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孤独六讲 - 卷二 语言孤独(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语言的局限性
  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為「诗」,另一端就是发展為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务求精密準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曖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
  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準确,準确往往不美,所以不会有人说《六法全书》很美,却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
  孔子本来就不喜欢法律,还记得《论语》裡有一篇提到一个孩子的爸爸偷了羊,这个孩子理直气壮地去告了爸爸,孔子相当不以為然,他认為连儿子都会告爸爸的社会,已经不是他所嚮往的。他重视的是什麼?还是伦理和道德。可是儿子告爸爸是法律,而法律一直在做的就是语言文字的防范,防范到最后就没有多餘的可能性,可以容纳人性裡最迷人的东西以及孔子主张的仁义道德。
  当我们以儒家為正统的文化主流时,语言必然会走向诗,而不是走向法律条文。因此,嵇康四十岁被拖上刑场,理由是「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於今,有败於俗。」其罪状读起来就像一首诗,像这样的罪状在中国歷史上屡见不鲜,甚至可能只有叁个字:「莫须有」,这都是受传统中国法律不彰及语言不讲究的牵连。
  一直以来,我觉得很矛盾,到底语言应该是像希腊语、像法语一样的精準,或者在潜意识裡我其实是得到一种颠覆準确语言的快乐,因為我感觉到準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弔诡,我们用各种方法使语言愈来愈準确,当语言愈来愈準确,几乎是没有第二种模稜两可的含义时,语言就丧失了应有的弹性,语言作為一个传达意思、心事的工具,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再者,写小说、文学作品,本来就在颠覆语言的各种可能性,你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偏不是「那个样子」。

  问渠哪得清如许,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人会问,语言不是因為思想而生的吗?我们应该颠覆的是语言还是思想?语言一开始的确為了表达思想,你看小孩子牙牙学语时,他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是那麼的困难,这是先有内容才有语言的形式。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今天我们的语言已经流利到忘了背后有思想。我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人嘰哩呱啦地说话,嘴巴一直动,我相信他的语言背后可以没有思想。
  有时候我很害怕自己会变成那样,沦為一种语言的惯性,尤其是站在讲台上教书时,特别恐惧语言的模式化。就像参加丧礼的时候,司仪朗诵奠文,我永远只听得懂前面民国几年几月几日及最后的呜呼哀哉,中间完全听不懂,可是那音调多麼跌宕起伏、鏗鏘有力呀!这就是语言模式化的结果,他不在乎人们是否能听懂,只是要把它唸完。
  我们都应该让自己有机会从概念的语言逃开,检查自己的语言,「问渠哪得清如许,為有源头活水来」,使语言保持在「活水」的状态,语言便不会僵死。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有人问我:「你记不记得以前我们开过会时要呼的口号:十二青年守则?」我记得第一条是忠勇為爱国之本,最后一条是有恆為成功之本,中间呢?
  几个人东一句西一句还是凑不齐十二条守则,这原本是我们每天要唸的东西,因為模式化之后,语言和思想分离了,只剩下声音,而
  这些声音无法在生命中產生意义。
  六祖惠能颠覆语言
  所以我们需要颠覆,使语言不值化、不死亡。任何语言都必须被颠覆,不只是儒家群体文化的语言,即使是名学或希腊的逻辑学亦同,符号学就是在颠覆逻辑,如果名学成為中国的道统,也需要被颠覆。新一代的文学颠覆旧一代文学,使它「破」,然后才能重新整理,產生新的意义。

  宋代文学开始出现另一支系统,即所谓的「公案文学」,何尝不是一种颠覆?
  公案文学可说是中国白话文学的发軔。佛法发展至中国唐朝已逐渐模式化,包皮括佛经的翻译、佛说法的内容,皆不復见悲悯与人性的关怀,读佛经的人可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直唸下去没有阻碍,声音中没有感情,没有让人心动的东西,就是读一部佛经。
  於是有了禪宗,一个不相信语言的教派,他认為所有的语言都是误会,所有的语言都会使修行者走向一个更荒谬、背叛修行的道路,所以最后不用语言也不用文字,把佛法大义变成一则一则的公案,以简单、易懂的白话弘扬佛法。
  禪宗可以溯源自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的故事。当释迦牟尼佛拿起一朵花给大弟子迦叶,不讲一句话,把这朵花传下去,迦叶笑了,心心相印,完全不需要语言。达摩初祖是禪宗的第一代,他从印度到中国来,在少林寺苦修面壁九年,不用语言文字传道,而是以行為。
  苦修面壁的沉默,就是一个人的孤独语言,他在寻求什麼?只有自己知道。当你静下来,处於孤独的状态,内心的语言就会浮现,你不是在跟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时,语言会呈现另一种状态。所以不管禪宗或西方教派,都有闭关的仪式(天主教叫闭静、静修),参加的人通常在第一天会很难过,有人形容是快疯掉了,可是达摩就是透过这个方式,让语言从一种向外的行為变成一种向内的行為,而将佛法传递给二祖、叁祖、四祖、五祖,直到六祖惠能。
  五祖弘忍传六祖惠能的故事是对语言最精釆的颠覆。禪宗到了五祖弘忍时已经变成大教派,眾多弟子想要承其衣钵,争夺法嗣的继承权,所以五祖弘忍在找接班人时很苦恼。这一段故事记录在《六祖坛经》中,读起来像武侠小说,看眾僧争夺六祖地位,如同武侠小说裡争夺武林盟主,我想五祖在寻找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孤独感,因為他找不到一个能超脱语言文字真正悟道的人。

  在眾多接班人选中,神秀呼声最高,他写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弟子们争相背诵,五祖听了不表示意见,继续让大家去猜。这首偈传开了,传到厨房一个叫惠能的伙头师父耳中,这个每天劈柴煮饭,不识字的文盲和尚,没有机会听到佛经,也没有机会接触上层阶级的文化,却马上回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修行者若怕脏,
  修行的意义何在?
  五祖听到惠能的偈,依旧不动声色,口头上说了一句:「胡说!」然后在惠能头上敲了叁下,背着手就走了。故事发展到这边就变成神话了,惠能因為被敲了叁记竟懂了五祖的意思,夜半叁更跑去敲他后门。要注意的是,这裡唯一的语言就是「胡说」,其他都是行為动作。
  惠能夜半叁更去敲五祖弘忍的门,五祖叫他坐下来,唸《金刚经》给他听,因為传法最重要的就是《金刚经》,唸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没有留念、没有执着才能生出慈悲心)时,惠能这个大胆的伙头和尚就跟弘忍说:「师父,我懂了,你不用讲了。」五祖真的不讲了,立刻将袈裟和钵拿给他,要他立刻逃走,以免被人追杀,五祖告诉他,必要时连衣钵都可以不要,「带法南传,遇梅则止」,后来惠能就在广东黄梅传教,成為新一派的禪宗--南宗。
  南宗系统是由一个不识字的人发展出来的,无异是对唐朝正统文化的嘲笑,这麼多人在架构一个语言、文字的体系,结果被一个劈柴师父所颠覆,并因為颠覆开创新的格局。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