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丰饶之海 - 第三卷 晓寺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曼谷正值雨季,空气中蕴涵着雨雾,虽然骄阳似火,却时有细雨霏霏。而天际总会露出一方青蓝,偶尔层云遮日,却可见云层边泄露出来的灿烂光照。骤雨袭来之前,苍穹低垂,阴沉可怖,墨黑的乌云笼罩着绿色椰树点缀的街巷。要说曼谷其名,始于阿瑜陀耶王朝时代,当时,这里橄榄树繁茂,因而起名为曼(城)谷(橄榄),古名还称作“天使之都”。这都城海拔不到二米,交通运输全部依赖运河。所谓运河,不过是在修筑道路时,挖去了土方的凹处形成的河道;盖房子时,被挖去土方的地方便成了池塘。这些池塘与河道自然连通,便有了这条四通八达的运河,运河最终汇入万流之源的湄南河,阳光映照下的河水呈茶褐色,就如同当地居民的肤色。市中心随处可见带露台的欧式三层小楼。在外国人聚居区,有许多二三层的砖瓦房。这里最富特色的美景是林荫树,由于修路被砍伐了不少,柏油马路的部分路段已铺好。未遭厄运的合欢树,像一层厚厚的黑沙覆盖着街路,遮挡了炎炎烈日。被晒蔫的小草,在夹杂着雷鸣的骤雨后,倏然恢复了生机,挺起了叶梢。这里的繁荣景象,使人联想起中国南方的某个城市。敞着篷的双座三轮车往来如梭。偶尔看见来自斑卡披周围的水田的人,牵着背上落着乌鸦的水牛走过。得了麻风病的乞丐呆在角落里,皮肤上像是沾满了油黑的污点。男孩子都光着身子跑来跑去,女孩子腰间裹着金属制的蛇腹图案的兜兜。早市上在叫卖稀有的水果和鲜花。华人街的金店门口,垂帘般悬挂着一排排光灿耀眼的纯金锁。然而到了夜里,整个曼谷市就只剩下明月和星空。除了自行发电的旅店外,点染街头的只有那些拥有多功能变压器的有钱人家闪烁的亮光,仿佛祭祀时的点点灯火。一般人家用的是油灯或蜡烛。河岸上低矮的住家,都是靠着佛龛前的一支蜡烛度过夜晚,从外面隐约可以看见竹席地铺上的佛像金箔的反光,佛像前,供着茶色的粗大线香。对岸住家的蜡烛光倒映在河面上,不时被过往的舟影遮住。去年,即昭和15年,暹罗改国号为泰国。曼谷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并非根据外观上的对比,二者无论在结构和规模上都不具可比性。其根据是两城市都依靠着无数运河的水上交通,以及都拥有众多的寺庙。曼谷的寺庙达七百座之多。高耸于绿荫之上的皆是佛塔,它们迎来最早的一缕晨曦,送走最后的一抹夕照,沐浴在阳光下时,则是色彩绚丽,瞬息万变。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于19世纪修建的大理石寺院,虽然不大,却是最新最华丽的寺院。当今的拉玛八世阿南朵·玛希仑陛下,于昭和10年,11岁时即位,即位后不久去瑞土的洛桑留学,如今已17岁,仍在洛桑勤奋学习。留学期间,銮披汶总理执掌大权,摄政府只是形式上的存在。两位摄政,第一摄政阿契特·阿帕殿下只徒有其名,第二摄政是布里奇·帕侬姆约,掌握着摄政府的实权。闲暇且笃信佛教的阿契特·阿帕殿下,时常去各处寺院参拜。一天黄昏,他传旨要去大理石寺院。寺院坐落在佛统路的小河畔,河两岸种着合欢树。一对石马守卫着大理石寺院的寺门,门上的古代高棉样式的冠饰犹如白色火焰的结晶,锈迹斑斑的门扉敞开着。从寺门通向正殿的石板路两旁是碧绿的草坪,草坪中有一对古代爪哇式样的小亭。修剪成圆形的灌木开着花,小亭的飞檐上雕刻着脚踏火焰的活灵活现的白狮子。正殿外的白色大理石圆柱和护卫它的一对石狮子、欧式风格的低矮石栏杆以及大理石墙壁,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它们不过是为了将许多金色与朱红色花纹衬托出来的一面纯白的画布。尖尖的拱形窗户内侧的铁锈红清晰可见,窗框上装饰着精致的金色火焰雕刻。殿前的白色圆柱顶端,跃然盘踞着金灿灿的圣蛇,环绕层层迭迭的朱红色琉璃瓦飞檐,镶嵌着翘首的金蛇。金蛇鸱尾构成的重檐各个尖端,神经质地向天空翘起,宛如踢向天空的女鞋尖后跟。这满眼的黄金色,被热带的阳光照耀得黯然失色,甚至比不上山墙上的白鸽显眼。突然,白鸽不知受到什么惊吓,一齐向暗淡下来的天空飞去,被暮色熏黑了似的这群白鸽,宛如从寺院那独具匠心的金色火焰装饰中冒出的黑烟。几株椰树木然伫立在庭院里,这“树喷泉”弯曲如弓,向着天空喷出碧绿的飞沫。这些植物、动物、金属、石头和铁锈红都在阳光下融合着,跳跃着。就连守护玄关的那对白石狮子的大理石鬃毛,也像朵向日葵,葵花籽般的牙齿,密密排列在张得大大的狮子嘴里,狮子的脸部犹如一朵正在怒放的白色向日葵。阿契特·阿帕殿下乘坐“罗尔斯·罗依斯”轿车抵达寺院。早已排列在草坪两边的小亭旁,身着红色制服的少年军乐队,鼓起褐色的脸颊,吹奏起了乐曲。擦得锃亮的圆号的喇叭口,缩映出了他们身上的红制服。没有比这种乐器更适合在热带的阳光下演奏了。殿下身穿白色军服,佩带着勋章,在十几名卫兵护卫下进入了寺院。白上衣、红腰带的随从撑着草绿色的伞给殿下遮挡阳光,有的侍从手里捧着准备布施的蓝腰带。按照惯例,殿下大约参拜20分钟左右。在殿下参拜时,人们要头顶烈日在草坪上等候。不多时,殿内响起了中国胡琴的演奏声,并夹杂着钲鼓声。撑伞的侍从扛着顶端镶有佛塔装饰的阳伞站在殿门口,头戴僧帽式样垂颈帽的四名卫兵排列在石阶上。看不清殿内的情况,从阳光刺眼的户外,只看见里面烛火晃动,光线昏暗,不断传出诵经的声音。在一阵加快拍子的伴奏声过后,随着一声响亮的铜钟,伴奏声骤然停止了。侍从撑开草绿色的阳伞,毕恭毕敬地罩在走出大殿的殿下头上,卫兵们对殿下致以捧刀礼。殿下快步走出寺门,坐进了“罗尔斯·罗依斯”。不久,目送殿下远去的群众散去了,军乐队也散了,寺院又逐渐沉人了傍晚的静谧。身披鹅黄色袈裟,袒露褐色右肩的僧人们来到河畔,有的读书,有的交谈。暗红的落英、腐烂的水果漂浮的河面上,倒映出了对岸的合欢树和艳丽的晚霞。太阳西沉,隐没在寺院后面,地面的绿草也随之黯淡下来。过了一会儿,寺院里便只剩下大理石的圆柱、狮子和墙壁在余辉下微微泛白。卧佛寺。18世纪末,拉玛一世创建的这座寺院里佛堂和宝塔林立,参拜的人们必须绕来绕去地行进。烈日当空,正殿回廊的巨大白色圆柱,脏得如同白象的四肢。宝塔上镶嵌着细密的陶片,陶片的釉彩辉映着日光。紫色高塔的层层塔身是由暗紫色瓷砖贴成的,上面镶嵌了无数的红、黄、白三色花瓣,宛如矗立的一卷陶瓷制成的波斯地毯。它近旁有座绿色的塔。一只怀孕的母狗,耷拉着满是黑斑的粉红色奶头,踩在磨损得像被阳光的铁锤击毁了似的石板地上,摇摇晃晃走过去。涅檠佛殿里的巨大金色卧佛,倚靠在镶满蓝、白、绿、黄各色图案的瓷砖上,满头金色的螺发丛林般繁茂,长长的金色手臂支着头,金灿灿的脚后跟在幽暗的佛堂另一端闪闪发亮。卧佛的脚掌就是个精巧的螺钿工艺品,每个细小的黑格子里,用彩虹色的璀璨的珍珠镶成牡丹、贝壳、佛具、岩石、出水芙蓉、舞女、怪鸟、狮子、白象、龙、马、仙鹤、孔雀、三帆船、虎、凤凰等图案,以表述佛祖的事迹。敞开的窗户明亮耀眼,像打磨得锃亮的黄铜板。菩提树下走过一群僧侣,他们披着的黄色袈裟被映成了橘黄色。佛堂外热浪逼人,仿佛空气也染上了热病。绿油油的红树将无数气根垂向宝塔间浑浊的池面。白鸽在池中小岛上嬉戏,小岛的岩石被涂成了蓝色,岩石上画着巨大的蝴蝶,岩石顶端安放了一座不吉利的黑色小塔。再来看看以绿宝石主佛闻名遐迩的护国寺。这是一座自1785年建造以来,从未遭受过毁坏的寺院。小雨淅沥。大理石台阶两侧各有座金塔,半女人半鸟的金色雕塑闪烁着光辉。朱红色的琉璃瓦及碧绿的边缘,被晶亮的雨丝衬托得格外绚丽。玛哈曼达帕回廊上,画满了《罗摩衍那》史诗的壁画。在壁画中,随处可见风神光彩照人的儿子——猴神哈努曼的身姿,甚至比有德行的罗摩显得更加鲜活。有着茉莉花般牙齿的黄金丽人悉塔,被凶恶的罗刹王掠走,罗摩在战斗中,怒眼圆睁地奋战着。壁画以中国山水画和早期威尼斯的阴郁画风为背景,描绘了金碧辉煌的殿宇和猴神与妖怪的战斗。身披七彩霓虹衣的神仙骑着凤凰,翱翔在暗黑的山水之上。金衣人驾驭着裹衣跪地的马匹,一条怪鱼突然从海里伸出头来,正要袭击桥上的军队。远景是一个幽蓝碧澄的湖泊,隐藏在森林草丛中的猴神拔出宝剑,准备伏击走在浓密树阴下的金鞍白马。“您知道曼谷的正式名称是什么吗?”“不太清楚。”“全称是:克隆古·泰莆·莆拉·玛哈那空·阿猛·拉塔那科斯·玛欣塔拉·希阿尤塔亚·玛富玛·波莆·诺帕拉·拉哈塔尼·莆里罗穆。”“怎么讲呢?”“简直没法翻译。就像这些寺院里的装饰似的,徒然的金碧辉煌,徒然的繁琐,不过是为了装饰而装饰罢了。克隆古,泰莆就是‘首府’的意思,波莆·诺帕拉是‘九色金刚石’,拉哈塔尼是‘大都市’,莆里罗穆是‘心地善良’的意思。其实就是挑选出许多华丽夸张的词语,把它们像穿项链般穿起来而已。臣子对国王陛下回答‘是’的时候,要按照这个国家的繁琐规定说成:‘莆拉莆特·卡·秋拉莆·莆罗穆坎。赛克拉欧·克拉摩穆’。这只能译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吧。”本多倚在藤椅里,心不在焉地听着菱川神侃。五井物产委派了这么个似乎无所不知,却又有些龌龊的蹩脚艺术家充当本多的翻译兼向导。年已47岁的本多觉得,凡事听凭于人,是自己对自己的礼让,尤其在这种炎热的国度。本多是应五井物产之邀来到曼谷的。在日本谈妥的交易,并按照日本的法律签订了合同之后,在外国因索赔而引起争端时,即便在外国的法庭被提起诉讼,也会发生国际私法上的问题。何况外国律师根本不了解日本的法律。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从日本请来有权威的律师,向对方律师详细说明日本的法律,来协助打官司。今年一月,五井物产向泰国出口了十万箱解热剂“卡洛斯”,其中有三万箱药片受潮变色而失效。标签上明明写着有效期限内,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种不法行为,本应按民法上的不履行债务来处理,但对方却以刑法上的欺诈罪提起诉讼。对于下属的药品公司出现的商品瑕疵,五井物产当然应负民法第715条的“无过失赔偿责任”,但这种国际私法上的纠纷,必须要有像本多这样的本国干练律师的协助。本多被安置在曼谷首屈一指的东方宾馆里,房间面向湄南河,美丽的景色一览无余。天井上悬挂的白色大吊扇吹来微风。到了傍晚,还是去靠近河边的庭院,享受凉爽的河风更惬意。本多和来给他做夜晚导游的菱川一起晶着饭前酒,一边听着菱川东拉西扯。他倦懒得就连拿匙子都嫌沉,但和菱川的谈话比拿起银匙更觉得沉重了。日头从对岸的晓寺那边缓缓坠落下去。巨大的余辉勾勒出二三个高塔的剪影,笼罩了敦布里密林的开阔景观。茂盛的密林像吸足了光线的海绵,绿得葱翠欲滴。舢板往来如穿梭,乌鸦成群地飞翔,玫瑰色的污浊河水好像凝滞了一般。“一切艺术都是晚霞啊。”菱川说,然后略微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听者的反应,这是他在发表见解时的习惯。这短暂的沉默对本多来说,比菱川的饶舌更让他讨厌。菱川的脸像泰国人一样晒得黝黑,只是比泰国人显得干瘪憔悴一些。在落日的余辉映照下,菱川絮絮叨叨地说起来。“所谓艺术就是巨大的晚霞,是一个时代所有美好事物的燔祭。自古延续下来的白昼的理性,被晚霞无意义地滥施色彩所践踏。以为会永恒持续下去的历史,也突然意识到了末日的来临。美,横亘在人们面前,把人世间的一切变为徒劳。每当看到晚霞的灿烂辉煌,看到火烧云翻卷奔涌,就觉得‘更美好的未来’之类的呓语黯然失色。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切,空气里充满了色彩的毒素。它预示着什么即将开始呢?什么也没有开始,只有终结。“晚霞中什么本质的东西也不存在。的确,黑夜有本质,那是宇宙的本质,宇宙是死和无机的存在。白昼也有本质,人世间的一切都属于白昼。“所谓晚霞的本质是根本没有的。他只不过是场游戏,是一切形态、光和色的无目的的严肃的游戏。你看那紫色的云。如此色彩绚丽的紫色在大自然中是极少见的。晚霞是对一切左右对称的藐视。这种对于秩序的破坏,是与对更根本的东西的破坏密切相连的。如果把白昼的悠悠白云比做高尚的道德的话,那么道德是可以着色的吗?“艺术比任何事物都更早地预见,并准备亲身实现每个时代的最大的末世观。在艺术中,对于美食、美酒、美形和美服以及那个时代的人所能想到的所有关于奢侈的研究,都已是炉火纯青的了。这一切都期待着形式,期待着在短暂的时间里将人世间的生活掠夺一空的形式,这形式不正是晚霞吗?那么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什么目的也没有。“最微妙的最细枝末节的神经质的美的判断(我所指的是那朵橘黄色的云彩的,无比香醇的曲线),与辽阔天空的普遍性相关联,将其深处的东西以色彩显露出来,并与表面性相结合的就是晚霞。“就是说晚霞在表现,表现是晚霞的惟一机能。“人们的羞耻、喜悦、愤怒、不快等被布满了天际,人类从来见不到的内脏的色彩,依靠这大手术而展现于天空,得以表面化。最细微的温柔和殷勤与世界苦①相结合,于是,苦恼变成了刹那间的快慰。人们在白天死抱着的无数小理论,被卷入天空的感情大爆发和豪放情感的奔涌之中。人们看透了一切体系的无效。总之,它被表现出来了……持续十几分钟……然后结束。①世界苦:佛学的术语。“晚霞是迅速的,具有飞翔的性质。晚霞或许是这个世界的翅膀呢。就像蜜蜂在采蜜时煽动羽翅,闪现出色彩一样,世界也在那个瞬间闪现出它飞翔的可能性,晚霞时刻的万物都在陶醉和恍惚中飞舞交错,……最后坠落死去。”本多漫不经心地听着菱川大发议论,一边眺望着对岸的地平线渐渐隐没于苍茫暮色中去。菱川说一切艺术都是晚霞?而那边就是晓寺!昨天一清早,本多就雇船去参拜了对岸的晓寺。正值日出时分,这是去晓寺最理想的时刻。天色微暗,惟见塔尖沐浴在晨曦里。从前方的吞武里密林中,传来百鸟的鸣啭。走到近旁,看见塔上到处镶嵌着花花绿绿的中国瓷盘。这宝塔由雕栏分层,第一层是茶褐色,第二层是绿色,第三层是蓝紫色。无数的瓷盘就像花朵,有的以黄色小盘作花蕊,并以彩盘堆出花瓣,有的以彩盘作花瓣,将淡紫色的酒盅倒扣在上面做花蕊。这些花朵一直向上延伸至塔顶,叶子都是瓦片。塔尖上有几头白象向四方垂着鼻子。整座宝塔的重迭感和厚重感使人感到压抑,充斥着色彩与光辉的宝塔层迭而上,越来越细,仿佛重重迭迭的梦从头上压下来似的。台阶的垂直面也雕刻了花纹,每一层都用人面鸟的浮雕支撑着。一层一层尽管不断被多重的梦、多重的期待、多重的祈祷所压垮,依然继续向上累积,徐徐逼近天空,成为一座色彩斑斓的宝塔。塔上那千百个碟子成了无数面小镜子,敏捷地捕捉着湄南河对岸的晨光,这个巨大的螺钿工艺品闪烁着炫目的光辉。这座塔长期以来一直以它的色彩起着晨钟的作用。那是响彻寰宇的,与拂晓最为和谐的色彩。它拥有与拂晓同等的气势、同等的分量、同等的破裂感。宝塔渐渐将它的身姿投向了将湄南河照成了红土色的褐色朝霞中,预告着炎热的一天又开始了……“寺院您已经看得够多了吧。今天晚上我领您去个有趣的地方。”菱川对茫然眺望着暮色中的晓寺的本多说。“卧佛寺、护国寺您已经去过了。去大理石寺院时,正赶上摄政参拜。昨天早上又参观了晓寺。寺院可是看不完的,看了这几处也就差不多了。”“可也是啊。”本多不置可否地回答。菱川打断了他的沉思,令他不快。本多此时正在想着那本清显的《梦的日记》。为了在无聊的旅途中阅读而把它带上了。到了这里后,由于炎热和倦怠还没有开始读。以前看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的那种梦幻般的热带风情的艳丽,依然历历在目。工作繁忙的本多,这次到泰国来并非只是为了工作。他通过清显认识了两位暹罗王子。在他多愁善感的年龄,目睹了清显与月光公主的爱情悲剧以及绿宝石戒指的失窃。旁观者清,那幅记忆模糊的画面,在镜框中牢固地保留了下来。总有一天要去访问暹罗,成了他的宿愿。然而47岁的本多,不知不觉染上了这样一种习性,对于内心细微的感动也会特别警惕,能立刻嗅出其中的欺瞒或夸张。那是自己最后的热情了,本多回忆着,那是为营救清显转世的勋而辞职的热情,……并且亲身体验了“救济他人”的观念的彻底失败。自从不相信能够救济他人后,本多反而作为律师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丧失了热情以后,在救济他人中不断取得了成果。无论民事还是刑事,只要委托人不是有钱人就不受理。因此,本多的家业比他的父辈更为昌盛。穷律师摆出一副只有自己才代表社会正义的面孔来沽名钓誉,实在是滑稽。对于法律救助人的限度,本多深有体会。说实话,雇不起律师的人就没有犯法的资格,但是仍有许多人出于某种一时的需要或愚昧而触犯了法律。他有时觉得,没有比将法律强加于广大的人性更匪夷所思的了。如果犯罪往往是由于需要或愚昧,那么是否可以说,构成法律基础的社会习俗也是如此呢?以勋的死为终结的“昭和神风连事件”之后,连续发生了多起类似事件。凭借昭和11年2月26日发生的“二·二六事件”才平息了。国内的动乱。其后的“七·七事变”已过了5年,仍未结束。加上日德意三国同盟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于是,人们纷纷猜测起了日美间爆发战争的危险性。但是,本多对于时代的推移、政治的纠纷、战争的迫近已不抱任何兴趣,丝毫不为之一喜一忧。他的内心深处在崩溃。时代如骤雨般激烈动荡,无数的雨滴洒落到每个人的头上,每个命运的石子都遭受了婬雨的侵袭。本多明白,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它。当然无论怎样的命运,都无法预见其结局是否悲惨。历史总是一面满足着某些人的愿望,一面违背着另一些人的愿望。无论多么悲惨的未来,也不会违背所有人的愿望的。尽管如此,也不能认为本多已经变成了一个空虚而阴郁的人。比起从前他倒是更加快活而开朗了。他当审判官那时候,说话谨慎小心,就像蹑手蹑脚走在草席上似的,如今他已经不这样讲话了,在衣着上也随意多了,竟穿起了锯齿形格子的新奇上衣,性格也变得诙谐豁达了。只是到了这个酷热难耐的国家后,不大随便开玩笑了。他的相貌和年龄相符,给人敦实厚重的印象。他脸上已看不到青年人特有的简洁明快的线条,那张仿佛漂洗过的棉布似的面皮上,平添了一层软缎般奢华的凝重。本多知道自己从前决不是英俊青年,所以这种使年龄不透明的外貌也挺不错。况且,本多比年轻人拥有更加切实的未来。年轻人总喜欢谈论未来,这只是因为他们还未拥有未来。“有所失才有所得”,这正是年轻人所不知道的秘诀。正如清显未能改变时代一样,本多也未能改变时代。和死于感情战场上的清显不同,再度迫近青年们的,是在行动的战场上决一死战的时代。勋便是他们的先驱。就是说,两个轮回转世的青年,分别死在了不同的战场上。那么,本多会怎么样呢?本多还没有任何死的迹象。他既不热烈地渴望死,也不躲避不期而至的死。可是现在,置身于这暑热之地,整日暴露在灼热火箭般的暴晒下,本多觉得遍地葳蕤的草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恰似临近死亡的最后的辉煌。“从前哪,差不多二十七八年前,两位暹罗王子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我曾和他们过从甚密。其中一位是拉玛六世的弟弟巴塔那迪多殿下,另一位是他的表兄弟,拉玛四世的孙子库里萨达殿下。不知他们二位近况如何?来到曼谷后,我很想见见他们。可是,我担心他们早已不记得我了,贸然前去打搅有点儿……”“您怎么不早说呀?”万事亨通的菱川对本多的见外颇为不满似地说道。“不管什么事,只管问我,我会给您满意的回答的。”“我能不能见到两位王子呢?”“这可就难了。他们是拉玛八世陛下最信赖的两位伯父,现在伴随陛下到瑞士的洛桑去了。王侯们几乎是倾巢出动,所以目前宫殿里是空荡荡的。”“太遗憾了。”“不过,要是您运气好,或许可以见到巴塔那迪多殿下的亲眷。说起来让人费解,殿下最小的公主一个人留在了曼谷,她刚满七岁,由宫女们侍候着,住在叫做蔷薇宫的小宫殿里,就像被幽禁在里面一样,真够可怜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担心带她的外国去,被人看成精神不正常,使王室蒙羞。据说这位公主自懂事后总是说自己不是泰国王室的公主,而是日本人转世,自己真正的故乡是日本。不管别人说什么,她都不退让。要是有谁稍微加以否定,她就不依不饶地哭闹,所以,宫女们都维护着她的这一幻想,侍候她成长。谒见公主是很难的。好在先生有那层关系,只要说话得体,也许会有希望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作品简介StefanZweig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伊豆的舞女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道路变得曲曲折折的,眼看着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正在这么想的时候,阵雨已经把从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学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纹的上衣,围着裙子,肩上挂着书包.我独自旅行到伊豆来,已经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住了一夜,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穿着高齿的木屐登上了天城山.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