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 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在线阅读·第五十二章相聚在小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人是从来不会因为快活而死掉的。父子三人在人家还没把他们载回游船就转过气来了。这一幕,我们怎么能描写得出来啊?我们的文笔太逊色了。全体船员看见他们父子三人默默无言地紧抱在一起,个个都流下了眼泪。
  格兰特船长一登上游船的甲板,就转回头向着海伦夫人、爵士和他的伙伴们,以感动得忽断忽续的声音感谢他们的援救。原来两个孩子在由孤岛回到游船的时候,已经简单地把邓肯号环球寻找他的全部经过都告诉了他。
  对于这位豪迈的妇人,对于他所有的伙伴,他负下了多么大的一个人情债啊!从爵士起,直到水手止,不都是为了他作了多少努力,吃了多少苦头吗?哈利·格兰特把他心头无限的感激之情表现得又简单诚挚,又高尚豪爽,他那英气勃勃的面颊反映出一种又真诚又温柔的情绪,以致全体船员都觉得已经得到了报酬,并且这报酬远远超过他们所吃过的千辛万苦。就是那生性冷淡的少校也没有法子不热泪盈眶。至于巴加内尔,他象个孩子一样,流着眼泪,放声大哭。
  哈利·格兰特看着他的女儿。他觉得她是多么漂亮,多么妩媚呀!他直接就把他的感觉对她说,并且还高声地一再说,并且还请海伦夫人评评,仿佛要证实一下他并不是被疼爱子女的心情蒙蔽了他的眼睛。然后,他又转头向着他的儿子:
  “他长得多高啊!简直是个大人了!”他乐不可支地叫着说。
  然后他又抱起他那无限喜爱的两个孩子,把两年离别中心头积蓄着的所有热吻都一下子给了他们。
  罗伯尔给父亲一一介绍了他所有的好朋友,这孩子居然能用不同的辞令来介绍不同的人,虽然他对每一个人都只有同样的一样事说!就是说:他们大家,每一个人,对于这两个孤儿都太好了。介绍到约翰·门格尔的时候,这青年船长反而红着脸像女孩子一样,他给玛丽的父亲回话时声音都在发抖。
  到这时候,海伦夫人就把他们旅行的经过情形说给格兰特船长听了,船长为他有这样的儿子和女儿而感到自豪。
  哈利·格兰特知道了罗伯尔历次建立的奇功,知道了这孩子怎样已经为父亲向哥利纳帆爵士偿还了一部分人情债。然后,又轮到约翰·门格尔来谈玛丽,他说的太好了,以至于哈利·格兰特听到海伦夫人插进的几句话之后,就把他女儿的手拉着放到英俊的青年船长的手里,并回头向着哥利纳帆爵士和夫人:
  “爵士,夫人,我们为我们的孩子祝福吧!”
  当那一切的一切说了又说,说了千万遍之后,哥利纳帆把艾尔通的事也告诉了哈利·格兰特。格兰特船长证实了他的供词,那个坏蛋确是在大洋洲岸被赶下船的。
  “这人又聪明,又敢作敢为。”他又补充着说,“是贪欲把他引向罪恶方向去的。但愿他能反省,忏悔,回头做个好人吧!”
  但是在未把艾尔通送到岛上之前,哈利·格兰特要在他的荒居里招待一次他的许多新朋友。他请他们去参观一下他的板屋,坐到他海上鲁滨逊的桌上吃一顿饭。哥利纳帆和他的旅伴们都欣然地接受了。罗伯尔和玛丽就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着要看看父亲住过的地方,在这地方,格兰特船长想念他的儿女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啊!
  又是一只艇子下海了,他们父子三人,哥利纳帆夫妇、少校、门格尔和巴加内尔等一会儿就在岛上登陆了。
  不到几个钟头,就走遍了格兰特船长的领土。真正说来,那小岛只是海底一座大山的山顶,只是山顶上一小片平地,布满着雪花岩的岩石和火山的残余物。在地壳形成时代,这个山峰在地下火的燃烧影响下,从太平洋的深处挺起来了。然后形成了物化土。植物类占领了这个新地盘。过往的捕鲸船又把若干牲畜如羊、猪等载到这岛上,猪羊就在野生状态下繁殖着。从此,大自然就在这太平洋中心孤悬的小岛上出现了动物、植物、矿物三界。
  当不列颠尼亚号的遇难船员逃到这里来以后,就有了人类的劳动,那片大自然的活力就规则化了。两年半之中,哈利·格兰特和他们两名水手使他们的小岛完全改观了。好几亩地被仔细地耕种着,长出了很好的蔬菜。
  参观的人走到住宅了,这住宅是在绿油油的胶树荫下。窗下前面就是大海,太阳照着闪闪发光。哈利·格兰特叫人把桌子摆到那些茂树荫下,大家都就了座。一只山羊腿、一些纳儿豆粉的面包、几碗奶、2~3棵野菊苣、一些清凉的水,这些就构成了这一桌简单的筵席,真不愧世外桃源的风味。

  巴加内尔开心极了。他的鲁滨逊老思想又涌上心头了。
  “艾尔通那个坏蛋丢到这里来太便宜他了!”他在兴致勃勃地嚷着,“这个小岛简直是天堂呀!”
  “倒真是个天堂,”哈利·格兰特回答说,“三个可怜的受难者被老天救到这里来,真够好运气了!不过我恨这岛太小了一点,不是广大肥沃的岛屿,它只有一条小溪,不是一条大河,只有一个海浪冲击的小缺口,不是一个大港湾。”
  “又为什么恨呢,船长?”哥利纳帆问。
  “因为如果是个大岛,我就可以建立一些基础,让苏格兰在太平洋上有块移民区呀!”
  “啊!船长,您还没有放弃您那个念头吗?您那个念头使您在我们的祖国里太著名了!”
  “我没有放弃它,爵士,上帝借您的手把我救出来,就是要我完成这个事业的。我古老的苏格兰的可怜的同胞们,所有苦难的人们,都应该有一片新的陆地,好让他们逃避穷困!我们亲爱的祖国必须在这带海洋上有自己的一块移民区,完全属于自己的,让它享受它在欧洲所享受不到的独立和幸福!”“啊!您说得真好,格兰特船长,”海伦夫人说,“这真是个好计划呀,没有伟大的思想想不出来的!但是这个岛就……”“这个岛不成,夫人,这只是一片岩石,至多只能养活几个人,而我们向南非要的却是一大片富有各种原始资源的陆地呀。”
  “那么,好,船长,”哥利纳帆叫起来,“前途是属于我们的,您的那大片的陆地,我们一同去找!”
  哈利·格兰特和哥利纳帆的手热烈地紧握起来,仿佛是为了肯定这一诺言。
  然后,就在这小岛上,就在这座小屋里,大家都想听一听不列颠尼亚号的那三名遇难者在这漫长的两年中是怎样生活的。哈利·格兰特立刻满足了他的新朋友们的这个愿望。
  “我的故事,也就是所有被打到荒岛上的来的鲁滨逊的故事,我们到了这里,没有人可以依靠,只有依靠上帝,依靠自己,我们感到我们只有去向自然界斗争,去争取生存!”“那是1862年6月26到27日的夜里,不列颠尼亚号被6天的大风暴打坏了,跑来触毁在这个岛的岩石上。这岛3公里宽,8公里长,内部大约有30棵树,还有几块草场和一个清水泉源,这泉源幸好是四季不涸的。我一人带着我的两名水手,在这种天涯海角里,并不失望。我的两个患难朋友包伯和乔蔼发挥着最大的毅力来帮助我。
  “我们一开始,就和我们的榜样——笛福作品中的鲁滨逊一样,把船上的残物收集一些来:一些工具,一点火药,一些枪械,一袋宝贵的种籽。头几天是很困苦的,但是不久,打猎和打鱼可以供给我们稳定的粮食了。因为在岛的内部野羊极多,沿岸又满是水生动物,慢慢地,我们的生活就规则起来了。
  “我从船上抢救出我的测量工具,因此我可以正确地知道这个小岛的方位。我一测量,就发现我们是在任何航线以外,不会有任何船来搭救我们了。除非遇到意外的机会。我一面想着我亲爱的人,不敢希望能再见到他们的面,一面却还勇敢地接受着这个考验。
  “这时我们坚决地从事劳动。不久,几亩熟地就播上了不列颠尼亚号上的菜种,马铃薯,菊苣,酸模等开始调剂我们日常的食物了。后来还有许多其他的蔬菜。我们又捕到了几只野羊,它们很快就养驯了。我们又有了羊奶,奶油。干河沟里长出的纳儿豆又供给我们一种很有营养的面包,因而在物质生活上,我们从此就丝毫不用担忧了。
  “我们又利用不列颠尼亚号的旧料建筑了一座小屋,屋顶是帆布盖成的,并且仔细地涂上了柏油,在这样结实的掩蔽下,我们幸运地度过了雨季。我们在这小屋里讨论过许多计划,许多梦想,最好的梦想还是此刻实现的这一个。
  “我愿想用破船板造一只小艇到海上去冒险,但是最近的陆地,就是帕乌摩图群岛离这里也有800公里。这样长的一个航程,任何小艇也是禁不起的。所以我放弃了这个计划,只能等着机会有人来救我们了。

  “啊!我可怜的孩子啊!我不知有多少次站在岸边岩石顶上守候着过往的船只!在我们沦落的整个时期里,只有2~3只帆船在天边出现过,但是一下子又没了踪影!2年半就这样地过去了。我们已经觉得希望不大了,不过我们还不失望。
  “最后的就是昨天,我正爬到岛的最高峰上,忽然望到一缕轻烟在岛的西南。烟渐渐地大起来。一会儿,一只船到了我的视野里,我看见了,它仿佛正向我们这边驶来。
  “但是这小岛没有可停泊的地方,它会不会又要避开小岛呢?
  “唉!那是多么焦急的一天啊!我的心差点没把我的胸膛胀破!我们两个难友在岛的另一座山峰上点起了一把火。到了,但是这游船还没有发出任何回答的信号!然而,希望就在眼前哪!难道我们就眼看着它错过了吗?
  “我不再迟疑了。夜影逐渐加深。船可能在夜里绕过这个岛。我就扑下海,往船那边游。满怀的希望增添了我的精力。我以超人的力量与波涛作斗争。我渐渐接近游船了,哪知道相距不到30米的时候,船偏偏掉过头去了!
  “于是我发出了失望的呼声,只有我这两个孩子听到了,那并不是他们的一种幻觉。
  “后来,我只好又回到海岸,浑身都瘫软了,焦急的情绪和游泳的劳累弄得我精疲力竭。我的两个水手把我拉了起来,我已经是半死了。我们在岛上过的这最后的一夜又是多么难熬的一夜啊!我们以为永远被抛弃了,幸亏天一亮我就看见游船减低了马力,沿着岛,荡了过来。你们的艇子下海了……我们得救了,而且,老天啊!我的两个孩子,我的两个亲爱的孩子就在眼前,还向我伸着胳臂呢!”
  哈利·格兰特的叙述在玛丽和罗伯尔的狂吻与抚摸中结束了。到了这时,船长才知道他这次之所以得救,还是亏了这个文件。他遇难8天后装到瓶里任海浪漂流的那个文件。但是,当格兰特船长在叙述他的经过时,巴加内尔在想什么呢?这可敬的地理学家在脑子里把那文件上的字迹翻来复去地想了千百遍!他把原有的3种解释都想了想,全解释错了!这玛丽亚泰勒萨岛在那海水腐蚀的几张纸上是怎样写的呢?他按捺不住了,他抓住哈利·格兰特的手,叫起来:
  “船长,您现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那张文件里写的是什么话?”
  巴加内尔一提出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好奇心都紧绷起来,因为9个月来猜不出的哑谜就要揭开谜底了!
  “怎么样,船长?您那文件上的字句您还正确地记得吗?”
  巴加内尔问。
  “准确地记得呀,我没有一天不想到它,那是我们的唯一希望啊!”
  “那几句话是什么,船长?请您说说看,因为我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到,实在太不服气了。”哥利纳帆也问。
  “我马上来满足各位的要求,”格兰特船长回答,“但是你们知道,为了增加求得援救的机会,我在瓶子里装了3个文件,是用3种文字写成的。诸位要知道哪一个文件呢?”
  “3个文件难道不是一样的吗?”巴加内尔叫起来。
  “是一样的呀,只有一个地名不同。”
  “那么,好吧,请读一读法文文件,那法文文件保存得最好,我们每次解释都拿它做基础。”哥利纳帆说。
  “爵士,法文文件的字句是这样,”哈利·格兰特回答:“1862年6月27日,三桅船不列颠尼亚号,籍隶格拉斯哥港,沉没在离巴戈尼亚800公里的南半球海面。因急求上陆,两水手船长格兰特爬到了达抱岛上。”
  “嗯!”巴加内尔哼了一声。
  “不幸”,船长接着读,“长远变成为蛮荒绝地之人。兹特抛下此文件于经153°纬37°11′处。务乞速予救援,否则必死于此!”
  巴加内尔听到“达抱岛”这个名字就突然站起来,然而,他真的忍不住了,就大叫道:“怎么是达抱岛呀?不是玛丽亚泰勒萨岛?”
  “是呀,巴加内尔先生,英国的地图上都写着玛丽亚泰勒萨岛,但是法国地图上却写着达抱岛呀!”
  这时,忽然,狠狠的一个拳头打到巴加内尔的肩膀上,打得他的背往下一弯。原来少校敬了他这一下,少校生性的习惯老是那样的庄重,这次可破例了。

  “好个地理学家呀!”少校轻蔑地说。
  但是巴加内尔连少校那一拳也没有感受到。他在地理学上受到的打击正使他的头抬不起哩,那一拳算得了什么呢!
  原来他对那件文件,正如他对可靠的格兰特船长所说的那样,已经快猜到原文了!那些残缺模糊的字迹,他已经差不多完全摸清楚了!巴塔戈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名字虽先后一个一个站到他的脑子里来,都仿佛是正确无误的。其他字都差不多找到原义了,就剩下abor一词,这把他弄糊涂了!他把它解释为“达于”(aborder),而实际上却是法文地名“达抱岛”(tabor),正是不列颠尼亚号受难后逃难的地方呀!这个错误实在是在所难免的,因为邓肯号上的地图都载称为“玛丽亚泰勒萨岛”。
  “虽然如此,”巴加内尔抓着头发叫着,“我也不应该忘记这个一岛两名的事实呀!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过失,是一个不配称地理学会的秘书的人才会犯的错误呀!我的面子丢尽了!”
  “但是,巴加内尔先生,您也不必这么难过啊!”海伦夫人说。
  “不成,夫人,不成!我简直是蠢驴了!”
  “而且还比不上一匹玩杂技的驴子呢!”少校接上去替他再骂一句,作为给他的安慰。
  吃完饭了,格兰特船长把那小屋里的东西布置好了。他什么也不带走,因为他要让那个恶人能享受到善良人所创造的财富。
  大家回船了。哥利纳帆打算当即开船,于是发命令叫人把那水手送下去。艾尔通被带到楼舱里来了,就站在格兰特船长的面前。
  “是我,艾尔通。”船长说。
  “是您呀,船长。”艾尔通回答,并不因为又见到船长而表示出丝毫的惊讶,“很好,看见您安然无恙,我也很高兴。”
  “艾尔通,我把你赶到一个有人住的陆地上去,倒似乎反而害了你。”
  “似乎是的,船长。”
  “你要去替我住在这个没人住的荒岛了,愿老天叫你忏悔吧!”
  “但愿如此!”艾尔通回答,语调十分安闲。
  哥利纳帆看着那水手,对他说:“你还坚持丢到荒岛上的那个决定吗,艾尔通?”
  “还坚持,爵士。”
  “你觉得达抱岛合你的意吗?”
  “十分合意。”
  “现在,艾尔通,听我最后一句话吧,你在这里离任何陆地都很远,你想和你的手下有任何联系都是不可能的。奇迹毕竟很少,邓肯号把你放到这孤岛上,你是逃不掉的。但是你将来不会和格兰特船长的过去两年一样,不会既没有人救援,又没有人知道的。虽然你不配叫人家纪念你,人家却还会纪念你。我知道你在什么地方,艾尔通,我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上帝保佑您!”艾尔通简单回答。
  这就是哥利纳帆和艾尔通最后交谈的几句话。小艇已经准备好了,艾尔通就下船。
  门格尔在事先就已经派人送去了几箱干粮、一些工具、一些武器和若干弹药到了岛上了。
  因此艾尔通是可以用劳动来改造自己的,他什么也不缺乏,连书籍都有。
  分别的时候到了,全体船员和乘客都站到甲板上来,不止一个人心里感到难过,玛丽和海伦夫人都控制不住她们的情绪。
  “一定要这样做吗?”夫人问她的丈夫,“一定要把那坏蛋丢掉吗?”
  “一定要这样,海伦,这是叫他改过自新呀!”
  这时,小艇在门格尔的指挥下离开了大船。艾尔通在艇子上站着,始终不动神色,脱下帽子,庄重地行了个礼。
  哥利纳帆也脱下帽子,全体船员也跟着脱下帽子,和平常对一个临死的人一样,这时候,小艇在一片沉默之中走开了。
  艾尔通一见陆地,就跳上沙滩,小艇就划回了大船。
  这时是下午4点钟,乘客们在楼舱顶上还可以望见他,他交叉着膀子,一动也不动,就象一座石像站立在岩石上似的,看着游船。
  “我们走吧,爵士?”门格尔问。
  “走吧,约翰,”哥利纳帆急促地回答,脸上不愿有所表现,而心里十分感动。
  “开船!”门格尔对机械师喊叫。
  蒸汽在汽管里响起来,螺旋浆打着波浪,到了晚上8点钟,达抱岛上的最后几个山峰都在夜幕中消失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
无妄之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薄暮时分,他来到渡口。他大可早就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他尽可能拖延。先是跟他的一些朋友在“红码头”午宴;轻率、散漫的对谈,有关彼此都认识的一些朋友的闲话——这一切只意味着他内心里对他不得不去做的事退缩不前。他的朋友邀他留下来喝午茶,而他接受了。然而最后他知道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他雇来的车子在等着。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