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 第三部分 一朝春尽红颜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 80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第三部分
  一朝春尽红颜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杨小姐。当时我去一个别墅区看房子,杨小姐得知我要买房,便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看看。她家是一栋几年前修建的单体别墅,屋前的空地本来是用来种花的,可是杨小姐似乎没有这种雅兴,任凭杂草丛生。走进屋里一看,我更是莫名惊诧:一栋外表气派的豪华别墅,里面却是空空如也,什么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厨房里蟑螂出没,房间的地板上有一张报纸,上面全是蚊香燃完后的灰烬。
  我试探着向杨小姐打听她为什么要卖掉这栋房子,她一声不响地抽了一支烟,然后有点儿难堪地说:“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出来做小姐了,毕业以后本想来深圳找份体面的工作,可是你知道的,做过小姐的都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我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逛两次街。无奈之下,我只好又去做三陪了。后来我认识了一位香港老板,他非常喜欢我,为我买了这栋别墅,把我包了起来。后来他年纪大了,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了。去年年初的时候,他病死在香港,留给我的仅仅只是这栋房子。如今我已经三十多岁了,再去做小姐肯定不行了,就算想找个不知道我过去的男人嫁掉,人家也肯定瞧不上我这种人老珠黄的女人。过去他给我的钱都已用完,而我还得吃饭啊!所以只好把家具都卖掉了,而且想把这房子也卖掉。拿到房款以后我可能回重庆老家吧。”

  听完这席话,我才仔细地看了看杨小姐的脸:五官都长得非常俊俏,可是肤色已经非常黯淡了。虽然用了很多的化妆品,但仍然能察觉出她脸上的那份憔悴与无奈。虽然只有三十多岁,但是眼角已经明显布满了皱纹,两鬓似乎还有了些许的白发。
  突然间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知道这样的诗句用在眼前的杨小姐身上,这算不算是对林黛玉的一种亵渎?
  而杨小姐的这份憔悴、无奈和悲凉,又将在多少个后来的大学生身上重演?
  十一、考研:痛苦的安乐死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考研”可能算得上是最流行的一个词语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有些人可能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便在考虑考研的事情了。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贴满了大学的每一个角落,一些自称考研猜题大师的所谓著名教授像明星一样四处走穴,并受到了比明星更热烈的追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研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第二次高考。高中生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过着应试的生活,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将自己的大学四年交给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有一家网站针对很多毕业生优先选择考研的原因进行过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选择考研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或者规避当前的就业压力。可是,考研真能规避就业压力吗?如果能,那考研又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途径?拿个硕士学位就一定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吗?在用人单位的心目中,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那么大的落差?对于放弃考研的人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上丝毫不逊于研究生?对于考上研究生的人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比本科生不只是多拥有一张文凭?

  考研不是赶集
  中国人都喜欢凑热闹,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在中国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鲁迅曾经打了个比方:某人在路上吐一口痰,然后找两个人盯着看,过一会儿就会有很多人来围着看,再过一会儿还会有很多站在外面的人削尖脑袋挤进去看。
  这几年的考研热也很有点儿这种味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校园里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考研的气氛,所以,考研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时髦,不考研似乎就落伍了,就成为不积极进取而自甘堕落的表现了。很多人仅仅因为看到身边的人都要考研而决定自己也要考研,而对于自己考研的必要性、现实性和考研的目的都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这种考试的盲目性不一定会导致考试的失败,但绝对会浪费最宝贵的青春。对于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来说,没有比浪费青春更失败的事情了。
  考场不是集市,所以也没有必要像赶集一样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赶集尚且需要知道自己家里缺些什么,以免花钱买了无用的东西,而考研就更加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航昆仑墟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3
摘要:我住的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算是一处“凶宅”。倒不是说这屋里死过人,或者发生过什么凶杀案,而是这周围的一片地区,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怪事,比如人员失踪、车祸事故、目击UFO、没有发射源的“幽灵电台”,更有种种没有办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好像是受到了某种诅咒,噩运始终纠缠着这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发生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在后面我会陆续讲到。 [点击阅读]
你可以看透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作者:[美]大卫·李柏曼【内容简介】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书中的技术被广泛使用在美国FBI、海军部、全球500强企业以及至少25个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迅速准确的清楚对方的心理,看透对方的本意,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反映出深藏不漏的本意。 [点击阅读]
痴将军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5
摘要:第一章长安城外,炮竹、锣鼓喧闹之声绵延数里,不绝于耳。人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扶老携幼,大街上形成长长的人墙,站前方的个个欢欣期待,后方的便伸长了脖子,就怕晚那么一眨眼,就要错过亲眼目睹大英雄伟岸英姿的好时机。“爹爹,恬儿也要看大英雄。”五、六岁的女孩儿拉拉父亲裤管,细声细气地说。“好、好、好。”那当父亲的庄稼汉一把抱高了女儿,放上肩头。 [点击阅读]
柜中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窃丹从现如今往上推算,距今天一千一百八十三年前,天下正是大唐宝历二年,当朝的皇帝自然姓李,单名一个湛字,是为唐敬宗。这一年,这位皇帝恰满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少,人也生得精神漂亮。据大明宫的老宫女说,当她们的陛下在大明宫别殿里呱呱坠地时,六月的火烧云正一望无际,太液池的白鹤竟一起飞上云霄,翩翩展翅环绕住整座宫殿,悠扬的鹤唳声就连太极宫都能听见。 [点击阅读]
虎妈战歌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3
摘要:耶鲁教授育儿经第一部分第1节:译者序(1)本书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两个女儿和两条狗。伴随着钢琴激越的音符和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她们又是怎样荣登卡内基音乐圣殿,演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经典之作。你或许以为,这个故事想告诉读者—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中国父母比西方父母更优秀。 [点击阅读]
非君不嫁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5
摘要:缘普宁寺——来来去去的人群穿梭,香火袅袅升空,锣钹喧嚣,交织出一幕喜庆味儿。由于今儿个适逢庙会,舞龙舞狮好不热闹,再加上小贩林立,将平日便已是香火鼎盛的普宁寺挤得更是水泄不通。就在某个引不起旁人注目的小角落——“几位大爷、夫人请留步。”正欲跨出的步伐收了住,落在最后头的少妇迟疑地循声望去。 [点击阅读]
寂寞高手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股市并非深不可测并非无所适从而是有内在规律的懂得其内在规律的人才能“有的放矢”集资和锁筹功能(一)这个功能在沪市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国家认为股市只不过是一种泡沫经济,而其又在二级市场中失去了集资功能,那么还有生存的必要吗?既然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坚信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在经历过磨合后必将逐步走向辉煌。 [点击阅读]
他与月光为邻
作者:佚名
章节:148 人气:2
摘要:第一卷他从心上来第1章他的来意淡薄的日光,照亮了山脊。绿意葱茏的树林,折射出大片碎金般的光泽。一座寺庙静静矗立在山巅,俯瞰着不远处的城市。寺门是暗黄色的,石板路老旧而干净,院子里还种了些花草。时间尚早,一眼望去,清净无人。谢槿知穿着薄薄的春装外套,黑色长裤下是双运动鞋,一路走上来十分轻快。她掏十块钱买了张门票,跨进寺门。抬头就见层迭洁白的阶梯,以及上方的大雄宝殿。她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点击阅读]
水煮三国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3
摘要:第一章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第一课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通俗地说来,无论富家儿郎或寒门子弟,无论市井小民或工商巨贾,每个人都在用他自己的理念决定、进入他的生存状态,并且把他的生存状态解释为成功、失败或者命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点击阅读]
只有医生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2
摘要:编辑推荐张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只有医生知道》上市之前,网络上已聚集了超高人气和口碑!六百本试读本发出后,更受到各界知名人士大量的赞誉!“哪怕你是个知识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程度也可能不到5%”如果你阅读的是惊涛骇浪,读完后也请放慢呼吸……你要知道一些只有医生知道的……--冯唐(作家)作为一名求知欲“过度”的妈妈, [点击阅读]
学习巴菲特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你付出的是价格,你得到的是价值。——巴菲特今天我们来讲一位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金庸在小说中说:在江湖上,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我在这里要说:在股市上,平生不识巴菲特,就称高手也枉然。即使是世界首富比尔R26;盖茨,对巴菲特也非常敬佩。比尔R26;盖茨说:巴菲特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影响有多大呢?2006年比尔R26;盖茨被巴菲特吓得浑身发抖。 [点击阅读]
小狗钱钱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只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的这一愿望更为强烈;而有些人却假装自己只想在生活的某些领域里变得富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最终愿望都是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成功,也想拥有更多的钱。这种愿望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富裕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假如我们有充足的钱,我们就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也能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