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丰饶之海 - 第一卷 春雪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清显十八岁的时候,发现自己逐渐从周围的环境中孤立出来,这种想法大概是很自然的。他不仅在家庭中感到孤立,他在读的学校学习院一直把院长乃木将军的殉死作为最崇高的典范灌输给学生,如果乃木将军是病死,恐怕就不会成为如今这样夸耀美化地宣扬的榜样,而学校越来越强迫学生接受这种传统教育。清显本来就对强加于人的做法很反感,由于学校日益弥漫着这种朴素而刚毅的气氛,使得他很厌恶这所学校。说到朋友,也只有同班同学本多繁邦交往密切。当然,不少人想和清显交朋友,但是他不喜欢同龄人粗俗的幼稚。惟有在高唱校歌时不陶醉于粗鲁的感伤,具有与年龄很不相称的沉静、稳重、理智性格的本多对清显才有吸引力。其实,清显和本多无论是外表还是气质都不太相似。本多的外貌显得比实际年龄老,五官平常,甚至给人有点架子的感觉,他对法律很感兴趣,深藏着敏锐的观察力,但不在人前显示自我。平时绝不会流露任何冲动的情绪,但有时会给人仿佛能听见他内心深处烈火燃烧薪柴爆裂的声音的感觉。这个时候,他的轻度近视的眼睛就会可怕地眯缝起来,双眉紧锁,平时紧闭的嘴唇微微张开。也许清显和本多本是同根生的植物,只是在地面上长成完全不同的花和叶。清显是把自己的性格暴露无遗,毫无防备,容易受到伤害,心里有什么冲动的情绪,哪怕还没有成为行动的动机,就已经像被春雨淋得湿漉漉的小狗那样,眼睛鼻子都挂满了水珠。而本多往往从一开始就觉察出事情的危险性,也许会避开引人注目的雨水,悄悄卷缩在屋檐底下。但是,这两个人的确是亲密无间的挚友,每天在学校见面还不够,星期日肯定到其中一人的家里共度一天。当然,清显的家更加宽敞,也有散步的好去处,本多到清显家的次数就更多。大正元年(1912)十月,红叶初染的一个星期天,本多来到清显家游玩,说想划船。往年这个时候,正是众多客人前来观赏红叶的季节,但由于这一年夏天的国丧,松枝家也不便举行大型娱乐活动,所以庭院比以往显得冷清。“好吧,一条船可以坐三个人,让饭沼给我们划船。”清显说。“干吗要让别人划呀?我来划。”本多想起刚才把他从大门带到清显房间的那个目光黯淡、板着面孔、默不作声的年轻人。本多常来此处,熟人熟路,但是对方固执地坚持带路。清显微笑着说:“你讨厌那个人吧?”“说不上讨厌,但总是捉摸不住他的脾气。”“他在这里已经六年,对于我来说,他就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我和他合不来,但是他对我任劳任怨,忠心耿耿,而且勤奋好学,性情耿直。”清显的房间在正房不远的小楼二层上,本来是日本式房间,却铺着地毯,摆设西式家具,布置成洋房的模样。本多坐在外窗上,扭身看着红叶山和湖水以及中之岛的全景。湖水在午后的阳光里泛着柔和的波光。系着小船的小湾就在眼下。本多回头又瞧着朋友一副懒洋洋的模样。清显对什么事都没有主动性,提不起精神,但有时也正是这样才勾起兴趣来。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本多提议,再拖着清显干。“能看见小船吧?”清显说。“噢,看见了。”本多惊讶地回头看他。这时清显想说什么呢?如果硬要说明的话,他想说自己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变成扎进松枝家族的粗壮手指里的一根小小的毒刺。这也是因为他学会了文雅的缘故。五十年前的一户朴实刚健的地方武士家庭转眼之间暴发起来,伴随着清显的出生成长,这一片文雅也开始悄然潜入这个家族。但是,与文雅原本就是免疫力的公卿家族不同,清显犹如预感到洪水即将来临的蚂蚁一样,立刻觉察出家族迅速崩溃没落的征兆。他是一根高雅的荆棘。清显十分清楚,自己厌恶粗糙、喜欢雅致的心灵终归是徒劳的,如同无根的浮萍。这个外貌英俊的少年思考着:想腐蚀却并非腐蚀,想冒犯却并非冒犯。对家族来说,他无疑就是毒素,但只是毫无用处的毒素。这种无用正是自己生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清显把自己的生存理由视为一种精妙的毒素,这个感觉是与十八岁的倨傲心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决心一辈子都不能玷污自己白皙而美丽的双手,甚至不能磨出一个血泡。他要像旗帜那样,只为风而存在。他只为自我认为惟一真实的东西——“感情”——而活着。这种“感情”,没有尽头,没有意义,如死若生,如衰犹盛,没有方向,没有终结……而现在,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就说船吧,这是父亲从国外购买的船只,造型新颖美观,涂着蓝白两色。对于父亲来说,这是文化,是以物质形式表现的文化。对自己来说,这又是什么呢?是小船吗……?本多凭借天生的直觉非常理解清显突然沉默的心态,他和清显虽然同岁,却已是青年,而且决心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已经选择好自己的道路。而且他明白,对清显不能过于认真计较,要粗心一些,这种故意的粗心才能够为朋友所接受。清显的心胸如同巨大的胃口,只要是人造诱饵,他能吞下的数量令人吃惊,甚至包皮括友情。“我劝你最好做什么活动锻炼一下身体,虽然不是因为读书过头,可是瞧你这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就像读破万卷书给累坏了似的。”本多直言不讳地说。清显没有吱声,只是微微一笑。是啊,自己不读书,可是梦没少做,每天晚上做的梦不计其数,甚至超过了万卷书,自己的的确确是读累了。就拿昨天晚上来说吧,他梦见了为自己的白木棺材。这口棺材摆放在窗户宽敞的、空荡荡的房间的正中间。窗外是蓝紫色的拂晓的天空,小鸟的呜叫充斥整个黑暗的空间。一个黑发长垂的年轻女人俯身趴在棺木上,抽动着纤细柔弱的肩膀悲咽哭泣。他想看看女人的相貌,却只露出些许含带忧愁的雪白美丽的前额。而且一张周边镶嵌许多珍珠的、巨大豹纹毛皮半是覆盖在棺木上面。拂晓的第一道黯淡的光泽罩在一列珍珠上。房间里没有焚香,却飘溢着西方香水那熟透的水果般的香味。清显从空中俯视这口棺木,他坚信躺在棺木里的是自己的遗骸。但是,坚信归坚信,他无论如何想要亲眼确认。然而,他的存在如同早晨的蚊子只能在空中停下翅膀,根本无法窥见已经钉死的棺木内部。……就在心情越发焦躁烦恼的时候,梦醒了。清显把梦见的事情记录在那本秘密的梦境日记里。最后,两人还是下到船边,解开缆绳。放眼望去,湖面被层林半染的红叶山映照得通红。上船时船身的摇晃使清显对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产生最亲近的感觉。在这个瞬间,他的内心世界仿佛荡漾着鲜明地映照在涂着白漆的船边上。他的心情快活起来。本多用木桨在岸边的岩石上一顶,小船滑进宽阔的湖面。小船冲破绯红的湖水,轻柔的涟漪使清显的心情逐渐陶醉。那深沉的水声犹如从他的喉咙深处发出的粗憨的声音。他切实感受到自己在十八岁的秋天里某日午后某时的时光就这样一去不复返地滑走了。“咱们去中之岛吧。”本多说。“那儿什么也没有,去了也没意思。”“嘿,还是去看看吧。”本多声音开朗地说。他划着船,少年人的兴奋情绪自然而然地由衷生起。清显一边听着中之岛遥远的瀑布声,一边凝视着由于湖水的深黑以及红叶的反射而看不清晰的湖面。但是他知道,湖里有鲤鱼在游动,湖底的岩石下面放养着甲鱼。幼时的恐惧瞬间轻轻掠过心头,但立刻消失。明媚的阳光照射在他们刚刚剃过头的细嫩脖颈上。这是一个宁静的、安宁的、富贵的星期天。尽管如此,清显依然觉得,自己仿佛是在一个灌满水的皮袋般的世界底层的小岩洞里,听着“时间”的水滴一滴一滴落下去的声音。两个人登上中之岛,松树林中杂着一棵红叶的枫树,沿石阶来到放置着三只铁鹤的山顶的圆圆草地上。他们坐在仰天嘶叫的两只铁鹤的脚下,接着又躺下来,仰望晚秋的晴朗天空。野草透过衣服,扎着他们的后背。清显觉得疼痛难忍,本多则觉得似乎把必须忍受的最甘美爽快的痛苦铺垫在自己的后背上。而他们眼角瞟见的两只长年风吹雨淋、被白色的鸟粪污脏的铁鹤随着云彩的飘浮,那优美地伸向天空的曲颈也在缓缓地动弹。“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这样安宁无事,这样美好的日子,也许在一生中遇不上几次哩。”本多仿佛预感到什么,不由得脱口而出。“你是说很幸福吗?”清显问。“我没有这么说。”“那就好。我说不出你那么大胆的话,我感到害怕。”“你一定贪得无厌。贪得无厌的人往往表现出悲伤的样子。你还想得到什么?”“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个万事未定的美貌年轻人显得疲倦懒散。他虽然和本多亲密无间,但是恣意任性的性格使他对本多一针见血的分析力、充满自信的口气、一副“大有作为的青年”的态度时而感到厌烦。清显翻过身,趴在草坪上,抬头远望小湖对岸的正房大客厅的前院。院子里铺着白色的砂子,恰到好处地点缀着一些踏石,一直排到湖边。弯弯曲曲的湖岔上架着几座石桥。一群妇女正在院子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