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txt·第十七章独立堡的司令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坦狄尔山海拔300多米,是一条最古的山脉。它是一连串的丘陵,盖着青草,排成半环形。这个区域就是一个县,县名叫坦狄尔,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整个南部,它以这一带山腰为界,这带山腰向北倾泻着许多自山城上发源的河流。这县里约有4000名居民,县城就是坦狄尔村,建立在北部冈峦的脚下,由独立堡掩护着。它的位置很好,因为那里有沙巴雷夫河的一条相当重要的支流。还有一点,很特别,也很奇怪,不过巴加内尔是不会不知道的,那就是这村里住的全都是法国的巴斯克人和意大利移民。原因是:在拉巴拉他河下游这一片地区里最早的几个殖民地都是法国人建立起来的。1828年,为了抵御印第安人的频频袭侵,这座独立堡在法国人巴尔沙浦的领导下建筑起来了。他在这个工程中获得第一流学者多比尼的协助,这多比尼是通晓、研究并描写南美各国情况最详实的一个人。
  坦狄尔村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据点。它以当地的大牛车为交通工具,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交通往来,大牛车跑一趟只要12天的工夫,所以这里的商业贸易发达。村里运送到省城的货色有大牧场所养的牧畜,宰杀场所腌制的腊肉,还有印第安人手工业品,如棉布、羊毛织物、由编皮匠编的各种难得货物等等。还有,这个村不仅有一些相当舒适的房屋,还有些学校和教堂。
  巴加内尔给大家作了一番详尽的介绍之后,还补充了一句说:这里是不会打听到一些消息的,而且这座城堡经常有军队驻守。于是哥利纳帆就选了一家相当漂亮的旅杜住下来,把马牵到马房里。然后,他和巴加内尔、少校、罗伯尔,在塔卡夫的引导下,向独立堡走去。他们在山上爬了几分钟就到了堡门口,门口站着一个阿根廷哨兵,他吊儿郎当地守着。他们轻易地走过去了,这说明防卫十分松懈,不然就是这地方极度安全。
  这时有几个士兵正在堡的空场地上操练。年纪最大的不过20岁,最小的不到七岁。说老实话,那只是十来个儿童少年,他们在舞枪弄刀,倒很象个模样。他们的制服是一种条子布做成的衬衫,用皮带贴身扎住。裤子呢,既没穿长裤,又没穿短裤,也没有穿苏格兰式的短便。巴加内尔看到一个zheng府不肯把钱花在漂漂亮亮的军服上,就有了一个好的初步印象。那些孩子军每人佩着一枝后膛枪,一把军刀,枪显得太重,刀也显得太长,因为他们实在太小。他们的脸都晒成焦黑,模样都差不多。指挥他们的那个教练排长也和他们的面孔长得一模一样。他们大概是12个弟兄在一个老大哥的指挥下进行大会操,后来问起事实,果真如此。
  巴加内尔对这并不感到惊奇。他熟悉阿根廷的统计数学,知道阿根廷的每家儿童数目平均都超过9个。不过使他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小兵都是在做法国式的操,分为12个节目的主要冲锋动作都做得十分准确,而且那教练的命令常常是用这地理学家的法国语言发出的。
  “这才是奇怪哩!”他说。
  但是哥利纳帆不是到独立堡来看孩子兵操练的,更不是来研究他们的国籍和出身的。因此他不让巴加内尔有时间呆在那儿惊愕下去,请他立刻去找驻军首长说话。巴加内尔照办了,于是一个小兵就向着一座做营盘用的小房子走去。过了一会儿,司令亲自出来了。一个50岁左右的人,健壮的体格,军人的风度,硬撅撅的八字胡,高颧骨,斑白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从短筒烟斗里冒出一团一团的浓烟,隔着烟雾看去就是这个样子。他的举止很使巴加内尔回想起法国的老下级军官的那种自成一格的风度。

  塔卡夫向司令介绍了哥利纳帆爵士一行。他说话的时候,那司令不住地看着巴加内尔,盯着看,叫人真难为情,弄得我们的学者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那老兵用意何在。他正待问他,那人已经不客气地抓住他的手,用法语以欣喜的音调问:
  “法国人吧?”
  “是呀!法国人!”
  “啊!高兴极了!欢迎!欢迎!我也是法国人。”司令重复地说着,摇着那学者的胳膊,不知用了多大的力气。
  “是你的一个朋友吗?”少校问巴加内尔说。
  “可不是吗!”他自豪地回答,“我们在五大洲都有朋友呀。”
  巴加内尔的手几乎捏碎了,好不容易才把它从那活象老虎钳子的手中挣扎出来,然后开始和大力士司令正式谈话。哥利纳帆很想插进一两句话,问问他所要打听的事,但是那司令在背诵他的历史,看来很不愿意人家打断他的话头。从他的叙述中,人们知道这豪爽的军人离开法国已经很久了。祖国的语言已经不那么纯熟了,虽然字还没有忘记,但至少文法规则已经不大记得了。他说起法文来几乎和法国殖民地的黑人一样。原来这独立堡司令是法军的一个军曹,曾经是巴尔沙浦的伙伴,这一点,也是旅客们从他的口中得知的。
  从1838年独立堡建成以后,他就没有离开过独立堡,现在他是经阿根廷zheng府核准指挥这座要塞的。他50岁了,是个巴斯克人,名字叫玛奴埃尔·伊法拉盖尔。尽管他不是西班牙人,他却有他的应付办法:他到这里一年后就入了阿根廷的国籍,在阿根廷军队里服役,并且娶了一个印第安人做老婆,这时这位印第安夫人正在奶着一双6个月大的双胞胎呢。自然,两个双胞胎都是男的,因为这夫人是决心不生女儿的。玛奴埃尔从来不知道除了当兵以外还有其他职业,他希望上帝保佑他将来能献给共和国一个连的青年士兵。
  “你们看见了呀!”他说,“个个可爱!好兵!若瑟!若望!
  米凯尔!倍倍!倍倍才7岁!已经会打枪了!”
  那小孩听到父亲夸奖他,并起两只小脚,来个立正,举起枪,姿势十分好看。
  “他有前途!总有一天,升上校,当师长!”司令又说。
  司令说得太开心了,军人的职业果然高于一切,将门之子的前途果然无可限量,谁也不能驳他。他快乐极了,正如歌德所说“使人快乐的一切,无非幻梦。”
  这一连串的历史足足讲了一刻钟,这使塔卡夫非常惊讶:怎么一张口就能说出这么多话来!司令在说话时,没有人打断他的话头。但是一个军曹,纵然是一个法国军曹,说话总有个尽头,他终于停止了,在停止前还敬请客人跟他到他的寓所去。客人们觉得盛情难却,不得不去见一见司令夫人,这位夫人很有“大家风范”,如果这个名词能用来形容一个印第安女人的话。
  大家接受了他的邀请之后,那司令就问贵宾们是什么风吹到“敝地”来的。这正是言归正传的机会,否则恐怕永远也谈不上主题了。巴加内尔用法语叙述了这次横穿判帕区的旅行经过,最后问为什么印第安人都离开了这个草原区。“啊!……没有一个人了!……”司令回答,耸一耸肩,“实实在在地!……没有一个人了!……我们这班人只好抱着膀子……没有事做了!”

  “究意是什么原因呢?”
  “打仗呀。”
  “打仗?”
  “是啊!自家人打自家人……”
  “自家人打自家人?……”巴加内尔重复着,不知不觉地也跟着说黑人的法语了。
  “是的,巴拉圭人跟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打起来了。”
  “打了以后呢?”
  “打了以后,印第安人就都跑到北方去了,跟在佛劳来斯将军的屁十股后头。印第安人,强盗。”
  “那些酋长呢?”
  “酋长和他们在一起。”
  “怎么!卡特利厄尔酋长……”
  “没有。”
  “也没有。”
  “还有扬什特鲁兹呢?”
  “更没有了。”
  这回答译给塔卡夫听了之后,他点点头,表示那司令说得不错。原来塔卡夫不知道或者忘记了此刻有一场内战。这场内战后来还引起了巴西的干涉,使阿根廷共和国的内战双方都死了许多人哩。这种自相残杀的战争,正是印地安人的好机会,他们不会放过这机会而不去趁火打劫的,所以,阿根廷北部各省在打内战,判帕区里没有人了。这两件事,一因一果,那军曹一点也没有说错。但是,这件国家大事却把哥利纳帆的计划整个推翻了,原来打算做的都做不成了。可不是吗?如果哈利·格兰特是在酋长们手里做俘虏,他一定被带到北方边区里去了。既如此,到哪里去找他呢?又怎样能找到他呢?该不该一直跑到草原北部边界去作一次危险的而又几乎无益的搜索呢?这种做法会有严重后果的,必须认真讨论一下。
  这时候,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可以向那军曹提出,可惜大家都相对无言,竟把它忘记了,还是亏了少校想起来:
  “这位军曹,可曾听说有欧洲人做了判帕区印第安人酋长的俘虏呢?”
  玛奴埃尔想了一会儿,象一个人努力在回忆中搜索的样子。
  “有的,”他终于回答说。
  “啊!”哥利纳帆叫了一声,又抓住了一个新的希望。
  哥利纳帆、巴加内尔,麦克那布斯、罗帕尔一齐围拢到那军曹的身边。
  “请说!请说!”大家都催着他,用渴望的眼光瞅着他。“那是几年以前的事了,”玛奴埃尔回答。“是呀,……不错……欧洲俘虏……但是没有见过……”
  “几年以前,”哥利纳帆说,“你记错了是吗,你记错了……船失事的日期是准确的呀,那是1862年6月失踪的……因此还不到两年时间。”
  “啊!不止两年,爵士。”
  “不可能,”巴加内尔叫道。
  “确实不止两年,那是倍倍出生的时候……有2个人。”
  “不对,,是3个人呀!”哥利纳帆说。
  “2个人,”那军曹又以肯定的语气驳正。
  “2个人!”哥利纳帆重复着,很惊讶。“2个英国人吗?”“不是呀,”那军曹回答,“谁说是英国人?不是啊……一个法国人和一个意大利人。”
  “一个意大利人被包于什人杀掉的,是吗?”巴加内尔叫起来。
  “正是!我后来知道了……那法国人得救了。”“得救了!”小罗伯尔叫起来,他的整个生命都仿佛悬在军曹这一句话上。

  “是的,从印第安人手里得救了。”玛奴埃尔回答。
  大家都在看着那学者,他拍一拍额头,显出失望的样子。“啊!我懂了,”那学者终于说,“一切都明白了,一切都可以解释了!”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哥利纳帆问,又着急,又不安。“朋友们,”巴加尔抓住罗伯尔的手回答着,“我们要耐心忍受这一次大倒霉!我们找错了线索了!这里被俘的不是格兰特船长,却是我的一个同胞,他的同伴叫作马可·瓦责罗,确实是被包于什人杀掉的。我的同胞跟了那些残酷的印第安人到科罗拉多河畔跑了几次,后来很幸运地从他们的手里逃了出来,重新回到法国了。我们原想追查哈利·格兰特的踪迹,现在却追到了那年青的季纳尔的踪迹。”
  这一个说明引起了一阵深沉的静默。错误是极明显的:那军曹提供的细节、俘虏的国籍、同伴的被杀,从印第安人手里脱逃,这一切都互相符合,证明那错误是毫无疑问的。
  哥利纳帆以失望的神气看着塔卡夫。于是那印地安人又开口问军曹:“你从来没有听过有3个英国人被俘吗?”“从来没有,”玛奴埃尔回答,“如果有,坦狄尔这地方应该听说到……我一定会知道……不,没有这回事……”
  哥利纳帆听了这干脆的答复之后,没有再在独立堡停留的必要了。他和他的朋友们都告辞了,他们谢那位军曹,并和他拉拉手。
  哥利纳帆看到他的希望完全覆灭了,心里十分难过。罗伯尔在他的身边走着,默默无言,眼泪汪汪地要滴下来。哥利纳帆也找不出一句话来安慰他。巴加内尔在自言自语,指手划脚。少校的嘴唇一动也不动。至于塔卡夫,他觉得找错了线索,有损他那印地安人的自尊心,因而也显得不高兴。其实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原谅的,谁也没有想到要责怪他呀。
  大家都回到旅馆里来了。
  晚饭吃得没精打彩的。当然,这些人个个勇敢、热情,谁也不后悔吃了这么多毫无意义的辛苦,白冒了这么多的危险。但是每个人感到一切成功的希望都突然幻灭了。在坦狄山与海岸之间还能找到格兰特船长么?不可能的呀。万一有俘虏在大西洋岸上落到了印地安人手里,玛奴埃尔军曹不会得不到情报。那些经常往来于坦狄尔与卡门之间,经常到内罗河口做生意的印地安人不会不注意到这一类事件。我们知道,凡在阿根廷平原上做生意的人,什么消息都互相转告,任何事情,任何做生意的人都会知道。现在既没有一点格兰特的音讯,就只有一件事可能:立即到梅达诺岬那约定的地点去和邓肯号会合。
  然而,巴加内尔却又向哥利纳帆要出了那张不幸引起这次寻访错误的文件,他怀着一肚子的不高兴重新研究着。他努力要找出一个新的解释。
  “这文件倒是很明显的呀!”哥利纳帆再三地说,“关于格兰特船长的沉船经过的以及他的被俘地点,说的再确实不过了!”
  “呃!未必!”那地理学家敲着桌子回答,“一百个未必!既然哈利·格兰特不在判帕区,他就不在美洲。究竟他在什么地方呢?这文件应该告诉我们,并且它一定会告诉我们;朋友们,我要是找不出来,我就不叫作雅克·巴加内尔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