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烽火岛 - 第一章来自大海的船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西边的第一踞齿就是科龙湾,它使陡峭的拉科尼沿岸地带向里凹陷,第三个是诺普利湾,一湾海水把拉科尼和阿尔戈利德分开。维地罗就在这三湾中的第一个湾里。它的东岸边缘被海水冲刷而断裂,在一个不规则的小湾深处是泰甲特山脉沿海的第一组山梁分支,横亘绵延,构成了马涅地区山势的形态、走向。此处大海底部坚实,走向良好,加上有高山屏障,因而是一个很好的避风港。这艘船迎着西北偏北方向的凉风向岸边驶来,不过此刻从码头上还望不见它,差不多有6000到7000米的距离,尽管天空晴朗,远处地平线的强光衬出了它帆顶的边饰,但在岸上仍是什么也看不见。可是,如果登上那座俯临村镇的山峰,就可远远望见它。维地罗建在峭崖之上,状似古罗马圆形剧场,原是古希腊要塞,凯拉发曾据此防御。如今山顶还颓立着几处古塔废墟,年代要比那些奇异的塞拉比斯庙宇晚一些。维地罗的教堂上还装饰着这些爱奥尼亚式的柱子。这些古塔附近还立着2、3座烟火稀落的小教堂,由几个僧侣照管着。在此,我们得先了解一下“照管”的意思,就连“僧侣”一词也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个词只适用于美塞尼亚沿海的修士。瞧,他们中的一个正离开小教堂,人们从远处望得见他了。当时的希腊,宗教只是基督教与异教传说的奇异混合物。许多信徒把古代的女神看作新教的圣人。正如亨利-贝尔先生所说:“他们把半人半神与圣徒,把山谷里的迷人妖精与天堂的天使混为一谈,既向水怪祈求,又向圣母祷告。”因此他们常有一些奇怪的举止和让人发笑的行为,有时,连教士们自己都弄不清楚。特别是在这个世纪的前四分之一时期,大约50年前,故事发生的时候,希腊半岛的教士尤其无知,他们无忧无虑,天真和善,像“听话的孩子”,根本不会去管教当地天生迷信的居民。然而,这些教士岂止是无知?在希腊的某些地方,尤其是在荒凉的马涅地区,出于天性或是迫于生计,他们干脆乞讨为生。一些好心的游客也会扔几个钱币给他们。他们一天到晚就是拿着可疑的圣像到处让善男信女们亲吻,要不就是给神龛前的长明灯添添油。教会要征收一点什一税,教士们替人忏悔、安葬或洗礼也可以挣几个钱,可这点收入实在微薄,这些可怜的人已经落入社会的最低层,便心甘情愿地干点海岸守望者的工作,可这算什么守望哟!无非是从当地居民手中挣几个铜子罢了。这下,维地罗的水手们也学会了懒散的那波里人那一套,干几分钟活就要躺下休息好几个小时。现在,当他们看见一个教士甩着胳臂大步走来时,才懒洋洋站起身来。教士大约有50~55岁,长得肥硕、粗大,看来是懒惰积下的肥膘,一副油头滑脑的样子,很难让人信任他。“哎,神父,出什么事了?怎么了?”一个水手迎过来问道。维地罗人讲话带浓重的鼻音,让人以为纳宗鱼曾经是他们的祖先。在马涅人的土语中,希腊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和阿尔巴尼亚语混在一起,让人以为他们还生活在巴贝尔时代。“是易卜拉欣的军队攻打泰甲特高地了吗?”另一个水手问道,同时作个无所谓的手势,并不带丝毫爱国之情。“除非是法国人,否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第一个水手大声嚷道。这回答说明,尽管目前希腊战事正处于最残酷的阶段,却没能引起这些住在伯罗奔尼撒边缘地带的土著居民的多大兴趣,和北部马涅地区的人大不相同,后者在希腊独立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胖神父无法回答任何人的问题,因为下陡坡跑得太快,他已经喘不上气来了,他患了哮喘病的胸膛起伏不定,想说话,发不出声。至少,他们祖先中的一个,那位马拉松战士,在咽气前还能报告出米提亚德的胜利战况。可现在既不再是米提亚德,也无关乎雅典人与波斯人之间的战争,而是这些住在马涅尽头的粗野山民,他们只能勉强算是希腊人。“哎,神父,快说呀,说呀!”一个叫戈佐的老水手喊道。他比别人更不耐烦,好像已经猜到了教士要说什么。教士终于喘过气来了,他把手指向地平线:“一条船!”他说。一听这话,所有的人都站起来,拍着手爬上一块高踞港口之上的岩石。从那儿,他们可以一览无余地看清整个海面。外人可能会以为他们这是因为远航的船只唤起了水手们对大海的向往和种种回忆。不,不是的。不如说是利益激起了他们的热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比较特殊的原因。事实上,在我写故事的时候,——不是故事发生的时候,马涅还是希腊的一个特殊地区。由于欧洲列强的主张,于1829年签订的安德里诺玻尔条约,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马涅人,或者说是生活在这个狭长海湾尽头的被叫做马涅人的居民,还处在半野蛮状态,他们关心个人自由甚于国家存亡。同样,这个摩里亚内部地区的居民那种过激语言也从不因时代变化而有所缓和、不管是土耳其近卫军还是希腊宪兵都别想压倒他们。就像科西嘉人一样,他们好吵架,报复心强,家族间的恩怨只有鲜血才能了结。生就的强盗本性,但又热情好客,若是偷盗时需要杀人,他们也乐意充当杀手。这些粗野、钢硬的山民不愧为斯巴达人的后裔。可是他们被封闭在泰甲特山的支脉里,那里有成千的小城堡,以及无法接近的皮尔戈斯堡,所以他们自愿充当中世纪的向导之类的暧昧角色,那时的封建特权总是通过匕首和火枪去行使的。如果说那个时候的马涅人还是半野蛮状态的,那么可以想象50年前他们是什么样子。本世纪前三分之一时期,在蒸气船定期在海面上巡逻,以制止海上暴行之前,商船在地中海东海岸各港口之间航行时,最怕的就是遇上这些海盗。尤其是维地罗港,地处伯罗奔尼撒的尽头,正好在两海入口处,离塞里戈多岛很近,地势极佳又是开放港口,极其便于海盗们在周围群岛和附近地中海沿岸进行劫掠,所以深得这些坏家伙们的喜爱。马涅地区居民集中的地方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卡科沃尼。卡科沃尼人神气活现地出没在这块马塔邦岬角的尽头,十分自在地干着罪恶勾当,他们在海上打劫那些商船,在陆地上用假信号诱骗船只,然后把船洗劫一空,再放火烧掉。无论是土耳其人,还是马耳他、埃及、希腊人他们都毫不怜惜地杀死或是当作奴隶卖到北非沿海地区。于是,沿科龙湾、马拉松湾和加罗角以及附近海域航行的船只日渐稀少,他们干的机会也渐渐少了,所以他们常大声祈祷上帝刮起风暴,送几艘装满货物的大船来。出于替信徒们的直接利益考虑,教士们从不阻止这样的祈祷。已经几周没有抢到船了。没有一条船从马涅沿岸经过。所以当喘息未定的教士说出“有一条船”时,立刻引起了一阵欢呼。几乎同时就听到了木钟敲响的声音。因为土尔其人不准使用金属钟,所以附近的几个省都用金属锤敲击木头钟。低哑的木钟声已足以把贪婪的人群聚拢,男、女、老、少加上恶狗统统出来了,所有的人在屠杀中都派得上用场。所有的维地罗人聚在高岩上大声议论着。教士发现的究竟是条什么船呢?乘着那阵从西北偏北方向吹来的凉爽晚风,这艘船正飞快地向前行驶。它似乎是在马塔邦角里抢风航行,从方向判断,好像来自克里特岛沿岸。船身在翻滚的白色浪花里时隐时现,帆篷看上去还是一团模糊,因此很难断定它到底是艘什么船。人群里出现了各种截然相反的说法。“是一艘三桅小帆船!”一个水手说:“我刚看见了前桅柱上那些方形帆了。”“不,是一条翘梢三桅帆船。看,那不是翘起的后梢和张开的船头吗?”另一个水手说。“到底是方帆船还是翘梢船,隔那么远能分清吗?”“大概还是一艘方形帆三桅船吧?”另一个人把两只手搭成凉篷张望着。“老天帮帮忙吧。”老戈佐说,“管它是什么船,三桅的总比两桅好,但愿它给我们送来大批的康迪酒和麦斯纳布匹。”就这么闹嚷了一阵后,大家更凝神观察。越来越近,看得越清楚了,也许是迎风的缘故,不大看得到船的侧面,也就很难断定到底是几桅船,货物究竟装得多不多。“唉,看来咱们是穷定了,我总觉得不大对劲!”戈佐用他那几种语言混合一起的粗话重重地骂了一句,“只不过是条斜桅小帆船!”“也许是艘长条船!”教士叫了一声,他也很丧气。看来这些说法给他们带来的只是失望的悲叹。现在已经可以估算出船上大约载有100到120吨货物,尽管不算太多,但只要值钱就行。有时这种简易船或长条帮船也会运载贵重的酒、上等油或值钱的布料等东西。那也很值得去干一家伙,不花多大的力气就可以捞一笔,所以此刻还不能泄气。再说,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手已经看出这船外形很好,不会没有油水的。太阳渐渐消失在西爱奥尼亚海平面上,但十月的暮色还留得住一线光亮,还要一小时天才会黑尽,因而来得及看清这条船。再说,绕过马塔邦岬角后,船要朝港口方向转两个罗经点,那就正好让岩石上的人看个清楚。过了一会儿,老戈佐叫道:“是艘小船!”“是艘小船!”其他人也叫嚷道。一连串的咒骂表明了他们的失望。这一点已经很确定了,大家不可能看错,驶进科龙湾的确实是条小船。不过,也许犯不着这样生气,经常有这样的小船装着大量贵重货物。被此地人称为小船的来自地中海东岸的小吨位船只,模样大致如此:甲板脊弧略微后翘,三根单桅杆上各有一张纵帆。主桅杆在正中央,张着三角帆向前倾斜得很厉害,这艘船上另外备有前帆、二层帆、顶桅帆和活动帆。船首有两块三角形小帆,船尾有两根不同的桅杆配两张尖形帆,这样的装备使它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它色彩鲜艳,船头高昂,复杂的帆索桅具、别致的篷帆,使它有别于那些迂回航行在群岛间的船只,华丽高贵,没见过比这艘轻盈的小船更漂亮的了,它随波起伏,浪花在舷边翻飞,轻巧地腾跃,好像大鸟的翅膀掠过海面,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烁不定。尽管海风渐强,天空中布满了“絮云”——这是东海岸居房民给这里天空中的某种云起的名字——小帆船却丝毫没有降下帆篷,甚至连活动帆都没有降。看来驾船者是个老手,换个胆小的早就降下帆了。显然这船是想靠岸,船长对于夜间涨潮时在复杂的航道里航行似乎毫不担心。对维地罗的水手来说,已毋须再怀疑船是否要靠港,而要担心的是否进入他们的港口。“哎!”有个水手叫道,“它总是顺风跑,不像要靠岸的样子呀!”“但愿魔鬼把它缠住!”另一个说,“它会不会到别的码头靠岸?”“该不会到科龙湾吧?”“也可能是到卡拉马塔湾!”这两种猜测都有道理,科龙湾是东海岸商船在马涅沿岸最常靠的港口,它是希腊南部大量油料的输出港。卡拉马塔湾坐落在海湾尽头,它的露天商场货物丰富,都是从西欧各国运来的工业品、布匹、陶器等,很有可能小船是为这两个港口中的一个运送货物的。这样一来维地罗人的打劫计划就会落空。陆地上的人正一门心思地盘算,海上小船飞速行驶着,很快就接近维地罗了。这可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它继续向海湾深处驶去,戈佐和同伙就会失去这次机会,因为就算他们跳上最快的小艇,也无法追上它,小船扯满巨大的风帆,其速度可想而知。“它来了!”这句话从老水手嘴里一吐出,他那带着弯钩般手指的胳臂就向着小船伸了出去,活像船靠岸时抛出的四爪锚。戈佐没估计错。船舵已经顺着风向转了过来,小船直奔维地罗港口而来,与此同时它降下了顶桅上的活动帆和第二层三角帆;接着,第三层帆也卷了起来。现在,收起风帆的船就全靠舵手掌握了。天色暗了下来,小船只有一点时间,刚够它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靠上维地罗码头。水下布满暗礁,稍不留神就会撞得粉身碎骨。而小船并没有在主桅上挂起要求领航的信号旗。看来船长对这一带水域的危险情况了如指掌,因为他敢冒进而不请求帮助,也可能他根本不相信维地罗人的所作所为,他们会毫不迟疑地让船触礁、搁浅,不知有多少船落在他们手中倒了霉。那时候,马涅地区没有灯塔,只在狭窄的航道上点一盏普通的小灯。小船驶近了,离维地罗港只有半哩了,它很果断地要靠岸了。岸上人已感到躁舵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这些不信教的人对此大为不满,他们巴不得这条让他们垂涎了半天的船撞上礁石。不知不觉中,暗礁已成了他们的同谋,暗礁先下手他们接下去把抢劫完成。先制造事故,他们趁火打劫,这就是他们通常的行动方式,这样可以避免短兵相接、正面交锋,以免他们当中有人送命,要知道船上都是些骁勇的水手,要进攻肯定要付出代价。戈佐和同伙们离开观察地点,下到港口。管它船来自哪个方向,总之准备动手就是了。现在需要用一个假信号把船引到航道最狭窄处迫使它触礁。只是天还没有黑透,行动起来还不太方便。“到信号灯那里去!”戈佐的命令简单明了,他的伙计们已经习惯了不加思索地服从。老水手的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两分钟后,那盏挂在一根桅杆顶上的小灯突然熄灭了。与此同时,在同一方向点亮了另一盏灯。原来那盏灯是挂在港口为航船指明固定的方向,现在这盏灯则不断地移动,目的是把船引出航道,撞上礁石。灯本身并无不同,可刚点燃的这盏是挂在山羊角上的,由人赶着羊在陡硝的斜坡上慢慢走,灯随动物移动,把船引入歧途。维地罗人可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而且他们从没失过手。这时,小船刚刚驶进航道,它已收起了主帆,可船尾还张着三角帆。收掉这些帆它也完全可以到达停泊地点了。让岸上人惊讶的是,小船以难以置信的平稳前行,穿过曲折的航道,丝毫不理会那盏移动的灯光,就算大白天也不会比这更稳的行船了。看来船长肯定是常在这一带行船,熟知此地的一切,哪怕是深夜航行他也能做到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已经看得见这位大胆的水手了!他的身影清晰地映现在船头。他裹着一件宽大的羊毛大氅,头上扣顶风帽。说实话,这位船长的衣着举止可不像人们在群岛间的海域上见惯了的那些船长们,他们通常是一边驾船一边捻动大念珠,个个都是一副寒酸相。他可一点也不像。他用低沉的声音向船尾的舵手发出各种命令。这时,那盏在峭崖上移动的灯熄灭了。小船不为所动地继续前行,一时人们以为就要听到它撞上礁石的声音了,那些暗礁微微露出水面,几乎无法觉察。可小船轻轻一拐舵把,便与暗礁擦舷而过。第二个险滩它照样轻巧地闯了过去,这道滩只有狭窄的一线航道,那些维地罗人的同谋暗礁已经掀翻了不少的船,事故一出,岸上的人便会扑上毫无抵抗力的船只。现在这船打算抛锚呢,要抢就得赶在它靠岸之前。强盗们事先已经商量好了,天黑下手最为有利。“上船!”老戈佐一声令下,他们对命令反应极快,尤其是抢劫的命令。三十多个粗壮汉子,有带手枪的,大部分提着短刀斧头,冲上了系在岸边的许多小艇,数量显然超过船上的人数。就在这时,船上发出了急促的命令,小船刚驶出航道便停在了港口中间,松开绳索,抛下铁锚,摇晃了一阵后就一动不动了。那些小艇蜂拥围了上来,船上的船员虽然都很镇静,但鉴于维地罗人的名声太坏,所以他们还是全副武装,以便形势不利时可以进行自卫。船长从船头走到船尾,船员们对逼过的小艇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在意,他们各自沉着地收拾帆具,清扫甲板。只不过,帆篷并没有卷紧,只是将它压在绳索下,随时都可以扯帆起航。第一艘小艇从船舷靠了上去,其余的几乎立刻跟了上来,船舷并不高,他们狂叫着一哄而上,一步就跨上了甲板。一些人疯了似地向船尾直扑过去,其中一个抓起一盏点亮的马灯,举到船长的脸上。船长抬头摘下风帽,他的脸被照亮了。“怎么,”他说:“维地罗人不认识他们的老乡尼古拉-斯科塔了吗?”说着,船长沉着地把两臂往胸前一抱。过了一会儿,那些小艇迅速离开船舷,消失在港口深处。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0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0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
双城记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内容提要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婬*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吉檀迦利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冰心译1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0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吸血鬼德古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东欧,一四六二年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