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 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在线阅读·第九章印地安人的“王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要不是少校,任何别的人就是从那小屋旁边走了一百遍,乃至从那小屋顶上踏过去也不会发现那里有间小屋。因为那只是雪地上凸出的一点,和四周的岩石混杂在一起,几乎看不出来。那小屋埋在雪里了,非扒开不可。威尔逊和穆拉地拼命地扒了半小时才把那小屋的入口扒开了。全队的人都赶快挤了进去缩成一团。
  这小屋是印第安人用土坯建成的,正方形,长宽各3.3米,矗立在一个雪花岩的顶上,只有一个小门,门前有一个石梯,门虽狭窄,一旦刮起那种飓风,雪花和冰雹依然钻得进去。
  小屋里足可容纳10人,四壁虽然在雨季挡不住雨,此时却至少可以避一避零下10度的寒气。此外,屋内还有一个灶炉,土坯烟囱,砖缝用石灰糊严,生火取暖,抵抗外面的寒冷,还是可以的。
  “总算有个栖身之处,虽然不很舒服,”哥利纳帆说。“我们要感谢老天爷把我们引到了这里。”
  “还嫌不舒服吗?是一座王宫啊!只可惜没有禁卫军和朝臣。我们在这里算是舒服极了。”巴加内尔说。
  “尤其是灶炉里烧起一把旺火。”奥斯丁说,“我觉得,大家饿固然是饿了,冻僵更是吃不消,以我个人来说,能找到一把柴比能打到一些野味还要开心些。”
  “好呀,我们想法子去找点东西来烧烧。”巴加内尔说。
  “在这高低岩儿的顶上想找东西来烧?”穆拉地带着怀疑的神色摇摇头,说。
  “屋里既然有灶炉,外边就一定可以找到烧的东西。”少校回答。
  “麦克那布斯说得对,你们布置一下,准备晚饭,我打柴去。”爵士说。
  “我和威尔逊陪你去。”巴加内尔说。
  “你们要不要我陪?”罗伯尔爬起来问。
  “不用,你休息休息吧,我的孩子,你虽跟别人一样是小孩子的年龄,可你已成了大人了。”爵士说。
  哥利纳帆,巴加内尔,威尔逊走出了那间小屋。这里是傍晚6点钟,虽然没有一丝风,但是,寒气却刺人肌骨。天已经转暗了,太阳已经以最后的光彩抚摸着高原上的峰峦。巴加内尔看了看气压表,水银柱指在零下4分过95。这时他们是在3600米高的高空。这里比勃朗峰只低910米。如果这些山也象在瑞士高峰上有那许多困难,只要飓风或旋风来和他们捣乱一下,任何一个旅客也爬不过这新大陆的屋脊。
  哥利纳帆和巴加内尔走上一个云班石的高岗,向四方的天边观看。他们这时正在峰峦迭嶂的最高峰上,一眼可以看到65平方公里。东面,山坡层层下迭,不算太陡,可以走入。远处是乱石堆砌成行,这都是冰山陨落时冲积出来的,科罗拉多河流域已经沉没在黑幕中了。地面此起彼伏的皱纹,一切峰峦迭嶂,都在夕照中渐渐消失了,整个的安达斯山东麓都悄悄阴暗下来。在西面,那些支撑尖峰的嶙嶙石壁依然被阳光沐浴着。看着那些沉浸在光海中的岩石和冰山,真叫人眼花缭乱。北边隐隐约约峰峦起伏,仿佛是用颤抖的手拿着铅笔划成的一条朦胧的而富有弹性的曲线。但是南边正相反,景象却是十分瑰丽壮观,愈近黄昏反而愈显灿烂。是的,你向荒野的尔比多河谷望一望,就可以看到安杜谷火山,那大张着嘴的喷火口,就在离那儿3公里以外的地方。那火山怒吼着,象一只巨大的怪兽,象圣经里所说的长鲸,它喷出炽热的浓烟和奔流而出的褐色火焰。四周的峰峦都仿佛着了火;白热的石雹,暗红的烟光,火红的熔岩,交织成一个硕大无比的万花筒。一阵耀眼的闪光火焰不断加强,射得那一望无际的盆地到处是强烈的光环,而那时,夕阳的余辉也渐渐收敛,象一颗陨星在天边的暗影里缓缓隐匿。

  巴加内尔和哥利纳帆看着这一幕天火与地火的壮丽的交斗,只是出神。这两位临时樵夫现在变成艺术鉴赏家了。不过威尔逊对此并不太感到兴趣,他提醒了他们要做的事。那地方没有树木可以当柴烧,幸而有一些干枯的苔藓巴在岩石上,他们采集了很多,还有一种植物叫做“拉勒苔”,根可以烧得着,他们也拔了一些。这些宝贵的燃料一拿回小屋里,就放进炉灶,堆起来。火很不容易生起来,更不容易维持不熄。因为空气太稀薄,不能供给足够的氧气了,这至少是少校的看法。“在相反的一方面,”少校又补充说,“水沸也不需要100度,爱喝百度沸水煮咖啡的人也只好迁就点了,因为在这种高度,水不到九十度就开。”
  少校果然没有说错,水沸时拿温度计插下去一试,只有87度。大家喝了几口热咖啡,舒服极了,至于干肉,似乎有点不够分配。这使巴加内尔起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我想起来了,骆马肉烤起来吃倒不坏!人家说骆马可以代替牛羊,倒想试试骆马肉是不是能代替牛羊肉!”“怎么!”少校说,“这样的晚饭你不满足吗,大学者?”“满足极了,我的好少校,不过我承认,如果有盘野味,我更欢迎。”
  “你真是好享受!”
  “你给我扣的这项帽子我接受,少校,不过,你自己又怎样呢?你嘴里尽管说得好听,心里也未尝不想烤他一块什么肉吃吃吧!”
  “也许有这回事。”少校回答。
  “如果有人请你去打猎,你能惧怕寒冷和黑夜,乖乖巧巧地去干吗?”
  “那当然啦,你如果真这样想的话……”
  大家没还来得及感谢他并劝阻他,已经听到一片吼声自远处传来了。吼声拖得很长,不是一只两只野兽,而是成群的野兽向他们这边跑来了。难道老天赐给一个小屋,还要赐给一顿晚饭吗?这是那地理学家的想法。但是哥利纳帆却抑制了他的兴头,对他说,在高低岩这样高的地带绝不会再有野兽出现的。
  “没有野兽,这声音是哪里来的?”奥斯丁说,“你们不听见声音越来越近吗?”
  “会不会是雪崩?”穆拉地问。
  “不可能!明明是野兽的吼声。”巴加内尔反驳。
  “我们去看看。”哥利纳帆说。
  “我们以猎人的身份去看。”少校说着,同时拿起他的马枪。
  大家都钻出了小屋,夜已经到了,阴森森的,满天星,月儿还没有出来。北面和东西的峰峦都消失在夜幕中,只能看得出几座最高的峭岩象幽灵一般的侧影。吼声——受了惊的野兽的吼声——愈来愈大,就从高低岩儿的那片黑暗中涌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忽然,一片东西排山倒海地崩落下来了,但不是雪崩,而是一群受惊的野兽。整个高山都仿佛在颤抖。涌来的野兽数以万计,虽然空气稀薄,奔腾声、叫嚣声还是震耳欲聋。是草原的猛兽呢?还是这座山的骆马和未角羚呢?这一阵动物的旋风正从他们头上几尺高的地方卷过去,哥利纳帆、麦克那布斯、罗伯尔、奥斯丁和两个水手赶快伏倒在地上。巴加内尔是个夜瞎症,他站着,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结果一眨眼就被弄得四脚朝天。
  这时,忽然砰地一声,少校摸黑放了一枪。他觉得有一只野兽倒在离他几步远的地方,而整个兽群乘着不可抑制的势头奔去,响声更高,在那火山一带的山坡上消失了。“啊!我找到了!”一个声音在说,那是巴加内尔的声音。
  “你找到什么呀?”爵士问。
  “找到眼镜呀!在这阵混乱中没丢一副眼镜,总算造化!”
  “你没受伤吧?……”
  “没有,只被踩了几脚。不晓得是什么东西踩的。”
  “就是这东西踩的。”少校拖着他打死的野兽说。

  大家赶快跑回小屋,借着炉火的红光仔细研究少校一枪的收获——那是一只漂亮的兽,象个无峰的小骆驼:细头、扁身、长腿,软毛,牛奶咖啡色,肚子下有白斑点。巴加内尔一看就叫了起来。
  “一只原驼呀!”
  “原驼是什么?”哥利纳帆问。
  “能吃的兽。”巴加内尔回答。
  “好吃吗?”
  “味道好极了,一盘佳肴。我早就晓得晚上有好肉吃哩!多好的肉啊!谁剥皮呢?”
  “我来剥。”威尔逊说。
  “好,你剥我烤。”巴加内尔接着说。
  “您还会做厨子吗,巴加内尔先生?”罗伯尔问。“我是法国人,还能不会做厨子吗,我的孩子?法国人生来就是一双厨子手啊!”
  5分钟后,巴加内尔就把大块的兽肉放在“拉勒苔”根烧成的炭火上。过了10分钟,他就把他的“原驼肋条肉”烤成开胃适口的样子,敬给旅伴们吃。大家都不客气地接了就满口大嚼。
  但是,使地理学家非常惊讶的是:大家才吃了一口就哇地一声,做出鬼脸来。
  “难吃呀!”这个说。
  “吃不得啊!”那个说。
  那可怜的学者虽然满肚子不高兴,也不得不承认他那烤肉连饿鬼也咽不下。大家开始嘲弄他,拿他那“佳肴”开玩笑了。他当然懂得大家在嘲弄他。他只得找出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本来真正是好吃的人人赏识的原驼肉,一到他手里就变成这样的怪味道。他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理由:“我想起来了,”他大叫着说,“是的,我想起来了,我找到原因了!”
  “烤得太过火了吧!”少校镇定地问。
  “不是烤得太过火,你这爱挑剔的少校啊!是跑得太过了!
  我怎么就忘记了这一点呢?”
  “怎么叫‘跑得太过’了呢,巴加内尔先生?”奥斯丁问。“怎么叫‘跑得太过’吗?原驼在休息时打死的才好吃。赶它跑得这么快,肉就吃不得了。我根据它的肉味就可以断定它来得很远,因此那一群原驼都来得很远。”
  “这是真的吗?”哥利纳帆问。
  “绝对是真的。”
  “那么,是什么事,是什么现象会把这群动物吓成那样子,在它们应该安安静静睡在窝里的时候逃了出来呢?”
  “关于这一点,我亲爱的爵士,我无法回答。如果你相信我,你就去睡觉吧,别再追问了。我要打瞌睡了。我们睡吧,少校?”
  说到这里,大家都裹上“篷罩”,添上火,各色各样的鼾声都来了,那地理学家的鼾声在唱着男低音,伴着全体的大合奏。
  只有哥利纳帆睡不着。他内心的不安使他难以入睡。他不由自主地又想起那群野兽朝一个方向逃,又想到它们那种不可理解的惊骇。那些原驼不可能是被猛兽赶着的呀。像这样的高度,猛兽根本不多,要说猎人吧,更少了。是一种什么恐怖把它们赶向安杜谷的深坑呢?恐怖的原因何在呢?哥利纳帆预感到不久会有灾难到来。
  然而,渐渐由于半睡眠的状态的影响,他的念头又转变了,希望代替了焦虑。他想象到明天在那安达斯山下的大平原上。想象着在那儿开始调查,也许离成功就不远了。他想象着格兰特船长和他的两个水手从苦难的奴隶生活中解放出来了。这些想象很快地从他的脑子里掠过。炭火的爆炸声,飞起的火花,那烧得红红的火焰,被火光照耀着的同伴们的睡脸和在墙壁上忽隐忽现的影子,这一切不时地打断他的思路。然后,他那种灾难的预感又来了,并且比以前更厉害。他模糊地听着外面的声响,那声响在这些寂静的山峰上怎么会产生呢?
  很难理解!
  有时候,他仿佛听到一阵远远的、隆隆的、带有威胁性的响声。这种声音只有山腰上距山顶1000米以下起了暴风雨才会有的呀。哥利纳帆想要证实这一点,便走出了小屋。

  这时月亮正在升起。空气清新而平静。上下都没有云彩。疏疏落落的,有几道安杜谷火山的活动回光。没有风雨,没有闪电。天空闪烁着千万颗星星。然而隆隆响声和那些原驼的逃跑可有什么关系呢?是因果关系吗?他看看表,正是凌晨两点。因为他不能确定立刻就有危险发生。所以他让他那些疲乏的同伴们甜睡着,不去叫睡他们,连自己也陷入了一种沉重的朦胧状态,这状态持续了几小时之久。
  突然,哗啦啦猛裂声响把他惊醒了。那是一种震耳欲聋的冲撞声,象无数炮车在坚硬的地面上滚过去一样,轰冬!轰冬!哥利纳帆忽然觉得脚底下的地面在陷落,看见小屋在摇摆,在崩裂了。
  “逃命啊!”他叫起来。
  旅伴们都醒了,七颠八倒地滚作一团,落到一个陡坡上。天亮了起来,眼前景象真是骇人。群山的面貌都忽然变了:许多圆椎形的山顶被齐腰斩断了,尖峰摇摆摆地陷落下去,不见了,仿佛脚下的地面忽然开了门。由于在高低岩儿山区发生了这样一种特殊现象,整个的一座山,有几英里路宽,在移动,移动,向平原的那面涌过去。
  “地震啊!”巴加内尔叫了一声。
  他没说错,是地震。那是智利边区山地常发生的灾祸。正是在这个区域里,可比亚坡城曾两度被毁,圣地亚哥城14年中就震倒了四次。这一部分的地壳经常被地下的烈火燃烧,这条晚期出现的山脉所有的火山不够排泄地下的热气,因此,常有这种震动。
  这时候那7个旅客都用手攀着苔藓,拼命地扒住那座平顶山头的边缘,头晕眼花,惊慌失措,而那个大山头正以特别快车的速度,即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向下驰行。叫也叫不出,动也不敢动,逃也无可逃,止也不能止。就是叫了,谁也听不见谁。地下的隆隆声,雪崩的霹雳声,花岗岩和雪花岩的冲击声,碎了的雪块旋舞的呜呜声,这一切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打招呼。有时,那座山无阻滞、无碰撞地向下滑行着;有时,它颠簸起来,前仰后合,左顾右侧,和船在海浪里一样。它打那些无底深坑的旁边经过,大块的石头纷纷落到深坑里去。它沿途把千年古树都连根拔起。一切突出地面的部分都被铲平了,象一把巨大的铁锹一样,把安达斯山东麓铲成了一片光滑的斜面。
  我们试想想:一块几万万吨重的物体,以50度角的斜度向下奔去。速率不断地增加,那是多么大的一种威力啊!
  这一阵难以形容的陨落究竟要持续多久呢?谁也估计不出。要损落到哪个深渊里去呢?谁也不敢预言。7个人是不是都还在原地方呢?是不是都还活着呢?有没有人已经被摔到旁边的深坑里去了呢?谁也不知道。他们都被奔驰的速度窒息了,被澈骨的寒气冻僵了,被旋在天边的雪花迷住眼了,个个都气喘嘘嘘地仿佛整个身体都毁灭了,几乎没有生气了,他们之所以还能扒住岩石,也只是求生的本能在作最后挣扎罢了。
  突然,砰地一撞,无比猛烈,把他们震出了那巨大的滑车。他们被扔向前去,在山脚下的最后几层坡子上直滚。那座滑行的平顶大山轰然止住了。
  过了好几分钟,没有一个人能动一动。最后,有一个人爬起来了,但是仍然头昏眼花的,不过身体还站得住,——那是少校。他拂了拂那迷眼的灰尘,向四周看了看。他的旅伴们都躺在一个小山窝里,和弹丸落在盘底一样,迭成一团。
  少校点点人数:除了一人外,个个都在,都直条条地躺在地面上。那少了的一个人是罗伯尔·格兰特。
或许您还会喜欢: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税金。此话其实是谎言,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倘若世上果真存在这么一句箴言,那么“不谈论健康方法”或许也将成为真的绅士的条件之一。真的绅士大约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健康方法,我以为。一如众人所知,我并非真的绅士,本就无须一一介意这类琐事,如今却居然动笔来写这么一本书,总觉得有些难为情。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怪指纹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法医学界的一大权威宗像隆一郎博士自从在丸内大厦设立宗像研究所,开始研究犯罪案件和开办侦探事业以来,已经有好几年了。该研究所不同于普通的民间侦探,若不是连警察当局都感到棘手的疑难案件它是决不想染指的,只有所谓“无头案”才是该研究室最欢迎的研究课题。 [点击阅读]
恐怖谷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倒以为……"我说。“我应当这样做,"福尔摩斯急躁地说。我自信是一个极有耐性的人;可是,我得承认,他这样嘲笑地打断我的话,的确使我有点不快。因此我严肃地说:“福尔摩斯,说真的,你有时真叫人有点难堪啊。”他全神贯注地沉思,没有即刻回答我的抗议。他一只手支着头,面前放着一口未尝的早餐,两眼凝视着刚从信封中抽出来的那张纸条,然后拿起信封,举到灯前,非常仔细地研究它的外观和封口。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星际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1938年10月30日晚,一个声音在美国大地回荡:“火星人来了!”顿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真的以为火星人入侵地球了,纷纷弃家而逃,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原来是广播电台在朗读英国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的作品《世界大战》。一本小书竟引起社会骚乱,这在世界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睥睨天下的19世纪末叶。火星人从天而降,在伦敦附近着陆,从而拉开了征服地球战争的序幕。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