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歌剧魅影 - 03 德比恩和波里尼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03 德比恩和波里尼
  德比恩和波里尼两位先生,首次向新继任的剧院经理阿尔芒·蒙夏曼与菲尔曼·里夏私下透露他们从国家音乐学院辞职的真实原因。
  这时,饯别晚会正在进行。
  我曾说过,当晚的精彩演出是为德比恩和波里尼的辞职谢任特别安排的,两位先生希望自己在剧院的工作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全巴黎的社会名流和艺术大师都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同时又笼罩着死亡阴影的盛会。
  此刻,演员休息室里已是济济一堂,最后的告别晚宴就要开始了。索尔莉手里举着香槟,只等两位经理一来,便要发表一段简短的致谢词。在她身后,芭蕾舞团里老老少少的团员挤作一团,有的窃窃私语,谈论着这一天发生的怪事,有的则暗地里互相打着手势。餐桌架在布朗热大师的两副名画《战舞》和《村舞》之间。这时,人群围在餐桌四周,七嘴八舌地闲聊。
  一些演员已经换了便服,大部分仍穿着薄纱裙。不过,大家都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应该有什么样的举止。唯独十五岁的小珍丝,因为年少天真,早就把黑衣鬼和约瑟夫·布盖这些事抛诸脑后,不识趣地叽叽喳喳,乱蹦乱跳,还嬉笑作乐。直到德比恩和波里尼到场,才被索尔莉不耐烦地制止下来。
  每个人都注意到两位经理脸上带着喜悦的神情,这种表情在法国的外省人看来,或许非常地矫揉造作,但对一个巴黎人而言,却是修养和品位的标志。倘若不学会为痛苦和忧愁戴上喜悦的面具,不会用忧虑和冷漠掩饰内心的狂喜,就永远别想作巴黎人。如果你有个朋友陷入困境,千万别试着吉安慰他,他会告诉你这无济干事。如果他走运发达,也别去向他道贺,因为对他而言,一切的成就都是理所当然,不值一提。在巴黎,任何一场聚会都是化妆舞会。而对于深谙此道的社会名流人物德比恩和波里尼最不可能犯的错误,就是流露心中真实的痛楚。不过,此刻,听着索尔莉的致谢词,他们脸上露出的微笑却着实太过虚假。突然,小珍丝发出一声尖叫:“鬼呀!”脸上写满了惊惶和歉疚。经理们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小珍丝的口气里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恐惧,她随手指向混在黑衣绅士里面的一个人——他面色煞白,阴森可怖,两道弓形眉下是一对黑窟窿。没想到这张被认为是死神面具的脸,立刻引起了一阵戏剧性的骚动。
  “歌剧院的幽灵!歌剧院的幽灵!”
  众人放声大笑,前呼后拥地挤向他,高举着酒杯欲邀他共饮。但就在两位经理前去安慰小珍丝,而小吉里又开始哭哭啼啼的时候,幽灵转瞬间便从人群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索尔莉大为不悦,自己的致谢词就这样半途而废。德比恩和波里尼礼貌地拥吻了她,以表示感谢,随即也像幽灵一样迅速地离开了舞蹈演员休息室。其他人倒是不以为怪。大家都知道在楼上合唱团的休息室里,还有另一场饯别酒会。而最后,在宽敞的经理接待室里还有他们的亲朋好友准备的丰盛晚宴在等着他们呢。
  其中就有即将上任的剧院经理阿尔芒·蒙夏曼和菲尔曼·里夏。前任经理其实并不熟识这两位继任者。不过,他们却主动表示出极大的好感及深刻的友情,后者当然也极力褒赞两人的功绩,以示回应。如此一来,客人心存的担忧终于化解了。他们一直以为这场晚宴的气氛肯定非常尴尬。看来,情况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大家也立刻笑逐颜开。整个宴会的气氛非常融洽,来宾们轮流向双方敬酒致意,尤以政府特派员的致词最为出色。既赞扬了前任两位经理辉煌的过去,更不忘对继任者的未来表示信心,相信他们必能与同事共励互勉,再创佳绩。前后两任的交接仪式一切从简,正是在这位特派员的主持下于前一天举行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交接事宜,都因双方的诚恳态度而顺利解决。所以,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晚宴上,四个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昨天的仪式上,德比恩和波里尼已将两把小巧玲珑的钥匙转交给阿尔芒·蒙夏曼与菲尔曼·里夏。那是可以打开剧院几千扇门的万能钥匙。此刻,为了满足各位嘉宾的好奇心,他们把钥匙拿出来供大家欣赏。正当两把钥匙在众人手里传来传去时,突然,有几位客人发现餐桌尽头出现了一张惨白而怪异的脸,上面还嵌着两个黑洞。他正是方才在舞蹈人员休息室里,被小珍丝首先发现的剧院幽灵。
  他就在那儿,泰然自若得像是一位大家熟识的朋友,唯一的差别是他既不吃也不喝。
  发现他的人一开始仍保持着微笑,最后却都忍不住转过头,因为这张恐怖的脸,实在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人敢像刚才在舞蹈人员休息室里一样开他的玩笑,也没人敢喊:“他是鬼!”
  黑衣鬼一声不吭。连他的邻座也未必清楚他是什么时候坐在那儿的。大家只是想,就算是死人偶尔回到活人的餐桌上,也不会比眼前这张脸更可怕。菲尔曼·里夏和阿尔芒·蒙夏曼的朋友以为,这位枯瘦如柴的客人是德比恩和波里尼的好友,而德比恩和波里尼的朋友则以为这个活死人是蒙夏曼和里夏的客人。如此一来,没有任何人提出质疑,没有任何不悦的表现,更没有任何人以厌恶的表情对待这个坟墓来客。有几位客人曾听说过剧院闹鬼的事,以及机械师约瑟夫·布盖所描述的鬼的模样,——但他们尚不知道机械师已死——他们一致认为,坐在桌子末端的男人,活脱脱地就是歌剧院里迷信传言中的黑衣鬼。只是,根据传闻,那鬼是没有鼻子的,而眼前这个却有。不过,蒙夏曼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确认那个客人的鼻子是透明的。他这样写道:“他的鼻子又细又长,而且是透明的。”我敢说,那可能是个假鼻子。因为反光的缘故,蒙夏曼把假鼻子看成是透明的了。众所周知,现今的科学如此发达,为那些鼻子天生有缺陷或手术致残的人造出的假鼻子几乎能以假乱真。而事实上,剧院闹的鬼是否真的在这一夜不清自来,与经理们同席而坐呢?我们是否真的可以确认这位陌生男子就是那个鬼呢?谁能说得清楚?我在此提及这件事,绝非是为了使各位读者相信,或者尝试说服你们相信剧院里的鬼真有通天的本领。我只是想说明一点,关于鬼的这件事绝非谣传那么简单。
  以下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阿尔芒·蒙夏曼在他的回忆录第十一章中这样写道:“每当我回想自己就任的第一夜,就无法不想到那位不知其名的恐怖人士,更难以忘记德比恩和波里尼两位先生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对我们交代的一番话。”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德比恩和波里尼坐在长形餐桌的正中间,一直未看见桌子末端的那个人。没想到,他居然会开口讲话:“舞蹈团的那些小学员们说得没错,可怜的布盖,他的死中有诈。”
  德比恩和波里尼一下子跳了起来:“布盖死了?”两人同时惊呼。
  “是的,”那个人或者说那个鬼影心平气和地答道,“就在今晚,在地下三楼的乡村布景和拉瓦尔王布景之间,有人发现他上吊自杀了。”
  两位经理,更确切地说是前任经理,一听此言,霍然站起身来,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与之对话的男子。两人显得超乎寻常地激动不安,也就是说,超出了普通人听说一名机械师上吊的消息时所应有的反应。他俩面面相觑,脸色变得比桌布还白。最后,德比恩对里夏和蒙夏文打了个手势,而波里尼向全场的宾客说了几句道歉的话,四个人便引身告退,一起进了经理办公室。
  蒙夏曼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有如此的记载:
  “德比恩和波里尼显得越来越心神不宁,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要对我和里夏说。他们先问我俩是否认识今晚那个坐在餐桌尽头,说出布盖死讯的男子,而当我们表示否定时,两人更是惶恐不安。他们又拿回那两把万能钥匙,细细端详,不断地摇头叹息,然后建议我们最好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把所有房间、办公室及任何需要上锁的东西,全部换上新锁。他们当时的神情实在是非常滑稽,令我和里夏不禁大笑起来,‘难道剧院有贼吗?’我们问。‘比有贼更糟糕,是有鬼!’他们回答。我们又哈哈大笑起来,以为这是他们故意开的玩笑。在他俩的一再请求下,我们才勉强恢复了常态,决定进入这场玩乐游戏,一讨他们的欢心。他们说,如果不是接到鬼的亲自指示,要我们两位继任者与他和平共处,满足他提出的一切要求,他俩才不会谈这件事。不过,因为终于可以离开这块受魔鬼控制的地方,一下子完全摆脱了魔鬼的阴影,他们高兴得过了头,所以一直迟疑着不肯说出魔鬼的秘密。最后,当他们听说约瑟夫·布盖的死讯时,立刻回想起每次只要违背了魔鬼的意愿,剧院里就定会有恐怖离奇的意外事件发生,随时提醒他们受着魔鬼的支配。于是,在最后一刻,他们不得不把这一切都告诉思想上毫无准备的我们。”
  就在他们把这个出人意料的重要机密坦言相告时,我有意地看了看里夏。学生时代的他,曾是个出名的捣蛋鬼,也就是说他一眼就能识破捉弄人的把戏。圣米歇尔大道的那些看守们可能都知道点他的事。这回,该轮到他尝尝滋味了。他似乎品得津津有味,一口都舍不得剩下,尽管把布盖之死当作调料似乎令人毛骨悚然。里夏忧伤地摇摇头,随着他们的讲述,表情变得越来越悲哀,好像是为剧院闹鬼这件事深感遗憾。我只好也跟着模仿他那种绝望的表情。然而,我们的努力全无用处,最后,我们终于还是忍不住对着德比恩和波里尼的大胡子,噗嗤一声笑得前仰后伏。他俩看到刚才还满面愁容的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起来,不由得目瞪口呆,以为我们疯了。

  看来玩笑似乎真的开过了头。里夏有些当真地问:“那么,剧院魔鬼到底想要什么呢?”
  波里尼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取出一份责任规章的副本。
  卷首写道:“歌剧院的行政当局必须确保国家音乐学院的演出水准,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流的歌剧舞台。”
  结尾则是第九十八条:“目前所赋予的特权在如下情况下予以取消:1.如果执行方违背责任规章的条款;以下是诸如此类的细则规定。”
  波里尼说这份副本与我们手里的那份完全相同,皆用黑色墨水书写。然而,我们却发现他的那本有所不同。在全文之后,还附着一段用红色墨水书写的条款。字迹扭扭曲曲,十分古怪,仿佛是还不会写字的小孩用火柴头写出来的。这另起的一段与第九十八条似乎有些牵连,它的原文是这样的:
  5.如果剧院经理拖延支付对方的月薪,暂定为20,000法朗,(年薪为24O,000法郎),超过十五天。
  波里尼迟疑地用手指了指这一条款,它确实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就这些吗?没有其它什么要求吧?”里夏仍然十分冷静地问。
  “不止这些。”波里尼回答。
  他又翻了翻责任规章,念道:“第六十三条:舞台前方贵宾席右区的第一号座位,无论任何表演,均保留给国家元首;一楼第二十号包厢于每周一,以及二楼第三十号包厢于每周三、五,均保留给内阁官员;三楼第二十七号包厢,供塞纳省政府及警署每晚使用。
  在此条款之后,波里尼再次指着一行用红墨水加上去的细则给我们看。
  二楼第五号包厢,无论任何演出,均供剧院幽灵专用。
  到此,我和里夏不得不站起身,热切地握住前任者的双手,恭喜他们居然能想出如此有趣的玩笑。显然,法国人幽默的传统绝对不会失传。里夏甚至认为还应该补充一句,他现在终于明白,德比恩和波里尼为何要辞职,遇上一个如此苛刻的魔鬼,根本无法办事。
  “确实”,波里尼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地回答,“二十四万法郎可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你们是否算过,把二楼第五号包厢免费供给一个魔鬼专用,我们会损失多少钱?而且我们还必须倒赔预订费。实在太可怕了!我们的工作可不是专为了侍候他的!我们宁愿一走了之!”
  “对!”德比恩重复他的话,“我们宁愿一走了之!走吧片说完,他站起身来。
  里夏说:“话说回来,我觉得你们对这个魔鬼太好了。要是让我遇上这么个讨人厌的东西,早就让人把他逮起来了……”
  “去哪里逮?怎么逮?”他俩异口同声地大喊,“我们连他的影子都没见过!”
  “在他来包厢的时候啊!”
  “我们从未见他来过包厢。”
  “既然如此,那就把包厢租出去。”
  “把剧院魔鬼的包厢租出去?哼!你们就试试看吧!”
  就这样,我们四人又一起走出经理办公室。我和里夏从未如此尽兴地开怀大笑过。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其他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印]戈斯这一时期②,诗人一开始便尝试一种新的样式——散文诗。虽然泰戈尔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然而这些作品的孟加拉文原著,显然都是些出色的韵文。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起了散文诗呢?人们自然会以为,采用散文诗写作与“散文”③《吉檀迦利》的成功(指英译本)有关,诗人自己也赞同这种观点(《再次集》导言)。 [点击阅读]
十一种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格蕾丝婚礼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没人还会要求她工作。事实上,不管她想不想,都没人会让她干活。??打字机旁的玻璃纸盒里摆着一朵白色栀子礼花,这是她的老板阿特伍德先生送的礼物,连同礼花一起的还有个信封,里面卷着一张十美元的布鲁明戴尔商场①的购物礼券。自打那次在事务所圣诞派对上她热烈拥吻阿特伍德先生后,他总是待她彬彬有礼。 [点击阅读]
四大魔头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我曾经遇见过以渡过海峡为乐的人,他们心平气和地坐在甲板的凳子上,船到港口时,他们静静地等船泊好,然后,不慌不忙地收好东西上岸。我这个人就做不到这样。从上船那一刹那开始,我就觉得时间太短,没有办法定下心来做事。我把我的手提箱移来移去。如果我下去饮食部用餐,我总是囫囵吞枣,生怕我在下面时,轮船忽地就到达了。我这种心理也许是战争时假期短暂的后遗症。 [点击阅读]
复仇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东京中野区哲学堂附近。七月二十八日,晚上九点一过,街上已没有行人了。仁科草介知道,自己身后有两个人越走越近,他们用醉醺醺的、含混不清的奇怪腔调喋喋不休地交谈着。“我醉了?总不犯法吧。呃……是吗?”其中一人声音含糊地说着,不知是对同伴,还是对仁科。仁科不由得苦笑了,看来这是个喝醉了酒脾气就不大好的家伙。两人步伐杂乱地从仁科身边擦过,霎时,仁科感到左肋下一阵剧痛,两支手同时被人按住。 [点击阅读]
夜城2·天使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圣犹大教堂是夜城唯一的教堂,我只有在生意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这间教堂距离到处都有敬神场所的上帝之街很远,独自耸立在一个极为安静的角落里,远离夜城一切华丽亮眼的霓虹。这是间不打广告的教堂,一间毫不在意路过的人们愿不愿意进入的教堂。它只是默默地待在原地,以防任何不时之需。圣犹大教堂以迷途圣人之名而建,是一幢非常非常古老的建筑,甚至可能比基督教本身还要古老。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彼得·卡门青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生命之初有神话。一如伟大的神曾经在印度人、希腊人和日耳曼人的心灵中进行创作并寻求表现那样,他如今又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儿童的心灵中进行创作。那时候,我家乡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还一无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红日之下平湖似镜,碧绿的湖面交织着丝丝银光,环抱着湖泊的崇山峻岭层层迭迭,高远处的山缝间是白雪皑皑的凹口和细小的瀑布,山脚下是倾斜的、稀疏的草场,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日瓦戈医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精彩对白Gen.YevgrafZhivago:Tonya,canyouplaythebalalaika?日瓦戈将军:冬妮娅,你会弹三弦琴吗?Engineer:Cansheplay?She'sanartist!工程师:她会弹吗?她是个艺术家!Komarovski:Igivehertoyou,YuriAndreavich.Weddingpresent.科马罗夫斯基:我把她给你,尤里,结婚礼物。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