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 第二卷 第一章 母与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要说乔恩?福尔赛不愿意随母亲上西班牙去,那是一点不正确的。
  他就象一只好脾气的狗随着女主人出外散步,把一根美味的羊肉骨头留在草地上。他走时回头看了一下。福尔赛家人被夺掉嘴里的羊肉骨头时,往往会生闷气。可是乔恩生性却不大会生闷气。他依恋自己的母亲,而且这是他头一次出国旅行。他只随便说了一下:“妈,我倒想上西班牙去;你去意大利的次数太多了;我愿意我们两个人都玩得新鲜。”于是意大利就改为西班牙了。
  这小子不但天真,而且也很细心。他始终记着自己要把原来建议的两个月缩短为六个星期,因此切不能露出一点马脚。作为一个家里放着一根那样迷人的羊肉骨头,而且主意那样坚定的人,他实在算得上一个好旅伴;他对上哪儿去和几时去都无所谓,吃饭从不在乎,而且十分欣赏这样一个对多数英国人都是陌生的国家。芙蕾拒绝跟他写信,真是极端明智,因为这样子他就可以每次到达一个新地方时,不存有任何希望或者狂热,而把注意立刻集中在当地风光上面:驴子和荡漾的钟声、神父、内院、乞丐、儿童、叫唤的公鸡、阔边帽、仙人掌编的篱笆、古老的白色山村、山羊、橄榄树、绿油油的原野、关在小笼子里的鸣禽、卖水人、夕照、西瓜、骡子、大教堂、油画和这个迷人的国土上那些浮空的灰褐色山岭。
  天气已经热了,很少看见有什么英国人来此,这使他们玩得很开心。乔恩就他自己所知,并没有非英国人的血统,然而碰到自己本国人时,他却往往内心感到不乐。他觉得英国人一点没有荒唐气息,而且比自己看事物还要实际。他私下跟母亲说,自己一定是个非社会的动物——这样离开那些人,不去听他们谈论人人都谈论的事情,确是开心。伊琳听了,只随便回答一句:
  “对啊,乔恩,我懂得。”
  在这种隔离的情况下,他有一个无比的机会来领略母爱的深厚;这是做儿子的很少能理会的。由于肚子里有事情瞒她,他当然变得感觉特别敏锐;而南欧的民族风尚又刺激了他对母亲这种美丽典型的倾倒。他过去总听见人称她是西班牙美人,可是现在他看出完全不是这回事。她的美既不是英国美、法国美、意大利美,也不是西班牙美——是一种特殊的美!他也很欣赏母亲那样的玲珑剔透,这是他以前没有过的。比如说,他就说不出她是否看出他在全神贯注地看那张戈雅的“摘葡萄”,或者是否知道他在午饭后和第二天早上又溜出去,第二次、第三次在那张画前面足足站上半个钟点。当然,这张画并不象芙蕾,然而照样能使他感到情人们所珍视的那种回肠荡气滋味——使他想起她站在自己床脚边,一只手举到头顶上。他买了一张印了这张画的明信片,放在口袋里,不时掏出来看看;这种坏习惯当然迟早会在那些因爱、妒或者忧虑而变得尖锐的眼睛下暴露出来。而他母亲又是三者俱全,眼睛自然更加尖锐了。在格兰那达时,他就老老实实被捉着了。那天他在阿兰布拉山一处小堡的园子里,坐在一条被太阳晒得暖暖的长石凳上;他原应该从这里眺望风景,可是他没有。他以为母亲在端详那些剪平的刺球花中间的盆花,可是听见她的声音说:

  “这是你喜欢的戈雅吗,乔恩?”
  他缩了一下,已经太迟了——那点动作就象他在学校里藏起什么秘密文件时可能做出的那样——他于是回答:“是啊!”
  “这一张当然很可爱,不过我觉得我还是喜欢那张‘阳伞’。你爹一定会大大赏识戈雅;敢说他九二年到西班牙时没有见到。”
  九二年!比他出生还要早九年!他父亲和他母亲在他出生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如果他们有权利分享他的未来,肯定说,他也有权利分享他们的过去。他抬头望望母亲。她脸上有一种——一种历尽坎坷的神情,和喜怒哀乐、阅历与痛苦留下的神秘痕迹,使他望去深不可测、庄严而神圣,连好奇心都不敢有了。他母亲过去的生活一定非常、非常有意思;她是这样的美,而且这样——这样——他形容不出那种感觉。他起身站在那里凝望着山下的城市、麦苗青青的平畴和消逝的阳光中闪映的回环山脉。他的身世就象这座古老的摩尔城市的历史一样,丰富、深邃、辽远——他自己的生命到现在为止还只是这样的幼稚,愚昧和天真得不象话!他望见西面的一带山岭就象从海中拔起一样矗立在青绿平原上;据说当初的腓尼基人——一个黝黑、古怪、隐秘的山居民族——就住在那些山岭里!对于他,他母亲的身世就象这个腓尼基人的历史对于下面的城市一样;朝朝暮暮,城中鸡鸣犬吠、儿童欢闹,然而对它的历史则茫然无知。他母亲会知道他的一切,而他只知道她爱他,爱他的父亲,以及她长得很美,这使他感到很抑郁。别人还有一点大战的经历,差不多人人如此,他连这个都没有:他的幼稚和愚昧使他在自己眼中变得渺小了。

  那天晚上,他从卧室的凉台上凝望着城中的屋顶——那就象嵌上黑玉、象牙和黄金的蜂窝;事后,他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倾听着钟动更移时哨兵的呼唤,一面在脑子里吟成下面这些诗句:
  深夜里的呼声!沉睡着的古老的西班牙城市,
  在它晰白的星光下看去是那样黑漆漆地!
  清澈而缠绵的声音,它诉说些什么悲痛?
  是否那巡夜夫,讲着他太平无事的古话?
  还是个筑路人,向明月振起他的歌喉?
  不,是一个孤单客在哭诉自己的情怀,
  是他在叫唤,“要多久?”
  他觉得“孤单”两个字太平淡,不够满意,但是“孤伶”又太过头了,此外再也想不出两音的字眼能用得上的。诗写成时已经两点过了,再拿来自个儿哼上二三十遍,一直过了三点方才睡去。第二天,他把诗抄出来,夹在写给芙蕾的一封信里;他总要把信写好方才下楼,这样就可以心无挂碍地陪他的母亲说笑了。
  就在同一天快近中午的时候,他在自己旅馆的瓦顶平台上,感到后脑忽然隐隐的一阵子痛,眼睛里有种怪感觉,人要作呕。这是太阳和他太亲热了,中了暑。往后的三天全在半昏迷中度过,除掉前额上的冰块和他母亲的微笑外,他对什么都只有一种迟钝的、痛楚的冷淡感觉。他母亲从不离开房间一步,总是静悄悄地守护着他,在乔恩的眼中简直象个天使。可是有时候他会极端自伤,并且希望芙蕾能看见他。有几次他痛苦地想象自己和她、和尘世永诀。他甚至拟了一个由他母亲转给芙蕾的遗言——可怜的母亲啊!她一直到死都会懊悔不该分开他们!可是他也很快看出现在他可以借口回家了。
  每天傍晚时会传来一连串的钟声——一串跌宕的丁当声从下面城市里升起来,然后又一个个落了下去。他听到第四天傍晚时,忽然说道:“妈,我想回英国去,这儿太阳太厉害了。”
  “好的,亲爱的。等你能够上路时,就走。”立刻他觉得自己好过了些——但也卑鄙了些。
  他们是在出来五个星期之后启程返国的。乔恩的头脑已经恢复原来那样的清醒,可是他母亲还要在他帽子里缝上许多层黄丝绸子,逼着他非戴不可,而且走路总是拣荫处走。由于母子间长时期的小心翼翼已告结束,他愈来愈弄不清她有否看出自己急于赶回去会面的也就是她要使他离开的那个人。在马德里换车,倒楣要待上一天,自然再到大美术馆去看看。这一次在他那张戈雅女子前面,乔恩特别装出不经意的样子。现在要回到芙蕾身边去了,少端详一点也不妨。倒是他母亲逗留在这张画前面说:

  “这女孩子的脸蛋和身条真爱人。”
  乔恩听了很不自在。她是不是理会了呢?可是他又一次觉得自己在涵养和机智上都不是她的对手。她能够以一种超感觉的方式知道他的思想脉搏;这里的秘密他至今还没有探出;她本能地知道他盼望什么,担心什么,希企什么。这使他感到极度的不安和内疚,因为他和多数的男孩子不同,有一个良心。他巴不得她坦坦白白谈出来,他简直希望来一个公开斗争。但是两者都没有实现,两个人就这样平平稳稳地、默默无言地一路北返。他就这样第一次懂得女人在耐性上比男人强得多。在巴黎又得耽搁一天,弄得乔恩很不开心,因为一天变成了两天,由于要跟一家服装店打交道;他母亲穿什么衣服都那样美,打扮做什么?这次旅行最快乐的时刻是在他踏上开往富尔克斯敦渡船的时候。
  他母亲站在船舷栏杆旁边,和他搀着胳臂,说道:
  “恐怕你玩得并不怎样开心呢,乔恩。不过你对我很体贴。”
  乔恩勒一下她的胳臂。
  “说哪里话,我玩得非常开心——只是最近头不大好罢了。”
  现在到了旅行的终点,他的确感到过去几个星期有一种魅力,一种痛苦的快感,就象他努力在那些写深夜呼声的诗句里所要表现的那样;也就是他孩提时一面贪听母亲弹萧邦一面想要哭的那种心境。他弄不懂为什么自己不能象她跟自己讲的那样,随便地跟她说:
  “你对我很体贴。”怪啊——他就是不能这样亲热自然!他接上的一句话是:“恐怕我们要晕船了。”
  果然说中了,到达伦敦时,两个人都相当虚弱;就这样出国玩了六个星期零两天,对于那件一直盘踞在各人心里的事情,一个字也没有提。
或许您还会喜欢: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