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高老头 - 高老头读书笔记——无法复制的父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看《高老头》时总是不能顺畅的读下去,总是要反复体味,从而也想到了许多,也许是因为巴尔扎克锋锐的语言吧,或者说是一阵见血的深刻。
  书中最然我感慨或者应该说是让我震惊与愤慨的一句话就是“他也只能是个父亲”,不是我矫情,看到这句话时真的特别心疼,为高里奥心疼。我找不出其他字眼来表达我的感受。如此简单朴实的一句话,便揭示了高老头一生的命运,然后他的慈爱也刺痛了读者。一个父亲的爱可以这么无限放大,两个不可理喻的女儿被她这么不可理喻的爱着。可既然是感情就无法甚至无需理智来控制啊。北里志控制的情感也许是明智的,可是被理智束缚的感情却也一样很痛苦。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读过的人肯定都会说在感情上需要理智的导航,可在事实上埃莉诺与玛丽安面对爱情不是一样痛苦吗?所以啊,为什么说高老头对女儿们无私的爱是一种病态的爱呢?病态是多么可怕的说法啊,怎么可以用来形容“父爱”这样美好的一个词!高老头的爱是赤诚的,当他像拉斯蒂涅克列述他是如何从女仆那得知女儿将要参加德-加利格利阿诺元帅家的舞会时,巴尔扎克是这么描绘他的“老头儿像一个仍然相当年轻的情人,因为探得了情妇的行踪,对自己的手段非常得意” “他的羡慕和痛苦都天真的流露出来了”,无疑两个女儿像是他的情人,他的天使,他的世界,他的全部,“以至于女儿给他的伤害,他也喜欢。”所以他把偷偷摸摸去见亲生女儿的行为也看成是一件不能被其他父亲所能感受到的快乐。他把自己拥有的一切的一切都献给了两个被欲|望吞噬的女儿,而得到的结局却是凄怆而孤寂的死去。其实他(姑且说是)疯狂的父爱吧,并不是盲目的。他对两个道德沦丧的女儿看得很清楚,清楚她们的欲|望,清楚她们的无情,清楚她们被黑暗社会麻木了的心,他在临终前咒骂她们,可仍是迫切地想见她们;明知是虚情假意,还是无法控制地为她们付出。这是让人无法理解的爱,书中说“一个人把感情都拿了出来就像把钱全都花光了一样,是得不到别人原谅的”可高老头的回应却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爱的方式,我的爱的方式不伤害任何人,干嘛别人要干涉我呢?”就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满腔父爱的人,麻木了的你我有什么权利来对这份爱评头论足!没有资格!
  也许这个故事最可悲的就是高老头在林中是最后的结论“金钱可以买到一起,甚至可以买到女儿”“既然做了父亲,就应该永远有钱,应该能驾驭女儿,就像会驾驭劣马一样”。高老头“觉悟”了,因为他太痛了。其实拉斯蒂涅克、伏脱冷、伏盖太太的所有房客们,甚至两个道德沦丧的女儿以及生活在这个不堪世界的所有人,眼睛都是雪亮的,能看清黑暗的一切,火找到纯洁的心灵加以利用,或是放任其黑暗下去,虽然之后,悲剧之后,大家又恢复了麻木与无关痛痒的状态。负罪感之后,快乐仍旧快乐。或许正因为看的太清楚了,所以才更痛苦,为了减轻痛苦而变得麻木,所以才更加悲剧,所以才更加不堪。在经历了苦痛的打击之后,有两种结果。无条件的接受一切,适应一切,麻木,就如大多数人那样,找到可以在这个不堪世界立足的方式,无论有多肮脏;或者奋起挑战与反抗这个世界,就像伏脱冷那样洒脱。在故事的最后欧也纳-拉斯蒂涅克面对巴黎,他痛了,他要挑战这个不堪的社会了,他的故事才真正开始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