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丰饶之海 - 第二卷 奔马 第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已经是梅雨季节了。早晨上学之前,饭沼勋收到了本多寄来的大信封,往里瞥了一眼,知道装的是《神风连史话》和一封信。他打算到了学校再慢慢读那封信,就连同信封一起放进书包皮里,走出了家门。饭沼走进了国学院大学的校门。教学楼门口架着一只与这所大学非常般配的大鼓,上面镌刻着传马町御鼓师小野崎弥八的名字,像是有什么来历。鼓身垂挂着硕大的铁环,鼓皮呈现出舒展的圆形,宛如早春那满是尘埃的灰黄色天空。经常敲打造成的擦痕,白云一般浮现在那片天空的各处。不过,在今天这样阴湿的黄梅天气里,这张大鼓发出的大概是那种无可奈何而又无精打采的声音吧。阿勋正要走进二楼的教室时,那张大鼓就响起了上课的鼓声。第一节课是伦理学,阿勋对这门学问以及那位面色灰暗的教授都没有兴趣,便悄悄取出本多的来信读了起来。饭沼勋君:现将《神风连史话》还给你。读得确实很有趣,谢谢!你为那本书而深受感动的原因,我已经很清楚了。当然,在此以前,我也一直把那次事件看作为神灵附体的没落武士阶层心怀不满、起而叛乱,现在却了解到他们那纯粹的动机和心情,受到了启示。不过,我所受到的感动,好像在性质上与你有一些差异,因此我想稍稍详细地谈谈这种差异。我在想,倘若同你的年纪相仿,我是否会像你那样感受到这种感动呢?对于这一点,我无法不表示怀疑。毋宁说,尽管我会在内心里多少感到内疚和羡慕,可也会嘲笑那些把一切都赌在那种莽撞的举兵上的人。当年,我相信自己将来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和有益的人,因此,在那个年龄上倒也能保持自己感情上的平衡和理智上的清醒,虽说有点儿古板。那时,我知道大部分热情对自己都是不适宜的,我还早熟地知道人们都在扮演着各自应扮演的角色。就像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身体中离析出来一样,我相信在人生的演出中同样不可能离开被规定好了的脚本。因此,当看到别人的激情时,我会很快发现不和谐——激情与他本人之间的那种微妙的龃龉。为了保护自己,我往往对此报以轻微的嘲笑。假如有心去寻找,就会发现这种“不适宜”随处可见。而且,我的嘲笑未必就充满了恶意,可以说,这种嘲笑本身蕴含着一种善意和肯定。因为,当时我已经开始意识到,所谓热情,就是由于对这种不和谐缺乏自我意识才产生的。可是,我和令尊曾提起过的那位朋友松枝清显,却破坏了我的这种完整的认识。当时,他对某位女性产生了激情,作为他的朋友,我所看到的却是严重的不和谐。因为在那以前,他一直是一个水晶般冷漠和透明的人。他确实非常任性和重感情,可据我的观察,假如他的这种细腻的感受性在现实生活中派不上用场,那么,或许他会从那种单一、纯真的激情中解脱出来,从而不会危及到自己的人生。然而,事态并没有这样发展,痴迷和纯真的激情很快改变了他,爱情执拗地把他变成为最适合于热恋的人。最愚蠢和最盲目的激情,成了最适合于他的情感。他在临死前显露出的情态表明,尽管他来到了人世间,可他命中注定要为了爱情而去赴死。那时,不和谐全然消逝了,竟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亲眼目睹了这个人变化的奇迹后,我自身也不得不多少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来我相信自己是个坚定的人,可这种朴素的确信那时却自然地裸露在不安之中,变成一种假惺惺的玩艺儿,从而确信变成了意志,自然表露则变成责任和义务。当然,这种变化为我所担任的审判官这一职业也带来了某种好处。在审讯犯人时,能够在所谓的报应主义和教育主义之间,有关人性的悲观论和乐观论之间不偏不倚,相信人在某种状态下可能会发生变化。还是把话题转到《神风连史话》的读后感上来吧。不可思议的是,现在已经38岁的我,居然能够接受对这个贯穿着非合理性因素的历史性事件的叙述所造成的感动。当时我立即想到的,是松枝清显的那件事。虽说他的激情只是献给一位女性的,但却是同样的非合理性,同样的剧烈,同样具有反抗性,同样只能以死明志。不过,在我的感动之中,确实早巳有了一种保证,那就是现在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为这类事例感动一番。因为,我本人没有成为像清显那样的人,这是个既成事实,所以我目前不但可以毫无顾忌地将目光移向过去,猜测过去或许会发生的种种可能,而且当自己对过去寄以幻想时,从那里再次反射回来的有毒光线也无法对自己造成任何危险和伤害。可在你这个年龄上,感动却是一切危险之所在,让自己深陷进去的感动全都是危险的。更危险的是,在你那夺人魂魄的目光之中,似乎有一种对这类故事生来具就的“适宜”。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已渐渐地感受不到人与激情之间的龃龉。这倒不是因为年轻时出于保护自身的考虑,有必要挑别人的过错,今天却不需要这样了。而是说,当看到别人身上的激情与他本人不和谐时,过去会觉得这是个可笑的缺陷,而现在则认为是个可以原谅的瑕疵。这或许是因为自己已经度过了纤弱的年轻时代,那种神经质地担心别人的挫折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年轻时代。正因为如此,危险的美才比美的危险更鲜明地映现在我的心中,在我看来,年轻人的一切幼稚之处不再显得滑稽可笑。或许,这是因为在我的意识中,年轻早巳成了与已无关的东西。细想起来真是可怕,这样演化下去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会常常站在自己的安全的激动上,对你那危险的激动说三道四。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我才明知无益却仍要向你进言并发出警告:《神风连史话》是一个完结了的悲剧,也是一件类似于艺术品的完美的政治事件,还是一次彻底的实验——人的思想竟纯净到了如此罕见的程度。然而,我们毕竟不能把这个美梦般的故事与现在的现实混同起来。这个故事的危险在于它抽去了矛盾。这位叫作山尾纲纪的作者,也许是忠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的,可为了统一这样一本薄册子的内容,他一定抽去了很多矛盾。而且,由于这本书过于强调处于事件核心位置的纯真思想,不惜牺牲掉外延,不要说从世界史的角度进行展望,就连神风连的敌对方——明治政府的历史必然性也被忽视了。这本书还过于缺少对比。举例来说,不知你是否知道,恰恰和神风连同一时期,也是在熊本县,有一个叫作熊本宣教队的组织。明治三年,南北战争的勇士、退役陆军炮兵大尉詹尼斯,作为教师前往熊本洋学校任教,开始宣讲圣经并传布基督新教。发生了神风连之乱的明治九年一月三十日,他的学生海老名弹正等35名青年聚集在花冈山下,以熊本宣教队的名义,立下了“使日本基督教化,建设基督教的新日本”的誓言。当然,他们遭到了迫害,洋学校也不得不解散。35位同志逃到了京都,为新岛襄创建同志社打下了基础。尽管他们与神风连的思想正好相反,可从这里不是也可以看到同样纯粹的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吗?在当时的日本,看上去无论多么不现实的和偏激的思想,都有一丝实现的可能性。在朴素和纯粹这一点上,相对立的政治思想还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应当认为,这与今天这样政治体制早巳得到巩固的时代是不相同的。这并不是说我欣赏基督教思想的清新,嗤笑神风连思想的陈旧和冥顽。我只是认为,在学习历史时,不能只着眼于某一时代的某一局部,而是要仔细研究那个时代诸多相互矛盾的复杂因素,通过对局部的研究来把握全局,对赋予局部以特殊性的各种因素细加琢磨,并把它置于均衡、整体的观察之中。我认为,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意义之所在。因为不论在哪个时代,当代的事物映入到个人眼睛里的范围都是有限的,因而把握它的全貌也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这样参考和借鉴历史的全貌,生活在当代每时每刻的局部世界的人们,才有可能通过时隔久远的历史来观察整体世界,并因此而得以匡正自己的一管之见。这就是当代人对历史所拥有的一种令人高兴的特权。学习历史,决不是援引过去的局部特殊性,来使现代的局部性的特殊事物正常化。也不是从过去某一时代的拼画玩具中,取出一定形式的模块,再套用在现代的某一局部上,然后再大喝一声“快哉”。那只是把历史当作玩具,当作孩子们的游戏。我们应该知道,昨天的纯粹和今天的纯粹不论如何相似,它们的种种历史性条件却不尽相同。假如你想找出纯粹之间的类缘关系,就应该找到历史条件相同的、现代的“对立的思想”。这才是只占特殊极小部分的“现代的我”所应该采取的谦虚态度。在这里,历史问题在抽象中被舍去,而只把“纯粹性”这一人类的、超历史的因素当作研究对象。这时,同一时代所共有的历史性条件,也就仅仅成了方程式的定数。年轻人尤其需要避讳的,是把纯粹性与历史混同起来。我所感到的危险,正是你对《神风连史话》的倾倒。我认为,最好把历史始终作为整体来把握,把纯粹性看作为超历史性的东西。这就是我对你的忠告和训诫,尽管这片苦口婆心可能纯属多余。不知不觉间,我也到了看见年轻人就想教训一番的年龄,虽然别人并没有让我这样做。当然,我是相信你的聪明才这样说的。对于不抱任何期望的青年,是根本没有必要这么长篇大论地提出忠告的。在奉纳比赛上,看到你那崇高的力量和纯真的热情,我只能赞叹不已。同时,对你的理智和钻研精神,我更是寄以厚望,衷心期望你遵守学生本分,努力钻研学习,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如果再来大阪,请务必顺便来我家作客,我随时欢迎你的光临。你有一位好父亲,我没有什么可挂念的,可如果你有了想不通的问题,需要找人商量时,我随时可以与你一起探讨,请你千万不要客气。专此本多繁邦终于读完这封长信后,少年叹了口气。他并不赞许信的内容,从头至尾反对这些内容。少年不明白,虽说他是父亲的旧知,可他毕竟身为高级法院的审判官,为什么会屈尊给一位只见过一面的少年写下如此周到而又吐露真情的长信。这是非常少见的。虽然少年并不赞同这封信的内容,却仍然被信中的直率和热情所感动。他还从未从要人那里得到过如此真诚的感情。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归根到底,本多先生一定也被那本书打动了。因为年龄和职业的关系,他对一切好像都小心翼翼。不过,本多先生无疑也是一个‘纯粹’的人。”虽然信中的内容与少年的感情相悖,可至少他没有从中发现污浊之处。尽管如此,本多又是多么巧妙地从历史中抽去时间概念,使其处于静止状态,把一切都变成地图了啊。难道审判官就是这样的吗?他所说的“全貌”这种某一时代的历史,不过是一张地图,一幅画卷,一个无用的废物罢了。少年认为,“这个人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日本人的鲜血,什么叫儒家学术的系统,什么叫志向!”少年回过神来时,令人昏昏欲睡的课程还在继续着。窗外的雨下得越发大了,教室里闷热、潮湿的空气中,充满了正发育着的青年们身上散发出的浓烈酸味。总算下课了。少年的心境如同垂死的鸡挣扎一番后终于断了气似的平静下来。阿勋来到被雨水打湿了的走廊,井筒和相良正在那里等候着他。“怎么样?”阿勋问道。“中尉说,今天队里没有勤务,三点钟就能回到公寓①,那时公寓里很安静,可以从容地谈话。他还说,让我们在那里吃晚饭。”井筒答道。“那么,今天就不参加剑道练习了。”阿勋毫不犹豫地说。“剑道部长该不会说你吧?”“让他说去好了,他不敢开除我。”“口气真大啊。”戴着眼镜的小个子相良说道。三人一起往下一节课的教室走去。外语课三人都选修了德浯,因此大家同路。井筒和相良都很敬重阿勋。阿勋也让他们读了《神风连史话》,两人都深受感动。这本书今天正好从大阪被还了回来,阿勋打算把它再借给今天将要见面的堀中尉阅读。中尉不致于像本多审判官那样表现出回避的态度吧。“全貌”,阿勋想起刚才信里的词句,现出了淡淡的微笑。“那位审判官不敢接触灼热的火钳,只想碰一下火盆。可是火钳和火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质的东西呀,火钳是金属的,而火盆则是陶瓷的。他虽然是一个纯粹的人,但却属于陶瓷派。”①原文为“下宿”,是指提供食宿的家庭公寓。纯粹这一概念,是由阿勋提出来,渗透到另外两位少年的头脑和内心里的。阿勋在同伴中还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向神风连的纯粹精神学习!”所谓纯粹,就是把花一般的观念,带有薄荷味的含漱药一般的观念,以及在慈母怀抱里撒娇一般的观念,直接转化为血的观念,砍倒邪恶的大刀的观念,从肩部斜劈下去时血花飞溅的观念,以及切腹的观念。在“樱花落英缤纷”之时,血淋淋的尸身随即化作飘逸着清香的樱花。所谓纯粹,就是把两种全然相反的观念随心所欲地进行倒换。因而,纯粹就是诗。阿勋认为,“纯粹的死”倒是更容易一些。他所感到苦恼的是,为了始终如一地保持纯粹,怎样才能做到“纯粹的笑”。无论怎样控制感情,有时也会为看见的一些无聊的事物发起笑来。比如路旁的小狗叼来一只木屐玩耍,他还能勉强忍着不笑,可看见它叼来一只特大的女式高跟鞋乱抡乱甩地玩耍时,就再也忍不住了。他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这种笑。“知道公寓在什么地方吧?”“知道,我来带路。”“中尉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一定是个能够‘让我们去死’的人。”阿勋说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底牌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亲爱的白罗先生!"这个人的声音软绵绵的,呼噜呼噜响--存心做为工具使用--不带一丝冲动或随缘的气息。赫邱里·白罗转过身子。他鞠躬,郑重和来人握手。他的目光颇不寻常。偶尔邂逅此人可以说勾起了他难得有机会感受的情绪。"亲爱的夏塔纳先生,"他说。他们俩都停住不动,象两个就位的决斗者。他们四周有一群衣着考究,无精打采的伦敦人轻轻回旋着;说话拖拖拉拉或喃喃作响。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时间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 [点击阅读]
昂梯菲尔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位无名船长为搜寻一座无名小岛,正驾着无标名的航船,行驶在不知晓的海洋上。1831年9月9日,清晨6时许,船长离舱登上了尾船楼板。东方欲晓,准确地说,圆盘般的太阳正缓缓地探头欲出,但尚未冲出地平线。长长地发散铺开的光束爱抚地拍打着海面,在晨风的吹拂下,大海上荡起了轮轮涟漪。经过一个宁静的夜,迎来的白天将会是一个大好的艳阳天,这是末伏后的九月难得的天气。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爱弥儿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2:骑虎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在悌摩西家里人的占有欲是从来不会停止不前的。福尔赛家人总认为它是永远固定的,其实便是在福尔赛族中,它也是通过开花放萼,结怨寻仇,通过严寒与酷热,遵循着前进的各项规律;它而且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就如同马铃薯的好坏不能脱离土壤的影响一样。 [点击阅读]
褐衣男子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使整个巴黎为之疯狂的俄籍舞者纳蒂娜,正一再的向台下不断喝彩赞好的观众鞠躬谢幕。她那细窄的双眼,此时显得更加的细眯,猩红的唇线微微上翘。当布幔缓缓下落,逐渐遮盖住五彩缤纷的舞台装饰时,热情的法国观众仍不停地击掌赞赏。舞者终于在蓝色和橘色的布幔旋涡中离开了舞台。一位蓄须的绅士热情地拥抱着她,那是剧院的经理。“了不起,真了不起!”他叫喊着。“今晚的表演,你已超越了自己。”他一本正经地亲吻她的双颊。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