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 第一卷 第三章 罗宾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乔里恩?福尔赛在罗宾山度过自己孩子的十九岁生日,静静地在做着事情。他因为心脏不好,现在做什么事情都是静静地做;他跟他家所有的人一样,就是不喜欢听到死。这种心理,他一直到两年前才知道。那一天他上医生那里去检查某些症状时,医生告诉他的话是:
  “随时随地,而且只要人吃力了就会?.”
  他听到只是付之一笑——福尔赛家人对一件不愉快事实的反应向来就是如此。可是在归途火车中那些症状变得更厉害了,他这才充分领会到那句死刑判决的严重意义。丢下伊琳、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自己的工作——虽则他现在已经不大作画了——这是什么滋味!丢下这一切去进入无以名状的黑暗,进入不可想象的状态,进入那种连坟上风吹草动都不觉得,连泥土和青草的香味都闻不出的空虚里!这种空虚尽管他竭力揣摩,但永远揣摩不出,而且仍旧抱着一线希望,企图能够重见自己的所亲!理解到这一点使他感到极其尖锐的精神痛苦。那一天他在抵家之前就决定不告诉伊琳。他得比任何人都更加谨慎,因为稍不小心就会泄露出来,而且使伊琳和自己一样痛苦,几乎是一样痛苦。医生说他在别的方面都没有毛病,而且七十岁一点不能算老——所以他还会活一个很长的时候,只要他能够!
  这样一个结论,奉行了将近两年之后,把乔里恩性格里精细的一面充分发挥了出来。他除掉心神不宁的时候,天生就不孟浪,现在简直成了节制的模范。不能过分吃力的老年人,总是那副耐心耐气的可怜相,他却用微笑遮盖起来,即便是一个人独处时,嘴边也还挂着微笑。他不断地想出各种方式掩饰自己不能吃力,不让人看出他的苦衷。
  他一面暗笑自己这样做作,一面还装模作样过起淡泊生活来;酒和雪茄全戒掉,只喝一种没有咖啡的特制咖啡。总之,他在自己温和讽刺的隐蔽下,就象在这种处境下的一个福尔赛所能做到的那样,尽量照顾到自己的安全。自从伊琳母子进城以后,他觉得不需要避人耳目,就在这个晴朗的五月天悄悄地整理文件,这样即使他明天就死,也不会使任何人感到不便;事实上,他是将自己的尘世财产情况最后料理一下。他把财产清单录好,锁在自己父亲的一口古老的中国橱柜里,把钥匙装进一个信封,上面写好:“中国橱柜钥匙,内有我的财产确实情况,乔?福”,放在贴胸口袋里,如果碰到意外,这个信封总会在他身边找到。这样做了以后,他按一下铃子唤茶,就走到外面那棵老橡树下面等茶吃。
  人都要受死刑判决的;乔里恩的判决不过稍微确定一点、迫切一点,所以他已经安之若素,也象别人一样经常想些其他事情。他这时想的是自己儿子。
  乔恩今天正满十九岁。而乔恩最近已经决定自己的职业了。他既不象他父亲进的是伊顿中学,也不象他的亡兄进的是哈罗中学,而是进的那些新型中学之一;这类中学的办学宗旨在于避免公立中学教育的流弊,而保存其优点,可是说不定保存了流弊,而避免了优点,因此乔恩本年四月间毕业时,对自己将来学哪一行简直毫无所知。那个原来看上去永远不会完的大战,却在乔恩正要入伍之前突然结束了,而他还要等六个月才能及龄。从那时候起,乔恩一直都这样想,认为现在可以决定学哪一种行业了。他跟他父亲讨论了好几次,表面看来好象什么行业他都高兴学——不过教会、军事、法律、戏剧、证券交易所、医科、商业和工程,当然不在考虑之列;从这些讨论里,乔里恩清楚看出儿子其实什么都不想学。他自己象他这么大时,也完全是这种心思。不过对他来说,这种愉快的空虚不久就被他的早婚结束掉,而且带来不幸的后果。他逼得只好进劳埃德船级协会当个保险员,而在他的艺术才能露头角之前,他已经重又过着富裕的日子了。他也教过乔恩画过小猪和其他动物,可是发现他永远做不了一个画家时,便认为他这样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干,可能表明他将成为一个作家。不过乔里恩认为做一个作家一定要有生活经验,因此乔恩目前除掉上上大学、旅行旅行,以及可能准备进法律界而外,好象没有事情可做。以后的事情以后再看,很可能以后也看不出。但是尽管他提出这许多撩人的建议,乔恩仍旧决定不了。

  乔里恩一向怀疑世界究竟真正变了没有,他和儿子的几次讨论也证实这一想法。有人说,这是个新时代。他自己的时代虽则不算太长,但也阅世不少了;他觉得除掉表面上有点些微差别外,这个时代和已往的时代还是一样。人类仍旧分为两种:一种人灵魂里有玄想的,是少数,一种没有玄想的,是多数,另外还夹有他这样的混合种,形成一个中间地带。乔恩好象是有玄想的;这在他看来是坏事。
  所以两星期前,当他听见儿子说起想要搞农场时,他脸上的微笑就显得比平时还要带有深意。儿子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爹,我很想搞一个农场试试,如果不使你花钱太多的话。我看这大约是唯一不伤害别人的生活方式;此外还有艺术,不过这对我是谈不上。”
  乔里恩抑制住自己的微笑,回答说:
  “好的;你又要回到我们家第一代乔里恩在一七六○年那种情况去了,他就是种田的。这将证实周期论,而且我有把握,你碰巧还会种出更大的萝卜来呢。”
  乔恩有点扫兴,当时就这样说:
  “可是,爹,这个打算你认为好不好呢?”
  “亲爱的,行;只要你认真去搞,你做的好事将比多数人做的都要多,好事委实太少了。”
  可是他跟自己却这样说:“不过他不会喜欢的。我给他四年时间考虑。反正,对他的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害处。”
  他把这事告诉了伊琳;跟她商量以后,他就写信给女儿达尔第太太,问他们南撒州高原附近可有什么农场愿意收乔恩做学徒的。好丽的回信表示非常热心。在他们邻近有一家非常之好;她跟法尔都欢迎乔恩到他们家去住。
  明天乔恩就要走了。
  乔里恩一面呷着放了柠檬的淡茶,一面从老橡树的枝叶间凝望着外面的景色;三十二年来,这片景色在他眼中一直都很幽美。他坐在下面的这棵橡树好象一天都没有老!暗金色的嫩叶子,那样的年轻;介乎灰白与淡绿的粗大而纠结的树身,又那样苍老。这是一棵充满回忆的树,它还会几百年活下去——除非有什么野蛮人把它砍掉——它将会看见旧英国随着人事的变迁迅速消逝。他记得三年前一个晚上,那时他站在窗口,搂着伊琳,望见一架德国飞机在天上盘旋,看去就象在老橡树头上似的。第二天他们在盖基农场那边田里发现一个炸弹坑。那还是他受到医生死刑判决之前。否则的话,他就会巴不得那颗炸弹把自己结果掉。那就可以省掉他许多徬徨不安,省掉无数次内心里那种凛凛恐惧。他原来指望可以象福尔赛家的人一样,正常地活到八十五岁,那时伊琳将是七十岁。照现在这样,他可不能和她偕老了。不过总算还有乔恩,乔恩在她的生命里比他还要重要;乔恩是爱自己母亲的。
  当年在这棵橡树下面,老乔里恩就是等待着伊琳从草地那边走来时溘然长逝的;现在乔里恩坐在树下忽发奇想,觉得现在把一切都安排停当,还不如闭上眼睛,就此消逝。象这样寄生虫似地粘附着生命的有气无力的结尾,简直有点不体面。他这一生只有两件遗憾:一件是年轻时和他父亲分开得太久了,一件是和伊琳结婚太迟。

  他从自己坐的地方可以望见一丛苹果树正在开花。自然界更没有比果树开花更使他感动的了;他忽然一阵心酸,觉得自己说不定不会再看见果树开花了。是春天啊!肯定说,当一个人的心还很年轻,还爱看美的东西时,他是不应当死的!灌木丛中山乌尽情地叫着,燕子高飞,头上的树叶子闪闪发光;田野那边嫩叶子的颜色深深浅浅,真是应有尽有,又被地平线上的夕阳加上一层光采,一直伸延到远处沿天边的一抹苍茫烟树里。狭花坛上伊琳种的那些花今天傍晚显示出一种惊人的个性,象许多小精灵从心里道出生命的欢乐。只有中国和日本画家,也许还有达?芬奇,在画每一朵花或者每一只鸟兽时懂得抓着这种惊人的小我——是小我,然而又是大我,又是普遍的生命。这些人才是画家呢!“我画的东西是不会流传的!”乔里恩暗想;“我一直是个业余画家——仅仅是个爱好者,不是创造者。不过,我死了还会留下乔恩呢。”这个孩子总算没有被那个鬼战争攫去,真是大幸!他如果从军的话,说不定很快就送掉小命,就象可怜的乔里二十年前在特兰斯法尔流域那样。乔恩有一天将会有所成就——只要不受到这个时代的坏影响——他是个有想象力的家伙!他想到要搞农场,不过是一时高兴,再过一个时候兴头就会过去。就在这时候,他望见他们从田野上走来,母子两个挽着胳臂,是从车站走回来的。他起身漫步穿过玫瑰花圃去迎上他们。
  那天晚上,伊琳走到他房间里,靠着窗口坐下,一言不发,后来还是乔里恩问她:“亲爱的,有什么事情?”
  “我们今天碰见一个人。”
  “碰见谁?”
  “索米斯。”
  索米斯!最近这两年来,他脑子里从来不去想这个人;深知对他没有好处。现在听见了,他的心跳得就有点别扭,好象心脏在胸口滑了一跤似的。
  伊琳静静地说下去:
  “他跟他女儿也在画店里,后来又到我们吃茶的糖果店。”
  乔里恩走过去,手搁在伊琳肩上。
  “他是什么样子呢?”
  “头发花白了;其余的和从前差不多。”
  “那个女儿呢?”
  “很美。至少,乔恩觉得很美。”
  乔里恩的心脏又滑了一跤。他妻子的脸上有一种紧张和迷惘的神情。
  “你没有问?.?”他开始说。
  “没有,不过乔恩知道他们的名字。那个女孩子落下一块手绢,他拾了起来。”
  乔里恩在床边上坐下来。真是倒楣!
  “琼跟你在一起的。她多事没有?”
  “没有;可是当时的情形很别扭,也很紧张,乔恩是看得出的。”
  乔里恩叹了一口长气,说道:
  “我时常盘算,这样瞒着他是不是对头。他总有一天会发现的。”
  “发现得越迟越好,乔里恩;年轻人的看法总是那样的浅薄而且不近情理。你十九岁时,你的母亲如果象我过去那样子,你将是什么一个想法?”
  对啊!就是这个道理!乔恩简直崇拜自己的母亲;而且对人生的那些悲剧,那些残忍的要求一点不知道,对不幸福婚姻的内心苦痛一点不知道,对妒忌或者情爱也一点不知道——到现在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你告诉了他什么呢?”他终于问。
  “说他们是亲戚,不过我们和他们并不认识;说你向来不大喜欢你的家里人,他们也不喜欢你。我想他会向你问起的。”
  乔里恩笑了。“这看上去倒有点象空袭了,”他说。“反正,这些时本来有点寂寞。”
  伊琳抬头看看他。

  “我们早知道有一天会这样。”
  他忽然激动起来,回答她说:
  “我绝对不能容忍乔恩责备你,连脑子里都不许有这种念头。他是有想象的;只要好好告诉他,他就会懂得。我看我还是趁早告诉他,免得他从旁人那里打听到。”
  “等一等,乔里恩。”
  就象她的为人——既没有远见,又从来不肯迎上前去。可是——谁知道呢——说不定她是对的。违反母亲天性的做法总不大好。说不定还是由这孩子去——只要可能的话——等到他经验有了,能够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这出老悲剧的是非所在,等到爱、妒忌和思慕使他的心肠变得更软了,再说。不管怎样,非要小心不可——尽量小心!伊琳出去以后很久,他还醒在床上盘算怎样一个小心法。他得写信给好丽,告诉她,乔恩到现在还不知道家里过去的事情。好丽是谨慎的,她得跟她丈夫说好,一定要说好!乔恩明天走时可以把信带去。
  随着马厩上丁铛的钟声,乔里恩用来整理他财产情况的一天就这样消逝了;他的另外一天正在心情杂乱的阴影中开始,而这种心情却是他没法对付和整理的。?.
  可是乔恩在他儿时用作游息室的房间里,也醒在床上;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总不相信有所谓“一见钟情”的事,但是乔恩这时苦恼着的恰恰就是这件事。自从那双乌溜溜的眼睛横扫过朱诺向他的眼睛闪射一下之后,他的心里就开始感觉到——深信这就是他的“意中人”;因此下面的事情在他看来既很自然,也很象奇迹。芙蕾!对于一个极其容易感受语言魅力的人说来,单单这个名字就足够使他着迷了。在一个顺势疗法的时代,学校里实行男女同学,男孩子和女孩子从小就混在一起,所以大起来也不觉得男女有别;可是乔恩却不属于这个时代。他的新型中学只收男生,他的假期也是跟些男朋友或者单独和他父母在罗宾山度过的。他从来没有注射过小量毒剂,所以对爱情的细菌也没有免疫性。现在他躺在黑暗里,体温升得非常之快。他醒在床上,脑子里映着芙蕾的容貌,同时回忆着她讲的话,尤其是那句法文的“再见!”多么的温柔轻盈啊!
  天亮时,他仍旧千醒百醒,所以他爬了起来,匆匆穿上网球鞋、长裤和毛线衫,不声不响下了楼,从书房落地窗走到外面。天刚亮;闻得到一股青草香。“芙蕾!”他在想;“芙蕾!”屋子外面白茫茫的一片,看去非常神秘,除掉小鸟才开始啁啾外,什么都好象还没有睡醒似的。“我要上小树林那边去,”他心里说,就跑过田野;到达小池边上时,太阳正升起来,从这里进了小树林。林中风信子开得一地,象一片地毯;落叶松中间象有一种神秘——那边的空气闻上去有一种浪漫气息。乔恩嗅着新鲜的空气,望着阳光中的风信子,这时光线已经逐渐强烈起来。芙蕾!跟“美”正好押韵!她住在买波杜伦——这也是个好听的名字,就在泰晤士河上一个什么地方。他待会儿就能在地图上找到。他要写信给她。不过她会回信吗?唉!她非回信不可。她不是说的“再见”吗!她落下手绢真是运气!要不然他就永远不会认识她。他越想起那块手绢,越觉得自己运气不小。芙蕾!的确跟“美”正好押韵!他脑子里洋溢着音韵;很多辞藻争着要联在一起;他简直要做诗了。
  乔恩这个样子待了半个多钟点,然后回到房子那边,由于太高兴的缘故,便搬了一张梯子,从窗子里爬进卧室。后来想起书房内落地窗还开着,就下楼先把梯子搬走,再关上窗子,这样可以灭迹,免得家人看出他的心情。这件事情太秘密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连他母亲也不能知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