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十四章强渡斯诺威河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现在还不是泄气的时候,而是积极行动的时候,尽管根卜尔别桥被烧断了,但无论如何斯诺威河总要过去,并且要在匪徒之前赶到吐福湾才行。所以大家不能光怨天忧人,这是没有用的。第二天,船长和爵士又跑到河边看水势,想方设法渡河。
  雨后的潮水还没有落下去,波涛滚滚,汹涌澎湃。要和这样的洪水作斗争等于找死。爵士交叉着胳膊,低头不语,纹丝不动。
  “我先游过去行吗,爵士?”船长问。
  “不!门格尔,我们还是等等吧,”爵士回答,一面用手抓住大胆的青年,生怕他跳入河水似的。
  说着,两人又走回营地。这一天就是在这种焦急万分的情况下度过的。爵士到河边跑了不知多少次,总想找个冒险渡河的办法,结果一无所获。这条河好象和他们作对似的,水势一直未减,就是火山的熔岩在里面流着,也没有那么难渡。
  最近几天,由于海伦夫人精心照料,那水手感觉好多了,已经脱离了危险。到现在,少校才断定那一刀未伤到要害。当时病人奄奄一息,只是流血过多造成的。伤口一扎好,血就止住了。只要好好养几天,很快会复元的。海伦夫人一直让穆拉地住在前车厢,他感觉不好意思。最使他感到不安的是怕耽误了其他旅伴的行程。所以,他要求只要他们能设法过河,尽管前往东海岸,只留威尔逊照顾他就可以了。
  可惜,一连好几天,这条可恶的河总不能驯服。近来,爵士的脾气烦燥极了。夫人和少校尽管劝他不要动火,要忍耐一下,但终归无效。彭觉斯这时也许已登上邓肯号,他能忍耐吗!当邓肯号——他心爱的游船,张满帆,开足马力向东海岸自投罗网的时候,当伙伴们一小时比一小时更接近死亡的时候,还能忍耐吗!
  作为船长的门格尔,此时心里也不好受,每想到那可怕的即将发生的一幕,也感到焦急。
  他想不惜一切代价克服当前困难,因此学澳大利亚人一样,用大块的胶树皮造成了一只小艇。胶树皮很轻,用木棍子夹起来,便构成了一只轻巧的渡船。
  1月18日,门格尔和威尔逊试用了一下那只不太坚固的小船。他们使用了浑身的解数,但无济于事,小船一到急流处就翻掉了,他们几乎连性命都搭上了。小船被卷进漩涡,不见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海岸。因为最近一下雨,再加上高山积雪融化,涨水更大了,此刻河面有一公里宽,而他们二人离开河岸连3米都没有。
  1月19日和20日又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过去了。少校和爵士沿河岸走,走了8公里路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趟水过去的浅滩。处处是汹涌的波涛,处处是湍急的洪流,仿佛整个山区的雨水都汇集到这条河流中来了。
  现在,援救邓肯号的希望只好放弃了。邓肯号只好听天由命吧。彭觉斯走了已经5天了,游船大概已开到了东海岸,也许已落到匪徒手中。
  然而,总不能这样闲呆着啊!洪水毕竟不会长久持续下去,它来得快,退得也快。果然,21日早晨,地理学家观测水位开始下降了,连忙报告爵士。
  “水位下降了,还有什么用,一切都太迟了。”爵士唉声叹气地说。
  “但我们总不能长期呆下去吧?”麦克那布斯反驳道。
  “或许明天我们就可以渡过去!”门格尔也说。
  “渡过去,还能救那几个可怜的船员吗?”

  “阁下,您听我说,”船长又说,“大副奥斯丁的为人,我知道。他一定严格执行命令,能开船的时候一定会开的。但是谁敢保证在彭觉斯到达的时候,船已经修好了呢?万一船推迟一两天出海呢!”
  “你说得对,门格尔!但愿如此!我们还得尽快赶往吐福湾。现在,我们离德勒吉特只有55公里了。”
  “我们到了那个城镇,就可以找到交通工具了,”地理学家说,“然后尽快赶往东海岸,或许还来得防止这场灾祸的发生!”
  “好,我们这就开始准备!”爵士命令道。
  于是,船长和威尔逊又开始忙着造船了。上次的失败已证明胶树皮抵抗不了洪水的冲击。因此,他们锯掉了几棵大胶树,准备造一个又大又牢的木筏。这工作很费时间,到了第二天才完工。
  这时,水位已显著下降了。但是斯诺威河仍旧颜未改,水流依然湍急。然而,这并没有多大关系,只要顺着水势斜走,在适当范围内控制水势,是可以达到对岸的。
  正午时分,大家把两天路程所需干粮搬到木筏上,其余的如牛车、帐篷一律丢掉。这时,穆拉地的伤势已经好转,身体恢复得很快,翻翻身,已没有事了。
  下午1点钟,大家上了木筏。船长在右边安上一支长桨交给威尔逊掌管,目的是在于防止木筏被急流冲去,被浪头打出航路的距离。至于门格尔,他站在木筏尾上,用一根粗制的橹掌握着航向。海伦夫人和玛丽小姐坐在正中间,靠近穆拉地,爵士、少校和地理学家则围住他们,准备救护。
  “准备妥当了吗,威尔逊?”船长问。
  “妥当了!”威尔逊用粗大的手握着桨回答。
  “途中要当心,防止浪头把我们冲掉!”
  门格尔船长解开系筏的绳索,一下子就顺水漂去,开始的5米还好,威尔逊一直能够控制木筏。但是不一会儿,木筏被裹进漩涡。只在里面打转,怎么也不出来,这时桨和橹已失去作用了。只好等待漩涡过去。木筏转得飞快,把人转得眼花缭乱。门格尔船站在那里,脸色灰白,咬紧牙关,眼睛直盯着水转形成的无数漩涡。
  木筏随漩涡和推进,好大一会儿,转到河中心,这时,离出发点才走了半公里路。这里的水力极猛,漩涡便不易形成,所以木筏稍微平稳些。
  船长和威尔逊又用起他们的橹和桨,沿一条斜线在水中前进了。最后,经过一番艰辛终于快到岸时,威尔逊手中的桨突然折断,木筏失去平衡,又被急流冲去。船长不能再断橹了,尽力抵抗着。威尔逊满手血迹,也来帮忙。
  最后,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木筏在河中折腾了半个小时,终于到达对岸的一个陡峭岩石上,谁知这一撞,惯性太大,木筏被撞散了。
  现在,这支旅行队几乎一无所有了。他们离德勒吉特还有50里,在这无人到过的荒野中,很难遇到移民和“坐地人”,因为这一带除了凶恶的强盗和杀人不眨眼的山贼外,根本无人居住。
  大家决定不再耽搁,立刻出发。穆拉地深知自己是个累赘,他要求独自一人留下,然后,等他们派人来接他。
  爵士不愿意失去一个可爱的伙伴,死活不肯。他预计至少要走3天到达德勒吉特,再走5天到东海岸。而那时邓肯号也许早已开到东海岸了,反正是迟了,再迟几个钟头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不愿丢掉任何朋友,”爵士说,“我们做个软兜,轮流抬也要把你抬走!”

  软兜用带叶的桉树枝很快地编好了,不问三七二十一,便把那受伤的水手放了上去。爵士是第一个抬他的人,爵士抬软兜的一端,威尔逊抬另一端,跟着大家一齐出发了。
  开始是如此满意的旅行,谁知结局竟如此不幸,变得如此狼狈啊!现在不再是寻找格兰特船长的问题了,格兰特并不在这片大陆上,甚至根本未来过这片大陆,而这片大陆几乎葬送了寻访他的人。当他那勇敢的同胞到达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时候,也许连载他们回国的那只游船也被匪徒抢走了!
  这一天是在沉默与痛苦中度过的。每隔十分钟,抬穆拉地的人就换一次。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走路已经很累,抬人更是苦不堪言,但旅伴们没有一个叫苦的。
  走了8公里路之后,天黑下来,他们就在胶树林里宿营了。晚饭只有从木筏上抢救下来的一点干粮,这时,马枪简直无用武之地,明天的吃饭还没着落呢。“天公不作美”,夜里偏偏下起雨来。好容易盼到天明,雨过天晴,又出发了。但是这种倒楣的地方比沙漠还荒凉,人迹罕至,所以少校连个打猎的机会也没有。
  幸亏小罗伯尔眼尖,发现了一个鸟巢,里面有十几只鸟蛋。奥比尔拿来用热水煮熟,再加上从水洼中挖来的一些马齿苑,便形成22日的午餐。
  路上充满了蒺草,开始难走起来,这种草又叫作“箭猎”,墨尔本人都习惯这样叫。走路不小心,它可以撕破你的裤腿,刺得你的脚鲜血淋淋。然而两位勇敢的女客并未叫一声苦,她们义不返顾地前行,给其他伙伴做出榜样,而且常常用表情或语言来互相鼓励。
  当天,他们夜宿在布拉山脚下的容加拉河岸上。晚饭多亏了少校打了一只大老鼠,不然,晚饭都会成问题。这种老鼠又叫“坎地道鼠”,它的肉味美,如果它有山羊那么大就好了。不一会儿,奥比尔把它烤熟了,然而它的肉毕竟有限,大家只好把骨头啃个尽光。
  23日,旅伴们虽已精疲力尽,但仍坚决地上路了。从山脚下绕过去之后,是一片广阔的荒草原,草长得如鲸须一般,象箭林,又象刀山,根茎错杂,时而用斧劈,时而用火烧,才开出一条路来。
  这天早晨,司务长虽巧,“难为无米之炊”,他们走在贫瘠的散乱硅石中,不仅饥饿,而且口渴,天气燥热得很。要是这样一直无吃无喝地走下去,他们会倒在地上的。
  运气终于来了,他们看见了许多“颅形”,它象满贮甘露的瓢,充满了水,挂在一种珊瑚状灌木的树枝上。大家一口气喝了个饱,感到精神又恢复了。
  吃的东西,也有了。就是土人在虫蛇鸟兽都吃光了之后所赖以生存的那种植物,叫做“纳儿豆”,地理学家以前听同行提到过。这种植物是草类里面的隐花植物,叶子象苜蓿,叶下长着牙胞。牙胞有扁豆大,采下来用石头一砸便成了“面粉”。用这种“面粉”作成的粗面包,对于生命频于垂危的人,吃起来也是格外地香甜。这种果实多得很,奥比尔贮藏了很多,以后几天的粮食不用发愁了。
  第二天,穆拉地能够自己走路了,他的伤口完全愈合。离德勒吉特不过16公里了,当晚歇在新南威尔士的边境上,恰好是东经149度。
  一连又下了几个小时的细雨,大伙的衣服都淋透了。船长好不容易发现一座锯木人留下的破烂不堪的木棚,大家进去避避雨。威尔逊想生火烤“纳儿豆”粉面包,便出去拾枯枝了,但是,拾来的干柴怎么也点不着,里面含大量的矾质,根本不能充作燃料。博学的地理学家在以前讲澳大利亚奇闻时已说过这类事情。

  因此,火没点着,干冷的面包自然无人吃,都穿着湿漉漉的衣服睡觉了。只有高枝上的笑鸟在叫着,仿佛在讥笑这伙不幸的寻访者。
  女人毕竟与男人不同,那两位女客虽然装作雄赳赳的样子,但她们的体力已一天不如一天了。她们已经不是在走了,而是连拖带爬了。
  然而,路总有尽头的。第二天,天一亮就动身,11点钟到达了德勒吉特城在上威斯的一个小镇,距吐福湾80公里。
  在德勒吉特城,他们很快备好交通工具。此时,爵士心中又燃起一股希望的火苗。如果邓肯号稍许耽误一下,我们24小时之内,便可到达吐福湾,邓肯号还有救。
  中午,大伙好好美餐一顿之后,便坐上一辆邮车,离开这个城镇。5匹壮马拉得邮车飞快地向前急驶着。
  车夫听说快了多给酒钱,更是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每16公里一小时,每站不过停两分钟。爵士此时此刻恨不得变成一只小鸟迅速飞到东海岸去。
  第二天,太阳初升的时候,隐约的海水声预告着目的地即将达到。邮车绕过海湾到达30度线的海岸,也就是命令奥斯丁把船开来的地方。
  海一出现,大家极目远望,极力地搜寻着邓肯号的影子能不能出现一个奇迹,邓肯号在海中游来游去,和一个日前在阿根廷的哥连德角外一样呢?但是水天一色,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没有一只帆船的影子。
  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可能风太大,船在港外抛锚不了,于是开到吐福湾的内港——艾登城去了。
  所以,爵士又命令邮车向右转,向离此地9里的艾登城进发了。
  车夫在离那标志港口的固定信号灯不远处停下来。在码头上停着几只船,可是玛考姆府的旗号没有。
  爵士、船长和地理学家一齐下了车,来到海关,询问了海员,查了近几天的船舶进口登记薄,结果一星期以来,没有一只船进过吐福湾。
  “是不是邓肯号推迟时间启航呢!也许我们赶在他们前面了!”爵士叫着说,人总是不愿朝绝望的方面想,于是又转到这个念头上来。
  船长门格尔摇摇头,他深知奥斯丁决不会拖延时间执行命令的。
  “是吉是凶,我们总要知道个结果,总不能这样半信半疑吧!”哥利纳帆说。
  一刻钟后,给墨尔本船舶保险经理人联合会拍了一个电报。然后,大伙坐上邮车,到了
  维多利亚旅馆里歇歇脚。下午两点钟,爵士收到电报,电文如下:
  吐福湾艾登城哥利纳帆爵士邓肯号本月18日启航去向不明船舶保险经理人安德路
  电报象一页纸一样从爵士手中飘落到地上。
  毫无疑问!那只正派的苏格兰游船已变成一只海盗船了,而匪徒头目彭·觉斯成了它的主人!
  横贯澳大利亚大陆的旅行曾那样乐观地开始,现在就这样绝望地结束了!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受难船员的踪迹似乎再也不能找到了,这次失败如此惨重,赔上了整个船队的性命,而且爵士也被弄得精疲力尽,束手无策。这位英勇的寻访人,在幡帕斯草原的天灾没有征服他,现在澳大利亚大陆上的人祸却把他制服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培根随笔集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译文序一、本书系依据Selby编辑之Macmillan本,参考《万人丛书》(Everyman’sLibrary)本而译成者。二、译此书时或“亦步亦趋”而“直译”之。或颠倒其词序,拆裂其长句而“意译”之。但求无愧我心,不顾他人之臧否也。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