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 2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们从英国乘傍晚的渡轮过海,次日早晨就抵达圣奥梅尔①,杰克?雷诺已被送到了该地。波洛立即去看望阿于特先生。他并不表示反对我跟他一起去,因此我也就随他同行。
  经过一系列的手续以后,我们被引进了检察官的办公室。他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
  “有人对我说,您已回英国去了,波洛先生。我很高兴,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是真的,我回去过,先生,但只是匆匆一行。一个枝节问题,可是我认为可能对侦查这一案件有帮助。”
  “那么确实是有帮助,嗳?”
  ①在法国南部。—译注。
  波洛耸耸肩。阿于特先生点点头,叹了口气。
  “我怕,我们只得引退啦。吉罗那畜生,他的行径太不像话,可是他确实机灵:要巴望这个人犯错误,机会可不多哩!”
  “您是这么想的吗?”
  这下子轮到阿于特先生耸肩膀了。
  “唔,嗯,坦率地说——当然,这是私下里说说的——您还能得出什么别的结论呢?”
  “坦白地说,依我看来,有好几个疑点模糊不清哩。”
  “比如说?……”
  但是波洛没有让他套出话来。
  “我还没有把这些疑点列表加以整理,”他说,“我这是泛泛而谈的。我喜欢那年轻人,我不愿意相信他犯有这样的弥天大罪。顺便说说,他对这件事自己有什么说法呢?”
  检察官蹙着眉。
  “我不能理解他。他似乎无法为自己作丝毫辩护。要他回答问题可着实困难哪。他只是笼统地加以否认,除此以外,固执得一句话也不说。明天我还要审讯他,也许你愿意在场吧?”
  我们急忙接受了邀请。
  “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案件,”检察官叹了一口气说,“我对雷诺夫人深表同情。”
  “她还没有恢复知觉。可怜的妇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倒免去了她许多痛苦。医生说危险期已过,但是她醒来后得尽可能地保持安静。我想,她现在的情况是遭到打击和摔了一跤而同时引起的。要是她的大脑失常的话,那太可怕啦。不过我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真的,一点也不。”
  阿于特先生靠着椅背,摇晃着头,悲切地想着阴暗的前景。
  最后他觉醒过来了,突然说道:
  “这可提醒了我。我这里有您的一封信,波洛先生。我瞧瞧,放在哪儿啦?”
  他动手在他的文件中搜寻着,最后找到了信,把它递给了波洛。
  “这是寄给我,让我转交您的。”他解释道,“可是您没有留下地址,因此我无法转寄给您。”
  波洛好奇地看着信。信是外国人的手迹,字体长长的,有点儿斜,肯定是女人写的。波洛没有拆信,相反地把它放在口袋里,接着就站起身来。
  “那么明天见吧。非常感谢您友好的优遇。”

  “没什么。我随时愿意为您效劳。”
  我们正要离开警察局,不料迎面碰上了吉罗。他看上去更像个花花公子,一副扬扬自得的神气。
  “啊哈!波洛先生,”他轻快地叫道,“您从英国回来啦?”
  “您看到了嘛。”波洛说。
  “我想,这一案件离收场不远啦。”
  “我同意您的看法,吉罗先生。”
  波洛压低着嗓门说话,他那灰溜溜的样子看来使对方很高兴。
  “这些软弱无力的罪犯!竟然不想给自己申辩一下。好怪:”
  “这么怪,总得让人想想吧?”波洛婉转地暗示说。
  但是吉罗不屑听他的。他心情轻松地转弄着手杖。
  “昭,再见,波洛先生。我很高兴您最后同意小雷诺是有罪的看法。”
  “Pardon①!我一点儿也不这么想。杰克。雷诺是无辜的。”
  吉罗伤了一下,然后发出一阵大笑,意味深长地轻叩着脑袋,简短地说:“Toque②!”
  波洛挺直了身子,眼露凶光。
  “吉罗先生,在整个这一案件中,您在举止行为方面蓄意侮辱我。您得接受一番教训才行。我准备跟您打五百法郎的赌,我会比您先找到杀害雷诺先生的凶手。您同意吗?”
  吉罗毫无办法似地瞪着他,又嘲哝着说:“Toque③!”
  “怎么样,”波洛催促道,“同意吗?”
  “我不想拿走您的钱。”
  “您放心,您拿不走的:”
  “唔,好吧,我同意:您说我对您态度傲慢。嗳,有一两回,您的态度可使我恼火呐。”
  “承蒙提到,十分荣幸。”波洛说,“再见,吉罗先生。来吧,黑斯廷斯。”
  ①法语:请原谅。——译注。
  ②法语:神经病。——译注。
  ③法语:神经病。——译注。
  我们沿路走着,我不作一声,心情很沉重。波洛表白的意图是够清楚的啦。我比以前更无把握,自己是否真有力量营救贝拉,使她不致遭受她自己行动的后果。这次同吉罗不幸的邂逅倒使波洛精神奋发。
  突然我感到有一只手按着我的肩膀。我回过头来面对着斯托纳。我们停下脚步,跟他打着招呼。他随即提议同我们一起漫步走回旅馆去。
  “您在这里有何贵干,斯托纳先生?”波洛问。
  “我总得支持自己的朋友吧,”斯托纳干巴巴地说,“尤其是当他们遭到不公道的指控的时候。”
  “那您认为杰克?雷诺没有犯罪?”我急切地问。
  “当然不。我了解这孩子。我承认在这一桩事情中有一两点完全把我弄糊涂了,可是尽管他处事的方式这样愚蠢,但我从来不相信杰克?雷诺是杀人犯。”
  这位秘书的话使我感到心里热乎乎的。他的话好似给我除去了心头的一个秘密重负。
  “我毫不怀疑有许多人同您的想法一样,”我大声说,“对他不利的证据委实少得可笑。我敢说无疑他会被无罪开释的,毫无疑问。”

  但是斯托纳没有像我本来希望的那样做出多大的反应。
  “我但愿像您那样的想法,”他慎重地说。他转身对着波洛说:“您的意见呢,先生?”
  “我感到情况对他很不利。”波洛平静地说。
  “您认为他有罪吗?”斯托纳厉声问道。
  “不。可是我想他要证明自己无罪却不容易。”
  “他的行动真古怪。”斯托纳嘲哝着,“当然,我知道这桩事还有好多情节没有弄清楚哩。吉罗还没有这个本领,因为他是门外汉,不过整个事件真是太离奇。说到那一点,还是少说为妙。如果雷诺夫人不想把事情张扬出去,我会照着她的暗示办的。她是问题的中心人物,我对她的判断力素来佩服,我不宜插手,可是杰克的这种态度我识不透。谁都会感到他是想要人家以为他有罪哩。”
  “可这是荒谬的。”我插进去叫着,“首先,那匕首……”
  我顿住了,吃不准波洛愿意我泄露多少真情。我又往下讲着,谨慎地选择着使用的字眼。“我们知道,那晚那巴首不可能在杰克?雷诺手里。这一点雷诺夫人是清楚的。”
  “的确,”斯托纳说,“她恢复后,无疑会把一切都讲清楚的。嗯,我得跟你们分手啦。”
  “等等。”波洛拉住了他不让他离去,“要是雷诺夫人恢复了知觉,您立刻让人给我送个信行吗?”
  “当然。那容易办到。”
  “关于匕首那一点提得好,波洛。”我们上楼时,我这么说,“当着斯托纳的面我不便明说。”
  “你做得对。我们尽可能地自己知道就行啦。至于那把匕首,你的论点帮不了杰克?雷诺多少忙。你可记得,今天早晨在我们从伦敦动身时我走开了一小时?”
  “是呀?”
  “嗳,我试着去寻找杰克?雷诺把金属片变成纪念品的那家公司。那不难找。Ehbien①”黑斯廷斯,他们给他定做的不是两把裁纸刀,而是三把。”
  “那么说……”
  “那么说,一把给了他母亲,另一把给了贝拉?杜维恩,还有第三把他一定留作自用啦。不,黑斯廷斯,我担心匕首的问题不会有助于我们使他免上断头台。”
  “事情不会到这一步的。”我像被刺了一下似地叫道。
  波洛犹疑地摇着头。
  “你会营救他的。”我肯定地喊着。
  波洛毫无表情地瞥了我一眼。
  “你不是已使我无法做到这一点了吗,monami②?”
  “用别的某种办法……”我嗫嚅着。
  “啊:Sapristi③!你这可是要我创造奇迹哩。不,别再说啦。我们倒来瞧瞧这信里头写些什么?”
  他从胸袋中取出了信封。
  他读信时面孔抽掐着,然后把一张薄膜似的信笺递给了我。
  “世界上还有别的女人在受苦呐,黑斯廷斯。”

  信的字迹模糊,显然那信是在极度激动的情绪下写的。
  亲爱的波洛先生:
  ①法语:好唉。一一译注。
  ②法语:我的朋友。一一译注。
  ③法语:见鬼。——译注。
  您接此信后,恳请前来援助。我无人可以求助,但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营救杰克。我跪着向您恳求援助。
  玛塔?多布勒尔我把信递还给他,心中深受感动。
  “你去吗?”
  “马上去。我们雇一辆汽车吧。”
  半小时后,我们来到玛格雷别墅。玛塔站在门口接我们。她把波洛让进屋内,两只手紧紧地拉着波洛的一只手。
  “啊,您来啦……您真好。我简直绝望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们甚至不让我到监狱去看他。我痛苦极啦。我简直要发疯啦。
  “有人说,他并不否认犯罪,这是真的吗?可是那简直是疯啦。他不可能干这件事的。我一分钟也不会相信。”
  “我也不相信哩,小姐。”波洛柔声说。
  “可是他为什么不说呢?我真不懂。”
  “也许他在掩护着谁。”波洛试探着这么说,一面注视着她。
  玛塔皱着眉。
  “掩护着谁?您是说他母亲?啊,从一开始我就怀疑她。
  继承大笔财产的是谁呢?是她。穿着寡妇的丧服,装模作样一番还不容易?他们还说,当他被捕时,她就这样倒下去啦!”她作了一个戏剧性的姿势,“再说,斯托纳先生,那位秘书,无疑是帮着她的罗。这一对儿,狼狈为奸。的确她年岁比他大,可是男人才不在乎哩,只要女的有钱!”
  她的语调中隐约有一种悼悼之感。
  “斯托纳当时在英国。”我插嘴说。
  “这是他说的,可有谁知道呀?”
  “小姐,”波洛平静地说,“如果您我打算在一起于的话,有些事情必须弄清楚。首先我问您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先生?”
  “您知道您母亲的真实姓名吗?”
  玛塔对他看了一会,然后把头伏在胳膊上哭了起来。
  “嗳,嗳,”波洛说,拍着她的肩膀。“镇静下来吧,pe—tite①。我看您是知道的罗。第二个问题:您知道雷诺先生是谁?”
  “雷诺先生?”她从手臂上抬起头来,茫然地注视着他。
  “啊,我看这一点你不知道。现在你仔细听着。”
  他一步一步地回顾这案情,就像那天动身去英国时他对我说的那样。玛塔听得着了迷似的,他说完后,她长长地吸了一口气。
  “您真行,真了不起!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
  她迅速地从椅子上滑下,不顾礼节地跪在他面前,表现出一副十足的法国腔。
  “救救他吧,”她喊道,“我爱他可深哩。啊!救救他,救救他……救救他吧!”
  ①法语:孩子。——译注。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空中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9月的太阳烤得布尔歇机场发烫。乘客们穿过地下通道,登上飞往克罗伊登的“普罗米修斯”号航班,飞机再过几分钟就要起飞了。简-格雷落在了后面,她匆忙在16号座位上坐定。一些乘客已经通过中门旁的洗手间和餐厅,来到前舱。过道对面,一位女士的尖嗓音压过了其他乘客的谈话声。简微微撅了撅嘴,她太熟悉这声音了。“天啊,真了不起。……你说什么?……哦,对……不,是派尼特。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