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怪诞心理学 - 第四卷:在烧红的火炭上行走和幽灵鬼怪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些人似乎可以在火上行走,在一长列烧得通红的木炭上赤脚走过却毫发无损,要知道,木炭的表面温度可高达1000华氏度左右呢。科学上对这种惊人技艺的解释是这样的:炭的导热性非常低,再加上炭火余烬的面积相对较小,所以真正传递到脚底的热量很少。然而,很多的火行者对此却有一些听起来很不寻常的诠释,并因此将在火上行走当成了不错的谋生手段。据他们说,他们是用心灵的力量创造出一个神奇而强大的力场,这个力场足以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并宣称可以将这种技巧传授给其他人。科学家预测,人在烧得通红的木炭上行走的距离最长可达15英尺,在这个范围内脚底是不会被烧伤的,不过,号称自己有超自然能力的人夸口说,无论走多远他们都会毫发无损。
  2000年,我和英国广播公司的科学节目《明日世界》合作,决定在电视直播中测验这种说法。节目组斥巨资燃烧了50吨木材,并制造出一个长达60英尺的炭火长廊。接下来,号称能够创造奇迹的火行者们就将在实况转播中测验他们的超自然理论了。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火行者在走到25英尺左右时就跳离了火炭,而且双脚均出现了二度烧伤。事后我采访了这些火行者,他们对自己的失利找到了不错的借口。有一名火行者说深度催眠状态是成功走过炭火长廊所必需的,但电视转播时的强光让他根本无法进入这一状态。另一位则解释说就在她开始走上炭火之前,她的守护天使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离开了。这次测验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相信不可能的事情有可能对你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即便出现了双脚二度烧伤的悲剧,这些火行者依然未对自己宣称的超能力产生丝毫的怀疑。
  幸运的是,大部分人并不认为自己具有超能力。不过,很多人相信他们经历过同样奇怪的现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相信有鬼魂存在,而且有十分之一左右的人号称的确遇到过鬼魂。我不知道鬼魂是否真的存在,不过我非常肯定大家都很会欺骗自己去相信真有此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为了探索灵异经历背后的心理因素,我和我的同事们做过各种各样非同寻常的实验。英国的鬼屋数量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我们的很多实验就是在英国各地最著名的鬼屋里进行的。我们也是首批受邀到英国皇宫调查灵异事件的研究人员,并因此在伦敦郊外华丽的汉普顿宫呆了整整十天。还有一次,我们在苏格兰的爱丁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这里历史悠久的街道下面有几间幽深的地窖明显是在"闹鬼"。
  人们经常会发现,我们的实验跟电影《捉鬼敢死队》中所呈现的方法截然不同,这多少让他们有些失望。我们并不会穿着连身衣、背着吸尘器走来走去,而且我们从来也没有用抓鬼陷阱捉到过任何幽灵鬼怪。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证明或反驳有鬼怪存在。相反,我们的工作是想搞清楚一个疑问:在这些著名的闹鬼地点,人们经常会表示遇到过灵异事件,这到底是为什么?

  大多数的研究是邀请一些人以一贯的方式小心地走过这些闹鬼的地点,并请他们描述是否感受到了任何诡异或者不寻常的现象。随后我们会对号称感受到灵异现象的人和他们有此感受的地点进行研究,并由此逐渐梳理出灵异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
  我们发现,有些人对鬼魂的存在要比其他人敏感得多。很多自愿者在走过"闹鬼"的地点时并不会感受到任何灵异现象,然而,几分钟后,当另一个人走过同样的地点时,马上就会感觉到不大对劲,并说他们感觉周围有诡异的东西存在。那些能够感觉到诡异现象的人通常都具有非常不错的想象力。这些人都是很好的催眠对象,比如说,他们经常会忘记自己在出门的时候是否拔掉了电熨斗的插头,或者他们会设想自己忘记拔了。他们看起来能够说服自己鬼魂就站在他们身后,或者藏在黑暗的壁橱里。结果他们就会真的感觉到非常害怕,这会促使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出一系列与恐怖相关的信号,比如脖子后面的寒毛会竖起来,或者突然感觉到浑身发冷。
  研究还发现,背景信息在实验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姆·赫安发表的一篇实验报告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吉姆是我的合作伙伴,他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电影院,这里并没有任何闹鬼的传闻。随后吉姆分别让两组人在里面四处走动,并描述自己是否感觉到了任何诡异现象的存在。其中一组人被告之这家电影院里出现过很多灵异现象,所以他们会特别注意根本不存在的灵异活动。另一组人则被告之这家电影院将要进行翻新,希望他们评估一下每个房间给他们的感觉。两组人在电影院里参观的完全是相同的地点,但在参观之前被灌输了完全不同的思想,结果"抓鬼"组报告的不寻常体验要远远多于另外一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灵异体验都是过于丰富的想象力和适当的背景信息所造成的呢?其实也并非完全如此。已故的维克·坦迪做过另外一个实验,显示有些灵异体验可能的确是由空中某些诡异的东西造成的。维克是一名正在接受培训的电气工程师,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其中就包皮括魔术和鬼魂。1998年,他在一家为医院设计和生产救生设备的公司工作。维克和其他几名科学家有一间共用的小实验室。这间实验室里经常有闹鬼的传闻,很多清洁人员都说在里面时的感觉很诡异。维克一直觉得这不过是无稽之谈,或者是有毛茸茸的小动物住在实验室里的原因。直到有一天,他自己也碰到了诡异的现象。那是一个晚上,他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工作,突然就感觉到越来越不自在,而且还浑身发冷。接下来,他明显地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看着他,他抬起头来,隐隐约约看到左边的眼角处缓缓地出现了一个模糊的阴影。他脖子后面的寒毛一下子竖了起来,据他回忆说:"如果要说我当时给吓坏了,那绝对一点都不过分。"最后,维克鼓足了勇气,强迫自己转过头去直视那个阴影。结果那个东西就慢慢地消失了。

  维克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所以他觉得可能是某些装有麻醉剂的瓶子出现了泄露,所以让他产生了幻觉。于是他快速检查了一下实验室里的瓶子,但并没有发现麻醉剂泄漏的现象。最后他只能困惑不安地回家了。
  第二天,他要参加击剑比赛,所以急匆匆地把自己的花剑拿到实验室进行临时修补。当他把花剑放进老虎钳里的时候,它突然开始剧烈地摇晃。有些人可能会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吵闹鬼的恶作剧,但维克还是开始去寻找合理的解释。这一次,他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他把老虎钳拿到了地板上,并让它缓缓地移动,结果发现,当老虎钳处于实验室中央的位置时,花剑的晃动最为剧烈,可当把老虎钳向房间的某个角落移动时,花剑的晃动就不会那么剧烈了。维克猜测实验室里应该有低频声波存在,这种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进一步的调查验证了维克的猜想。经过追踪,他发现低频声波源自抽气系统中一个新安装的风扇。当风扇启动时,花剑就会开始摇晃。当风扇关闭时,花剑就会停止晃动。可是,维克的发现能够解释看似灵异的现象吗?
  这些声波通常被称为"次声波",维克知道,这样的声波是听不到的,却拥有巨大的能量,所以完全可能产生诡异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迫切地想要弄清楚,火箭发动机在火箭发射过程中产生的次声波会对航天员造成怎样的影响。他们进行的试验显示,次声波的确可能引起胸腔震动、影响呼吸,并让人产生作呕、头疼和咳嗽等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特定频率的声波还可能引起眼球的震动,从而让视觉出现扭曲。这些声波能够移动小的物体和表面,甚至还可以让烛光诡异地闪烁个不停。维克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会期刊》上撰文描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推测某些建筑物内可能存在次声波(可能是由强风吹过打开的窗户引起的,也可能是附近嘈杂的交通造成的),这种低频声波的奇特效应可能是某些人相信这些建筑物会闹鬼的原因所在。

  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因为次声波的确非常奇怪。这种声波可以经由自然现象产生,比如海浪、地震、飓风和火山喷发。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产生的次声波曾环绕地球数周,世界各地的仪器对此都有记录。这种低频声波也是核爆炸的副产品——这也是我们架设次声波监听网络的原因所在,目的就是找出核弹试验的可能证据。
  许多动物对人耳听不到的频率非常敏感,包皮括超声波(高频率)与次声波(低频率)。人类对动物世界的这些微妙震动进行监测和利用的历史已经绵延很久了。早在19世纪80年代初,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就在中空拐杖的顶端安装了一个能够发出超声波的哨子,当在摄政公园的动物园里游走的时候,高尔顿会按下拐杖顶端的一个橡皮球,并开始观察哪些动物会对橡皮球发出的高频声波做出反应。现代的狗哨就是从高尔顿使用的这种哨子发展而来的,高尔顿对实验的结果做出了如下的描述:"……我的巡游显然让动物园里的犬科动物变得异常躁动不安,这难免引来了诸多好奇的目光。"最近,科学家也做了一些从概念上看比较类似的研究,结果显示鲸鱼、大象、乌贼、珠鸡和犀牛都对低频声波非常敏感,它们会借助这些声波信号进行迁徙或进行远距离的沟通。鉴于动物界存在这种现象,再加上自然界发生的地震和飓风也会产生次声波,所以有些研究人员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动物是否可以监测到此类自然灾害发出的次声波,并将其作为早期的预警信号呢?有些人推测,2004年南亚海啸发生前的动物逃逸现象很可能就是次声波造成的。
  军队也已经对低频声波展开了调查,看是否能用其制造可怕的声学武器。这种武器被俗称为令人闻之丧胆的"褐色音符",据说这种声波可以让人的大肠产生震动,从而导致失禁。虽然音效工程师对这种可能性早有了解,不过这种概念为大众所知却是在2000年。动画片《南方公园》中有一个情节,剧中的一个小孩子不小心在美国电台播放了次声波,从而导致全国同时出现了腹泻现象。鉴于媒体对此有一些后续报道,美国的科学节目《流言终结者》决定测验一下强烈的次声波对人体的影响。虽然接受测试的人表示的确有恶心作呕的感觉,却没有出现传闻中的失禁现象。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军事和工业活动使用的都是较强烈的次声波,维克推测,低强度的次声波也足以导致一些倍感诡异的体验。因此,是时候通过实验对此加以证实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不是教你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打听人机的人,易招人怨。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遣。好个知心朋友"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谢谢……再……"小英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刺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双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没什么事。"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 [点击阅读]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楼兰新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子愿我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一、朱砂佛印历史上鸿蒙初辟的时期,颟顸、野蛮、酷虐与巫术、卜噬、图腾一起,拥有着不可抵御的权势。有史学家把它比作恶魔,手指粗硬,指节稍稍用力地弯曲便有裂帛一样的声音传出来。许多无妄的生命在它的操纵下陪葬。在长达几千年的蒙昧里,文明被撕裂成片,然而它们学会包容,织成一张网,反过来将野蛮在潜移默化中同化。 [点击阅读]
永恒之井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类与兽人爆发战争的一万年前,艾泽拉斯世界只有一块被无边的海洋包围的巨大陆地,这片大陆被称为卡利姆多。许多不同的种族和生物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这块黑暗的大陆中心是一片充满神秘能量的湖泊,这片湖泊——它后来被称为永恒之井——是整个世界的魔法和自然能量的源泉,在从这个世界以外无边的黑暗中汲取能量的同时,永恒之井向整个世界源源不断地释放它的能量,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提供营养。 [点击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二00七年五月,方智出版社发行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家庭主妇身分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分认同:畅销作家。至目前为止,《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海峡两岸卖出了三十多万本,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我也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倾诉他们读书以后的心声,并且表达他们的感谢。而我自己,还是不断地在成长。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激励孩子一生的88个励志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1章走下去,你还有双完美的脚2010年10月10日晚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圆满落幕,断臂青年刘伟凭借一曲钢琴合唱《you’rebeautiful》夺得总决赛冠军。1987年出生的他,从小便热爱足球,希望长大能成为一位职业球员。可是,10岁那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于他身上——因和伙伴们玩捉迷藏而被电击,失去双臂,成为一残疾人,从此足球之梦与他失之交臂。 [点击阅读]
爱情的海洋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序写于书前by楼雨晴当各位正式阅读这本书前,晴姑娘得把话说在前头,这本书依然不是言立冬的故事,如果你们有非言立冬不看的坚持,那么看到这里,你可以合上书了,可别大呼受骗上当,指控晴姑娘欺骗你们的感情哟!关于这一点,请原谅晴某人小小的任性,我也知道你们很期待言立冬,一再晃点,实非晴姑娘本意,很多事不是我能控制的嘛,当某些想法冒出头,那种感觉涨了胸臆,强烈得让人无法抗拒,不把它写出来, [点击阅读]
王尔德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