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攻心话术 - 第19章 共鸣胜于雄辩;给话做体检不说错话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9章 共鸣胜于雄辩;给话做体检不说错话 (2)
  从语言中,能检测出一个人心里的状态。
  请设计师a、b、c帮我们设计一张桌子。
  a设计师直接做桌子去了。
  b问:多大的?什么材质的?什么时候要?预算是多少?
  c则问:你的桌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将来桌上放花瓶做室内装饰用,还是用来当餐桌呢?
  a做出了桌子,顾客只能被动接受。顾客产生不满意的情况,双方可能会有争执。
  b也做了桌子,顾客也埋单了,已经合格了。
  c则有可能让顾客惊喜。
  从三则对话中,检测出来的就是a、b、c三个人的工作状态。
  当我们说一些话的时候,也要记得多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有一个寓言说的是:一群人在搬砖盖房子,一个人去问了其中一个人:“你在干什么?”第一个人的回答是:“没看到吗?我在出苦力——搬砖。”他又去问另一个人:“你在干什么?”第二人说:“我在砌墙。”他再问了第三个人:“你在干什么?”第三个人说:“我在修一座宏伟的宫殿。”其实这三个人干的工作都一样,就因为他们的思想不一样,他们的心情就不一样。就因为心情不一样,他们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果就不一样。
  心情不一样,说出来的话不一样,他们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果就不一样。这就是你在做事的时候如何去看待事物,眼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当我们检查到自己近期说话经常使用反问,并且对其他人说话的态度很不耐烦,可能还会经常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时候,这个体检出来的结果可能是我们的心出了一点小问题。
  说话可能暗示着内心有些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是我们自己的心理能量不够用。那么就要检查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我们个人交际范围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进行了超出能力范围内的扩大?
  或者总是追求说话的高效率,让听到自己说话的人能够马上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再或者总是指责别人,纠正对方的错误,这都是内心焦虑的一种表现。

  不妨先冷静内心,给大家举一个主持人鲁豫的例子。看她的节目,说话,和别人的互动,经常都是嘉宾的状态很放松,她一副安然享受的状态,从不着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她的心已经修炼到了一定的高度,她才能够不慌不忙,游刃有余地把握和一个人说话和沟通的节奏。她曾经这样说:“做媒体的时间长了,我越做越明白,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观众,因为观众不习惯看到一个在电视上说教的人。所以我不是特别着急地想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我是在通过我的嘉宾,通过他们讲述的故事,告诉大家我对于生活的看法,对于某一件事的看法,对于爱的看法,我觉得用这样的方式比较不太会被拒绝。”
  她还说:“我们中国人不是说,有理不在声高吗?我觉得想表达你的观点立场,就是要不露声色,不着急地把你想表达的东西说清楚,我觉得这反而是有说服力的。我一直喜欢‘润物细无声’这种境界,就是轻松地,温和地,平等地,把我相信的,把我想说的话告诉别人。”
  这种说话的态度来源于内心的态度。
  看了一档节目,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令人感慨。
  一个招聘节目,有位漂亮的女孩来应聘。
  节目的男主持人就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此时你来主持这个求职节目,在这个舞台,有个求职者来了,突然间就绊倒了,摔在这个舞台上,你会怎么办?请示范一下。”
  女孩说的是:“我会说‘我们这位求职者,是因为我的美丽而倾倒呢,还是因为在座12位老板的高智商的才华而倾倒呢?’然后我会把他扶起来,继续主持节目。”
  节目的男主持人笑了,他说:“你应该是先把他扶起来,再说话吧。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要记住,你不但是个主持人,还是个人。有人摔倒了,我们得赶紧把他扶起来,问‘没事吧’。然后你再开始聊天,你哪能围着他问‘是我的美貌把你倾倒了还是……’”

  这个紧急的时刻,男主持人给了我们一个好的参考答案,并作了很好的诠释。
  为什么我们说紧急时刻不能说错话呢?
  紧急时刻容易暴露出我们的价值观,例如这样一个小细节:
  客户说:“不能打折,我不买了。”
  你是赶紧说:“能便宜,您买吧。”还是利益面前捍卫自己的观点,说:“价格方面我真的无能为力,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能购买,因为衡量一个产品的,不是价格,而是这个产品能给您带来多大的价值,我们的服务会给您带来多少省心的效果。”
  除了销售的例子,我还要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就是知名的媒体人柴静,她是一个很多人都尊敬的女孩子,不论有多么难采访的节目,她说话总能让人感受到真诚的力量。她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她也曾经这样说:“假如没有对人真正的关切,我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我就不会成为一名好记者。”
  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内心又不失对别人的悲悯心,有了这样的一个态度,她说的话就不会出大的失误。她完成了很多敏感的,高难度的采访活动,曾有人问她勇气来自哪里,她答:“我去采访讨薪八年未果的农民,在他坐过的法院台阶上坐着,体会他的无助;我去采访拆迁中丧子的母亲,看着她泪流满面;我去采访注射了‘奥美定’的女人,用手触摸她胸部里的硬块,知道这个将永远无法根除……这一切让你知道你跟这个时代的联系。如果你仅仅为追求个人幸福而活着,你将永远得不到幸福。”
  对人的深度关切以及出众的表达能力,让柴静被人们记住。
  此外,看问题的角度要正确,拥有正确的态度,多么紧急的时刻,你也不会说错话。
  给大家举一个职场中的例子:曾经我有个读者,他讲过这个案例,他去一家大型的广告公司应聘,付出了很多努力,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他见到了公司的创意总监。

  无论是对专业还是对个人经历,创意总监都很满意,到后来,创意总监的态度显然就已经把他当做自己人了。可是,问题出在他们聊天的最后一个话题上,创意总监说到了一则广告,问他感觉怎么样?
  当时这位读者想的是,到了最后的时刻,必须铆足劲,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水平。然后他就把这个广告“全方位”地批判了一番,批判的时候,看到对面的创意总监眉头深锁,他还以为他的话针针见血,创意总监也进入了深度思考的状态。
  后来离开公司之后,他特意找朋友问了这则广告的创作背景,没想到得到一个惊人的答案,原来这则广告就是这位创意总监的作品。
  后来,果然,他没有接到邀请他去上班的电话。
  这个案例是一次谈话失败的案例,它给我们的思考是,人们在面对一些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并且案例中的这位读者,他其实忘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已经通过了公司的考核和测评,公司对此已经满意了,创意总监的提问和面试更多的是对人品的测评。
  这位读者人品再好,但是他说出来的话全是对同行的批评和负面的评论,即使这则广告作品不是创意总监做的,也会让人觉得他的攻击性太强,正如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能力很强,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合作。
  具体的回答我无法提供,但是可以给这位读者提供一个思路,那就是多角度地评价一个作品,先看到一则广告的优点,可以聊聊大家不注意的、亮点的部分在哪里,然后再谈广告的缺陷,最后要提醒的是谈缺陷的方式,不是指责和批评这则广告有多么不好,而是应该说,如果如何进行操作,将会做得更好。
  多角度地看待一个现象,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说现象,以委婉的态度提出改进的方法,能够借助语言中唤醒自己和对方的正面的能量,这种准备将让我们在紧急的情况下,也能说出得体的话。
或许您还会喜欢: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2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文/朱旭东认识尹建莉缘于她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育作为其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方向之一刚好是教师教育这个领域,这样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我读了后觉得她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但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 [点击阅读]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富爸爸”系列丛书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我们美国富爸爸公司为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合作而感到骄傲。我们从未想到,这些最初仅仅为《现金流》游戏而撰写的小册子会使我们在世界各地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富爸爸”系列丛书被译成35种语言,在67个国家发行了1300万册。中国是我们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同时,还要感谢你们在我们访问中国期间对我们的热烈欢迎。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 [点击阅读]
最美的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2
摘要:多年以后我们终于相逢,眼前的你一如梦中,而我仍是你眼中的陌生人。被麻辣烫的电话吵醒时,正在做春梦。梦里我二八年华,还是豆蔻枝头上的一朵鲜花,那个水灵劲,嫩得拧一下,能滴出水来。我站在操场边看他打篮球,篮球打偏了,滴溜溜地飞到我的脚下。他大步跑着向我冲来。白色的球衣,古铜的肤色。头发梢上的汗珠,随着奔跑,一滴滴飞舞到空中,在金色阳光照射下,每一滴都变成了七彩的宝石,我被那光芒炫得气都喘不过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邪恶催眠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01深秋时分,龙州街头已经有了三分寒意。不过这点寒意并不能阻止都市男女们上街消遣的兴致,尤其是在周末的傍晚。文汇路是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和新区的商业中心相比,这里的大楼多半矮旧,不够摩登气派。但老区也有老区的特色,比如说城内很多老字号都在此处聚集,这对本地市民的吸引力巨大。所以每到营业高峰段,文汇路上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罗飞坐在路边的一个台阶上,看似在无聊发呆,可他的眼神和思绪却没有一刻停歇。 [点击阅读]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2009年4月,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几个出版社相继约我写一本海底捞的书。可是我对写海底捞的书实在没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绝了。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国企业家》特刊部主任边杰,带着《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我动心了,给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打电话,要写这本书。张勇很犹豫,他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解密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九型人格,也称“九种人格”、“九种性格”等,是了解他人、认识自我、修正人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学问,被称为当今最实用的人格分析理论。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美国中央情报局把它作为一个识人指南,用以洞察各国元首的行为特质,斯坦福大学也把它引进到mba的课堂来训练学员的领导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