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国史大纲 -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长期纷乱【五胡十六国】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长期纷乱【五胡十六国】
  晋室东迁,衣冠南渡,北方中国便陷入长期的纷乱状态中。史称为五胡十六国,先后凡一百三十六年。
  一、五胡十六国撮要
  五胡:
  一、匈奴。
  一支居山西,建国为前赵。【初称汉。】
  又一支在河西张掖,建国为北凉。【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沮渠为氏。】
  又一支自山西西走,建国为夏。【赫连氏,其先右贤王去卑,曹操命其监五部。】
  二、羯。【乃匈奴别部,晋书:“匈奴以部落为种类,其入居塞内者有‘屠各’等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错杂。”最后一种曰“力羯”,即五胡所谓“羯”也。史称石勒:“匈奴别部,羌渠之胄”,则此种虽属匈奴,而与西羌为近。王隐晋书称“羯贼刘曜”。(文选刘越石勒进表注引。)时多连称“胡羯”,则以羯久属匈奴故也。】
  散居上党羯室,【今山西辽县,盖以为羯族所居,故曰“羯室”。】建国为后赵。
  三、鲜卑。
  慕容氏 建国曰前燕、后燕、南燕。
  拓跋氏 建国曰元魏。【不在十六国内。】
  段氏 建国曰辽西。【不在十六国内。】
  宇文氏 建国曰北周。【不在十六国内。按:晋书以宇文莫槐为鲜卑,惟魏书、北史则谓是匈奴南单于之远裔,而鲜卑奉以为主。又谓:“其语与鲜卑颇异。”则宇文氏或是匈奴而杂有鲜卑之血统也。】
  秃发氏 居河西,建国曰南凉。
  乞伏氏 居陇西,建国月西秦。
  鲜卑自辽东至河西,无所不居,以慕容、拓跋两氏为最盛。
  四、氐。【御宽五九八引石崇奴券:“元康之际,买得一恶羝奴。”则“氐”原作“羝”。太平广记二四五:“晋锺毓兄弟行,一女子笑曰:‘中央髙,两头低。’盖言羝也。锺兄弟多髯,故云。”知氐多髯。】
  略阳【天水。】蒲氏 建国曰前秦。
  略阳吕氏 建国曰后凉。
  略阳清水氏 建国曰仇池。【不在十六国内。】
  五、羌。
  烧当羌姚氏 建国曰后秦。【时人常称“六夷”。殆“五胡”外,增“賨”(又号“巴氏”)言之。苻坚叱姚苌曰:“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谓是无姚苌名;斥姚苌曰“汝羌”非谓羌不在五胡之列。】
  十六国以割据地言,亦约略可分为五别:
  一、前赵,【汉。】后赵。
  二、前燕,后燕,南燕,北燕。

  三、前秦,后秦,西秦,夏。
  四、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
  五、蜀。
  二、十六国前后形势之大概
  十六国前后形势,可分五期言之:
  一、晋、赵、蜀三国鼎立期
  前赵【匈奴。】 刘豹居晋阳,刘渊居离石,后迁平阳。刘聪居平阳,刘曜居长安。
  前赵最先兴,据燕、晋、豫、秦四省之各一部,晋称赵、蜀为“二寇”。
  后赵【羯。】 石勒居襄国。【邢台。】石虎居邺。
  石勒灭刘曜,据中国北部之半,北方几成一统。
  石虎死,鲜卑、氐、羌诸族乘机起,北方局势大变。时桓温灭蜀,北方不久成燕、秦分据之局。
  二、第一次燕、秦分据期
  前燕【鲜卑。】 慕容皝居龙城。【朝阳。】慕容俊居蓟,迁邺。
  据燕、齐、晋、豫及辽宁之一部。
  前秦【氐。】 苻健居长安,苻坚仍之。
  桓温伐燕不利,燕内乱,慕容垂奔秦,秦进师灭燕。自此苻秦全盛,进入第三期。
  据燕、晋、豫、秦各一部,
  三、苻秦全盛期。
  苻秦据中国北部大半,地广为五胡寇,遂南侵而有淝水之败,北方再分裂。
  四、第二次燕、秦对峙期
  后燕 慕容垂【皝子。】居中山。
  疆土略如前燕,据和龙,为北燕;为魏所灭。南燕为晋所灭。
  后秦【羌。】 姚苌居长安。
  疆土掩有陕、甘、豫三省,灭于刘裕。
  五、刘裕灭秦后之北方三国
  魏在平城。【大同。魏人崔浩之言曰:“裕必克秦,归而谋篡。关中华、戎杂乱,风俗劲悍,必不能以荆、扬之化施之,终必为我所有。”】夏在统万。【横山县西百里白城子。其疆土掩有今陕西北部划河套之地。夏人之言曰:“裕必灭泓,然不能久留。裕南归,留子弟守关中,取之如拾芥”】凉在姑臧。【武威,其疆土当今甘肃河西之一部。凉主闻裕入秦,大怒。其臣刘祥入言事,蒙逊曰:“汝闻刘裕入关,敢研研然也!”遂斩之。】
  刘裕入长安,北方未定而回。急于篡晋,是为宋。夏主赫连勃勃遂据长安,嗣夏、凉相继并于魏,而成南北朝。
  三、五胡十六国大事简表
  304~313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至愍帝建兴元年。 314~323 愍帝建兴二年,至东晋明帝太宁元年。 324~333 明帝太宁二年,至成帝咸和八年。
  汉 前赵 后赵
  刘渊据离石,称汉王,旋徙平阳。刘聪取洛阳。石勒据襄国,遣石虎据邺。 刘曜取长安,徙都,改号赵。石勒陷幽、蓟、并三州;又取青州。 石勒杀刘曜,称帝。

  成 燕
  李雄据长度,称成。 慕容廆取辽东。
  前凉
  赵封张茂为凉王。
  334~343 成帝咸和九年,至康帝建元元年。 344~353 康帝建元二年,至穆帝永和九年。 324~333 穆帝永和十年,至哀帝兴宁元年。 364~373 哀帝兴宁二年,至孝武帝宁康元年。
  后赵 后赵
  石虎徙都邺。 石虎卒,冉闵杀胡羯二十万人。燕克邺,赵亡。
  燕 燕 燕 燕
  慕容皝称燕王,迁龙城。 慕容俊灭冉闵。 徙都邺。 慕容垂奔秦。秦入邺,燕亡。
  代 秦 秦 秦
  什翼犍都云中。 苻健入长安,称秦王。 桓温伐秦。讨姚襄,入洛阳。苻坚立,用王猛。 王猛取洛阳,灭燕。
  成 成汉
  李焘改号汉。 桓温灭之。
  374~383 孝武帝宁康二年,至太元八年。 384~393 孝武帝太元九年,至太元十八年。 394~403 孝武帝太元十九年,至安帝元兴二年。 404~413 安帝元兴三年,至羲熙九年。
  秦 秦 后秦 后秦
  王猛卒。 伐晋,败于淝水。 姚兴灭前秦。 姚兴灭后凉。
  后燕 后燕 后燕
  慕容垂自洛阳入邺,都中山,称后燕。 慕容垂卒,魏入邺。 冯跋篡之,亡。
  南燕
  刘裕讨灭之。
  前凉、代 西燕 南燕 北燕
  为秦所灭。 慕容冲入长安。慕容永据长子。称帝。 慕容德称帝于滑台,为南燕。 冯跋立为北燕。
  后秦 魏 魏
  姚苌取长安,称帝。 拓跋珪称帝,迁都平城。 拓跋珪被弑。
  西秦
  乞伏国仁称单于。
  魏 西燕亡。 夏
  代拓跋珪复兴,徙盛乐。 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起。 赫连勃勃称夏王。
  414~423 晋安帝羲熙十年,至宋营阳王景平元年。 424~433 宋文帝元嘉元年至十年。 434~443 文帝元嘉十一年至二十年。
  后秦 魏 魏
  刘裕入长安,后秦亡。 拓跋焘立。西秦亡于夏。夏亡于魏。 北燕、北凉亡于魏。
  夏
  赫连勃勃入长安。南凉亡于西秦。西凉亡于北凉。
  五胡十六国年代表
  四、胡人之汉化与胡汉合作
  胡人所以能统治北方中国者,亦有数故:
  诸胡杂居内地,均受汉族相当之教育,此其一。【详后北方儒统。】
  北方世家大族未获南迁者,率与湖人合作,此其二。
  诸胡以客居汉地而自相团结,此其三。
  傅奕曰:“羌胡异类,寓居中夏,祸福相恤。中原之人,众心不齐,故夷狄少而强,华人众而弱。石季龙死,羯胡大乱,冉闵令胡人不愿留者听去;或有留者乃诛之,死者二十余万。氐、羌分散,各还本部,部至数万,故苻、姚代兴。”

  诸胡中匈奴得汉化最早,如刘渊、聪曜父子兄弟一门皆染汉学,故匈奴最先起。鲜卑感受随化最深,故北方士大夫仕于鲜卑者亦最多。鲜卑并得统一北方诸胡,命运较长,灭亡最后。次于鲜卑者为氐。
  刘琨传:“内收鲜卑之余榖,外抄残胡之牛羊。”则鲜卑亦务农作,而胡羯仍事游牧。元康四年,慕容廆徙大棘城(今辽宁义县)。教部族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此鲜卑受汉化甚深之证。【廆子皝又自大棘城徙居龙城,时鲜卑已早为城郭之邦矣。鲜卑其先有檀石槐、(东汉桓帝时。)柯比能,势已盛。轲比能当汉末,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圉。则鲜卑之染汉化,渊源既久。慕容、拓跋两氏,其先皆属檀石槐也。】魏志三十裴注引魏略:“氐人各自有姓,亦如中国之姓,多知中国语,由与中国杂居故也。”又魏志九夏侯婣传:“渊击武都氏羌下辩,收氐谷十余万斛”,是氐亦有农事。
  故继鲜卑而盛者为氐。鲜卑在东北,氐在西北,于五胡中建设皆可观。
  羯附匈奴而起,羌则附氐而起。故二族势最促,文化建设最逊。
  诸胡虽染汉化,然蛮性骤难消除,往往而发。最显见者曰婬酗,曰残忍。【残忍之例,莫逾石虎,勒从子。既篡石弘位,尽诛勒诛子,以邃为太子,而爱韬。邃疾之,尝谓左右:“我欲行冒顿之事。”虎遂收邃及其妻妾、子女二十六人,同埋一棺中。立宣为太子,宣复疾韬,杀之佛寺。入奏,将俟虎临丧而杀之。会有人告变,虎幽宣于库,以铁环穿其颔锁之。取害韬刀箭舐其血,哀号震动宫殿。积柴薪焚宣,拔其发,抽其舌,断其手足,斫眼,溃肠,如韬之伤。虎从后宫数千,登高观之,并杀妻、子二十九人。宣小子年数岁,虎甚爱之,抱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听,遂于抱中取而戮之。儿犹抱虎衣大叫,虎因此发疾。盖浅化之民,性情暴戾,处粗野之生活中,尚堪放纵自适。一旦处繁杂之人事,当柔靡之奉养,转使野性无所发舒,冲荡溃决,如得狂疾。石虎之后,最以残暴著者有苻生。】惟其婬酗,故政治常不上轨道,惟其残忍,诸胡间往往反复屠杀,迄于灭尽。【石勒灭刘曜,坑其王公以下万余人,南匈奴遂灭。冉闵诛胡羯,死者二十余万,杀石虎三十八孙,尽灭石氏。】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