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地狱的滑稽大师 - 魔鬼之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乞丐少年被释放以后,晃晃荡荡地走出了相泽家的大门。
  过了十一点的住宅街宛如墓地一样万籁俱寂,少年站在黑沉沉的街上慌慌张张地四下张望,不久像是拿定了主意,急步行走起来。
  在乞丐少年走出离相泽家门约有二十米远的时候,从篱笆后面闪出一个人影,朝同一个方向走去。这人也是一个像乞丐似的少年,穿着一身褴缕的衣服,年龄或许比前面那个少年大一两岁,打扮也不尽相同,他上身没穿和服而是穿着一件破衬衫,下身穿一条破短裤,光脚穿着稻草鞋。
  前面的乞丐少年刚才是在等候自己的伙伴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年龄稍大一点儿的乞丐少年应该跑过去跟前面的孩子打招呼才是,但后面的乞丐少年毫无追赶之意,相反好像是一面注意不让前面的孩子发觉,一面保持适当的距离尾随而行。
  年龄大的那个乞丐少年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乞丐,他是众所周知的小五郎侦探的名助手小林少年。
  刚才,小五郎的电话是打给自己事务所的,把等候在那儿的小林少年叫了出来,命令他装扮成乞丐等候在相泽家门前,届时跟踪从院门出来的小乞丐。方才丽子觉得奇怪的口哨声,不是别人正是这个小林少年吹的。
  对此一无所察的小乞丐在寂静的街道拐弯儿处一会儿向右拐一会儿向左拐,头也不回地一个劲儿向前走。因此小林少年得以毫不费力地继续跟踪。
  在大约走出一公里路的时候,小乞丐转过一个黑暗的街拐角,一个奇怪的化妆广告人孤零零地守候在那儿的阴暗处。只见他上身穿大红衣服,头戴尖顶帽,胸前抱着一个大鼓挺立在寂无一人的街上,其身影离奇可怕,仿佛噩梦中的妖怪。
  “喂,干得怎么样?”
  乞丐少年走近以后,化妆广告人低声询问。
  “嗯,当然照出影子了!”
  少年也低声回答。
  “那么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
  “被抓住了呗!”
  “哼哼,我早就料到会是那样,是小五郎那家伙吧!”
  “是啊,都叫他小五郎,一副衣衫破烂的打扮,在我刚从树缝里爬出来的时候把我给抓住了。”
  少年把那以后发生的事也详细地说了一番。
  “嗯,干得不错!哈哈哈哈,活该倒霉!小五郎那家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抓住的却是一个玩具影画和小乞丐,一定大失所望吧?来,这是讲好的票子,要省着点用啊!”
  化妆广告人说着把一张纸币递到了小家伙手上,然后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乞丐少年也许是临时雇用的吧?
  小林少年小心谨慎地藏在暗处,把这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按照小五郎先生事先交代的,他又开始跟踪这个化妆广告人了。
  化妆广告人晃着尖顶帽,在黑更半夜的街上一直朝着空寂的方向走去。
  麻布区这一带由于过去留下的大公馆很多,加上长期没有发生大的火灾,所以不管哪条街都显得非常古老,总觉得仿佛落后于大东京的进步。神社也不例外,有的一如往昔地坐落在树林之中,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还有杂草丛生令人可惜的宽广空地。
  现在化妆广告人要去的地方就横卧着一块这种废墟似的空地,那里一片漆黑。空地的四周中尽管盖有房屋,但好几处已经倒塌了,其中有废弃的小工厂,以及即将拆除不能住人的出租房子。在这里看不见一扇点灯的窗户,空旷凄凉,使人觉得仿佛到了郊外。
  化妆广告人穿过那块空地,来到一所空房的破墙外,十分谨慎地四下张望了一下,他大概以为没有人看见吧,于是迅速地走进了连门扇也没有的院内。
  小林少年巧妙地藏在暗处,密切地注视着化妆广告人的一举一动,看到这家伙打开空房正门进到屋里后,马上跳出隐蔽处,悄悄溜进了院门内。
  这是一所有四五个房间的平房,房子非常破旧,小林少年蹑手蹑脚地在房子周围边走边听屋里的动静。“咕咚咕咚……”里面响起一阵像是在干什么的声音,不久声音消失了,四周静得可怕。
  “这家伙好像睡下了。原来他藏在这种空房子里,真狡猾啊!好吧,现在马上去用附近的公用电话把这事报告给小五郎先生,决不再让他逃掉!”
  想到这,他蹑手蹑脚地出了院门,穿过空地,朝附近热闹的街道一溜烟地跑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