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作品中总出现国王,却很少看到独裁者?那是因为“国王”听起来比较柔和。还有人问,为什么理发师会经常现身?那是因为理发师丈量着头发,而头发丈量着生活。
  在小说《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中,孩子问理发师:“那个把猫扔了的男人什么时候会死啊?”理发师往孩子嘴里塞了一把糖果,说道:“等他的头发能塞满一只夯实的麻袋,等麻袋和他一样重的时候,他就会死的。我把所有人的头发都装进麻袋,直到麻袋被夯实被填满。”理发师说:“我不用秤,我用眼睛称头发的重量。”
  在我还不知道独裁者,在我还未开始写作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理发师、头发和国王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国王在世时像一只狗像一只小牛,死后皇冠粘在头上一半是胆一半是瓜。发丝下所有夏雨让它们悄无声息的天使潜入玉米秸,它们都曾是国王身边的卫士。我长大的那个偏远乡村,没有柏油马路,只有颠簸的土路。但国王认识这条路,否则我们不会相遇。他和童话里的国王毫无关系,因为我没有一本童话书。他来自现实的世界,来自我们共同经历的事情:我祖父的象棋。祖父的象棋和他的头发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祖父当过兵,曾被关在战俘营,在战俘营里刻过象棋子。
  祖父的头发一绺一绺落下。营地理发师把树叶揉碎,用它的汁液涂抹头皮。理发师有个下象棋的嗜好,无论在哪儿,只要有机会就来一盘。他从老家带了一副棋,有七颗棋子儿在前线的混战中丢了,下棋时只好用面包皮块、羽毛、小树棍儿或小石子之类的东西代替。几个星期后,新生的头发又厚又密,祖父开始琢磨带点什么东西去见理发师。他在营地发现了两棵树,一棵浅蜡,一棵深红。于是他用两棵树的树枝刻了那七枚缺了的棋子,送给理发师。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祖父说。刻棋子拉近了他和象棋的距离,让他觉得,如果不了解棋子在棋盘上扮演的角色,就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于是祖父开始学下象棋。下棋不仅缩短了漫长等待时的乏味,也给生活带来些许依靠。下棋时,大脑和手指虽然没有进入真正的生活,却也是生活的一种变奏。人们活在时间的一个断片,坐在里面可以回首张望记忆中的故乡,同时翘首企盼着早日回家。人们逃进棋子,遁入游戏时光,不必再忍受时间的空乏。从战俘营回到村子后,和理发师一样,象棋也成了祖父的嗜好。
  雕刻那七个象棋子的训练,加上回村后漫长从容的时光,让祖父能够把刻棋子的手艺继续下去。木料在树上随时可得,他给自己刻了一套完整的棋子。他刻的第一颗棋子是兵,他说,因为打仗以前自己是农民,回家后还要继续当农民。
  给我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祖父已经拥有了一副商店里买来的正规象棋。所以我可以玩他那副自制的、缺了四颗子的棋。这里面我最喜爱的是两颗(国)王,那蜡白和暗红的。棋子经年累月已经陈旧肮脏,变成灰白和深褐,像阳光下干涸的土地,或是被雨水浸湿的土地。所有棋子都有裂缝,摇摇晃晃,雕刻时新鲜的木质在里面随意干枯,使得每颗棋子最终的样子各不相同。最歪的那两只,腆着肚子弓着背、一副老态龙钟模样的,就是两个王。他们脑袋上的皇冠歪了,而且刻得过大,跌跌撞撞的。几十年来,祖父每周末都会下象棋。后来,下棋的朋友一个个离开人世,为了凑热闹,他只好在星期天去打牌。不过他还算运气好。每年,他隔几个星期就会去看望嫁到邻村的姐姐,有一次在她那儿遇到一个用他的话说是“真正的”棋手。此后,他每周三都坐火车去邻村下棋,而且经常把我带上。我们村住的都是德国人,他们村都是匈牙利人。姑奶奶的木匠丈夫是匈牙利人,那个象棋手也是匈牙利人。祖父下棋时可以尽情享受他的两个爱好,因为他也喜欢讲匈牙利语。每次去他都带着我,这样他在下棋时我也能学点匈牙利语。

  祖父的木匠姐夫经常穿一件大罩衫,罩衫上披满了木屑,只能在胳膊下面看出原本褐色的衣料。他头戴木屑巴斯克帽,头上是木屑太阳穴和木屑耳朵,浓密的木屑八字胡。他会做家具、木地板、门窗、带卷门的童车,也做熨衣板、砧板、煮饭勺这样的小东西,还有,就是棺材。
  柏林墙倒塌后,媒体上经常能看到有关东德人用词的报道。这些词在人们口中重复时,变成构词和内容都极其糟糕的“词语怪物”。在东德,圣诞树上的天使叫“岁末飞人”,舞台下人们挥舞的三角旗叫“示意元素”,冷饮售货亭是“饮料基地”。有两个词让我感觉很亲切,使我想起去木匠姑爷爷家里的情景。一个是棺木,在东德叫“地下家私”;另一个是安全局的下属部门,负责干部节日及忌日之类的事务,叫“悲喜部”。“岁末飞人”是为了避免使用“天使”,“示意元素”在避讳“小三角旗”,仿佛小化词会使“旗帜”受伤,“饮料基地”则把商亭军事化了,也许东德的干部们在那里用瓶子解“自由之渴”。这些概念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笨拙无声的意识形态词语的讽刺画。“地下家私”和安全局的“悲喜部”对我来说并不奇怪,我在其中听出对死亡的恐惧。死亡冲破了显贵和小人物之间的界限,它无视官位的高低。统治集团不愿与“凡夫俗子”为伍,但在这权力无法企及之处,英雄和敌人没有分别。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主流意识形态似乎并没有排除上帝在它内外的存在,上帝在被否定的同时又被保留。虽然没有明白无误地提到“复活”,却将一剂慰藉注入死亡,暗示着来生。既然有地下家私,那它们一定安放在地下的某个房间里。涂满防腐剂的领袖住在别墅,普通百姓在墓地里住个单间,倒也合乎逻辑。
  穿着木屑罩衫的匈牙利木匠并不会讲东德德语,但他每天都在做着“地下家私”。他的劳动成果就是他工作间里的棺木,一件人死后被放进去一起埋入地下的家具。他所有的木工活儿乱七八糟地堆在工作间,哪儿有地方就放哪儿:一辆童车可能放在棺材的旁边、上面,甚至可能是它里面。木工房里的作品代表了一个人从生到死,一路需要停靠的每一个驿站。炒菜勺、砧板、熨衣板是生命时光的触角。在衣柜、床头柜、床、凳子和桌子中间,棺材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家具。所有物品一目了然。它们站在那里,比任何言语的表达更清晰,无需有关生与死的废话,它们就是人在生和死时实实在在需要的东西。在我眼里,木匠是万能的,整个世界都是他创造的。对我来说,世界不是云游的天空,也不是青草茵茵的玉米地,而是一成不变的木料做的。木匠把木头放到哪里,都可以阻止地球上飞逝的季节,无论是荒芜裸露,还是绿草绵延的季节。这里的死亡之日陈列馆,全部是表面光滑、棱角分明的材料,是灰白到蜜黄到深褐覆盖下的清澈。色彩在这里不再游荡,只为各自浓浓地抹上一笔。它们不再是风景四处飘舞和铺张,只呈现一种沉静的特质,一种安宁的明晰。它们不会使我害怕,在我触摸之时,静静地待着,让宁静也在我身体弥漫。门外,四季一个紧追一个,直到把前面的吞噬,而木工房里的棺木并不急于靠近肉体,它是死者最后的床,耐心地等着人们用自己把死者抬走。木匠有个缝纫机,用来给棺材做枕头的。“这白色的锦缎,”他说,“像是国王的用度,里面装满刨子幽灵。”那长长的、从刨子里落下的卷卷的东西不叫“刨花”,而是“刨子幽灵”。我喜欢这个词,那时就喜欢,用幽灵而不是用树叶、稻草或锯末做死者的枕头。幽灵原本住在活着的树冠里,树枝被砍下被锯开后,它也随木料落了下来。亚历山大·沃纳(AlexandruVona)在他的小说《墙中窗》里写道:“要了解真相,就要从混迹于和我们无关的所有词语中找到那些和我们相关的。”“刨子幽灵”就是一个和我相关的词。

  刨子幽灵沙沙作响,闻起来一股苦味。祖父在阳台上下棋的时候,我在木工房用短刨花做假发,用长刨花做腰带、裙边和围巾。一个大盒子里装着金色的字母,油漆的气味辛辣刺鼻,木匠用这些字母拼出死者的名字,粘到棺木上。我用它们做戒指、项链和耳环。如果是现在,这些刨花和烫金的字母会让我感到害怕,但那时我见过太多的死人,他们活着时都是我熟悉的,我记得他们的声音,和他们走路的样子,常年看着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饭,如何在地里干活,怎样跳舞。有一天,他们躺进棺材里,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只是不会动了,渴望别人最后再来看他们一眼。他们还想再重要一次,躺在雕刻精美的马车里,像躺在行走的阳台,在音乐的陪伴下,在村中招摇一番。上帝从他们身上拿回了他的物质,周边地区连同四季把他们一起吃掉。我把金色字母挂满一身的时候,从未想到过死者,我只是佩服木匠姑爷爷,在死人被抬走的时候,为他们准备了金色的名字有盖的床,还准备了刨子幽灵做的锦缎枕头。有的棺材像栅栏一样垂立着,一个挨一个,有的装满刨子幽灵横躺在地上。我在他那儿从来没看见棺木上有金色的字母,没看见他缝过枕头,往里面装刨子幽灵,也没见他卖过一副棺材。姑奶奶在中午送饭时,怕饭菜凉了,会把它们放进棺材的刨子幽灵里。

  木工房里是刨子幽灵和国王用度一样的白色锦缎枕头。棋盘上方,祖父蹙着额头,摩挲着颧骨。有时是他,有时是他的对手,用王将死对方。坐夜车回家的短暂路途上,耀眼的夜色从天空倾泻而下,无与伦比。月亮有时像马蹄铁有时像一颗杏挂在空中,屋顶上的风信鸡像吵吵闹闹的象棋子,朝火车相反的方向跑去。有的风信鸡像王。第二天,草地上的公鸡,头上也顶着皇冠而不是鸡冠。我每周三和六都要杀一只鸡,这活儿和削土豆皮、抹灰没什么两样,我做起来老道而麻木,仿佛是一辈子注定要做的家务。村里,杀鸡是女人的活儿,不能看鸡的痛苦、不能见血的女人,是没用的女人。最多是男人刮胡子的时候不应该见血,很少听说女人——人们常说的没用的女人——不能见血。也许我是后来才没用的。
  在我的梦境中,各种东西总是纠缠在一起:我剪开鸡的肚子,里面装满棋子,黑的白的棋子变成了红的蓝的,棋子又干又硬。如果鸡在草地上跑来跑去,一定能听到棋子在它肚子里哗哗作响。我从鸡肚子里取出棋子,按颜色把它们排成两行。只有一只王。他晃晃悠悠,像在鞠躬。王是绿色的,鞠躬时变成红色。我把他握在手中,感觉他的心跳。他害怕起来。于是我咬开他,里面是柔软的黄色,他的肉是甜的,像杏一样。我把他吃了。
  所有事物都有它们自己的(国)王。每个王出场时,都会向别的王点头示意。王们不会离开自己的物体,但他们彼此认识,在我脑子里相遇后合为一体。他们其实是一个王,被散到各处去挑选可以生存的新物质:象棋里的是木王,风信鸡里的是铁王,公鸡里的是肉王。组成这些事物的物质,在观望时发现大脑中发生迷失的起点。事物中平凡的东西暴露出来,物质成为人。同类事物中出现了不同等级,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差更大。我必须应对自己展开的对比,却败下阵来。和木头、铁皮或羽毛相比,皮肤是最脆弱的物质。我只得依赖国王时好时坏的权力。公鸡住在羽毛屋。树叶屋里林荫道。兔子住在毛皮屋。水屋住着一片湖。巡逻队在拐角屋,碰到某男从阳台,纵身越过接骨木。又是一个自杀者,纸屋住着确认书。发髻住着某女郎。这首剪报诗是我后来对拼凑起来的村庄国王思考的结果。不过,角屋的巡逻队,在纸上被伪造成自杀的谋杀,都是城市国王的作为。他是国家的王,在河界将生与死玩弄于股掌之间:悄悄地把他讨厌的人扔出窗外,扔进火车或汽车的车轮下,从桥上扔进河里,或者把他们吊死,用药毒死??,然后把杀戮伪装成自杀。他让训练有素的猎犬撕咬那些企图越境的逃亡者,让他们暴尸荒野,当农人在收获时发现的已是腐烂了一半的尸体。他命令手下沿多瑙河追捕逃跑者,让船桨把他们碾碎,去喂鱼和海鸥。都知道这一切天天发生,但谁都没有证据。
或许您还会喜欢: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人间失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双城记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内容提要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婬*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 [点击阅读]
呼啸山庄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 [点击阅读]
城市与狗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凯恩说:“有人扮演英雄,因为他是怯懦的。有人扮演圣徒,因为他是凶恶的。有人扮演杀人犯,因为他有强烈的害人欲望。人们之所以欺骗,是因为生来便是说谎的。”——让保尔·萨特一“四!”“美洲豹”说道。在摇曳不定的灯光下,几个人的脸色都缓和下来。一盏电灯,灯泡上较为干净的部分洒下光芒,照射着这个房间。除去波菲里奥?卡瓦之外,对其他的人来说,危险已经过去。两个骰子已经停住不动,上面露出“三”和“幺”。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泰坦尼克号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一艘船。梦幻之旅。巨大、气派、豪华。彩带飘舞、彩旗飞扬。鼓乐喧天、人声鼎沸。画面所具有的色彩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里,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单一的黄颜色,仿佛是过去多少岁月的老照片、经过无数春秋的陈年旧物。我们似乎可以拂去岁月的灰尘,历数春秋的时日,重新去领略那昔日的梦里情怀。《我心永恒》(《MyHeartGoOn》)—一曲女声的歌,似从九天而来,带着一种空蒙、辽阔的豪放之感,在我们耳际回响。 [点击阅读]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那个男孩名叫圣狄雅各。日落时分他领着一群羊抵达了一座废弃的教堂。教堂圉顶看起来在很久前就已经塌落了,而曾经是更衣室的地方,如今却磐立着一株巨大的无花果树。他决定在此过夜。看着羊儿一一跳进门后,男孩在毁圯的门上横竖着一些木板,以防羊儿走失。这附近并没有狼,但若有羊只脱队,他可得花上一整天去找回来。他用夹克掸了掸地面,然后躺下来,头枕着一本才刚读完的书。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