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愤怒的葡萄 - 第十九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加利福尼亚以前属于墨西哥。一大群衣衫褴褛的美国人蜂拥而来,霸占了这片土地。他们吵吵嚷嚷,把土地分割成许多块,各自拿枪守住了自己霸占的地方,种上了庄稼,盖起了住房和仓库。墨西哥人很软弱,什么都宁肯退让,没有那些美国人追求土地的疯狂劲头。日子久了,霸占者成了主人,他们的儿女长大了,在这片土地上生儿育女。天空,耕地,牧场,庄稼,他们全都有了,他们不再起早贪黑地干活了,因为情况起了变化,收成是以金元来计算的,地价是本钱加上利息,庄稼还没种上,买卖已经成交了。歉收和天灾不再是饿不饿死人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损失了多少金钱。他们贪婪地追求利润,对金钱的欲望愈来愈大。不善于做买卖的庄稼人把土地输给了精明的买卖农产品的老板。农场愈来愈大,可是数目愈来愈少了。农业于是变成了工业。土地的业主虽然不懂得历史,倒采取了古罗马的办法,从国外运来了奴隶,又不把他们叫做奴隶。中国人、日本人、墨西哥人,菲列宾人,老板们说,他们只吃大米和豆子,生活要求不高,工资给多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花,如果不老实,就把他们赶走得了。农场还在不断兼并,业主愈来愈少。从国外运来的农奴挨打挨饿,有的回去了,有的被打死,有的被赶走了。农作物也起了变化。原来种粮食的地方改种了果树,低地种上了蔬菜,供应世界各地。业主们不再在农场上工作,他们在纸上经营他们的农场;他们忘记了土地,只计较赢亏。农场大得无法想象,需要许多会计员计算利息,需要许多化验员化验土质,需要许多工头监督弯着腰干活的工人。农场付工资给工人,又把食物供给工人,把付出的钱收回来。农场还用赊账的方式把食物供给工人。工人干完了活,他也许会发觉,他反而欠了农场一大笔账。

  然而被剥夺了土地的流民还在向加利福尼亚涌来,二十五万,三十万。
  一个流民把他那辆破车开到市镇上,我们去哪儿过夜呢?
  喔,河边有个胡弗维尔村,那儿有一大群俄克佬。
  他把破车开到胡弗维尔。此后他不用再问了,因为每个市镇附近都有个胡弗维尔村。那些破烂的村落紧靠着水边,住的帐篷或是草棚,还有硬纸板搭的房子。那人把他那一家子开到这儿,然后四处去找活儿干。他手头那点钱,就在找活儿干的时候买汽油花光了。到晚上,男人们聚在一起聊天。他们蹲在地上,谈他们见到的农场和农场的休耕地。这儿往西足有三万亩,都闲着。那么些地我只要五亩就行了,我就什么吃的都有了。
  注意到没有?农场只种一样东西。或者棉花,或者桃子。或者离芭,另一个地方光养鸡。
  不远有块地,这会儿长着曼陀罗。要是在那儿弄一小块,种上土豆,足够养活我一家子。
  那不是我们的地,只好让它去长曼陀罗。
  偶尔有人试试,去那块地上拔掉些曼陀罗,小偷似的希望从那土地上偷到点财物。于是曼陀罗丛里藏个秘密的菜园。一包皮胡萝卜子,几只大头菜,再种点土豆。夜里溜去把那偷来的地锄一锄,用只锈铁桶提水去浇地。让周围的曼陀罗长着吧,那就没有谁看得见咱们在干什么了。中间也要留些曼陀罗,要又高又大的。有一天来了个警官:你们在这儿干啥?

  没干什么坏事呀。
  我早盯着你了。这地不是你的。你们侵占了人家的地。过些时候,你们就把土地当作自己的了。可恶的家伙!快滚!
  刚出土的胡萝卜叶子给他一脚踢掉了,大头菜给他踩死了,曼陀罗又向原处蔓延过来。那警官说得也不错,只要种上庄稼,就产生了主权。开了地,种出了胡萝卜来,那么种地的人就能为这块供给他食物的土地而斗争,为了这个曼陀罗中间的菜园,他甚至不惜牺牲性命。——瞧见他那脸了吗?踩掉大头菜的时候,他就象要杀人。咱们非镇压这些人不可,不然他们会把这一带统统强占了。
  夜里大家又蹲下来聊天。有人激动地说,咱们二十个人干吗不占块地方?
  咱们有枪呀!咱们把地占下来,对他们说:“有本事把我们赶走吧。”咱们为啥不这么干?
  他们会开枪把咱们打死的,象打老鼠一样。嗨 ,你想死还是想活?你的孩子也有两条路,你打算叫孩子们现在就死,还是再活两年,害他们所谓的营养不良症死去呢?你知道这个星期我们吃的什么?煮麻叶,炸面块。可知道我们打哪儿弄来的面粉?打扫货车扫下来的。
  各地的胡弗维尔村里,人们都在切切嚓嚓聊天。

  天哪,得让他们规规矩矩,不准胡思乱想,否则天晓得他们会干出什么来!真可怕,他们就跟南方的黑人一样,只要凑到一块儿,就没法制服了。所以得有警察来驱逐他们:滚!卫生部的命令,这儿有碍卫生!
  我们到哪儿去呢?
  那我们管不着。我们奉命来赶你们走。半小时之后,我们就要放火烧这些棚子了。这一带有斑疹伤寒,你们想叫伤寒蔓延吗?
  过了半小时,那些草棚和硬纸板搭的房子冒起了冲天的浓烟,人们坐上破汽车,去寻找另一个胡弗维尔村。
  加利福尼亚已经来了三十万人,还有更多的人要来。加利福尼亚的路上挤满了这些急得发疯的人,他们跟蚂蚁似的到处找活儿干,管它是拉,是推,是扛,只要有活干就行。一个人扛得了的东西,有五双胳臂伸出来接,只够一个人吃的东西,有五个人张嘴要吃。
  历史上有三种呼声:少数人手里集中了财产,就会给人夺去:多数人到了饥寒交迫的时候,就会用武力夺取他们需要的东西。还有个小小的事实,镇压的结果徒然加强被镇压者的力量,使他们团结起来。大业主们不理解历史上的这三种呼声,竭尽全力进行镇压。同时他们又害怕出现一个带头人,三十万人要是在一个领袖下面行动起来,那一切都完蛋了,大业主们一方面太胆大,一方面又太胆小,于是他们走上毁灭的道路。用尽一切镇压的手段,无非使他们自己的寿命更缩短些。
或许您还会喜欢: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
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谢泼德医生在早餐桌上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老处女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五十年代的老纽约,屈指可数的几家人在单纯和富有方面居统治地位,其中就有罗尔斯顿家。强健的英国人和面色红润、身体笨拙的荷兰人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繁荣谨慎,却又挥金如土的社会。“办事要办得漂亮”一直是这个谨小慎微的世界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世界全是由银行家,与印度做生意的商人、造船厂家和船具商的财富建造起来的。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