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歌剧魅影 - 04 第五号包厢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04 第五号包厢
  阿尔芒·蒙夏曼的这本长篇累牍,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他在剧院主事的漫长岁月。这不禁让人怀疑他在著书立传之余,是否还有时间处理剧院的繁杂事务。蒙夏曼虽然连一个音符也不认识,但他却与艺术公共教育部长过往甚密,而且在艺术圈内从事过新闻工作,极为富有。另外,他还是个聪明的交际能手。在决定入主剧院之时,早已选定了一位于自己大有帮助的好搭档,菲尔曼·里夏。
  菲尔曼·里夏先生是位杰出的音乐家,而且风流倜傥。以下是《戏剧杂志》在他走马上任时所做的人物专访:“菲尔曼·里夏先生年约五十,身材高大魁梧而不臃肿,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头发和胡须梳理得一丝不乱,眉宇之间透露着一股忧郁气质,但率直而真诚的眼神以及独具魅力的笑容又使他看上去颇为温和。
  菲尔曼·里夏先生不仅是位技巧超群的和声大师,亦是充满智慧的对位法作曲家。恢宏壮阔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他所出版的音乐作品,包括相当受音乐爱好者喜爱的室内乐、钢琴曲、奏鸣曲,独具特色的即兴曲,以及一本歌曲集。他的重要作品《埃尔库勒之死》经音乐戏剧学院乐团的演奏,充满了史诗般的气息,不禁令人联想起菲尔曼·里夏本人推崇至极的一位作曲家格拉克。然而,同样受他推崇的还有比西尼。菲尔曼随自己的兴致所至,爱好极为广泛。他欣赏普契尼,崇拜梅耶比尔,迷恋西玛罗萨,至于韦伯,没有人会比里夏更懂得欣赏这位举世无双的天才音乐家,而对于瓦格纳的音乐,里夏几乎可以自认是全法国第一个,可能也是唯—一个能听懂瓦格纳音乐的人。
  我的引述就到此结束。我想,从中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清晰的结论:如果说里夏喜欢所有的音乐和音乐家,那么所有的音乐家也应该喜欢里夏。最后,对于里夏其人,概而言之,他的性格专制独断,并且脾气暴躁。
  在上任的头几天里,两位经理因统御这座庞大而充满美感的建筑而倍感惬意,自然而然把剧院魔鬼的事抛到了脑后。直到另一个意外向他们证明:如果这一切果真是玩笑,那么这个玩笑远未结束。
  这天早晨,菲尔曼·里夏于十一点到达办公室。他的秘书雷米交给他六封信。因为信封上皆注明“私人信函”的字样,所以秘书未曾拆过。其中一封立刻引起了里夏的注意,不仅因为信封是用红色墨水书写的,更重要的是此人的字迹给他似曾相识的感觉。里夏很快就回想起来,就是添在责任规章上的红色条款,那笨拙的笔迹一模一样。他拆开信,读道:
  亲爱的经理:
  我知道先生您现在正忙于决定剧院优秀人才的去留问题,重新调整人员的安排等等繁杂的事务。这既需眼明心细,对戏剧在行,懂得吸引观众,迎合他们的品位,还需具备绝对的权威才可以实施这些安排。您的工作真是不简单,让我望尘莫及。同时,我为自己在这种时候打扰您,表示歉意。我已得知您对卡尔罗塔、索尔莉、小珍丝以及一些您对其特长、才华或天份略知一二的人员所作的安排。(读到这里,您一定已经明白我想说的是什么。当然不是卡尔罗塔,她唱歌毫无感情,像支注射器一样,永远只配留在“大使之家”、“雅肯”这些小酒店里喊喊嗓子;不是把舞台当作汽车制造工厂,舞姿千篇一律的索尔莉;亦非跳起舞来像只草原牛犊的小珍丝;当然也不会是克里斯汀娜·达阿埃,她的天才虽有目共睹,无奈你们嫉贤妒能,根本不让她担任重要的角色。)无论怎样,剧院的大小事务还不是由您来作主吗?只不过,我仍然希望在克里斯汀娜·达阿埃被扫地出门之前,于今晚再听一次她演唱的西尔贝。因为自从上次她成功地扮演了玛格丽特之后,她已被禁止出演这一角色了。

  另外,我还想请求您今晚切勿把我的包厢租给别人,以后也不要这样做。在这封信结束之前,我必须告诉您,最近一段时间,当我来到剧院时,竟然发觉有关部门依照您的指示,已经把我的专用包厢租给了别人,我在惊讶之余,感到极为不悦。
  我之所以没为此提出抗议,首先是因为我不喜欢把事情闹大。其次,我以为您的两位前任,一直与我相敬如宾的德比恩先生和波里尼先生在离任前一时疏忽,没把我的这些小习惯告诉您。然而,我刚刚接到他们给我的回复,证明您已经知道我拟定的规章制度。如此说来,您是有意与我作对了。如果您还希望我们之间能相安无事,就立刻停止向外租用我的包厢!
  最后,亲爱的经理先生,感谢您对我的细心关照。
  我愿作一名忠实而谦卑的奴仆,为您效劳。
  签名:F·DEL·O(歌剧幽灵的法文缩写)
  这封信后面附着一则摘自《戏剧杂志》的小启事,上面写着:“F·DEL·O:里夏和蒙夏曼不可原谅。我们已经告知详情,并且把您拟定的规章制度亲自交给他们。敬安!”
  菲尔曼·里复信还未看完,房门突然大开,阿尔芒·蒙夏曼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与里夏收到的一模一样。两人相视而笑。
  “玩笑还没开完,”里夏说道,“可这一点都不好玩!”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蒙夏曼问,“难道他们以为自己曾当过剧院经理,就可以永远免费使用包厢吗?”
  他们一致认为,这一式两份的信毫无疑问是前任经理共同合作的诡计。
  “我可不想一直这样受他们愚弄!”菲尔曼·里夏挑明了态度。
  “这倒不是恶意的!”蒙夏曼也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们究竟想要什么?今晚的一个包厢?”
  菲尔曼·里夏命令他的秘书,如果今晚的二楼五号包厢尚未租出,就把戏票留给德比恩和波里尼。
  包厢果真没有租出。戏票当然立即被送往前任经理的住处。德比恩和波里尼分别住在斯克里布街与卡普西纳大道的交叉口和奥贝街。而剧院幽灵的信正是寄自卡普西纳大道的邮局。这是蒙夏曼检查信封时,无意之中发现的。
  “真拿他们没办法。”里夏说。
  两人耸耸肩,感慨这么大年纪的人居然还开如此幼稚的玩笑。
  “虽然是开玩笑,他们也应该对人尊重一点!”蒙夏曼对里夏说,“你看看他们说到卡尔罗塔。索尔莉和小珍丝时,是什么态度?”。
  “依我看,他们纯粹是嫉妒!现在,无官一身轻啊!居然会花钱到《戏剧杂志》上登这种无聊透顶的小启事!难道他们真是闲得无事可做了吗?”
  “不过,”蒙夏曼又说,“他们好像对克里斯汀娜·达阿埃颇感兴趣……”

  “谁不知道她讨人喜欢是出了名的!”里夏回答。
  “出名?恐怕也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蒙夏曼应道,“像我这样,索法不分,却名声在外,说我精通音乐!”
  “放心吧!你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名声!”里夏反驳道。说完,便下令给门房,让那些在办公室外的走廊上踱来踱去,等了两个多小时的艺术家们进来。他们虔心等待房门开启的一刻,因为屋里的人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不是金钱和荣耀……就是失业。
  一月二十五号这一天,他们不断地讨论、谈判、续签或中止合同。到了晚上,两位经理已经被形形色色的推荐、威胁、感激和埋怨累得筋疲力尽,早早就上床睡觉,根本无心到二楼五号包厢去看看德比恩和波里尼是否对演出满意。自从剧院领导换届以来,剧院每晚必有演出。里夏经理虽然正着手剧院的某些局部修建工程,但从未因此而影响演出。
  第二天早晨,里夏和蒙夏曼在他们的信件中,发现有一张剧院幽灵的感谢卡,内容如下:
  亲爱的经理:
  谢谢你们!昨晚实在是太美妙了,达阿埃的演唱非常精彩,只是合声水准欠佳。卡尔罗塔的演唱趋于完美,却平淡无奇。接下来,你们该支付我二十四万法郎的年金,确切地说,是二十三万三千四百二十四法郎零七十生丁。德比恩和波里尼先生已经付过六千五百七十五法郎三十生丁,相当于我今年头十天的俸禄。本月十号晚是支付的最后期限。
  您忠实的仆人:
  F·DEL·O(剧院幽灵)
  另外,还有一封德比恩和波里尼的来信:
  先生们:
  非常感谢你们善意的安排。不过,你们必须了解,尽管对我们这些离职的经理而言,再次欣赏《浮士德》是莫大的诱惑,但我们仍无法忘记,任何人都无权占用二楼五号包厢。我们曾在一起谈论过它的主人,还读过他拟订的责任规章。尤其是第六十三条的最后一款细则。
  “哼!这两个家伙!简直快把我逼疯了!”里夏一脸怒气地骂道,同时将他们的来信撕得粉碎。
  ——这天晚上,五号包厢租给了别人。
  第二天,经理先生们一进办公室,就看见桌上放着一份监查员的报告,事关昨晚在二楼五号包厢所发生的事件。以下是这份报告的简短摘要:
  “今晚,我迫于需要,曾两次动用保安人员前往二楼五号包厢,把租用者赶出座位。显然,监查员的这份报告昨晚就已经写好了——这两次分别在第二幕的开场及演出中途。租用者在第二幕开场时进入包厢,他们随即狂笑不止,而且举止蛮横,令周围的观众极为不满。一时间,嘘声四起。当领座员赶来向我汇报时,场内已是一片抗议声。我走进包厢,发现这些人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口吐狂言。我向他们提出严重警告:如果再扰乱剧场秩序,我就必须把他们赶出包厢。可是,我刚一转身,立刻又听见他们的嬉笑和场内的抗议。于是,我带着一名保安又回到五号包厢,把那些人叫了出来。他们一边狂笑,一边宣称如果我们不退还票款,他们绝不会离开。而后,他们逐渐安静下来,我允许他们回到包厢。可是没过一会儿,他们又故伎重演。这一次,我把他们彻底地赶出了剧院。”
  “让监查员来一趟”。里夏冲他的秘书大吼。秘书已经读过这份报告,还用蓝笔作了批注。

  秘书雷米是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他留着小胡子,风度翩翩,衣着考究。这段时间,他每天必须穿着黑色礼服,在经理面前机智而又忐忑不安地听候差遣。他每年二千四百法郎的薪水由剧院经理直接支付。具体工作包括查阅报纸、回复信件、分配包厢和招待券、安排会见、接待候客室的来宾、为生病的演员寻找替角、与各后勤部门的负责人打交道等等。不过,首要的任务是充当经理办公室的门房。他随时都有可能在没有一分补贴的情况下遭辞退,因为他并未被纳入剧院行政人员的正式编制。雷米早已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提前就派人去把监查员叫了来。
  监查员有些忐忑不安地走进办公室。
  “请把昨晚的事给我们讲讲。”里夏劈头就问。
  监查员嘟嘟嚷嚷地把写在报告上的事又重新说了一遍。
  “这些家伙,究竟为什么会笑呢?”蒙夏曼问道。
  “经理先生,这些家伙肯定是吃饱了撑的,根本不是来看什么演出,是存心来捣乱的。昨晚,他们刚走进包厢,又全部退了出来,领座员问出了什么事,他们回答:‘您看看包厢,里面没人吧?’领座员当然说没人。而他们却振振有词地反驳道:‘可是,我们刚才进去的时候,明明听见里面有人。’”
  蒙夏曼看了里夏一眼,忍不住笑出声来。而里夏却表情僵硬。他自己干过太多类似的荒唐事,对其中的把戏一清。楚。受恶作剧捉弄的人可能一开始还觉得好笑,最后都是怒不可遏。
  监查员见蒙夏曼笑了,为表奉承,觉得自己也应该回以笑容。可这一笑却倒霉透顶!里夏恶狠狠地盯着他,把他吓得赶紧收回了还没来得及展开的笑容。
  “这伙人来的时候,包厢里到底有人没人?”里夏大声斥问。
  “没人!经理先生!没人!左边和右边的包厢都没人,我可以发誓!这根本就是个恶作剧。”
  “那个领座员呢?她怎么说?”
  “她呀!很简单,她认为是剧院里的幽灵在作祟。真是莫名其妙!”监查员冷笑着说,但立刻就意识到自己又犯了错。因为话还没说完,里夏那张阴沉的脸变得更可怕了。
  “把领座员给我叫来!”他一声令下,“现在就去!把她给我带过来!我非炒了这种人不可!”
  监查员本想多言几句,但里夏一声“闭嘴”让他把话又吞了回去。而当这位可怜的下属决定永远保持缄默时,经理先生又命令他开口答话。
  “剧院里的幽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里夏克制住怒气,压低了嗓门问道。
  但此刻,监查员却再也说不出话来。他绝望地比划着手势,想说明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或者什么都不想知道。
  “你见过那个幽灵吗?”
  监查员猛力地摇头,否认自己见过。
  “那就算你倒霉了!”里夏冷冷地说。
  监查员两眼睁得斗大,眼珠子都快进出来了。他完全不理解经理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
  “因为”,里夏倒是不问自答,“我正准备找那些没见过幽灵的人算帐呢!既然说它无所不在,那么你们就毫无理由看不见它。我希望人人都格于职守。”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培根随笔集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译文序一、本书系依据Selby编辑之Macmillan本,参考《万人丛书》(Everyman’sLibrary)本而译成者。二、译此书时或“亦步亦趋”而“直译”之。或颠倒其词序,拆裂其长句而“意译”之。但求无愧我心,不顾他人之臧否也。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