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海边的卡夫卡 - 第9章 走投无路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知觉恢复的时候,我正躺在幽深的灌木丛中,在潮湿的地面上躺成一段圆木。四下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
  我仍让头搭在扎得丝丝作痛的灌木枝上,深深吸了口气。一股夜间植物味儿。一股泥土味儿。狗屎味儿也混在里面。从树枝间可以看见夜空。没有月亮没有星星,而天空竟亮得出奇。遮蔽天空的云如电影银幕一般映出地面的光亮。传来救护车的嘶叫声,渐渐临近,又渐渐远离。侧耳倾听,来往汽车的轮胎声也隐约可闻。看来我好像位于都市的一角。
  我想尽量把自己按原样归拢到一起,为此必须东奔西跑把自身的碎片收集起来,一如一块不少地认真拾起拼图玩具的小块块。这样的体验好像不是头一遭,我想。以前也在哪里品尝过类似的滋味。什么时候的事来着?我努力梳理记忆。但记忆线条很脆,即刻断掉。我闭目合眼打发时间。
  时间在流逝。我陡然想起背囊,一阵轻度恐慌袭来。背囊……背囊在哪里?那里边装着现在的我的一切。不能让它丢掉。然而四周是这样的黑暗,什么也看不见。我想站起,指尖却用不上力。
  我吃力地抬起左手(为什么左腕这么重呢?),将手表凑到眼前,凝目细看,电子表盘的数字显示为11:26。晚上11时26分,5月28日。我在脑海中翻动笔记本页。5月28日……不要紧,我仍在那一天中。并非一连几天在此昏迷不醒。我和我的知觉两相分离至多几个小时。也就四小时左右吧。
  5月28日——一如往常地做一如往常的事的一天。特殊的事一件也没发生。这天我照样去体育馆,之后去图书馆。用器材做平日运动,在平日的沙发上看漱石全集。傍晚在站前吃晚饭。吃的应该是鱼,鱼套餐,马哈鱼。饭多要了一碗。喝了酱汤,色拉也吃了。往下呢……往下想不起来。
  左肩有闷乎乎的痛感。肉体感觉失而复得,痛感亦随之而来。仿佛狠狠撞在什么上面时的痛。隔着衬衣用右手抚摸那个部位,好像没有伤口,也没肿。在哪里碰上交通事故了不成?但衣服没破,况且痛的只是右肩窝的一点。大约只是撞伤。
  在灌木丛中慢慢挪动身体,摸了摸手能够到的范围。但我的手仅能触及灌木枝。灌木枝硬硬地蜷缩着,如被虐待致死的动物的心脏。没有背囊。试着摸裤袋,有钱夹。钱夹里有不多的现金、宾馆钥匙和电话卡,另有零币钱包皮、手帕、圆珠笔。在用手摸索确认的限度内,没有东西丢失。身上穿的是奶油色粗布长裤和V领白T恤,外面套着粗蓝布衫,脚上是藏青色高档苹果牌。帽子则没有了。带有纽约扬基斯标志的棒球帽。走出宾馆时戴着,现在没戴。或掉在哪里,或放在某处。算了,那种货色哪儿都买得到。
  不一会儿,我找到了背囊。原来靠在松树干上。为什么我把东西放在那样的地方,特意钻进灌木丛躺倒了呢?这里到底是哪里呢?记忆冻得梆梆硬。所幸好歹找到了。我从背囊格袋里掏出小手电筒,一晃儿确认背囊里的东西。似乎没有东西不见,装现金的小袋也好端端的。我舒了口气。
  背起背囊,拨开或跨过灌木丛来到稍微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条窄路,用手电筒照着沿路行走不远,发现一点光亮,走进仿佛神社院内的场所。原来我是在神社大殿后面的小树林里失去知觉的。

  神社相当大。院内仅一根高高竖起的水银灯,往大殿和香资箱和绘马匾上投洒着不无冷漠的光。我的身影在砂石地面上长得出奇。我在告示板上找到神社名称记住。四周空无人影。走不一会儿,碰上卫生间,迈了进去。卫生间还算干净。我把背囊从肩上卸下,用自来水洗脸,洗罢在洗手台上模模糊糊的镜子前照脸。脸色发青,双颊下陷,脖梗带泥,头发横七竖八。
  我发觉白T恤胸口那里沾有一块黑乎乎的什么。那个什么状如一只展开双翅的大蝴蝶。一开始我想用手拍掉,但拍不掉。一摸,竟黏糊糊的。为使心情镇定下来,我有意多花时间脱下粗蓝布衫,从头顶拉掉T恤。借着闪烁不定的荧光灯一看,方知那里沾的是红黑红黑的血。血是新的,还没干,量也不算少。我凑近脸嗅了嗅,没有味儿。套在T恤外面的粗蓝布衫上也有血溅上,但量不很大,加之布料原本是深蓝色,血迹看不大清。但白T恤沾的血则异常鲜明,活生生的。
  我在洗手台将血洗去。血和水混在一起,把白瓷盆染得鲜红。可是,无论怎么“喀嗤喀嗤”用力猛洗,沾上的血迹都不肯消失。我刚要把T恤扔进旁边的垃圾箱,又转念作罢。就算扔,也得在别的什么地方扔才好。我把T恤狠狠拧干装进准备装洗涤物的塑料袋,塞进背囊底部,又用水抹湿头发打理几下,从洗漱袋里取香皂洗手。手仍在微微颤抖。我慢慢花时间连指间也好好洗了。指甲里沁了血。透过T恤沾在胸口的血迹用湿毛巾擦去。然后穿上粗蓝布衫,扣子一直扣到脖子,底襟掖进裤带。为了不引人注意,我必须尽可能恢复地道的形象。
  可是我惊恐至极。牙齿不停地作响,止也止不住。我摊开双手看着,手也略略发颤。看上去不像自己的手,像是一对独立的外来活物,而且手心痛得火烧火燎,恰似刚攥过一根热铁棍。
  我双手拄着洗手台两端支撑身体,头死死顶住镜面。很想哭出声来。但哭也没有谁赶来救助。只听有人说道:
  喂喂,你到底在哪里弄得满身血污?你到底干什么来着?可你什么都不记得,浑身上下又完好无损。除了左肩的痛感,像样的疼痛也没有。所以那里沾的血不是你自身的血,而是别的什么人流的血。
  不管怎样,你不能一直在这里待下去。满身血污站在这样的地方给巡逻警察撞上,那可就一曲终了了。但这就直接回宾馆也是个问题,说不定有谁在那里守株待兔。小心为上。有可能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卷入了犯罪案件。或者说你本身是罪犯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
  所幸东西都在手上。出于慎重,你无论去哪里都要把装有全部财产的重背囊带在身上。从结果上看是有利的,实乃英明之举。因而不必忧心忡忡,不必惊慌失措。往后你也总会巧妙地干下去的。毕竟你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要有自信!要调整呼吸有条不紊地开动脑筋!那样你就能左右逢源。只是,你必须多加小心慎之又慎。某人的血在某处流淌,那是真正的血,是量大的血。很可能有人在认真寻找你的下落。

  好了,马上行动!应做之事只有一件,应去之处只有一个。是哪里你该明白。
  我深深吸气,稳稳呼出,尔后扛起背囊走出卫生间,出声地踏着沙地在水银灯光下行走,边走边高效开动脑筋。按下电源转动曲柄,启动思维。但未如愿。发动引擎所需的电池电力极度微弱。需要一个温暖安全的场所。我要暂时逃去那里整装待发。但那里究竟在哪里?想得起来的场所不外乎图书馆。甲村图书馆。但图书馆要到明天上午十一点才开门,我必须找地方把十一点之前那段很长的时间消磨掉。
  除了甲村图书馆再没有我想得起来的场所。我在不惹人注目的地方坐下,从背囊格袋里掏出手机。手机还活着。我从钱夹里取出记有樱花手机号码的便条,按动号码。手指还在抖。试了好几次,这才好歹把多位号码按到最后。谢天谢地,手机没处于录音电话状态。铃响到第十二次她接起。我道出姓名。
  “田村卡夫卡君?”她一副懒洋洋的腔调,“你以为现在几点?明天早上还早着呢,我说。”
  “我也知道打扰你,”我听得出自己的声音异常僵硬,“但没有别的办法。走投无路,除了你没有人可商量。”
  电话另一头沉默有顷。她似乎在捕捉我语声的尾音,测量其重量。
  “那……问题严重?”
  “我也不大清楚,大概是严重的。这回无论如何得请你帮忙。我尽量不给你添麻烦。”
  她稍加思考,不是踌躇,只是思考。“那么,你现在哪里?”
  我告以神社名称。她不晓得那个神社。
  “可在高松市内?”
  “说不准确,不过应该在市内。”
  “得得,你连自己现在在哪里都稀里糊涂?”她以诧异的声音说。
  “说来话长。”
  她叹息一声。“在那附近拦一辆出租车。××町二丁目拐角有家罗森超市,在那里下车。小型超市,挂很大的招牌,一眼就看得出。搭出租车的钱有的吧?”
  “有的。”
  “那好。”她挂断电话。
  我钻过神社牌门,上大街寻找出租车。出租车很快赶来停下。我问司机知不知道××町二丁目有罗森那个拐角,司机说一清二楚。我问远吗,他说不算远,大概一千日元都花不上。
  出租车在罗森门前停住,我用仍在颤抖的手付了车费,扛起背囊走进小超市。我来得意外之快,她还没到。我买了一小盒软包皮装牛奶,用微波炉热了,慢慢喝着。温暖的牛奶通过喉咙进入胃中,那种感触让我的心多少镇静下来。刚进门时,警惕行窃的店员一闪瞟了背囊一眼,之后再没谁特别注意我。我装作挑选架上排列的杂志的样子照了照镜子,头发虽然还乱,但蓝粗布衫上的血污基本看不出了,即便看得出,怕也只能看成是普通污痕。往下只要设法止住身上的颤抖即可。
  约十分钟后樱花来了。时间已近一点,她身穿一件没有图案的灰色运动衫,一条褪色蓝牛仔裤,头发束在脑后,戴一顶NEWBALANCE深蓝色帽。看到她的脸,我的牙齿一声接一声的“咯咯”声好歹停了下来。她走到我身旁,以检查狗牙时的眼神看着我,发出一声类似叹气的不成语声的声音。接着在我腰上轻拍两下,说“过来”。

  她的住处离锣森要走相当一段路。一座双层简易宿舍楼。她登上楼梯,从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贴有绿色嵌板的门扇。两个房间,一个小厨房一个浴室。墙壁很薄,地板吱呀乱叫。一天之中能射进的自然光大概仅限于夕晖。哪里的房间一用冲水马桶,另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便声声抖动不止。不过,这里至少有活生生的人生活着。洗涤槽中堆的碟盘,空饮料瓶,翻开的杂志,花期已过的盆栽郁金香,电冰箱上用透明胶带粘住的购物便条,椅背上搭的长筒袜,餐桌上摊开的报纸电视节目预告栏,烟灰缸和弗吉尼亚加长过滤嘴细细长长的烟盒,几支烟头——如此光景竟让我一阵释然,也真是不可思议。
  “这是我朋友的房间。”她解释说,“一个过去在东京一家美容室一起工作的女孩儿。去年因为什么回了高松老家。她说想去印度旅行一个月,旅行期间托我住进来看家。她的工作也由我代做——算是顺便吧——做美容师。也好,偶尔离开东京换换心情也是不错的嘛。那孩子有点儿‘新人类’,毕竟去的是印度。一个月能否真的回来也是问号。”
  她让我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坐下,从电冰箱拿出罐装百事可乐递过来。没有杯子。一般我不喝可乐,太甜,对牙齿不好。但喉咙干渴,遂一饮而尽。
  “肚子饿了?不过也只有速食碗面,如果想凑合吃的话……”
  我说不饿。
  “可你的脸也太狼狈了,自己知道?”
  我点头。
  “那,到底出什么事了?”
  “我也不明白。”
  “出什么事你也不明白,自己在哪里也不清楚,说起来又话长。”她像仅仅确认事实似的说道,“总之是走投无路喽?”
  “走投无路。”我说。但愿能将自己如何的走投无路顺利传达给对方。
  沉默持续良久。她始终皱着眉头注视我。
  “我说,高松你压根儿没什么亲戚吧?其实是离家出走吧?”
  我点头。
  “我在你那样的年龄也出走过一次,所以大体猜得出,凭感觉。分手时把我的手机号码告诉你也是因为这个,心想或许有什么用处。”
  “谢谢。”我说。
  “我家在千叶县市川,和父母横竖合不来,学校也懒得去,就偷了父母的钱跑得很远很远,十六岁那时候。差不多跑到了网走①。看到一家牧场,走过去求人家给活干。我说什么都干,认真地干,只要能有带屋顶的地方住有饭吃就行,不要工钱。对方很热情,劝茶劝水。
  太太让我等一会儿,就老老实实等着。正等着,乘巡逻车的警察来了,立即被遣送回家。对方早已习惯了这一手。那时我就拿定主意:干什么都行,总之要有一技在身,以便去哪里都能找到事做。这么着,我从高中退学,进了职业学校,成了美容师。”她左右均等地拉长嘴唇,莞尔一笑,“你不认为这是相当健全的思想?”
  我同意。
  “嗳,从头慢慢说可好?”她从弗吉尼亚加长过滤嘴烟盒里抽出一支,用火柴点燃,“反正今晚睡不成好觉了,陪你说话就是。”
  我从头说起,从离家的时候。当然预言那段没说。那不是跟谁都能说的。
  ①日本北海道的城市。
或许您还会喜欢: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窟魔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当山冈圭介来到琴川河的上游地区,已是时近中午。山冈行走在岩石地带时,极为小心谨慎。如果从同上次一样的道路上通过,则很容易留下足印。山冈圭介连那足印也极力避免留下。他每一步都尽量地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草地,把步子尽可能踩在土质坚硬的路面上以及岩石上,以免留下走过的痕迹。他的整个行动都小心翼翼。他深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山冈进入到岩石地带的中心部位。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