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短篇小说集 - 她的镇,她的绵羊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扎幌开始下今年第一场雪。雨变成雪,雪又变成雨。在扎幌,雪并非那么罗曼蒂克的东西,总的说来像名声不怎么好的坏亲戚。
  十月二十三日,星期五。
  离开东京时只穿一件T恤。从羽田乘上747,还没听完随身听的九十分钟磁带,我便已置身雪中了。
  “就这个样子。”我的朋友说,“年年这个时节下第一场雪,冬天随后跟进。”
  “真叫冷啊!”
  “真正的冬天更冷,冷得不得了、不得了的。”
  我们的在神户附近一个小小的、安安静静的小城里长大的。两家相距五十来米,初中高中都同校。一起旅行,幽会也是两对一起。一次两人喝得大醉,从出租车里滚下来。高中毕业,我上了东京一所大学,他考去了北海道。我和东京出生的同班同学结了婚,他和小樽出生的同班同学结了婚。所谓人生便是这么个东西,一如植物种子被不期而至的风吹走,我们在偶然的大地上彷徨。
  假如他上东京的大学,我考去北海道,那么无须说,我们的人生势必截然不同。有可能我在扎幌的旅行分社工作,满世界跑来跑去,他在东京当作家。由于“偶然”这个母亲的引导,我写小说,他在旅行分社工作。而且,猎户星至今星光灿烂。
  他有个六岁的儿子,月票夹里总有三张照片;在圆山动物园同羊玩耍的小北斗,一身七五三衣服的小北斗,乘坐游乐园火箭的小北斗。我将照片分别看了三次,交还给他,然后喝生啤,抓吃冰一样的冻桂鱼片。
  “对了,P怎么样了?”
  “春风得意。”他答道,“近来在路上一下子碰上了,说和老婆离了婚,跟一个年轻女孩在一起。”

  “Q如何?”
  “做广告代理,广告词写得一塌糊涂。”
  “这可想而知。”
  如此不一而足。
  我们付罢账,走到门外。雪仍下得沸沸扬扬。
  “怎样,最近回神户了?”我问。
  “哪里,”他摇摇头,“太远了。你呢?”
  “没回去,也没有想回去的心情。”
  “呃。”
  “大概变化不大吧。”
  “唔。”
  在扎幌街头晃晃悠悠走了不到十分种,我们的话题就搜刮一空。我返回宾馆,他回三居市公寓。
  “啊,保重吧。”
  “恩,你也保重。”
  切换机“咔嚓”一声。几天后我们将再次在各自不同的路上行进。明天我们就将在相距五百公里的两座城市向各自的无聊继续没有目标的战斗。
  宾馆的电视正在播放地方台的节目。我鞋也没脱就倒在床罩上,一边把通过客房服务要来的熏桂鱼三明治用凉啤酒冲到喉咙深处,一边半看不看地看着荧屏。
  荧屏正中形影相吊地站着一个身着藏青色连衣裙的女孩。摄影机以食肉动物般执拗的视线一动不动地捉住她静止的腰部以上,既不变换角度,又不前移不后退,感觉上就好像前些年的新浪潮派的电影。
  “我在R镇政府宣传科工作。”她说,那口音多少带有地方味儿,而且紧张得发颤,“R镇是个人口七千五百的小镇,没什么名气,诸位或许不知道。”
  “遗憾。”我说。
  “镇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和乳畜业。其核心无论怎么说都是水稻种植,但近年来伴随着减产政策的推行,正在急速向小麦和近郊蔬菜种植转变。此外,离镇稍远些的地方有个镇营农场,那里饲养着约两百头牛和一百匹马,以及一百只绵羊。眼下镇正在扩大畜产业,再过三年,这个数字将大幅度增加。”

  她长得不漂亮,二十岁左右,架一副金属框眼镜,嘴角浮现出俨然出故障的电冰箱似的僵挺的微笑。然而她很迷人。新浪潮派的摄影机将她最动人的部分表现得淋漓尽致。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摄影机前讲上十分种,世界有可能变得远为令人销魂,我觉得。
  “明治中期,流经R镇附近的R河中发现了砂金,出现过一阵淘金热。但砂金采完淘金热也过去了,唯有几处窝棚的遗址和翻山越岭的小道令人回忆起当时的光景。”
  我嚼着最后一片熏桂鱼三明治,一口喝干啤酒。
  “镇……呃……镇的人口几年前超过一万,后来由于弃农外出,人口显著减少。年轻人流往都市已经成为问题,我的同学也有一半多离开了这个镇。当然,也有人坚持了下来。”
  她好像在窥视映出未来的镜子似的紧盯住摄影机,嘴里说个不停。她的眼睛通过电视机显象管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我从电冰箱里拿出第二罐啤酒,扯掉易拉环喝了一口。
  她的镇。
  我可以想像她的镇的景象。一天只停八趟列车的火车站,有火炉的候车室,冷飕飕的小交通岛,字迹残缺得有一半读不出的镇导游图,万寿菊花坛和路两旁的欧洲花楸树,为生计而疲于奔命的脏兮兮的白狗,宽阔得近乎空荡荡的路面,招募自卫队员的宣传画,三层高的杂货商店,学生服和头痛药的广告牌,一家小旅馆,农业联合会和林业中心和畜产业振兴会的办公楼,一根烟囱孤零零地直冲灰色天空的澡堂。从大街尽头往左再拐过两条马路的地方坐落着镇政府,她坐在宣传科里。小小的,没有情调的镇。一年中有近一半时间被雪覆盖。她为这个镇不停地写公告稿:某月某日配发绵羊消毒剂,需要者请于某月某日前在指定的申请表上登记……

  在扎幌这家宾馆的小房间里,我同她的人生不期而遇了。但其间欠缺什么。在这宾馆的床上,时间简直就像租来的西服,无法同身体正相吻合。钝钝的柴刀剁着我脚下的绳子,一旦绳子断裂,我就将永无归宿。我为此而惶恐不安。
  不,绳子当然不会断,不会。喝多了啤酒想入非非罢了。也可能是窗外飘舞的雪花所使然。我顺着脚下的绳子爬回现实那黑暗的翅膀下。我的街,她的羊。
  当她的绵羊们把高质量的消毒剂拿到手的时候,我大概正在我的街上为我的绵羊做越冬准备。囤积干草,往罐里倒灯油,修理窗框以对付暴风雪。冬天正在步步逼近。
  “这是我的镇,”她继续下文,“虽说镇又小又无特色可言,但毕竟是我的镇。如有机会,请来镇上看看,也许我们能为您做点什么。”
  随即,她的身影从荧屏上消失了。
  我按了一下枕边的开关,把电视关掉,一边继续喝着啤酒,一边考虑是否去她的镇看看。有可能她会为我做点什么,然而归根结蒂,我恐怕不至于去她的镇,我已经丢弃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外面依然在下雪。一百只绵羊在黑暗中紧闭着眼睛。
或许您还会喜欢: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2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幽谷百合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我注意到在一棵白桃树下,葡萄架中间,有一个白点,那是她的轻纱长裙。可能您已经知道她就是这座幽谷的百合花。为天地而生长,满谷飘溢着她美德的馨香。而她自己却毫无觉察。无限的柔情充满我的心灵,它没有别种滋养,只有那依稀可见的身影。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日常生活的冒险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读者可曾想象过接到这样来信时的辛酸味?信上说,你的某一尽管时有龃龉,但长期来常挂心间交谊甚笃的好友,不意在某个远如火星上的共和国的哪个陌生处所,原因不明,轻生自尽了。在弱小的兽类世界,想来也有像遇到较强兽类,将其坚实头颅,如同软蜜饯似地一下咬碎一类的残酷体验,但在人类世界,以我目前的想法,即此便是辛酸不过的体验了。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