都去那里玩,两人一起做功课,一起听音乐,说很多很多话,估计还一起抱着睡觉来着。那里成了两人的乐园。”
  大岛双手搭在方向盘上,看我的脸:“往下你就住在那里,卡夫卡君。正是那个房间。刚才也说了,改建成图书馆时多少有所变动,但作为房间是同一个。”
  我默然。
  “佐伯的人生基本上在他去世那年、她二十岁的时候停止了。不,那个临界点不是二十岁,有可能更往前。那我就不清楚了。但你必须理解这一点,嵌入她灵魂的时针在那前后什么地方戛然而止。当然,那以后外面的时间依然流淌,也无疑对她有现实性影响,可是对于佐伯来说,那样的时间几乎不具意义。”
  “不具意义?”
  大岛点头:“形同于无。”
  “就是说,佐伯始终生活在停止的时间中?”
  “对的。不过在任何意义上她都不是活着的尸骸。了解她以后,你也会明白。”
  大岛伸手放在我膝头上,动作极为自然。
  “田村卡夫卡君,我们的人生有个至此再后退不得的临界点,另外虽然情况十分少见,但至此再前进不得的点也是有的。那个点到来的时候,好也罢坏也罢,我们都只能默默接受。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我们驶上高速公路。驶上之前大岛停车升起车篷合拢,再次放舒伯特的奏鸣曲。
  “还有一点希望你知道,”大岛说,“佐伯在某种意义上患有心病。当然,无论你我都有心病,或多或少,毫无疑问。但佐伯的心病则更为个别,超过一般意义上的。或者可以说其灵魂功能同常人的不一样。然而并不是说她因此有危险啦什么的。在日常生活当中,佐伯是极其地道的,某种意义上比我知道的任何人都地道。有深度,有魅力,贤惠。只是,即使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不可理喻的事,也希望不要介意。”
  “不可理喻的事?”我不由得反问。
  大岛摇头:“我喜欢佐伯,并且尊敬。你也肯定会对她怀有同样的心情。”
  这不成为对我问话的直接回答。但大岛再没说什么。他适时换档,踩下油门,在隧道入口前把轻型客货两用车赶超过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杀人不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英格兰!这么多年之后,终于又回到英格兰了!他会喜欢这儿吗?路克-菲仕威廉由踏板跨上码头的那一刻,这么自问着。在海关等候入境的时候,“这个问题躲在他脑子后面,可是当他终于坐上列车时,又忽然跑了出来。他现在已经光荣地领了退休金退休,又有一点自己的积蓄,可以说是个既有钱又有闲的绅士,风风光光地回到英格兰老家。他以后打算做什么呢?路克-菲仕威廉把眼光从列车窗外的风景转回手上刚买的几份报纸上。 [点击阅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HarperLee-ToKillA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著PARTONEChapter1我哥哥杰姆快满十三岁的时侯,肘关节被扭断过。后来伤好了,他也不再担心今后玩不了橄榄球了,就不大为自己的伤感到不自然了。他的左臂比右臂稍短,站立或行走时,左手的手背与身体成直角,大拇指和大腿平行。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要能传球,能踢球就行了。 [点击阅读]
权力意志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与动物不同,人在自己体内培植了繁多的彼此对立的欲望和冲动。借助这个综合体,人成了地球的主人。 [点击阅读]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