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哈佛女孩刘亦婷 - 第三章 在父母离异的日子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妈妈刘卫华自述)
  寄居姥姥家,婷儿日夜想妈妈
  婷儿1岁8个月大的时候,我的育儿计划遇到了两大危机:一是我和婷儿的父亲决定协议离婚,一旦手续办妥,我的工资加上婷儿的抚养费只能维持婷儿的营养水准,再也请不起保姆了;二是编辑系列职称评定工作已经开始试点,我从试点单位借来的文件上看到,像我这种只有作品没有文凭的年轻编辑,必须通过大学文科同等学历测试,才能参加评职称。为了不被时代淘汰,我必须赶在评职称之前,补上从中学到大学的课程。而且,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
  怎么办?该牺牲我的前途来继续婷儿地的教育?还是牺牲婷儿的未来以完成我的自学?万般为难之际,我亲爱的妈妈和卫忠弟弟无私地伸出了援手。他们让我把婷儿送到湖北姥姥家,由他们替我照料婷儿,并按我的要求实施麻烦而琐碎的早期教育。
  从1982年11月23日到1983年春气,婷儿都是在姥姥和舅舅身边度过的。那时候,电话还属于奢侈品,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无缘,我们只能用写信的方式互通信息。我在回成都后的第一封信中请求妈妈:“您能否简单记录一下婷儿的发育情况?如:何时量身高、体重,是多少?何时开始说新的词语?何时开始做什么新动作等。或者您每次来信都写上几句,我保存起来也行。”
  我的好妈妈不仅自己给我写这样的信,还让我弟弟把他带婷儿逛动物园的情景详细地写给我。重读这些17年前的宝贵信件,往日的爱与忧愁历历在目,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让我的心几天都无法平静!
  婷儿出生以来,平均两个月就要搬一次家,频繁变更的生活环境无法给她带来安全感,只有紧紧抓住她所熟悉的大人,才能让她感到安全。离开成都的第7天,我带着她在姥姥家的菜币场买菜的时候,婷儿突然对卖菜的农民说:“我婆婆走!”她那忧郁的眼神和倾诉的语调,使我深感震惊,永远都无法忘怀。她不懂得是自己离开了保姆李婆婆,还以为是与她朝夕相处的李婆婆扔下她不管了。在陌生的环境里,妈妈是她与过去生活的惟一联系,几天之后,妈妈也突然消失在深秋的夜幕中,这个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从姥姥回我的第一封信中可以看到,婷儿超前发展的记忆力,让她比同龄儿童更多地感受了分离的痛苦:
  ... 婷儿经常思念她的妈妈、婆婆。一睡午觉就要找妈妈的房子,说前面的房子是妈妈的房子,哭着不在我这里睡午觉。远远看见一个年轻阿姨,就说是妈妈下班回来了... 吃东西的时候就说.“妈妈吃,婆婆吃,舅舅吃,姥姥吃,我们大家吃。”... 她有时叫我婆婆,有时叫我妈妈、姥姥,可能她时常想念你们,就叫我来安慰自己。
  姥姥为了纠正婷儿的称呼,反复告诉婷儿:“我是你姥姥。你妈妈回成都上班去了。”婷儿为了满足经常叫“妈妈”的渴望,想了种种办法来使这个错误的称呼合理化:
  ... 昨晚上她可能在梦里看见你了,早晨醒来向我要了半天的妈妈。我问她是否做梦看见妈妈?她说是的。昨天10点左右,她对我说:“我当刘卫华,你当妈妈。”因为过去我说过:“我是刘卫华的妈妈,婷儿的姥姥。”可见她的脑筋这样灵活。现在她叫我妈妈我就答应,尽量使她不思念你们。
  这是婷儿出生以来独立解决的第一个复杂问题。这是1983年2月1日,我们分别两个多月后的事。在此后的一年里,在我把她接回成都之前,对妈妈的深深思念就像一台功率强大的发动机,大大加快了她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姥姥在5月10日的信中写道:
  ... 婷儿仍然老是叫我“妈妈”,我说叫姥姥、奶奶都行,不要叫妈妈。婷儿说:“我妈妈在成都,叫妈妈亲些!”她的记忆力好,也还经常提到婆婆。
  姥姥给我写信的时候.只要婷儿是醒着的,就得抱着她边写边念。因为她既要听又要看。我在回信时也会单独给婷儿写一段,或写一张漂亮的明信片,由姥姥念给婷儿听。
  这种由书信传递的信息,给婷儿的印象特别深刻。比如说,我在给妈妈的第一封信里交代的各种注意事项中,提到过要经常让婷儿吃豆腐,婷儿虽然不喜欢吃湖北的卤水豆腐,还是吃一日豆腐,念叨一句:“我听妈妈的话。”
  离婚不改初衷,“育儿计划”照常进行
  婷儿刚满两岁,我和她的生父在断断续续分居了半年之后,正式解除了婚姻关系。作出这个决定的前提是:我坚信,我有能力保障女儿的幸福;一个人带孩子生活条件虽然要下降,但只要早期教育的计划照常实施,婷儿仍然会被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素质优秀、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婷儿到姥姥家去之前,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出生不久就被我连推带拉地在启蒙的小路上快跑,和我分别之后,每天给她输入大量信息的人暂时没有了,但学习的习惯已经养成,她就像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一样,凭着惯性依然在向前冲。
  在新的环境里,婷儿的生活中不仅多了思念,还多了许多新鲜的内容。姥姥家离幼儿园不远,姥姥离休前把幼儿国创建成了一个先进单位,在幼儿园的人缘很好,婷儿这个编外学生在幼儿园里被每个班级的老师所欢迎。她从1岁8个月起,就和3-7岁的孩子们混在一起学习她所感兴趣的一切。
  我回成都后的头一个月里,姥姥一连写了3封信来描述婷儿的近况:
  ... 她很聪明,脑子反应快。我们到幼儿园去玩,别人做什么动作,她就跟着学。学幼儿园的老师拍铃鼓,唱“排排坐,吃果果... ”看别人跑步,喊“预备齐”,回家来也叫我和她跑步,喊“预备齐”。
  ..... 一天下午在幼儿园小班玩,婷儿看见一个哥哥为争积木哭了,就主动走过去给他擦眼泪,摇着小手教他莫哭。她在幼儿园听了“共产党好”的歌;这两天经常说“共产党”。
  ... 她学青蛙跳着叫,学小鸟飞、小花猫的动作,还有弹琴的动作。她弹琴要我拍手,又叫我弹琴她拍手。婷儿边弹琴边唱乐谱“11335... ”或是在幼儿园里学的歌曲,唱完了还说:“唱得好!唱得好!”
  婷儿的表现令我深感欣慰,一个月以前,她还在我的指挥下学这做那,分别才一个月,她就开始指挥姥姥做游戏了!虽然这只是模仿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但这种有意模仿是婷儿“组织领导”的。我不由得惊叹:早期教育在开发婴儿潜能方面,的确威力巨大。
  婷儿能主动学,我固然很高兴,但也有点不安。姥姥的信描述婷儿的行为比较多,描述大人或外界事物对她的影响也有,但没有谈到大人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于是我在第二封信中提醒姥姥:
  ... 婷儿现在除了吃、喝、玩、睡,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这种观察力是智力开发的首要课题。对婷儿来说,就是要让她知道所见所闻的事物的名称。
  您那儿有多少我这里所没有的新鲜事物啊,工厂、铁路、自由市场、池塘、蒸汽等等。要一样样地教她认识这些事物,叫出名称,记住一些特点。如工厂有一大片厂房,有许多管道,管道弯弯曲曲的,冒出白蒙蒙的蒸汽,蒸汽又湿又热,是水烧开了变成的等等。这些,婷儿不一定全能说出来,但大人经常讲,她自己就记住了。等到她发音能力进一步增强后,她自己就会把记住的这些名词、量词、形容词组织在一起,说成一段话,这对她的语言能力、知识积累、思维能力、综合能力都有很大锻炼。对她今后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打基础。这是讲的对一个事物的全貌的观察。

  还有一种观察是区别同类事物的不同,如着娃娃时给婷儿讲男娃娃和女娃娃的不同,头发啦,衣着啦,对玩具的兴趣和选择啦。看植物时讲叶子形状的不同(或长、或圆、或肥、或瘦、或宽、或窄),茎的形态的不同 (或直、或弯、或是干、或是藤),果实的形状、质量(软、硬)、颜色、吃法、用途的不同。这些大人心里有数就行,见到什么讲什么,也不用做什么计划。但是要想有较好的效果,就得在一段时间内经常重复一个内容。如辨认颜色,等她记住了红色和绿色之后,再教她认黄色和蓝色,再教新的颜色时,不时地让她继续辨认一下学过的颜色,以利巩固。
  在教育婷儿时,可以把颜色和形状连起来教,如红红的球,黄色的开关、蓝色的天、白色的云等等,也可以用颜色和形状把事物进行归类,如萝卜是红的,美人蕉是红的,衣服也是红的;或红萝卜是圆圆的,白萝卜是长圆的,饼干是扁圆的等等。
  我知道,教育婴幼儿是很费心、很罗嗦、很麻烦的,而且又不能追求急功近利、立竿见影,好在我们母女俩都坚信早期教育必然结出硕果,甘愿为婷儿提供尽可能好的生长环境(物质的和精神的)。如果婷儿能长成一个有用之才,也是我们家对祖国对人民的一个贡献哪。由于分离太远,信来信往中,我可能会重复某些事(因为忘了写没写过),也可能前后自相矛盾,这些,都请您多加谅解,说错了您就提醒着我。我们一起来探索在中国家庭里搞早期教育的经验,争取能造福于更多的孩子。
  姥姥接信后马上加强了“主动教”的成分,尽管每天照料婷儿的饮食起居已经很累,她老人家的三叉神经也经常在痛。
  姥姥的“小尾巴”,见啥就学啥
  在远离妈妈的日子里,婷儿就像小尾巴似的整天缠绕在姥姥身边。姥姥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婷儿的模仿对象。这种模仿,从姥姥的第一封信里就看出来了:
  ....我们到别人家去玩,回来时别人送我们,我说“不送,你们忙。”以后别人一送我们她就说“不送,你们忙。”还说:“到幼儿园滑滑梯,坐转椅呀!摇摇船,摇摇马呀!”邻居的小儿子到我们家来,我说和弟弟玩儿,她马上说“不打架”。
  婷儿的这些话都是此前从姥姥那儿听会的。只不过姥姥当时还不知道1岁8个月的婷儿既听得懂,又记得住,还用得对。
  从姥姥来信所描述的情景来看,在分别的头一个月里,婷儿的发音器官已经发育成熟,不仅能一口气背很多儿歌,潜伏的表达能力也迅速表现出来、虽然她才1岁9个月,但她已去恰当使用4岁的小儿才开始用的具有修饰意义的词汇,如“马上、现在、快点”等等,开始像大人一样运用恰当的词汇、合乎语法的完整句子来表达她的要求了。
  我刚离开的时候,姥姥认为婷儿太小,不准备教她背古诗。半个月后,婷儿在姥姥用儿歌哄她睡觉时忽然说了句:“现在我叫你唱小蜜蜂。”她用词之准确,语句之完整,使姥姥大感吃惊。姥姥因此改变主意,开始选一些“春眠不觉晓”之类的古诗教给婷儿。姥姥先讲解每一句诗歌的含义,然后教婷儿背诵。
  姥姥家没有保姆,一切家务活都要亲力亲为。模仿姥姥做家务事也是婷儿“主动学”的一大内容,这种模仿对孩子学习生活常识和积累办事经验都很有价值。姥姥在信中写道:
  ....婷儿明天就1岁10个月了。昨天在厨房里,我在炒菜,她也拿个东西炒,要放油,放盐,放酱油,还品尝菜的味道。她知道天上的云、雾等,我推豆浆她还帮忙喂豆子。洗脸、洗手、擦油一般都要自己干。
  ....婷儿有时端一小杯水到阳台上去浇花,边走边说:“我有事,我忙。”有时自己拿着小抹布把椅子各个地方擦洗得很干净,边搞边说:“我在搞卫生。”
  在模仿为主的学习阶段,婷儿的创造力也开始萌芽了。当她学会了姥姥唱的催眠曲之后,便开始要求姥姥改歌词:
  ....睡觉仍要唱《小蜜蜂》。 有时她叫唱“大蜜蜂”,我就唱“大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爱学习,爱劳动。”我有时给她唱“我家有个胖娃娃”,她还叫我给她唱“胖哥哥”。我就给她唱“胖哥哥,胖弟弟,胖娃娃,胖婷婷”,她就很高兴。
  姥姥感叹:“婷儿很聪明,我的教育方法有些赶不上。”当婷儿不愿背那些早已滚瓜烂熟的古诗时,姥姥也无可奈何。我赶紧选购了十几本彩色的儿童读物,在“六一”儿童节之前寄给姥姥做教材。我在给姥姥的信中写道:
  ....希望您和卫忠尽可能抽出时间讲给婷儿听。书要一本一本地给婷儿看,不要贪多嚼不烂。也免得一下都撕坏了。如果保护得好,还可以留给卫忠的孩子看呢。不过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要培养婷儿对书的兴趣和感情,养成爱书的习惯。另外,一次不要看得太久,免得小孩厌烦。
  为了训练手部的肌肉群。为早日拿笔做准备,我还特别问到:
  婷儿开始学穿衣服了吗?应该让她学习扣扣子什么的,可以教她用胶泥捏苹果、萝卜、香蕉等水果。还可以捏炊事用具,和人头、动物等等。
  婷儿听了这封信后,每次一穿衣服就说:“妈妈叫我学穿衣。”一看书就说:“妈妈叫我一本一本地看。”婷儿还经常说:“妈妈最喜欢我,给我寄书看。”她怕姥姥把她的缺点告诉我,说“告诉妈妈,妈妈就不给我买书了,也不喜欢我了。”
  “六一”节之后,婷儿的姥爷从他任教的鄂西大学到武汉开“先进工作者代表会”,第一次看到了他想念的孙女,婷儿的表现让这位昔日的“神重’又惊又喜。姥爷写信说:(HTK)】
  ....婷儿虽然是两岁多的娃娃,但是一个很聪慧的儿童。她背诗给姥爷听,模仿性很强。会说很多大人话。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她能分辨出来。我带她上街去买乐西,买了4瓶啤酒,用网子提着。她说:“网子小了,好危险!”她喜欢吃稀饭,吃完后,要自己洗奶锅,洗了一道还要清一道... 有时,她拿一本书,正经八百地坐在椅子上,嘴里嘀嘀咕咕,我问她:“婷儿,你哼什么?”她说:“我爱妈妈,妈妈爱我....”反复嘀咕这两句。有时我说:“婷婷,来亲一下。”她把小嘴巴撮得尖尖的,伸向我,吧嗒一个响嘴,哈哈一阵稚笑,笑得那样清甜....回家才3日,乐趣万万千,99%是来自小孙女的天真。
  最有趣的是离家这会儿,她要帮爷爷洗脚。捧了半茶杯水,“爷爷,洗脚、”我把脚一伸,她就帮我脱袜子,然后用她的一只小手扶着脚,一只手沾点水,一下一下地在脚背上,脚趾头上,脚跟上,摸呀抹的,一遍遍地“洗脚”。洗完,还要用毛巾擦干,然后把拖鞋帮姥爷套上。前后一共花了她十来分钟,一直干完为止。简直不是两岁多的儿童所能想到和做到的,把姥姥也笑坏了。

  全家一条心,带好“肉娃娃”
  在1983年,离婚还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我的亲人们都认为婷儿大不幸了,对她更是疼爱有加。过春节的时候,武钢的湘南大舅妈回婆家过年,给婷儿赶做了好几件新衣服,卫忠舅舅的未婚妻丹莉也在忙着给婷儿织毛衣。
  那年月,肉蛋菜果还不是随时随地想买就买得到。多亏卫忠舅舅有几个熟人是司机,常帮忙采购,保证了我给婷儿制定的营养标准:每天半斤奶、一个蛋或二两豆腐、一两瘦肉或鱼肉、午睡后一次水果、吃法也是按我的要求:每顿饭先喂她吃完蛋白质,再让她自己吃蔬菜和米面,两顿饭之间仍然是定时喝水,不许吃零食。这种吃法使婷儿长得很结实,却一点也不肥胖。舅舅在信中说:
  ....她爱吃肚子、肝、腰等内脏。她说她是肉娃娃。她特别爱吃鱼。这里花样可常变化,现在有鳝鱼、田鸡等,我们常调剂,怕她吃厌了。
  婷儿刚满两岁,就自觉长大了,洗脸要自己洗,一切事情不管做得做不得,都要自己做,姥姥为了培养她的独立性,也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但婷儿毕竟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就在过生日之前还干了一件傻事----她在电视里看到跳水运动员从高处住下跳,就把舅舅给她买的小汽车从三楼阳台上往下扔,说是“让汽车游泳”!有时姥姥怕婷儿被烧伤、烫伤,也只好让她哭几声。
  在姥姥眼里,婷儿真正谈得上是“缺点”的只有一样,那就是婷儿常对招呼她触摸她的陌生人(都是姥姥和舅舅的熟人)作出打、骂等攻击性行为----一我猜这是由于害怕重演“出现陌生入→失去熟悉的人→失去安全感”的痛苦经历而采取的“自卫手段”。为了让婷儿改掉这种习惯,姥姥除了随时教她认识新事物之外,还重点对婷儿进行了礼貌教育,不准她打人、骂人,遇见人要招呼奶奶好、爷爷好、伯伯好等。很快,姥姥他们就收获到了“主动教”的第一批果实:
  ....如家里来客人,事先给她讲清道理,要她友爱、热情,她能接受。如最近齐爷爷(卫忠舅舅未来的岳父)来,她很热情地招待齐爷爷。又是给他装烟,还非要把整盒的烟放在齐爷爷的口袋里;又是给齐爷爷端茶喝,还主动把小椅子放在食品柜边上,然后自己站在小椅子上把花生和瓜子拿下来送到齐爷爷的身边放着,要他吃。
  舅舅则在信中详细记叙了婷儿两岁两个月时在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的新进展:
  ....5月29目带婷儿去中山公园玩了半天。买门票时.婷儿先说,“舅舅去买票,我在这儿等舅舅,不走。”进公园后,她看见别人划船,婷儿就说:“等丹莉阿姨来了我们就划船,光我们两个不划。丹莉阿姨来了热闹些。”这些话是她一口气说下来的。那天我非常想带她划划船,一来时间紧,二来因我一人,无人照护她,怕出危险,故未划成。后来我们到动物园,那天运气特别好,所有的孔雀都开屏了。婷儿非常高兴,然后说:“我们家有孔雀开屏(指书本)。”看海豹时,别人都说有两只,可婷儿说只有一只,说它是反着游的。事实上的确是一只海豹,它有时反着游,有时正着游...
  婷儿两岁3个月时,为了提高她背诗的兴趣,姥姥特地为她新选了一些有着优美画面的诗,如“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静莲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还有巧妙的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姥姥来信说:
  ....婷儿最喜欢背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有时背到“低头思故乡”,婷儿接着就说:“我的故乡在成都。你的故乡在哪里?”
  另外,姥姥还告诉我婷儿的两个“新动向”----一学认字和模仿对门的小姐姐画画:
  ....她边画边说:“我画了一个气球,还画了一个船。”后来她又边画边说:“这是代表水的。”她每次画都说:“画了给妈妈寄去,妈妈真高兴。”
  随着时间的推移,婷儿对姥姥、舅舅的感情日益加深,舅舅和姥姥相依为命的生活方式,对婷儿的智力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有一段时间舅舅工作和自学都很忙,还要筹备婚事,陪婷儿的时间有限,婷儿竟能把自己的心愿编成幼稚的儿歌:“亲爱的姥姥,亲爱的舅舅,陪婷婷;婷婷陪姥姥,陪舅舅。”
  舅舅在信中说:
  ....她现在能听出我的脚步声,并告诉姥姥:“舅舅回来了。”今天我去买米,突然下起了大雨,婷儿就对姥姥说:“雨停我去给舅舅进伞。”....晚上姥姥给她洗完澡,她会主动说:“谢谢姥姥洗澡。姥姥辛苦了!”有时她说:“姥姥,我还是回成都吧,我在这里你太辛苦了!”
  没想到婷儿在湖北还学会了心疼人,即使其他什么东西都没学会.我看也不虚此行了。母女重相聚,“验收”很满意
  转眼间,婷儿在姥姥家已生活了一年多了,婷儿对不断重复烂熟于心的那些知识已经开始表示厌烦,姥姥深感自己的教育跟不上婷儿的智力发展,希望由我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为了婷儿,也为了让辛苦许久的姥姥能够到姥爷的学校去团聚,我决定利用1984年春节的探亲假,把婷儿接回成都。
  为了避开春运的高峰期,我是在除夕那天上的火车。头一天晚上还是人山人海的火车,这会儿空得整节硬座车厢就只有我一个人,没人挤可也没热气儿,虽然可以躺在三个人的座位上,但就是冷得睡不着、跺了一夜的脚之后,我终于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女儿。
  亲人团聚的欣喜之情难以尽述,婷儿的情况也让我感到满意。
  她的性格发展得很理想,热情、主动、参与意识非常强。春节期间给姥姥拜年的人很多,客人一来,婷儿又是帮忙招待客人,又是主动表演节日,客人一夸奖,婷儿兴致更加高涨,常常在大人挽留客人时拉着客人的手说.“你们不要走嘛,我还没表演完呢....”“吓得”姥姥赶紧帮着客人说,他们还要到别处去拜年----真要让婷儿表演完的话,几乎需要一小时呢,因为她除了表演学来的歌、舞、诗之外,更喜欢自编自演,这种即兴创作的歌舞,一直要到她自己觉得累乏了才会结束。
  婷儿的理解力和自制力仍在超前发展,凡是不允许她做的事,只要对她讲清道理,她都会努力克制着不做。比如说,舅舅托同学从深圳买了一台立体声的收录机,经常把婷儿的唱歌、背诗、说话录下来,然后放给她听,以此来鼓励她学习。婷儿很想玩弄录音机,但舅舅让婷儿别动录音机,说长大了再教她用,她就一直忍着不玩。有时舅舅的同学怂恿婷儿玩录音机,婷儿总是说:“等我上学了,舅舅就教我,舅舅要我现在不动。”她是非观念很强,如果她做错了事,会主动请求处罚说:“你打我吧。”就是真打两下她也不哭。
  婷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发展,已经能够进行标准的逻辑推理。在等我来接她的十多天前,婷婷说:“我要妈妈。”舅舅逗她说:“我要姐姐。你把我姐姐要来,你就有妈妈啦。”婷儿想了一小会儿就说:“你把我妈妈要来,你就有姐姐了。”

  婷儿的学习热情也很高,姥姥教她背了一首诗:“雄鸡一唱天下白,千家万户把门开....”在从工厂的路南区到路北区的路上,她看见一只公鸡就把诗背一遍。半年前我在夏天回来探亲的时候,她已经认得二十多本幼儿画册的书名了,这次她还能边翻书边给我讲她已经听熟了的内容,如《蝴蝶来到花儿家》和《四季的故事》等等。她还非常喜欢玩对词游戏,一种是对反义词,一种是对有同音字的词。
  对反义词是在两岁3个月开始的,开始得很偶然。那天姥姥和婷儿一起站在4楼阳台上,姥姥随口说了句:“站得高,看得远”回到厨房后,婷儿自言自语地说:“站得高,看得远”姥姥听了很高兴,就告诉婷儿:“我说站得高,你就对看得远。”并练了两遍。第二天中午吃饭时,卫忠舅舅说“站得高”,婷儿张口就对“看得远”,舅舅说“看得远”,婷儿就对“站得高”。我从信中得知此事后,马上请姥姥他们顺势开始教婷儿学习反义词。我夏天回来探亲的时候,又教给婷儿一些反义词,也许是这种游戏不断地提醒她去注意事物的区别,玩了几个月还是乐此不疲。 对有同音字的词则是因为春节前在幼儿园学了这样一首儿歌:
  青青的草地红红的花,
  唱着歌儿骑着马儿。
  什么马?大马,
  什么大?山大,
  什么山?高山,
  什么高?塔高,
  什么塔?宝塔,
  什么宝?国宝,
  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觉得这首儿歌的问答形式非常有趣,只要把最后一句改成:什么国?中国,什么中?心中,或:家中、手中....就可以变成一种无限扩大词汇量的训练方法。于是,我就先教婷儿划拳,再教她对词游戏的规则:先划拳,输家问,赢家答,答不上来时,就失去答词的资格,变成提问的人。为了让婷儿在游戏中多学到一些新词,我会在她答不出来时“借”给她一个词,每当我答出或借出一个新词的时候,我就会趁机给她讲解一番,然后再接着玩。
  婷儿非常喜欢这个对词游戏,事实上,直到她上小学之后,她还经常利用我们一起走路的时候让我跟她玩“对词”。这个游戏对婷儿迅速巩固和扩展词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岁测智力,已是万里挑一
  此行还有一个意外收获�一我在卫忠和丹莉的新房里发现了一本《家庭日用百科全书》,书上有一份“3-7岁组儿童智力测量表”。这份测量表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共同编制的,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用它给婷儿测了一次智商,想要检验一下近3年的努力究竟成效如何?
  这种智力测量,是通过儿童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来判断他的智力水平,它的公式是“心理年龄÷实际年龄=智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儿童通过了一般3岁儿童均能通过的测验,那么他的智龄(即心理年龄)就是3岁;通过了4岁儿童一般均能通过的测验,那么他的智龄就是4岁,依此类推。在超出实际年龄的测验中,每通过一道测验题,加两个月的智龄,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智龄是8岁,实际年龄只有6岁,智商就是8÷6X100=133,如果智龄是8岁,实际年龄已有12岁,智商就是8÷12X100=67。
  我第一次给婷儿测智商的时间是1984年2月中旬,婷儿差1个月满3岁,测出的智龄为5岁4个月,智商为183。凡是语言能力方面的测试题,3-7岁全部通过;常识方面(如“玻璃和木头有什么不同?”)3-7岁的题绝大部分通过;7岁的7道测验题只有一道“倒数三位数”的题做不出来,还有一些4-6岁组需要小肌肉的题(如画图形、系绳结等)不能通过。
  这个结果已经够让人振奋了----据心理学家的调查统计,在3岁时,一个心理年龄“早两年”的儿童是绝顶聪明的,5万人中才有1个!
  (需要说明的是,到13岁后“早两年”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人类在6-12等之间;智力增长与年龄呈直线关系,12岁以后,就很难根据年龄的增长来推测人的智力水平了。因此,12岁至成人的智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计算,即以同龄人测验得分的平均分作为100,以个人得分所处的分数段来判定他的智力在同龄人中所处的位置。)
  为了用中国的标准检验一下婷儿的智力发育情况,我特地请妈妈从工厂幼儿园借来了国家教委颁发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对照的结果是,婷儿已经掌握了从小班到大班的全部教学内容,也就是说,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看,她已经可以直接上小学了。
  但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对做不到----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国家规定7岁才能上小学,我既没钱为女儿请个家庭教师教她小学的功课,也不能放弃工作自己在家教她。这就是我无法和欧美及日本的早期教育先行者们相比的地方。
  不过,我对此早有思想准备----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所面临的现实呀!我想,如果我能够在这种条件下摸索出一手培养早慧儿童的路,不是更有意义吗?当时,我的计划是在成都为婷儿找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下班之后再单独教她一切该学的东西,重点是中文阅读和学习英语。
  提起中文阅读,可以说是我在婷儿0-3岁的教育中的一个遗憾。当时,我只想到在模式记忆阶段认了字也不会搬家,无法用于阅读,却没有想到可以利用模式记忆直接学习中文词语,就像从单词入手学习英文一样。尽管婷儿在两岁4个月就自发地认识了几十本儿童读物的书名,这种学习能力我和姥姥却没能及时开发利用。
  7年后,中国有一家专门从事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机构出版了一本内部读物《高素质孩子的培养方法》,那上面有怎样训练不到1岁的婴儿识字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模式记忆的原理,让孩子像识记物品一样反复识记词语卡片,用这种方法日积月累,孩子到两三岁时就能自己看书了。
  除此之外,该做的我们都很好地完成了,而且,我们所做的是更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全面刺激和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而不仅仅是早期学习知识。现在有不少家长和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简单地以早期教孩子识字来代替全面的早期教育。他们以为早期教育便是早期教孩子识字,这是对早期教育的误解。如果将早期教育的重点放在早期识字上,忽视智力潜能的开发,那么学龄前儿童仅仅只是早学了一点字而已,这些知识虽然也是有用的,但比起开发智力来效果就差得太远了。
  其实智力和知识并不是一回事。知识是人类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智力却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综合,是由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所组成的。难怪有人说:“开发智力是无价之宝,教给知识是有价之物。”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可以大大增强父母教育孩子的耐心,放弃急功近利的想法,一点一滴地去塑造孩子的素质和灵魂。
  正因为我们全家人都愿意为婷儿点点滴滴的进步付出时间和心血,才让她在父母离异的情况下,仍然很好地完成了0-3岁的智力开发和情感教育。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恋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代序惊叹号元湘认识楼姑娘对我来说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那就是——一连串的惊叹号。第一个惊叹号是:讲话速度。相信她的忠实读友宝宝们都知道,咱们楼姑娘所写的作品都是属于那种深情款款;柔情似水又缠绵排恻型的,有时候哭湿一张面纸不够还要抱一整盒面纸哭才过瘾……想像中,这位作者姑娘应该长得是弱质娉婷, [点击阅读]
恶魔之魂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黑龙耐萨里奥开始了一个全新而有大胆的尝试:他要收集所有龙族的精华,在他那黑暗密室了做出了一个毫不起眼却有拥有强大法力的金色圆环——龙之灵魂。与此同时,被年轻的德鲁伊玛法里奥用古老的法术击毙的暗夜精灵参事哈维斯在他的主子萨格拉斯强大法术下再生了,只是他改变了容颜,变得像一头四蹄兽,他已经变成了拥有更强邪恶法术的萨特。 [点击阅读]
悠情似雨浓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大清年间傲风堡偏厅。内首席端坐着一名老者,由外观看来,约已年届七旬,虽两鬓斑白,威严肃穆的神情却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犀利睿智的眼眸不但并无垂老之色,精锐中反而带着一股天生的权威气势,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一旁卓然而立的男子抿紧了薄唇,英挺卓众的容颜散发着与老者相同的慑魄气势,轻拢的眉宇间有着凝然与苦恼。 [点击阅读]
意随君欢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灶房内,炊烟袅袅。一声直可比拟老母鸡的尖嗓拔地而起──“我说妳们这几个死丫头,动作还不快点,少爷正等着呢!要怠慢了客人,妳们一个个皮就给老娘绷紧一点!”角落里,一名年轻俏美的女子悄悄吐了下舌,在心底咕哝:妳要是少用那种活似母鸡杀没断喉的恐怖噪音来荼毒我们可怜的耳朵,相信所有人的动作都会快上许多。“那个谁,妳给我过来!”一片寂静,所有人的视线全落在她身上。 [点击阅读]
愿者请上钩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楼雨晴《愿者请上钩》童话的最初“呜……鼓咕、鼓咕……”自从小小爬虫类进化为灵长类,逐渐懂廉耻后,这样的画面三天两头就得上演一回。“你给我站住,臭小鬼!”下一秒,大脚丫踏入门槛,小毛球也同时扑进敞开的柔软胸怀——安全达阵,精准零误差。“呀。 [点击阅读]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法齐娅·库菲是阿富汗第一位女议长,也是著名的妇女儿童权利激进主义分子。目前,她是2014年阿富汗大选的主要候选人之一,曾接受过英国广播公司、《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多家世界知名媒体的采访。2009年,库菲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被授予“全球青年领袖”殊荣。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2008年4月15日,北京饭店。我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两百多家媒体齐聚一堂,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手捧聘书,我此前任职的盛大也派代表出席祝贺。熟悉的红地毯,熟悉的闪光灯,熟悉的媒体朋友的面孔。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我代表所服务的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发布会。 [点击阅读]
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终究有一天,我意识到了时间的珍贵。瞬间就已经像绝大多数人那样平添了无数的烦恼。书店里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书籍,多半于事无补--至少这是我自己的经验。读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尝试过许多办法,然而我依然每天疲于奔命。面对时间无情的流逝,我还是束手无策--跟绝大多数人一样。 [点击阅读]
拖延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编辑手记拿起武器,向拖延宣战在阅读本书之前,也许你会认为,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小毛病,有些人会对这总也改不掉的习惯抱有些许懊恼,有些人会为在最后一秒钟的灵感迸发沾沾自喜,而这似乎都是生活的常态。但是,当你愿意去深入了解这一行为的时候,你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因拖延而痛苦不堪的网友们。 [点击阅读]
握在手里的星星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01她什么时候变成一个胆小鬼了?明晓溪托着下巴坐在咖啡厅里,望着倒影在玻璃上的自己静静发怔,轻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她……可能是第一个敢光明正大翘课的高中生吧。不过那有什么?明晓溪骄傲地笔直坐起,挺起胸部,昂起头,她可是天下第一的明晓溪!才怪!一个小小的声音说道。明晓溪整个人缩进椅子里。原来什么无往不胜,天下第一都是她自己在骗自己,她应该是没心没肝没肺没良心无情无义的胆小鬼明晓溪才对。 [点击阅读]
攻心为上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前言如果你刚翻开这本书,还不晓得会学到什么,你就等着丰收吧。《攻心为上》叮不是一本尽讲些没用、说教的学院派书籍,而是一些你马上可以用在生意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和任何其他目标上的信息。我写序的感觉很复杂,一方面希望你们马上可以学到麦凯的见解、天分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开始大量吸收这些信息。在创造我自己事业巅峰的过程中,我会为找到这本书而窃喜。我知道你也不会愿意你的竞争对手看到这本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