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歌剧魅影 - 尾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尾声
  歌剧幽灵的故事讲到这里应该结束了。正如我在本书的开头所说的,现在,没有人再怀疑埃利克其人的真实存在。有关他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关于他的种种传闻曾一度轰动整个巴黎,女歌唱家的被劫,菲利浦伯爵的意外死亡,以及拉乌尔子爵的失踪,还有剧院三名无故昏迷不醒的灯光师……太多的悬念萦绕在人们的心中!这位红极一时的神秘女歌唱家,她从此以后便消声匿迹,她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她始终被误认为是兄弟俩争风吃醋的牺牲品,然而,却无人想象得出事情的真相,无人能了解,拉乌尔和克里斯汀娜的失踪,竟是因为伯爵原因不明的死亡让他们不愿再去面对凡尘俗世,宁愿隐居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充分享受这份得来不易的幸福。
  他们就这样搭上北去的列车,一去不复返了。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沿着他们的足迹,搭上北去的列车,前往那个湖泊众多的国度。啊!挪威!静默无语的斯堪的那维亚!我要去寻找那对年轻的情侣!
  或许,他们还活着,瓦雷里老妈妈也安在,当年,她也随他们一起远走高飞。或许,有一天,在这个世界上最北的国家,我们会听见一个孤独的声音,不断地重复着音乐天使那熟悉的旋律。
  经过首席法官福尔先生一番草草地审理之后,这桩案件就被束之高阁。只有新闻界偶尔还会有兴趣继续探讨其中的疑点,那个神秘的凶手到底是谁?他在哪里?记得在一份街头叫卖的小报上,出现过这样的文字:“这个幕后凶手正是歌剧幽灵厂据说,办这份报纸的人对剧院后台的轶闻趣事颇有了解。
  波斯人被大家视为疯子,没人相信他的所言。在埃利克到访之后,他改变了诉诸法庭的初衷。但他却是唯一掌握证据、了解真相的人,而他的证据来源,主要是埃利克寄给他的那些信件和物品。在他的大力帮助下,我的调查才得以顺利进行。尽管他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再来过剧院,却依然保存着非常清晰的记忆,对剧院的角角落落十分熟悉。在他的带领下,我领略了剧院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当我感到没有头绪,束手无策的时候,又是他指点我,应该找谁询问。
  他曾催促我去找剧院前任经理伯里尼先生,当时的他已经是日薄西山的老人。我不知道他竟然变得如此落魄潦倒。我永远都无法忘记,当我问及歌剧幽灵的事情时,他是怎样地惊慌。他像遇见了魔鬼似地盯着我,回答我的问题时显得语无伦次,但他承认歌剧幽灵的存在确实改变了他的一生。
  我把走访伯里尼的经过—一告诉了波斯人,他淡淡地一笑,对我说:“伯里尼永远都不会知道,埃利克这个大混蛋(波斯人时而把他当神,时而又视他为无赖)是如何在戏弄他。伯里尼过于迷信,埃利克正是抓住了这点。
  当伯里尼在五号包厢里,听到一个神秘的声音说出他日常的作息时间,以及他对合伙人所抱持的信任态度时,他并没有把一切都告诉德比思。一开始,他以为是上帝在感召自己,后来,那个声音伸手向他要钱,他又以为自己被合伙人德比思玩弄,却没想到德比恩也同样是受害者。
  于是,早已因各种原因萌生去意的两位经理,决定就此辞职,甚至不想对幽灵作任何深入的追查,尽管他们还和幽灵签署了一份《责任规章》。他们把一切都留给了自己的继任者,感觉如释重负,以为终于摆脱了幽灵绵绵不休的纠缠。”
  波斯人如此说明了德比恩和伯里尼当时的心态。说到这里,我顺带聊起了他们的继任者。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蒙夏曼在〈一位剧院经理的回忆录〉的第一部中,他非常详尽地叙述了幽灵的所作所为,而在第二部中,却只字未提。波斯人对此书可谓倒背如流,他让我仔细回想,蒙夏曼在第二部中有一段文字,仍与幽灵有关。如果细心推敲,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以下这段文字,我们之所以对它感兴趣,正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两万法郎事件的最终结果:
  “关于剧院传说中的幽灵,我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已作过详尽的叙述。在以下部分中,我只想再补充一件事。或许,他最终有所觉悟,玩笑也应该有个限度,特别是如此‘昂贵’的玩笑。当然,有可能是因为米华警官最后也受到了牵连。
  在克里斯汀娜失踪后,我们决定把勒索案的事情都告诉米华警官,所以约他来里夏的办公室。正在这时,我们发现在里夏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十分漂亮的信封,上面仍用红色的墨水写道:‘剧院幽灵缄’,里面装着他从我们手里骗取的巨款。里夏当即表示,既然已经完壁归赵,所有的事就到此为止,不宜再过分张扬。”
  显然,在如数收回巨款之后,蒙夏曼更是怀疑自己的合伙人里夏,以为他开自己的玩笑。而里夏也一直认为,蒙夏曼为了报复他以前开过的几个出格的玩笑,才放意用幽灵的名义来吓唬他,寻他的开心。
  我不无好奇地问波斯人,埃利克如何能将用别针别在里夏口袋里的两万法郎取走,而波斯人却回答说他从未深人研究过这些细节问题。不过,如果我真想知道,不妨亲自去那个地方看看。只要记住埃利克“机关专家”的封号可不是自封的,应该不难找到答案。于是,我答应他,一定抽时间把这件事查清楚。
  现在,我可以告诉读者,调查的结果尽如人意。其实,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居然可以找到这么多的有力证据,来证实幽灵的确切存在。这真是一种美妙无比的感觉!波斯人的记事、克里斯汀娜的信件以及蒙夏曼、里夏、小梅格(可怜的吉里太太已经过世)所提供的证词,另外还有目前已隐居卢维西安的索尔莉所提供的说明,我准备把所有的这些资料文件全部收入巴黎歌剧院的文献,有时,回想起在收录证据的过程中,那种把子虚乌有的东西逐一验证的感觉,真是让人难忘!我甚至为自己的工作感到几分骄傲。
  虽然我没能找到湖边的那栋房子,因为埃利克已封死了所有的人口(不过,我相信,只要把湖水抽干,一定可以进去,这件事,我已经和有关部门商量过多次)。但我至少还是找到了公社时期的秘道,那里已是一片废墟。而且我还打开了拉乌尔和波斯人滑进地下室的暗门。
  在公社时期的黑牢里,我发现墙壁上刻了许多缩写的名字,我想应该是那些不幸的囚犯留下来的。其中有一个R和一个C,R·C?拉乌尔·夏尼(Raoulde Chagny)的法文缩写!这两个字母至今仍清晰可辨。在地下第一层和第三层,我还发现了两道旋转门,剧院的机械师们对这些旋转门可是一无所知。
  最后,我还想告诉读者,如果你们有机会亲临巴黎歌剧院,切不要一味跟着愚蠢的导游,一定要自己安静地走一走。然后记住,走进二楼五号包厢的时候,敲敲隔在包厢和前舞台中间的大理石柱,用拐杖或者拳头敲一敲,注意听里面发出的声音,那根大理石柱是空心的!所以,你不必再为剧院幽灵何处藏身而冥思苦想了!柱子大得足以容下两个人!
  或许,你还会怀疑,为什么在五号包厢发生过那么多的怪事之后,居然没人注意这根柱子呢?可是,你别忘了,那根柱子的表皮是大理石,从里面发出的声音听来更像是从相反的方向传来的。而且,埃利克精通腹语术,他能随心所欲地变幻声音的出处。再者,这根柱子的外表精雕细琢,很难让人联想到其中还藏有机关。

  不过,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柱子上有一个地方是活动的,可以抬高放下,正好留出一条通道,以便埃利克和吉里太太互通讯息。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的发现在巴黎歌剧院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实在是微不足道!据说,埃利克在此布下的机关多如牛毛。不过,话说回来,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个简单的机关就足以证实他的才华的确非同小可!
  还有一天,我在经理室的办公桌旁,距离座椅不过几公分的地方,又发现了一道暗门。它的宽度相当于一把短刀,长度相当于前臂,看上去就像一只木盒的盖子。当时,剧院的行政主任也在场。我几乎可以感觉,有一只手从暗门里伸出来,插入礼服的口袋,神不知鬼不觉地掏空了里面的东西。四万法郎就是这样被偷走,又这样被送了回来。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波斯人,我说:“看来,埃利克只是单纯地想寻开心,只是想证实他的《责任规章》是何等地权威。否则,他怎会把钱又还回去了呢?”
  而波斯人却回答说:“千万别这样以为!其实,埃利克很需要钱。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人类,所以他也从不受任何伦理道德的约束。为了实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挥金如土,从不吝啬。并将这种奢侈的快乐视为对自己丑陋外表的一种补偿。他不断地追求对人类极限的突破,试图以最具艺术品位的手法来创造他的世界,完成一件作品,常常耗资惊人。而他之所以会把四万法郎重新归还给里夏和蒙夏曼,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从今以后再也不需要金钱了!他已经放弃了克里斯汀娜,放弃了世间的一切。”
  根据波斯人的讲述,埃利克出生在卢旺附近的一个小镇,是个土木匠的儿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丑陋让父母既恐惧又伤心。后来,他跟着马戏班到各地的集市巡回演出,班主将他打扮成僵尸。就这样,他走过一个又一个的集市,走遍了整个欧洲,最后在波西米亚接受了一定的艺术和魔术训练。
  关于他此后的一段经历,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当他在尼吉尼·诺维格罗德集市上重新出现时,已是才华横溢。他的歌声只有天使的吟唱才可以媲美,他的腹语术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杂耍技艺,无不令人叫绝。那些从西方返回亚洲的车队,一路上仍有人不断地谈起这位奇人。他的声名由此传入波斯的王宫。
  当时,波斯国王的宠妾苏丹小王妃正在王宫里闷得发慌,闲得无聊。一位从尼吉尼·诺维格罗德集市回来的皮货商,向人谈起埃利克其人。于是,商人被召进王宫,由波斯国王的达洛加亲自询问。然后,达洛加即奉命出发寻找埃利克,并顺利地把他带回波斯王宫。
  接下来的数月,埃利克过得时好时坏。他似乎不辨是非,居然用他的邪术发明帮助那些政治犯。但是,国王依然视他为知己。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在波斯王宫布置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机关。波斯人在他的记事中已对这些作过略微的叙述。
  在建筑方面,埃利克向来见解独到。在他的眼里,王宫就是一个可供魔术师自由想象和创作的大魔盒。于是,国王命令他建造一座这样的宫殿。果然,他的建筑极其成功,他的天才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国王在宫殿里四处游走,却可以不被人发现;人在其中可以随意消失,别人却不知他是从何处离开的。

  而当国王突然醒觉埃利克竟是位无所不能的天才时,他决定采取沙皇对付莫斯科红场旁某位教堂建筑大师的方法,那就是挖出埃利克的那双金眼睛。可是,他转念一想,埃利克即便是眼睛瞎了,他仍然能建造出另一座魔幻般的宫殿。只要他活着,就表示有人知道这座宫殿的全部秘密。所以,埃利克必须死!所有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必须死!达洛加奉命执行这项极其残忍的任务。然而,埃利克和达洛加自从相识以来,一直情投意合,而且埃利克还给过达洛加不少帮助。因此,达洛加决心救他,设法帮他逃过此难。
  不料,达洛加的仁义之举险些让他搭上自己的性命。当时,幸好在卡斯比安海岸发现了一具被海鸟咬掉一半的尸体。在达洛加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这具尸体被当成是埃利克交了差。然而,达洛加仍未免被革职,财产被没收,然后被放逐海外。不过,他身为贵族,波斯国库每月仍继续给他颁发几百法郎的生活费。于是,他来到了巴黎。
  至于埃利克,他越过小亚细亚,来到君主坦丁堡为苏丹国王效命。
  十九世纪末,土耳其在经历革命之后,伊尔兹·基沃斯克王宫内拥有颇负盛名的暗门、密室以及各种神秘的保险箱。各位读者不难猜到这些东西都是出自埃利克之手,也就能了解这位暴君利用这些机关都做了些什么好事。
  埃利克还发明了几乎能以假乱真的木偶王子,这样,在宗教领袖苏丹王子退避休息的时候,木偶可以代替他,让人以为王子还在座位上端坐着。
  最后,当初迫使他离开波斯的原因,再度逼他离开了苏丹。这时,埃利克已经极度厌倦自己漂泊冒险的生活,决心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凡普通的正常人,过正常人的生活。他当起了土木匠,替普通百姓盖房子。而就在这时,他承包了巴黎歌剧院的地基工程。
  当他看见剧院底下有一大片可供利用的天地时,他的艺术天性再次萌动。而且,尽管他一心向往凡人的生活,可是他的丑陋使他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于是,他决定在地下建造一处世外桃源,永远逃避人们异样的眼光。
  此后的事情,大家已可想而知。这便是埃利克离奇而真实的一生。
  可怜而不幸的埃利克!难道他不该和我们一样埋怨、诅咒吗?他所希求的,不过是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是,他的丑陋改变了他的一生!如果他拥有一张最普通的脸孔,也许他会埋藏自己的天份,也许他早已功成名就,成为备受敬重的大师!可是,他却只能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地窖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幽灵也有埋怨的权利!所以,无论他犯下了多少的罪行,我都要为他的亡魂祷告,相信上帝也一定会怜悯他!
  上帝为什么要造出如此丑陋的面容?让他只能在面具后面过完一生!
  那天,当工人们从准备掩埋录音带的地方挖出他的尸体时,我为他做了两次祷告。我可以确定,他就是埃利克。但我并非是从那张丑陋的脸认出是他的,所有的人死后都同样丑陋。他手上戴的那枚金戒指让我认出他来。克里斯汀娜一定是在埋葬他之前,遵照对埃利克的承诺,为他戴上了戒指。
  他的尸体是在小喷泉旁被发现的,那是他将克里斯汀娜带入地窖时,第一次将自己心爱的女子拥在怀中的地方。
  现在,该如何处理这具尸体呢?将他扔进无名的公墓吗?
  我认为歌剧幽灵的遗体,应该被纳入巴黎歌剧院的文献中。
  ——这毕竟不是一具普通的尸体!
或许您还会喜欢: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铁凝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那些大家的自传后,就如同跟随着他们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着很可能再去重读他们的小说或诗。于是一种崭新的享受开始了,在这崭新阅读的途中,总会有新的美景突现,遥远而又亲近,陌生而又熟稔——是因为你了解并理解着他们作品之外的奇异人生所致吧。读许金龙先生最新译作《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即是这样的心情。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