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复活 - 《复活》读书笔记·灵魂的扫除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十年前的某段时间里,我曾疯狂阅读过许多西方名著。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牛虻》和《茶花女》之类,而《复活》是根本看不懂的,没能读完。仅仅单从书名上联想出了一幅壮美的凤凰涅槃的画面,还一直以为书中的某位主角会很有意义的离世,“虽死犹生”达到“复活”的境界。
  选择在这个夏末秋初的几个凉夜里重读《复活》,只因为前几日偶然读到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关于“灵魂的扫除”那段话:“……他感到他的内心生活疲沓了,有时甚至停顿了,就着手把堆积在他的灵魂里而成为这种停顿的原因的垃圾统统清除出去。”读罢此言我深有共鸣,不历经反省,我又怎么会知道我们的灵魂如此善于藏污纳垢。一旦疏于清理,不知不觉中她便滋生病毒。尤其当我恍然回首审视之际,深深体会到了大师所言的“心惊肉跳”。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曾有资料显示他年轻时生活放浪。据说《复活》是以真实故事为蓝本而创作,涅赫柳多夫虽然不是托尔斯泰,但也确实与他同属于沙俄剥削阶级。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却终身致力于用文学作品抨击、揭露、推翻自身的阶级,我以为这是伟大的。摒弃政治因素,我不喜欢谈政治。就思想的修为而言,一个人,要明澈到什么地步,才看得清楚被自己安然享受的竟然是罪恶?
  涅赫柳多夫的堕落,源自于社会和环境。我以为,无论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形态,这样的堕落都是存在的。要说差异,不外乎堕落人群的数量和堕落的速度。19世纪的沙俄与21世纪的中国,看似跨越时间空间地域文化,但细读大师的作品,回望我们周围的人群,感觉不外乎如此。满街都是涅赫柳多夫,堕落前的涅赫柳多夫,堕落后的涅赫柳多夫,唯独忏悔赎罪中的涅赫柳多夫少之又少。
  人生之初,心灵总是纯净、纤尘不染的。可是也正因为这种纯净、这份单薄,使得邪恶更容易随意涂抹。在托尔斯泰的笔下,无论教会、教堂还是法律、法庭和监狱,都变成涂抹邪恶的场所。托尔斯泰说,人根本不配惩罚人,这与某位哲学大师所言“人根本不配统治人”异曲同工。今日读到《庄子》的《马蹄》篇,说马之所以学的奸婬狡诈根本就是因为伯乐,似乎也与托尔斯泰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反而是因为法庭和监狱的思想相近。托尔斯泰和庄子的思想有些地方是相通的,他们认为人本来是淳朴简单的,正是因为统治阶级为了以武力(刑法)、以所谓礼教(法律)胁迫人们的言行,才造成|人与人之间如此多的罪恶和悲惨命运。托尔斯泰还尖锐地指出了统治阶级爪牙存在的意义:即使是有正义有理想懂得人与人之间怜悯的“善意的人”,一旦进入统治阶级,也会变得残忍、麻木,草芥人命,中饱私囊的“邪恶的人”。
  多么可怕!!其实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四十多万字里,最令我忍俊不禁却笑中有泪的是那段关于“领圣餐”的精彩描写。我喜欢的幽默是冷幽默,比如用正正经经的文字,细致地描绘出一幅荒诞无比的画面。宗教被统治阶级利用,似乎是西方世界一直以来的现象。不过回想一下我们国家最见惯不惊的佛教和道教,那样精深博大的哲学思想,最终却落到被人们焚香化纸祈求今生名利和来世福禄的工具,多么可笑可悲。虚伪的传教士,遍布世界各处,只不过称谓各异而已。
  托尔斯泰在小说的最后,隐约暗示的“天堂”,最终还是归于宗教。只不过,在他的心目中,这大概是真的“上帝”和真的“宗教”。读到最后,我几乎可以那样清晰地感受到托尔斯泰的思想,他反对一切统治。他的理想是每个人都用《圣经》来约束自己的灵魂和行为,最终人间似天堂。这跟老子和庄子的“无为而治”的社会思想是不是相近呢?这样的画面是美好的,但确实,多多少少有些不实际。人不配统治人,可是我们又找不到神在哪里。或者,是不是,即便是神,一旦做了统治阶级,也会变成|人呢?甚至是残忍麻木的人?
  我以为,从来就没有清白的政治。
  但灵魂的复活是绝对存在的,不断自省、不断修为,到达我们在最纯真年代所向往的那般境界。涅赫柳多夫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
  圣人超度众生,凡人拯救自我。
或许您还会喜欢:
四大魔头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我曾经遇见过以渡过海峡为乐的人,他们心平气和地坐在甲板的凳子上,船到港口时,他们静静地等船泊好,然后,不慌不忙地收好东西上岸。我这个人就做不到这样。从上船那一刹那开始,我就觉得时间太短,没有办法定下心来做事。我把我的手提箱移来移去。如果我下去饮食部用餐,我总是囫囵吞枣,生怕我在下面时,轮船忽地就到达了。我这种心理也许是战争时假期短暂的后遗症。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我小时候,村里人使用的语言,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所有名称与事物贴切契合,事物和自己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像缔结了永久的契约。对多数人而言,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缝隙,无法穿越它望向虚无,正如我们无法滑出皮肤,落进空洞。日常生活的机巧都是依赖于直觉、无须语言的熟练劳动,大脑既不与它们同行,也没有另辟蹊径。脑袋的存在只是为了携带眼睛和耳朵,供人们在劳作中使用。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在黑暗中蠕动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 [点击阅读]
地狱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
地狱镇魂歌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没有人知道创世之神是谁,但他(她)创造了整个世界,创造了神族和魔族,还有同时拥有两个种族力量但是却都没有两个种族强大的人族,也同时创造出了无数互相具有不同形态的异类族群,在把这些族群放置在他的力量所创造的领地中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创世之神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城市与狗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凯恩说:“有人扮演英雄,因为他是怯懦的。有人扮演圣徒,因为他是凶恶的。有人扮演杀人犯,因为他有强烈的害人欲望。人们之所以欺骗,是因为生来便是说谎的。”——让保尔·萨特一“四!”“美洲豹”说道。在摇曳不定的灯光下,几个人的脸色都缓和下来。一盏电灯,灯泡上较为干净的部分洒下光芒,照射着这个房间。除去波菲里奥?卡瓦之外,对其他的人来说,危险已经过去。两个骰子已经停住不动,上面露出“三”和“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