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东方快车谋杀案 - 第二章托凯琳旅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托凯琳旅馆
  在托凯琳旅馆,波洛要了一个带浴室的房间,接着就朝看门人的写字台走过去,询问是否有他的信件。
  有他的三封信,还有一封电报。看到电报,他的眉毛略微扬了扬。这是意想不到的。
  他用他那惯常的灵巧、不慌不忙的姿势,拆开了电报。印刷体的字特别清晰醒目。
  “你在凯斯纳案中预言的发展线索意外出现请即回。”
  “真讨厌,”波洛恼火地嘟哝了。他朝时钟瞥了一眼。
  “今天晚上我得继续上路,”他对看门人说。“东方快车什么时候开出?”
  “九点,先生。”
  “你能给我订一个卧铺吗?”
  “没问题,先生,在这种时令不难订到。列车几乎是空的。要头等还是二等?”
  “头等。”
  “好的,先生。你打算到哪儿?”
  “到伦敦。”
  “好的,先生。我将为你购到一张去伦敦的车票并在伊斯坦布尔──加来车厢上预订一个卧铺。”
  波洛又朝时钟瞥了一眼。已经是七点五十分了。
  “吃饭来得及吗?”
  “不成问题,先生。”
  小个子比利时人点点头。他去退了他原来预订的房间,随后穿过门厅,朝餐厅走去。
  当他正把菜单交给侍者时,一只手放到了他的肩上。
  “啊,老朋友!这真是想不到的高兴事儿!”一个声音在他背后响起。
  说话的是个矮胖、上了年纪的男人,他的头发剪得象把刷子。他正快活地微笑着。
  波洛忽地跳了起来。
  “鲍克先生。”
  “波洛先生。”
  鲍克先生是比利时人,他是国际客车公司的董事,多年以前,就和这位前比利时警方的知名人物相识了。
  “这次你是远离家乡了吧,我亲爱的。”鲍克先生说。
  “在叙利亚有点事。”
  “那你这是回家了──什么时候走?”
  “今天晚上。”
  “好极了,我也今晚走。我是说,我要去洛桑,在那儿有些事要办。我估计,你是乘的东方快车吧?”
  “是的。我刚才请他们给我订个卧铺。原来打算在这儿呆几天,可是接到了一个电报,有要事叫我回伦敦。”
  “唉!”鲍克先生叹了口气。“要事──要事!可是你呀──你现在在你们那行中是处于登峰造极的地位了,我的老朋友!”
  “也许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波洛想使自己显得谦虚一点,可是明显没有成功。
  鲍克笑了起来。
  “我们以后还会再见面的。”他说。
  波洛接着大讲了一通不让汤沾上他的翘胡子的困难性。
  他完成了这一困难任务后,朝周围瞥了一眼,同时等候下一道菜。餐厅里只有五、六个人,而其中只有两个引起波洛的注意。
  这两个人坐在离他不远的一张桌子旁。年纪较轻的是那个看上去讨人喜欢的、三十来岁的青年人,显然是个美国人。然而,引起这位小个子侦探注意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同伴。

  他是个六七十岁的男人。就近看去,他有一副慈善家的和蔼外表。他的稍微有点秃的头,他的圆圆的前额,微笑的嘴露出一排雪白的假牙,一切似乎都说明此人有一种乐善好施的品格。只有眼睛与这种推测不相符合。那对眼睛小而深陷,显得阴险狡诈。不仅如此。当此人对他的年轻同伴做了个手势,眼睛扫过这个房间时,他朝波洛注视了一会,而就在这刹那之间,眉宇间露出一种奇怪的恶意,而且在他的目光中有一种反常的紧张神情。
  接着,他站了起来。
  “付账,赫克托。”他说。
  他的嗓子有点沙哑,音质古怪,柔软,危险。
  当波洛和他的朋友在休息室里再度碰头的时候,另外那两人刚好打算离开旅馆。他们的行李正被送了下来。那个年轻人在监督着这一过程。过了一会,他打开玻璃门,说道:“全准备好了,雷切特先生。”
  上了年纪的人嘀咕了一声,表示同意,走了出去。
  “喂!”波洛说,“对这两个人你有什么看法?”
  “他们是美国人。”鲍克先生说。
  “毫无疑问是美国人。我的意思是,对他们的个性你有什么看法?”
  “那个年轻人似乎很讨人喜欢。”
  “另一个呢?”
  “老实告诉你吧,朋友,我才没有去注意他。他给了我一个不愉快的印象。你呢。”
  在回答以前,波洛停顿了一会。
  “在他经过我面前走进餐厅时,”他终于说,“我有一个古怪的印象。他仿佛是一头野兽经过我的身旁──你知道,是头野兽似的残酷的人,是个残酷的人!”
  “然而,他看上去完全是个最体面的人。”
  “正是!他的躯体──那笼子──件件都是最体面的──可是穿过这些栅栏,这头野兽就原形毕露了。”
  “这是你想象出来,老朋友。”鲍克先生说。
  “也许是这样。可是我没法去掉这种印象,总觉得有邪恶从我近旁经过。”
  “他是不是一位体面的美国绅士?”
  “好吧,”鲍克先生愉快地说,“也许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上,邪恶多得很哪。”
  就在这时候,门开了,看门人朝他们走了过来。他看上去忧虑不安,象是很抱歉。
  “实在离奇,先生,”他对波洛说,“车上的头等卧铺全卖光了。”
  “怎么!”鲍克先生叫了起来,“在这种时候?嗨,毫无疑问,一定是有什么旅行团──要不就是什么政治团体吧──?”
  “我不知道,先生,”看门人恭敬地转身对他说道,“不过情况就是这样。”
  “得了,得了,”鲍克先生地波洛说,“别担心,朋友。我们一定能安排好的。车上通常有个卧铺──十六号,是不订出去的。那是由列车员掌握的!”他微笑着随后朝时钟瞥了一睨。“喂,”他说道,“是动身的时候了。”

  在火车站,鲍克先生受到一个身穿褐色制服的开车员恭敬、热城的欢迎。
  “晚安,先生。你的房间是一号。”
  他叫来侍者。侍者半途接过他们的行李,用车子沿车厢推过,车厢上的铁皮牌子,标明了车子的目的地:
  伊斯坦布尔──的里雅斯德港──加来“听说,你们今晚这趟车满员了?”
  “实在不可思议,先生。全世界都决定乘今晚这趟车!”
  “尽管如此,你还是得给这位先生找个房间。他是我的朋友。他可以住在十六号。”
  “十六号卖出去了,先生。”
  “什么,十六号。”
  他们彼此会心地看了一眼,于是列车员也笑了。他是个高个子、脸色灰黄的中年男子。
  “是的,先生正象我告诉你的一样,我们这趟车无论哪里都挤得满满的──满满的。”
  “这是怎么回事?”鲍克先生恼火地追问道,“是什么地方开会吧?还是一个政治团体?”
  “不,先生。这仅仅是偶然的巧合。恰好许多人都决定乘今晚这趟车。”
  鲍克先生的舌头发出烦恼的啧啧声。
  “到贝尔格莱德,”他说,“会有一节从雅典来的滑脱车厢,还有一节布加勒斯特──巴黎车厢──但是明天傍晚以前,我们到不了贝尔格莱德。问题是今天晚上。没有空的二等卧铺吗?”
  “二等卧铺到是还有一个,先生──”
  “好吧,那就──”
  “可是,那张女客卧铺,房间里已经有一位德国女士──一个女佣人。”
  “嗨,嗨,那不方便。”鲍克先生说。
  “别伤脑筋了,朋友,”波洛说,“我就乘普通车厢得了。”
  “没关系,没关系,”他再一次转向列车员说,“所有的旅客都到了吗?”
  “确切的情况是,”那人说,“还有一位旅客没有到。”
  他犹犹豫豫,说得很慢。
  “说下去吧。”
  “是七号铺──二等的。这位先生还没来,现在已经是九点差四分了。”
  “这人是谁?”
  “一个英国人,”列车员查阅着他的旅客一览表,“叫哈里斯。”
  “这名字是个好兆头,”波洛说,“我读过我的狄更斯。哈里斯,此人不会来了。”
  “把这位先生的行李搬到七号去,”鲍克先生说。“要是这位哈里斯先生来的话,我们会告诉他,他来得太迟了──卧铺不可能保留得这么久──我们会设法把事情安排妥当的。
  我还得为这位哈里斯先生管点什么呢?”
  “随先生的喜欢吧。”开车员说。
  他告诉给波洛搬行李的侍者,指点他送去的地方。

  然后,他站到车门踏脚板的一旁,让波洛上了车。
  “就在头上,”他喊道,“倒数第二间。”
  波洛沿通道走过,可走得比较慢,因为大多数旅客都站在他们的房间外面。
  他的有礼貌的“对不起”、“对不起”,象时钟一样有规律地发出,好容易才走到指定的房间。包皮皮房里,正在伸手拿皮箱的是托凯琳旅馆见过的那个高个子年轻美国人。
  一见波洛走了进去,他皱起了眉头。
  “对不起,”他说,“我想你是搞错了吧。”接着,又用法语费力地说:“我想你是搞错了吧。”
  波洛先生用英语作了回答。
  “你是哈里斯先生吗?”
  “不,我叫麦克昆。我──”
  可是就在这时候,列车员的声音从波洛的肩后发出。一种表示歉意的,相当气急的声音。
  “车上没有别的铺位了,先生。这位先生只好住在这儿啦。”
  说着,他用力拉起过道上的窗子,并且动手把波洛的行李拎了进去。
  波洛觉察到,在他那表示歉意的声音中,带有一点逗乐的味道。无疑的,此人原来一定答应过多给小费,要是他能保住这个房间独自一人用,而不让别的旅客进来的话。然而,当一位公司的董事在车子上,并且作了吩咐后,即使是最慷慨的小费,也无济于事了。
  列车员把箱子放到行李架上,走出包皮皮房。
  “好了,先生,”他说,“全安排好了。你的床位在上铺,是七号。再过一分钟就要开车了。”
  他沿过道匆匆离开了。波洛重新走进包皮皮房。
  “一个难得的奇迹,”他高兴地说。“列车员亲自放行李!从来没听说过!”
  他的旅伴笑了,显然,他已忘掉了他的不快──也许已经认定,对待这类事,还是随合一点的好。
  “这趟车特别地挤。”他说。
  汽笛拉响了,机车发出了一声令人忧伤的长啸。他们俩走出包皮皮房,来到过道里。
  外面传来一声喊叫:“上车!”
  “开车了,”麦克昆说。
  但是车并未真的开出,又响起了汽笛声。
  “我说,先生,”年轻人突然说道,“要是你想睡下铺──方便一点的话,那就听便吧,我没有关系。”
  一个讨人喜欢的年轻小伙子。
  “不,不,”波洛坚决表示,“我不能让你──”
  “没有关系──”
  “你真是太客气了──”
  双方都有礼貌地推让着。“反正只有一夜,”波洛解释说,“到贝尔格莱德──”
  “哦,我明白了。你到贝尔络莱德下车──”“不完全如此。你知道──”车子猛地牵动了一下。两人都摇晃了一下,急忙拉住窗口,朝外看去,只见灯火通明的月台,从他们的旁边缓缓地滑过。东方快车开始了它为时三天的横贯欧洲的旅程。
或许您还会喜欢: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秘密花园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玛丽·伦诺克斯被送到米瑟斯韦特庄园她舅舅那里,每个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别扭的小孩。确实是这样。她的脸蛋瘦削,身材单薄,头发细薄,一脸不高兴。她的头发是黄色的,脸色也是黄的,因为她在印度出生,不是生这病就是得那病。她父亲在英国政府有个职务,他自己也总是生病。她母亲是个大美人,只关心宴会,想着和社交人物一起寻欢作乐。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血字的研究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八七八年我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就到内特黎去进修军医的必修课程。我在那里读完了我的课程以后,立刻就被派往诺桑伯兰第五明火枪团充当军医助理。这个团当时驻扎在印度。在我还没有赶到部队以前,第二次阿富汗战役就爆发了。我在孟买上岸的时候,听说我所属的那个部队已经穿过山隘,向前挺进,深入敌境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跟着一群和我一样掉队的军官赶上前去,平安地到达了坎达哈。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