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丰饶之海 - 第一卷 春雪 第三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两个年轻的日本人一听是这个话题,不由得对视一眼,但是大大咧咧的克利萨达殿下根本就不注意对方的表情变化。相反,乔·披在这半年里经受异国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艰辛,与克利萨达殿下相比,虽然白色的脸颊没有涨红,但显然不太情愿继续谈论这个话题。他用听起来多少带着文明语调的流利的英语说:“不是那样的。刚才我和克利聊起小时候经常听奶妈讲《本生经》的故事,说是连佛陀在前世作为菩萨还转生为金天鹅、鹌鹑、猴子、鹿王等,所以就开玩笑地猜测我们的前世是什么。我说克利的前世是鹿,我的前世是猴子,结果他不高兴,非说我的前世是鹿,他的前世是猴子不可,所以就争执起来。你们对我们有什么看法?”清显和本多明白,偏袒任何一方都会使另一方不高兴,所以只是微笑着,没有表态。于是,为了改变一下话题,清显说,自己对《本生经》一无所知,能不能讲其中的一两个故事。“那我就讲金天鹅的故事。”乔·披说:“这是佛陀还是菩萨时候连续两次转生的故事。你们都知道,菩萨就是在未来悟道成佛之前的修行者,佛陀在前世就是菩萨。所谓修行,就是追求无上菩提,利益众生,修诸菠萝蜜之行,据说,菩萨在成为佛陀之前,要转生成各种动物,积善行德。“很古很古以前,菩萨诞生在一户婆罗门家里,后来和同一阶级出生的姑娘结婚,生有三个女儿。他死去后,遗族被别人家收养。“菩萨死后,投胎转生为金天鹅,具有回忆前世的智慧。不久,金天鹅长大了,浑身金羽毛,光彩夺目,绝世无双。畅游水上,身影如月光明媚;飞翔树间,树梢的绿叶如金色的笼子被穿破。偶尔停在枝头,如同结出黄金果。“天鹅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人,也知道妻子、女儿还活着,被人收养,靠做家庭副业勉强糊口。于是天鹅想出一个办法:“我的每一根羽毛都可以打成金条卖钱。为了依然留在世间受苦受难的妻子,打算把自己的羽毛一根一根地送给她。“天鹅从窗户看到自己昔日的妻子和女儿们过着贫穷的生活,顿生怜悯之情。而妻子和女儿们看见窗台上停着一只天鹅,大吃一惊,问道:“‘啊,这金色的天鹅多么漂亮。你是从哪里飞来的?’“‘我就是你们以前的丈夫和父亲。死后投胎转生变成金天鹅,今天来看望你们,我要让你们贫苦的生活变得幸福。’“说完,金天鹅把一根羽毛留给她们,然后飞去。“就这样,天鹅经常飞来,每次都给她们留下一根羽毛。于是,母女很快就过上富裕的生活。“有一天,母亲对女儿们说:“‘禽兽之心不可知。你们的父亲——天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会再来。所以下一次来的时候,就把它的全部羽毛统统拔下来。’“‘哎呀,这样做太残忍了。’“女儿们都异口同声地反对,感到伤心。但是,这个贪得无厌的母亲在天鹅下一次飞来的时候,把天鹅诱骗过来,双手使劲抓住,把羽毛一根不剩地拔光。但是,奇怪的是,拔下来的黄金羽毛迅速变成鹤的羽毛那样的白色。天鹅没有了羽毛,飞不起来。妻子就把天鹅放进大罐里,喂它饲料,盼望它再长出新的金羽毛。但是,新长出来的都是白色的羽毛。羽毛丰满后,天鹅飞去,在遥远的云端留下闪亮耀眼的一个白点,再也没有回来。“……这就是我们从奶妈那里听来的《本生经》里的一个故事。”本多和清显觉得这个故事和自己小时候听的童话十分相似,觉得惊讶,但话题转到是否相信转生的讨论。清显和本多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个话题的讨论,未免有点沉吟不决。清显抬眼瞟了一下本多,显然是探询他的意见。平时我行我素的清显一到讨论抽象性问题时,必定流露出不知所措的表情,这反而给本多一个轻轻的刺激,如同被马刺踢了一脚的马匹,使他昂奋。“如果真有转生的话。”本多有点迫不及待地说:“像刚才这个天鹅的故事所说的那样,具有知道自己前世的智慧,这当然很好。但如果没有这种智慧,那么断绝的精神、丧失的思想,在后来的人生里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于是产生另一种新的精神、新的思想……这样的话,在时间上并列的各个转生体就只能与分散在同一时代的空间里的每个人的个体具有相同的意义……这不就失去了转生的本来意义吗?如果把转生作为一种思想进行思考,有这样把几种毫不相干的思想囊括在一起的思想吗?现在我们对自己的前世没有丝毫的记忆,所以以后的转生就像努力求证绝无确证的东西一样徒劳无益。要证明转生,就必须具有等同地看待前世和现世,进行比较对照的思想立场。但是,人的思想肯定要偏袒前世、现世、来世中的一方。因为人们无法从置身于历史之中的‘自己的家园’里逃脱出来。佛教所谓的‘中道’大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中道’是不是可以被人掌握的有机性思想,我不是怀疑。“退一步说,如果把人具有的一切思想都作为各种迷妄来考虑,那么必须具有第三种立场,从而分别识别从前世转生到现世的一个生命所包皮含的前世的迷妄和现世的迷妄。只有这第三种立场才能证明转生,而对转生的本人只是一个永恒的谜。这第三种立场恐怕就是悟道的立场,所以只有超脱转生的人才能掌握转生这种思想。但即使抓住了转生这个思想,此时转生不是已经不复存在了吗?“我们活在世上,拥有死亡的丰富东西,例如葬礼、墓地、墓碑前枯萎的花束、死者的记忆、亲眼所见的亲属的死亡、还有对自己死亡的预测……“那么,也许死者同样拥有生的丰富的东西,例如从死者的国度眺望的我们生者的城镇、学校、工厂的烟囱、不断的死和不断的生的人……“所谓转生,难道不就是与我们从生者看死者的角度相反的、从死者看生者的表现吗?这不就是仅仅改变一下观察角度的问题吗?”“那么,人在死后,为什么他的思想、精神还能传给后人?这又怎么解释呢?”乔·披语调平静地表示反对。本多思维敏捷、血气方刚,略带轻视的口气断然回答:“这和转生是两码事。”“怎么是两码事呢?”乔·披态度安详地说:“一种思想在不同的个体里会超越时间被继承,这你总得承认吧。既然如此,同样的个体即使超越时间也可以继承各种思想,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吧?”“猫和人是同样的个体吗?还有刚才故事里面的人和天鹅、鹌鹑、鹿是同样的个体吗?”“从转生思想的角度来说,都把他们称为同样的个体。即使肉体没有连续,只要妄念连续,就可以视为同样的个体。其实,不叫‘个体’,称为‘一个生命的延续’也许更好。“我丢失了那颗具有纪念意义的祖母绿戒指。因为戒指不是生灵,不能转生。不过,丧失意味着什么呢?对我来说,丧失似乎就是出现之本。总有一天,戒指又会像绿色的星辰一样出现在夜空。”说到这里,王子仿佛悲上心头,不由自主地离开话题。“不过,乔·披,那颗戒指也许是什么生灵的化身。”克利萨达殿下天真地说:“说不定自己双脚跑走的哩。”“要是这样的话,那颗戒指现在也许已经转生为像京香那样漂亮的姑娘了。”乔·披立刻沉浸在恋爱的回忆里:“别人来信都说她平安无事,可为什么就她不给我来信呢?所有的人都在安慰我。”本多对他们的谈话没有留意,却在思考刚才乔·披说的那个有些怪异的观点。的确也可以认为人不是个体,而视为一个生命的延续;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流动的存在。那么,正如王子所说,一种思想在各自不同的“生命延续”中被继承与一个“生命的延续”在各种不同的思想中被继承其实是一样的。因为生命与思想成为一个统一体。如果把生命与思想是统一体的哲学理念推而广之,那么囊括无数生命延续的巨大生命潮流之环、即人们所称呼的“轮回”也可能是一种思想……在本多沉思冥想的时候,清显却正和克利萨达一起在暮色渐浓的黄昏里,用沙子专心致志地堆砌寺院。但是用沙子很难砌出暹罗风格的寺院尖塔和屋脊上的鱼尾形装饰。克利萨达巧妙地利用潮湿的沙团堆砌出极其精致的尖塔,他的如女人般纤细柔软的褐色的手在用潮湿的沙子做成的屋顶上小心翼翼地拉捏出翘起的鱼尾形。然而,痉挛似地翘起的、沾满沙子的褐色手指支撑的鱼尾形只在空中停留极其短暂的时间,沙子一干,屋顶装饰便立刻折断崩塌下来。本多和乔·披也停止讨论,看着这两个像小孩子一样兴高采烈地玩堆砌沙子的游戏。沙子建造的寺院也需要灯光。如此精巧细致雕刻出来的正门和窗户在黄昏暮色里变成只剩下一团黑糊糊的轮廓。摔碎的白浪,如同临终的白眼,聚集着在这世上行将消失的亮光,寺院在这白色的背景下变成一幅朦胧的剪影画。不知不觉之间,他们头顶上已是满天繁星。银河横亘,清晰闪耀。本多对星星知道得很少,但还是立即指出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以及张开巨大的翅膀给他们做媒的天鹅座北十字星。四个年轻人倾听着远比白天响亮的涛声,凝视着白天明显隔阂的大海与沙滩现在融化在一个黑暗里,感受着夜空越来越多的星星密集拥挤的威压……他们包皮裹这天地之间,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巨大的古琴般的乐器里。这正是一把古琴!他们是混进琴箱里的四粒沙子,里面是无边无际的黑暗,琴箱外面却是光明灿烂的世界,绷着从龙角到云角的十三根弦。倘若有一双无比白皙灵巧的手来弹奏,定然发出日月星辰悠然运行般的美妙音乐,震撼摇晃琴箱里的四粒沙子。微风轻拂大海的夜色。海潮的气味、被海水冲到沙滩上的海藻的气味,都让裸露在凉爽夜气里的年轻人的肉体充满颤动的情绪。海风的潮气渗透进肌肤,反而使他们喷发出火热的激情。“回去吧。”清显突然说。这当然是请客人回去吃晚饭。但本多明白清显惦念的是末班车的时间。
或许您还会喜欢: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殿下①①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一八○——一八七三),一八三三年巴尔扎克曾在米兰这位亲王家作客。这部作品主要描写巴黎,是近日在您府上构思而成的。请允许我将您的名字列于卷首。这是在您的花园里成长,受怀念之情浇灌的一束文学之花。当我漫步在boschetti②中,那里的榆树林促使我回忆起香榭丽舍大街,这怀念之情牵动我的乡愁时,是您减轻了我的忧思。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盛夏的方程式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1只需一眼,就能看到从新干线转乘在来线的换乘口。沿着楼梯上到月台,只见电车已经进站,车门也已经打开。车里传出了嘈杂声。柄崎恭平不由得皱起眉头,从最近的车门上了车。盂兰盆节已经结束,父母也说过应该不会太挤,可电车里却几乎是座无虚席。车里那一排排四人合坐的包厢座位上,几乎全都坐了三个以上的人。恭平在车厢过道里走过,想要找一处只有一两个人坐的座位。合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都是一家人。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